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层统一战线助力乡村振兴的五个向度

2021-11-30刘东梅

攀登 2021年6期
关键词:农民基层农业

阳 斌 刘东梅

(成都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四川 成都 611137)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基层统一战线作为统战工作的基础环节,与乡村振兴战略具有辩证统一的关系。基层统一战线工作能够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积极的引导作用,乡村振兴战略为加强和改善基层统一战线提供了工作主题。

一、基层统一战线助推乡村经济的战略支点

(一)基层统一战线借助“智囊团”优势助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

新时代乡村振兴需要对农村产业结构进行调整,通过产业融合提升农业综合质量是培育乡村发展新动能的重要举措。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现需要以市场化的经济理念为产业调整方向,主动将农业农村发展融入现代化经济发展体系之中,通过产业结构调整逐步弥补农村农业发展短板,走注重质量与效益的现代发展之路。同时,通过产业结构调整也可以改变农业农村发展长久处于被动的格局,增强农村发展的内生活力,在城乡一体化的国家战略体系中,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提供支撑基点。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阐明:“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1]其基本内涵也必然要求建立现代农村产业结构体系。

基层统一战线具有聚力、引智、宣传等优势,参与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赋予统一战线的新任务。基层统一战线助力乡村振兴有利于统一战线资源再分配、统一战线力量再组织,因此,应该发挥人才优势,将统一战线内部的涉农专家、技术人才进行系统筛选,充分发挥他们的农技专长,通过搭建农业农技转换平台,促使统一战线内部的农业技术知识向现实生产力转变,为新时代农村产业结构充当智囊与参谋,不断满足乡村振兴实践所需的农业空间规划、产业结构调整、农业品种细分等现实需求,为产业兴旺提供理论支撑和技术支持,增强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

(二)基层统一战线以“以智支农”的方式促进现代农业综合发展

现代农业发展既需要将传统农业引向产业融合,也需要加强对农业产前、产中及产后深加工全链条投入,更需要依托农业农村的自然禀赋大力发展休闲农业、体验农业、康养农业、定制农业等社会化农业服务体系,注重农业综合发展。要“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建设一批设施完备、功能多样的休闲观光园区、森林人家、康养基地、乡村民宿、特色小镇。对利用闲置农房发展民宿、养老等项目,研究出台消防、特种行业经营等领域便利市场准入、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的管理办法。发展乡村共享经济、创意农业、特色文化产业。”[2]让农业在产业结构调整中逐渐形成绿色科技产业,为未来农业农村发展创造新的动能。

因此,基层统一战线可以借助自身的协调、组织功能,围绕现代农业发展的诸多“议题”形成统一战线内部及与其他部门之间的协调作战机制,以问题为轴线,形成具有明确导向的整体思路,有效避免职能部门之间的分割,形成具有整体性思路的解决方案。同时,基层统一战线通过与其他组织的无缝隙配合,拓宽现代农业发展的渠道与群众眼界,优化基层治理的制度环境,有效缓解乡村治理过程中资源拓展渠道碎片化的制约,为促进现代农业综合发展提供整体解决思路。

(三)基层统一战线以“以技支农”的方式促进农业科技发展

未来农业的发展离不开农业科技的支撑,建立在科技基础上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是提升农业生产能力的关键。首先,基层统一战线可以带领广大村民积极申报各种农技改造项目,并将项目资金投入到农村道路、农业灌溉、农地整治等建设中来,为科技兴农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其次,基层统一战线可以推广农业科学技术,带领群众因地制宜科学规划种植作物,积极推进产学研相结合,帮助农民聘请农牧专家指导生产,使“农林牧副渔”沿着科学的道路向前发展,并通过农业科技设备的应用,带领群众研发实际需要的农机装备,逐步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提升粮食生产总量,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做到藏粮于科技,将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再次,基层统一战线可以带领基层群众走质量兴农的发展道路。通过对群众加强农技培训不断提升农业从业者素质,促使农业生产队伍向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方向发展,通过科学化、标准化、品牌化种养使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得以显著提升,为打造“一村一品”的特色农业、智慧农业创造条件,最终实现农业由增产转向提质的目的。

