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党的精神谱系探析成就百年大党的逻辑必然

2021-11-30

攀登 2021年6期
关键词:谱系建党中国共产党

尹 洁

(中共合肥市委党校/合肥行政学院,安徽 合肥 230031)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来,历经血雨腥风、艰难困苦,在不断发展壮大自身的同时,取得了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胜利,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重要历史转变。如今,我们这个百年大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慎终如始,自信自强,继续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阔步前行,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断奋进。百年来,我们党何以从弱变强、从小变大?何以成为铸就卓越功勋的百年大党?何以始终保持持久旺盛的生命力?我们可以从梳理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党的精神谱系中找到答案。

一、党的精神谱系的丰富内涵与鲜明品质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1]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发展进程中,不断涵养铸就了具有鲜明民族特征和丰富时代内涵的伟大建党精神,锻造形成了一脉相承、影响深远的革命精神谱系,成为我党的精神支撑和宝贵财富。党的精神谱系以独特的形态清晰标明了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资产阶级政党的本质特征,彰显了党的性质宗旨和政治品格,见证了一个百年大党诞生的必然与精神理路。百年来,党的精神谱系宛如鲜活生动的历史链条,把党不同历史时期形成的一个个伟大精神有机地串联起来,继承地发展起来,逐渐内化形成了党独有的红色气质,成就了党铸就百年大党的逻辑必然。中国共产党的精神谱系发展彰显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按照时间脉络表现为:萌芽期—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升华期。

(一)萌芽期(1840—1919年)

近代以来,为将中国于受内外压迫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境地中挽救出来,无数仁人志士、革命先驱“以爱国相砥砺,以救亡为己任”,忘我奋斗,探求出路,为中国革命作出了艰苦卓绝的努力与贡献,凝聚了一股斗志昂扬的革命奋斗精神,为革命精神谱系的萌芽培植了丰沃的土壤。20世纪初,陈独秀、李大钊等中共创始人为代表的民主主义人士掀起了以“民主与科学”为思想内核的新文化运动,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奠定了思想基础。鸦片战争以来所有物质条件和革命精神的长期积累,在俄国十月革命后的中国达到了量变引起质变的爆发点。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这场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为主体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成为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转折点。由此产生的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核心内容的五四精神,成为中国共产党涵养红色气质和政治本色的重要来源,为中国共产党培植革命精神谱系奠定了“爱国主义”的主基调。

(二)初创期(1921—1949年)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诞生,自此,我们党就肩负起带领中国人民翻身解放,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的历史重任。此后的28年,中国共产党以党的初心使命为出发点,以伟大革命精神为思想原点和革命动力,浴血奋战、不畏牺牲,涌现出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和感人事迹,写就了一曲曲气吞山河的英雄壮歌。在中国近代史背景之下,我们党逐渐培育形成了以弘扬爱国主义、争取民族独立为精神内核,以不畏牺牲、勇于担当为主基调,以团结一心、勇往直前、自强不息等为构建元素的伟大民族精神,党的精神谱系得到了丰厚的孕育,逐渐构筑成型。这一时期的党的精神谱系以红船精神为起点,形成了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延安精神、抗战精神、红岩精神、西柏坡精神、照金精神、东北抗联精神、南泥湾精神、太行精神(吕梁精神)、大别山精神、沂蒙精神、老区精神、张思德精神等一系列伟大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浴血奋战、百折不挠、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优秀品质。

(三)成长期(1949—1978年)

新中国成立伊始,中国共产党对外要应对复杂严峻的国际形势,对内面临一穷二白、百废待兴的经济社会状况,稳固新生的人民政权,恢复国民经济发展,是我党这一时期的重要任务,党的精神谱系在这一历史时期得到了与历史使命相辅相成的发展与完善。形成了抗美援朝精神、“两弹一星”精神、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红旗渠精神、北大荒精神、塞罕坝精神、“两路”精神、老西藏精神(孔繁森精神)、西迁精神、王杰精神等诸多新的伟大精神。成长期的党的精神谱系在继承和弘扬爱国主义这一贯穿始终的精神内核的基础上,结合这一时期的时代特点,孕育出革命英雄主义、国际主义,不畏艰险、排除万难,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亲民爱民、公而忘私,默默耕耘、无私奉献等新的精神品质,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党的精神谱系,赋予我们党新的气质和禀赋,极大地促进了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人民思想的成熟和斗志的昂扬,为全党全国人民众志成城、大干快上地建设社会主义注入强大的精神力量,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自力更生、发愤图强的政治品格。

