APP下载

小学高年级语文古诗词教学探析

2021-11-30山东省青岛西海岸新区兰亭小学马玮楠

青年心理 2021年20期
关键词:古诗意境古诗词

山东省青岛西海岸新区兰亭小学 马玮楠

古诗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文化的瑰宝,具有十分重要的教育价值。各个阶段的语文教材收编了不同类型、不同难度的古诗词内容,通过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感悟诗词文化的魅力,品味民族文化的深刻内涵,对于学生个人具有明显的现实意义,而且适宜的教学过程对语文教学也发挥着积极影响。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过程中,古诗词教学是一项比较重要的教学内容。古诗词意蕴深刻,情感丰富,词语精湛,用字凝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地位不言而喻。在现阶段我国小学高年级语文古诗词教学中,依然存在一些弊端,比如,教师在讲授古诗词时,仅仅停留在“解释”的层面,逐字逐句地进行翻译。古诗词艺术本是底蕴深刻、耐人寻味的文学艺术,但是经过一些教师的逐字解说,便成了枯燥复杂的文字符号,完全没有体现古诗词的意境美。

一、小学高年级语文古诗词教学现状分析

随着年级段的升高,古诗词在教材中的比例逐渐增加,考试考查的内容逐渐细化,小学高年级学生需要学习与掌握的古诗词内容较多。结合目前的教学情况,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应试教育对教师的教育理念影响深远,他们仍然更为关注学生的语文成绩,对古诗词的教学侧重于可能会考查的知识点,要求学生死记硬背,相对而言忽视了古诗词内容的辨析与理解,导致学生在学习时难以获得深层理解,虽知道古诗词内容,但不能对其意思和情感做出具体分析,古诗词本身所具有的深邃意境未被剖析,教学效果受到影响。

第二,小学高年级学生已经可以做出独立的选择与判断,直观地表达他们的学习兴趣。纵观当前的教学,很多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缺乏浓厚的兴趣支撑,他们长期在教师的引导下被动学习,根据教学要求完成背诵、默写任务,出现为了学习而学习的问题。究其原因,教师采取的教学方法存在偏差,未能立足学生的内在需求与兴趣爱好实施古诗词教学活动,导致学生总是兴致缺乏,这与古诗词教学的目的相背离。基于以上两个明显的问题,需要把握问题的本质,针对性采取改进措施,促进古诗词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小学高年级语文古诗词的教学艺术探析

(一)基于诗词鉴赏,把握深邃意境

一首诗词一幅画,一言一语可推敲。古诗词具有语言凝练而形象、结构自由而跳跃、意境深远而超脱的特征,字里行间都值得反复推敲,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构建出一幅完整的画面,给予人们美的享受。面向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语文古诗词教学,应注重引导学生开展诗词鉴赏活动,从文本内容出发,深入意境之中,实现对字面意思的理解,把握其深邃意境。教师应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解析古诗词内容,对基础的字、词、句子进行反复推敲,理解作者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所抒发的不同情感,从鉴赏中获得精神层面的熏陶,深入把握诗词内容,产生良好的学习体验。

例如,教《宿建德江》时,这是一首抒写羁旅之愁的五绝,前两句交代了地点和时间,后两句描写所见之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诗句鉴赏:“移舟”是天色已晚不得不靠岸的无奈;“烟渚”是水汽朦胧的实景,又是前途渺茫的象征;“客愁”既有远行在外的羁旅之愁,更有怀才不遇没有归宿的悲凉;“新”字道尽了漂泊无依的感喟;日薄西山,正是诗人自感华年不再、人生无望的写照;“天低树”“月近人”写出了夜宿江舟的独特感受,给人如临其境之感。“愁”是全诗的诗眼,全诗围绕“愁”字显示了作者高超的艺术构思。通过对字词的鉴赏分析,学生对古诗内容全面把握,从情景交融中感悟了深邃意境。

