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鸡汤里的营养,其实远不如鸡肉里的多

2021-11-30■柳

人人健康 2021年21期
关键词:炖汤煲汤嘌呤

■柳 澄

鸡汤是饭桌上的常客,天冷或是感冒时,喝碗鸡汤能够暖胃驱寒;疾病初愈时,吃点鸡肉喝点清汤有助于打开胃口,调养免疫力;劳累疲乏时,鸡汤熬粥还可滋补气血。相比其他的肉类,鸡肉中含有的脂肪少,且其中约80%的脂肪酸为油酸、亚油酸等,不饱和脂肪酸总量可占70%。鸡肉中蛋白质含量也高,氨基酸种类也十分齐全,必需氨基酸占比为50.2%,是补充蛋白质的绝佳选择。鸡肉中还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成分如维生素A、维生素B1、烟酸等,营养价值十分的突出。

很多人认为,经过长时间的煲煮,鸡肉的营养精华都浓缩进了汤里,所以只喝汤,不吃肉。其实这种想法是错误的。

1.鸡肉比鸡汤更有营养

一碗鸡汤中水占了95%以上,汤里的营养基本来源于炖汤用的鸡肉,所以鸡汤中的营养物质有多少,全看能从鸡肉中转移出多少。但“煲煮”本身就不算一种能高效率提取营养物质的方法。大多数不易溶于水的营养物质,其实还牢牢地锁在鸡肉中。

有人作过实验:用鱼、鸡、牛肉等含高蛋白原料的食物煲汤,虽然煲数小时后,汤看上去已发白,很浓,但蛋白质的溶出率只有6%~15%。也就是说,还有85%以上的蛋白质仍留在炖汤的材料中。如果想通过喝汤来补充到和吃鸡肉一样的蛋白质营养量,其实有些舍近求远。而这些汤之所以看着发白,是因为脂肪含量高,脂肪乳化,汤看起来就会白白的。越容易出现奶白色的汤,脂肪含量就越高。

2.煲汤时间不能太久

很多人煲汤的时候,都追求一个“久”字。认为煲汤的时间越长,食物中的营养和精华溶出得越多,汤就越有营养。比如,广东人最爱喝的老火靓汤,通常要“煲三炖四”,即煲汤3 个小时,炖汤4 个小时。的确,炖煮时间越长,鸡汤中营养物质的渗出会越高,鸡汤的口味也会更加鲜美。但有研究表明,在加热3小时后汤中的营养渗出量就不再有明显变化了。

另外,有研究发现,煲汤时间的长短对汤品中亚硝酸盐(致癌物)的含量有影响。超过4 小时,随着煲制时间的延长,汤中的亚硝酸盐含量会逐渐增加,煲制超过6 小时的汤就存在安全隐患。

一般建议,肉类汤煲1 个小时左右,最长不超过2 个小时;鱼汤则时间控制在1 小时之内。

3.鸡汤嘌呤含量高

鸡肉本身属于高嘌呤食物。嘌呤可溶于水,在煲煮的过程中,鸡肉中的嘌呤会逐渐转移到鸡汤中。有实验表明,在经过15 分钟的水煮后,鸡汤中的嘌呤含量约占肉、汤中总嘌呤量的60%~70%。对于痛风患者及高尿酸人群来说,最好不要喝鸡汤。

喜欢喝鸡汤的人建议把鸡汤做得清淡些,喝的时候除了要把浮油撇掉,还要尽量少放盐。另外,不要只喝汤,汤渣也要吃,毕竟大部分营养都在里边。

猜你喜欢

炖汤煲汤嘌呤
痛风不是风湿 罪魁祸首在嘌呤
煲肉汤别超过两小时
别忽略素食中的嘌呤
秋凉天寒,乐氏同仁教您如何煲汤进补
煲汤别超过一个半小时
啤酒酵母对嘌呤类化合物吸收特征的研究
无敌上上签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食品中嘌呤含量
鸡汤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