二、基层统一战线助力美丽乡村的理念导向

(一)基层统一战线可加强宣传绿色发展新理念

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国家将生态文明建设置于“五位一体”的社会主义建设总体布局当中,建设“美丽中国”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事关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改善与提升。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针对农村环境、生态问题提出“美丽乡村”的奋斗目标,并以发展农业生产、改善人居环境、传承生态文化、培育文明新风为途径,积极构建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农村生产生活方式,打造“生态宜居、生产高效、生活美好、人文和谐”的乡村。“美丽乡村”建设从“五位一体”和“美丽中国”的宏观格局入手推动,在促进绿色发展方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农村发展是一个包含多种参数在内的综合增长,是包含物质生活、精神生活、政治生活、生态环境等在内的全面发展,是一种综合价值观的体现,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必然要求。因此,新时代基层统一战线宣传工作需要进一步深化认识,提高政治站位,主动围绕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切实加强统战宣传工作的主动性。通过整合各类传播平台资源创新传播方式,将绿色发展新理念宣传到乡村建设的每一个角落,让更多的群众懂得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实现在尊重自然基础之上的绿色发展,切实提高统战宣传的工作实效。努力营建山清水秀、生态宜居的生产生活环境,积极促成集约利用、绿色发展的生产生活方式。

(二)基层统一战线可有效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中国农村拥有广袤的地理空间,居住了数以亿计的人口。农村的生态环境建设直接影响“美丽中国”建设目标的实现,未来乡村振兴需要借助山清水秀的优美画面加以呈现,良好的生态宜居环境需要基层统一战线组织共同发力。

其一,基层统一战线可以针对影响农村人居环境的突出领域建言献策,通过各种途径加大对生态环境破坏的干预力度;帮助农村梯次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逐步消除农村黑臭水体,加强农村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帮助农村有序推进“厕所革命”,利用其技术资源优势对人畜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大力推广肥力资源循环利用力度。

其二,基层统一战线可以集结其内部的资金、人才、物质等优势,帮助农村因地制宜打造生态宜居的村容村貌,将地域特色与民族风情等文化元素注入农房设计中,让具有地域风情的自然景观成为“一村一品”的特色名片,促进村庄形态与自然环境相得益彰。

其三,基层统一战线可以利用其广阔的平台资源,帮助地方政府对乡村土地进行合理规划,兼顾居住用地与生产用地的动态平衡。在镇域规划中提前布局生产用地、居住用地、景观用地、公益用地等土地边界及可能调试空间,通过建立既具原则性又有灵活性、实用性的村庄发展规划,不断完善农村人居环境的指标体系,促进农村生态宜居的长效发展。

(三)基层统一战线协助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

近年来,一些农村经济发展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导致一些农地承载过重的农业生产负担,特别是在规模化种养的过程中,对原有的耕地及植被进行了一定程度的破坏,农业生态在一定程度上遭遇经济利益的侵占。因此,作为新时代乡村建设合力主体的基层统一战线组织,应该借助自身在资源环境保护与利用方面的优势,积极构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多渠道网络,强化农业环境修复资源的整合,提升现代农业综合效益。具体而言,基层统一战线可以在以下两方面协助农业生态环境保护。

其一,基层统一战线成员在充分调研农村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利用自身建言献策的机会提交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相关议案,促使相关部门加强对辖区生态安全体系的构建,为进一步探寻具有可操作性的环保制度体系建设奠定基础。推动辖区河流全面纳入河长制、湖长制监管体系,进一步加强农业生产区、水源涵养区、蓄洪滞涝区等生态保护区域的管理制度建设,让农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得到全面提升。

其二,基层统一战线相关人员可以利用自身的专业建议,将生态保护与产业开发置于整体谋划中。在运用现代农业科技将乡村产业做大做强的同时兼顾农业环境保护,将乡村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农村经济发展的优势,通过科学规划与过程协调努力实现农业生产与环境保护的和谐共处,建立一套高效生产、低耗排放的农业经济发展体系,将良好的生态环境作为民生福利普惠广大人民群众。

三、基层统一战线助力提升农村文化素养

(一)基层统一战线可利用自身所掌握的知识帮助农民提升科学文化素养

在内源性社会中,过密化的辛勤劳作是获取农民家庭稳定收益的重要途径。改革开放以来,农民的知识面不断拓宽,但农民的整体素质在短时期却不易改变,主要体现在农民的主体意识、自觉意识、权利意识、环保意识、民主意识、消费意识、法律意识等方面,甚至一些封建迷信思想在乡村生活中依然存在,低俗文化的历史惯性在乡村也时有闪现。因此,在未来的乡村治理过程中,基层统一战线可以通过多样化的宣讲方式,让党和国家的重大方针政策及时传递给群众,并促进农民群体逐渐掌握一定的农业生产技术、科学文化常识、市场经济知识、法律基本常识等内容,浸润农民的文化素质,助力培育新时代“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向市场”的新型职业农民。同时,乡村精神面貌的整体提升需要基层统一战线配合基层党群组织在尊重科学、普及知识的前提下,以现代文明为指向,不断引领广大农民主动与传统旧道德、封建迷信等愚昧落后思想划清界限,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农民头脑,自觉回避封建落后的低俗文化,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