(四)成熟期(1978—2012年)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胜利召开,标志着我们党开创了波澜壮阔、生机勃勃的改革开放时代,正式步入了中国现代化新征程,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中国人民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大踏步地赶上了时代。成熟期的党的精神谱系在延续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开拓并形成了以改革创新为基调的时代精神,极大地丰富和延展了党的精神谱系的内涵外延,生动展现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崭新风貌。这一时期形成的伟大时代精神包括改革开放精神、特区精神、抗洪精神、抗击“非典”精神、抗震救灾精神、载人航天精神、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青藏铁路精神、女排精神等。这些精神在继承弘扬我党精神谱系一以贯之的爱国主义、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等思想内核的前提下,创造性地培育出改革创新的精神品质,鼓励并发展了自我革命的革新精神,集中反映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忠诚对党、不负人民的精神内核。

(五)升华期(2012年—至今)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我们党身处“两个大局”历史背景之下,面临社会主要矛盾转变、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治理体系现代化新要求、新冠肺炎疫情肆虐等新问题新挑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体中国共产党人自信自强,守正创新,涌现出脱贫攻坚精神、抗疫精神、“三牛”精神、科学家精神、企业家精神、探月精神、新时代北斗精神、丝路精神等新时代伟大精神品质。

2021年,恰逢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建党100周年大会上首次提炼了伟大建党精神,赋予其“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深厚内涵。[2]伟大建党精神的提出,是对党的百年发展历史的高度凝练,是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生动诠释,更是对“党过去为什么能够成功,未来怎样才能继续成功”的响亮回答。伟大建党精神是涵养铸就中国共产党百年大党的精神之源。梳理党的精神谱系的百年发展历程,可以发现党的伟大精神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一脉相承体现在党在不同历史时期对民族振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矢志不渝,贯穿始终的不懈追求,而与时俱进则主要体现在新元素的不断增添,新内涵的不断充实。

二、党的精神谱系为党百年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伟大的党孕育伟大精神,伟大精神滋养伟大的党。党的精神谱系的不断熔铸,赋予了党红色秉性和政治本色,为党的自身建设提供了不竭的精神源泉,为党历经艰难险阻、披荆斩棘汇聚了磅礴的精神力量。百年大党的铸就离不开党的精神谱系的滋养,党的伟大精神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和巨大政治优势,是激励我们党永葆旺盛斗志和进取精神的关键秘诀所在和不竭动力源泉,是我们党战胜一切风险挑战,创造美好未来的永恒精神坐标和强大底气自信。

(一)伟大革命精神引领党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于嘉兴南湖一艘红船之上正式成立,成为中国开天辟地的大事变,开创了党挽救民族、拯救人民的历史伟业,形成了伟大建党精神的集中体现——红船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对红船精神作出权威概括;“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3]面对“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和国民党的白色恐怖,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果敢调整方针,从效仿苏联的“以城市为中心”转变为适合中国革命实际的“农村包围城市”,于1927年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革命魄力,构筑了“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的井冈山精神。[4]凭着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1934年,中国共产党人开启了艰苦卓绝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构筑了长征精神。2016年,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高度评价了长征精神,指出长征的胜利是坚定理想信念,坚信正义事业的胜利,告诫全党要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凭着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我们党提出搁置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促成了国共第二次合作,于危难中挽救了国家和人民,形成了伟大的抗战精神。28载的革命战争时期,在爱国主义为核心的革命精神谱系的引领下,中国共产党人以“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发出“母亲快要死去了,救救母亲呀!”的疾呼,高喊着“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的口号,以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大无畏精神,激活了沉睡的中华民族,取得了“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革命胜利。