(二)组织诵读活动,感悟诗词情感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古诗词与诵读始终是关联密切的,诵读可以使学生对诗词内容的认识逐渐深化,在诵读中熟悉生字新词,熟悉诗词韵律,理解诗词大意,有助于最终的全面掌握。在我国中小学,传统的古诗词教学模式通常就是教师引导学生读古诗讲解意义,为了改变传统古诗词教学的单一性,促进学生古诗词学习的多样性,在小学高年级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增加吟诵部分很有必要。通过将吟诵融入古诗词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课堂古诗词学习的效率,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从深层次来看,古诗词采用吟诵的教学方式,还可以让学生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教师应组织学生开展不同形式的诵读活动,通过个体诵读、合作诵读、诵读比赛等形式理解诗词,感悟其中表达的情感。同时,教师须引导学生掌握如何划分诗词节奏,如何通过声音、节奏、语气等表达作者的不同情感,如何实现有效的诵读效果等,使其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在反复的诵读训练中提高诵读能力。

例如,教《浪淘沙》时,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理解古诗意思,想象诗中意境,感受黄河气势磅礴,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完成有感情的诵读。教师先组织学生自由练习吟诵全诗,体会古诗的韵味。然后由教师指名学生在班级中诵读,体现黄河巨浪一泻千里、气吞山河的雄伟气魄,感受作者的豪迈情感。最后由教师与其他学生做出评价,指出可取之处,强调不足之处,通过诵读过程促进诗词掌握,强化教学效果。

(三)丰富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兴趣

古诗词虽然具有语言精简的特征,但是其言简意深,寥寥几句蕴含着丰富的内容与情感。为了加深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教师可借助多媒体创设具体的诗词情境,引导学生在情境中理解诗词内容,从直观的画面内容中获取诗词中包含的人物与景物,串联出一个完整的故事,实现对诗词内容的剖析理解,为深入教学营造良好氛围。同时可组织演绎活动,为诗词内容赋予完整的故事情节,通过对其中故事情节的准确把握,借助语言或肢体动作进行贴合实际的演绎,带来直观的学习体验。这种形式符合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助于深化教学效果。

例如,教《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时,教师借助多媒体创设情境:1072年六月二十七日,苏东坡先生在望湖楼宴请朋友,一边喝酒,一边欣赏西湖的夏日景色,突然天气发生了变化。然后教师依次朗读“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在多媒体上同步出示雷雨天气、雨点打落、风来雨散、水天一色的图片,引导学生通过图片展开遐想,将图片与古诗内容产生联系,体会大风之前的震撼景观与大风之后的风平浪静,完整理解全诗内容。上述过程将抽象的文字借助图片直观呈现,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有助于他们理解诗词内容,获得深刻体验。

(四)渗透有效技巧,促进诗词理解

古诗词是一种特殊的文学体裁,其教学方法区别于一般文体的教学方法,语文教材中收编的古诗词一般都要求学生理解和背诵,所以在教学中必须渗透有效的学习技巧。首先应引导学生了解创作背景与诗人,从这些信息中把握诗词的整体基调,判断其属于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等类型中的哪一种,进而把握诗词的整体基调。其次,从意象与意境两个层面来理解诗词内容,实现由表及里的全面把握,从诗词理解上升到文化理解,升华教学目标。最后,通过练习题目来检验诗词学习效果,把握考查的重点方向,灵活运用诗词内容,达到熟能生巧的地步,促进对所学内容的理解。

例如,教《江南春》时,这首诗描写了江南春天的绮丽景色,全诗共四句,均为景语,包括众多意象与景物,有植物有动物,有静有动,有声有色,构建出一幅生动形象、丰富多彩而又不失气魄的江南画卷。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全诗内容后,在作业布置环节要求学生依据《江南春》这首诗歌的内容,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为这首诗配一幅画。上述过程通过绘画来验证学生对古诗的理解程度,转变了传统的死记硬背方法,以学生易于接受的方法来加强记忆,可有效促进他们对古诗的理解与掌握。

综上所述,古诗词是历史文化的积淀,蕴含了诗人的真实情感,也寄托了他们的向往与追求,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古诗词教学本身就是一门艺术性教学,面向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古诗词教学,应采取不同的方式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产生正确的学习意识,从教学过程中获取有效知识,提升个人文化素养,保证语文教学艺术效果。

猜你喜欢

古诗意境古诗词
古诗词里的清明时节
踏青古诗词
我爱古诗词
“拟古诗”之我见
诗的艺术精髓在“意象”与“意境”
品读古诗
品读古诗
苏轼词中的时空与意境
意境的追寻与创造(外一篇)——钱起《省试湘灵鼓瑟》
品读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