(二)基层统一战线以强大的社交网络弘扬乡村文化建设正能量

乡风文化来源于乡村生活实践,宽口径的劳作场域为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乡风文明创造了条件,农民在生产过程中的劳动精神需要弘扬,农民的劳动成果需要展示,文明乡风需要借助乡村道德模范的榜样示范性力量加以凝聚。在乡村振兴的实践过程中,基层统一战线可以借助广泛的社交网络,将乡村里德高望重的老教师、老党员、老干部、老军人等乡贤纳入大统战队伍,依托“乡贤威望”进行乡村道德宣讲,涵养村民道德素养,使得他们能够正确理解现代工商文明,促进本土乡贤资源与外引文化资源的无缝结合。同时,新时代乡村治理需要基层统一战线不断总结乡风文明建设的典型案例,“广泛开展文明村镇、星级文明户、文明家庭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开展寻找最美乡村教师、医生、村官、家庭等活动。深入宣传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的典型事迹,弘扬真善美,传播正能量”[3],形成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新风尚。更要充分发挥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的示范引领作用,让中华传统美德世代弘扬,让清新向上的文明乡风广泛传播。

(三)基层统一战线通过塑造正确的义利观遏制乡村炫耀性消费等不当行为

当前,村民的消费主要集中于家庭的物质消费,物质消费又集中体现在买房、买车、买家电及名贵服饰等方面。在一些农村地区,村民之间出现相互竞争炫耀的情形,特别是逢年过节村民之间相互攀比、大操大办的情形较为突出。透过这些消费现象会发现,发家致富后的个别村民缺乏对财富的合理使用能力,攀比消费不仅造成社会财富的极大浪费,而且还败坏了社会风气,是一种内耗式竞争,这种陈规陋习需要得到有效遏制。基层统一战线可以通过正确义利观的宣讲,让村民将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朴素大方、踏实肯干等优良传统发扬光大,力戒讲排场、高大上、追时髦等浮华消费,引导村民树立正确的义利观。同时,基层统一战线还可以利用良风善俗对农民获取的财富进行道德约束。财富的获得需要遵循诚实守信的原则,让“重合同、守信用、讲信誉”成为每个村民的日常行为守则,并构建舆论监督机制对诚实守信行为褒奖宣传,对违规失信行为惩戒谴责,积极营造健康向上、诚实守信的消费环境。

四、基层统一战线护航和谐乡村的目标导向

(一)基层统一战线需要合理整合平安乡村资源

治理有效既是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基础与前提,又是实现未来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乡村治理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农村社会的整体向前发展,形成健康向上的农村社会新风尚,这个过程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相适应,“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是在发展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的历史过程和社会结果”[4],需要基层统一战线对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农村多元利益主体加以有效整合,引导形成正向的改革合力,促使农村社会和谐有序发展。乡村治理是一项崇高而伟大的民生工程,关系到亿万农民的发展福祉,需要谨慎而有序地向前推进,需要创造性地解决好城乡二元结构带来的农村发展遗留问题。基层统战工作干部作为农村改革的领导者、经历者及见证者,对基层改革的呼声与要求最为了解,他们清楚改革的症结到底在哪里。在乡村振兴系列政策落地的过程中,他们需要考虑如何统筹各方利益主体的需求,做到既有效率的推动乡村社会发展,又确保发展过程中的相对公平,尽量减少可能出现的社会问题,为农村社会发展提供稳定的外部环境。

(二)基层统一战线需要维护好乡村社会秩序

随着市场经济的纵深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走向城市,并在市场竞争中追寻自己的人生价值,这对农民个体及农村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然而,市场经济的优胜劣汰将农民原有的相对平均的分配资源予以打破,使得农民在经济收入、交往地位及社会资本占有等领域产生些许的差异。传统的乡村社会受到市场化的影响,由此引发农民对发家致富路径、利益诉求方式、公共文化心理需要等方面的认识与判断有些偏离,进一步加剧了农村社会各阶层的矛盾,特别是近些年城市扩张过程中出现的征地、拆迁赔偿等方面问题,农民之间及农民与村集体之间的利益纠纷逐渐凸显。随着农地流转的加速,外来资本与本地农民之间的土地边界纠纷、流转经费纠纷以及预期收益分成等方面的矛盾使得乡村社会呈现出复杂性特征,如果这些矛盾未能得到及时解决,将会影响农村社会稳定的外部环境,不利于农村各项改革的顺利推进。因此,如何有效地构建乡村治理的外部环境,不仅有利于维护农村地区的内部团结,而且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必不可少的前提与基础。开展好基层统一战线工作可以发挥农村社会“稳定器”作用,通过亲情说服、政策教育、法律宣传等多种手段将各种民间矛盾化解于萌芽状态,通过主动联系群众更容易了解农民的利益诉求,也更容易掌握群众的社会心理,这对构建和谐有序的农村改革氛围具有重要积极意义。