(二)伟大奋斗精神铸就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

1950年,为了抵御美帝国主义的威胁,为刚刚成立的新中国赢得固本强基的时间和空间,我们党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英勇决策,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涌现出黄继光、邱少云、罗盛教等英雄人物,集中体现了英勇顽强、舍生忘死的英雄主义精神。2020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参观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展览时强调:“抗美援朝战争锻造形成的伟大抗美援朝精神,是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必将激励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克服一切艰难险阻、战胜一切强大敌人。”[5]为了解决落后农业国的现实与成为先进工业国的愿望之间的矛盾,中国共产党人继承和弘扬了党的精神谱系中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奋斗精神,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用一股天不怕地不怕的拼劲,实干苦干的作风,开拓进取的韧劲,领导了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为了免受帝国主义核威慑的掣肘,加强新中国的国防力量,一大批远渡重洋、学有所成的科学家,历经艰难险阻,毅然决然回到祖国,投身国防和科研事业。“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两弹一星”精神,[6]在钱学森、邓稼先、王承书等老一辈科学家身上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上对广大科技工作者提出要求:“要弘扬‘两弹一星’精神,主动肩负起历史重任,把自己的科学追求融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事业中去。”为了让盐碱地旧貌换新颜,老百姓安居乐业,人民的好公仆、党的好干部焦裕禄同志带领兰考县人民战天斗地,奋力改变贫困面貌。感人的事迹背后,是“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精神支撑。[7]习近平总书记评价焦裕禄精神说道:“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永远是亿万人们心中一座永不磨灭的丰碑,永远是鼓舞我们艰苦奋斗、执政为民的强大思想动力,永远是激励我们求真务实、开拓进取的宝贵精神财富,永远不会过时。”在近30年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的伟大奋斗精神为我们注入强大的精神力量,使我们拥有了无穷无尽克服艰难困苦的勇气和信心,修成了“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的正果。

(三)伟大革新精神续写改革开放的新时代篇章

1978年,改革开放拉开了社会主义现代化飞速发展的序幕,短短40多年,中国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综合国力显著增强,GDP突破100万亿,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党的精神谱系中伟大革新精神提供的强大动力。1978年,安徽省小岗村的18位农民按下红手印,用“大包干”形式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取代了“大锅饭”性质的人民公社体制,彰显了“敢于创造、敢于担当、敢于奋斗”的小岗精神,吹响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先锋号。2016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到凤阳县小岗村视察,指出小岗村要继续在深化农村改革中发挥示范作用。改革开放初期,特区人民创新机制体制改革,挖掘政策创新之力,全面提升特区经济竞争力,铸造了“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2020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强调:“深圳等经济特区的成功实践充分证明,党中央关于兴办经济特区的战略决策是完全正确的。经济特区不仅要继续办下去,而且要办得更好、办得水平更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一带一路”倡议,铸就了“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8]得到世界各国广泛认同,凝聚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共识。新时代,科技实力、创新能力,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要素。2020年9月召开的科学家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广大科技工作者以高尚的爱国情操、守正创新的学术作风、求真务实的严谨态度,在科学前沿孜孜求索,在重大科技领域不断突破,铸就了以“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精神,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的求实精神,淡泊名利、潜心研究的奉献精神,集智攻关、团结协作的协同精神,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育人精神”为核心内涵的新时代科学家精神。在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阶段,党的伟大革新精神为我们根植了开拓进取的“创新基因”,找到了可持续发展的源泉动力,描摹出“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美好未来。

三、继承和发扬伟大建党精神,续写百年大党精神血脉

时空变幻,精神永存。建党百年铸就的一系列伟大精神,是党的红色气质和政治本色的精神底蕴,是党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宝贵精神财富,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不可或缺的巨大精神力量。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成为百年大党,靠的就是对马克思主义慎终如始的坚定信仰,对国家富强饱含热情的赤子之心,对民族复兴当仁不让的强烈使命,对人民群众血浓于水的真挚情谊,归根结底就是源于对伟大建党精神的坚守与弘扬。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深刻论述党的伟大精神之于党和国家事业的重大意义,指出“红色基因就是要传承”,强调要“继续弘扬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永远把伟大建党精神继承下去、发扬光大”。