(三)基层统一战线需要激发广大村民参与乡村振兴的建设热情

乡村振兴既需要稳定的外部环境,更需要激发基层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建设激情。就现阶段的农村治理而言,基层统一战线工作可以将部分分化的农民利益诉求加以有效整合,将分层的社会群体加以有效引领,使群众在满足自身合理利益追求的同时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因此,新时代乡村治理需要将农民群众的建设热情有效激发出来,合理而巧妙地化解农村社会矛盾,高效而有序的解决基层公共事务,因为“中国有百分之八十的人口住在农村,城市搞得再漂亮,没有农村这一稳定的基础是不行的。”[5]而基层统一战线通过对“三农”政策的宣传教育,让他们更加熟悉国家的方针政策;通过对利益冲突的有效调解,让基层社会发展始终处于有序的状态;通过对农民合理利益诉求的维护,让人民群众更加拥护现有的制度规范,这在客观上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了稳定的环境。随着民主进程的加快,基层统一战线通过对村民自治的合理引导,使农民参与基层公共事务的频率与范围增加,促使增强农民权利意识,进一步节约国家对乡村社会的管理成本,促进乡村个体的自由全面发展。

五、基层统一战线服务乡村建设的朴质归宿

(一)基层统一战线要积极助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进一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各统战部门共同持续努力,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全面脱贫,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的反贫困奇迹。在后脱贫时代,各地既需要加强脱贫地区返贫机制构建,也需要进一步理清思路,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基础上实现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这对基层统一战线而言,需要进一步加大脱贫政策宣传力度,充当致富信息的传播者,在思想上持续强化农民产业致富的理念,引导脱贫群众成为现代农业发展受益者。此外,通过走村入户深入走访脱贫家庭,帮助解答困惑,了解他们的致富能力,鼓励其主动参与到乡村振兴的行动中来,增强乡村经济发展的内生驱动力。同时,基层统一战线人员还可以利用新媒体平台让成功脱贫并走上新型农业发展道路的农民分享经验,以此激发群众斗志,形成示范效应,逐渐培育相互学习、共同进取的良好心态,为创造富裕生活创造条件。

(二)基层统一战线需主动会同基层党组织促进农业增产增收,进一步夯实农业的基础地位。

邓小平同志曾说:“中国经济能不能发展,首先要看农村能不能发展,农民生活是不是好起来。”[6]可见,农村与农业的快速发展是促进中国经济发展的基础,如果农村经济得不到改善,那么受损的不仅仅是农民,进而会影响农村社会的发展。农业的持续稳定发展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对于国家粮食安全、经济可持续发展、社会稳定而言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如果农村经济发展缓慢,对整个社会的发展都会产生强大的制约作用。所以,促进农民增产增收是基层统一战线会同基层党政部门开展农村工作的主要目的。新时代党和国家注重进一步解放农村生产力,促进社会主义农村建设整体向前推进。党的十九大将“生活富裕”作为今后农村发展的落脚点,未来乡村振兴需要建立在农村生产力的不断解放与发展的基础之上,进一步将国家的系列惠农政策转化为现实绩效,为农民的幸福生活奠定基石。基层统一战线需长期致力于农村生产力改善,进一步提升农业综合实力。在 “工业反哺农业”政策的指引下,国家各项惠农政策相继出台,我国农业发展取得可喜的成绩,产业结构得到调整,粮食生产年年增收,农民的物质利益不断得到满足,国民经济保持了又好又快的增长势头。但是,现阶段农村经济发展在整体上仍然受限于农业生产力的束缚,农村社会治理的制约性因素主要体现在进一步提升农业生产科技含量。只有通过不断解放与发展生产力,补足农村短板,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指导下实现农村社会治理转型,使农村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最终将政策的惠果落实到农民各项权益的维护上。所以说,基层统一战线助力于农业生产力解放与发展,是释放农村经济活力的关键。

猜你喜欢

农民基层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耕牛和农民
基层为何总是栽同样的跟头?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基层在线
基层治理如何避免“空转”
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