(一)继承和发扬“坚持真理、坚守理想”的伟大建党精神,筑牢百年大党的思想根基

中国共产党是用马克思主义学说武装起来的先进政党,实现共产主义是党的最高纲领。百年来,党的历代领导集体在发展党的精神谱系的历程中,始终用开放的眼光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创造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理论成果,这些理论成为党的伟大精神的思想精髓,镌刻着坚定理想信念的深刻烙印。创新党的指导思想,涵养了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铸就了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我们经受住一切风险考验的精神支柱。基于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党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实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完成了新中国由新民主主义国家向社会主义国家的过渡,在曲折中探索出发展社会主义的成功道路;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新命题,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目标,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纪元;推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新的征程上,共产党人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崇德善学的优良传统,加强理论学习,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政治意识,提高工作本领。就是要学精悟透用好马克思主义这个看家本领,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结合党史学习教育,系统掌握和科学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及立场方法;要深化党的思想建设,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态度鲜明地同一切信念动摇、政治变质、精神堕落、生活腐化的错误思想行为作斗争;要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以铁的纪律、严的要求,保证党的纯洁性、先进性;要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坚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落实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真理、坚守理想”的伟大建党精神,丰富和拓展了党的精神谱系,筑牢了百年大党的思想根基,生动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

(二)继承和发扬“践行初心、担当使命”的伟大建党精神,锚定百年大党的奋斗目标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始终都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人民”始终是我们党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爱国”是贯穿百年精神谱系的思想核心。回望过去,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领导和带领中国人民,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一个真正的民主共和国。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改造,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在改革开放中,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经济社会发展突飞猛进,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在新时代,聚焦精准扶贫,解决了困扰中国人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断推进经济社会由高速度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变,并将沿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继续奋进。新的征程上,中国共产党人为了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继续全面深化改革,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在发展中改善和保障民生,着力提升老百姓的“民生三感”;聚焦生态环保,践行“两山”理论,下决心下力气解决好事关子孙后代的千年大计;践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抗疫精神,保障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无数的史实和事实反复证明,唯有继续坚定不移地坚持和践行党为民、爱国的初心使命,党的精神谱系才能沿着一贯的思想内核得以继承和发展,党和国家的事业才能固如磐石、行稳致远。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践行初心、担当使命的见证史。“践行初心、担当使命”的伟大建党精神,溯源和提炼了党的精神谱系,锚定了百年大党的奋斗目标,深刻诠释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三)继承和发扬“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伟大建党精神,铸就百年大党的过硬作风

“敢于斗争、敢于胜利,是中国共产党不可战胜的强大精神力量。”在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历经浴血奋战,付出无数革命先烈血与生命的代价,以“为有牺牲多壮志”的英雄气概,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新中国成立伊始,中国共产党在西方国家的强势威胁下,在一穷二白的现实国情中,在毫无执政经验的艰难境遇下,以“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政治定力,探索出发展社会主义的成功道路。在改革开放进程中,我们党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开拓创新,锐意进取,以“人间正道是沧桑”的变革勇气,实现了中国突飞猛进的发展变化。而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在“两个大局”的历史背景之下,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新的要求,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带来新的挑战。于此情形之下,我们党不畏困难,担当作为,坚定提出并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推动重大风险防范化解取得明显进展,推进污染防治取得更大成效,加大精准扶贫力度,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新的征程上,世情国情党情深刻变化,我们党面临许多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反腐败斗争、党内思想斗争、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同歪风邪气的斗争、同保护主义的斗争、与破坏法治的斗争、军事领域的斗争、反分裂斗争、打击“三股势力”的斗争、同自然灾害的斗争,不胜枚举。我们党必须继续弘扬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伟大建党精神,以“长风破浪会有时”的远见气度,总结好党百年历史时期成功应对风险挑战的丰富经验,作好较长时间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思想准备,不断增强斗争意识、丰富斗争经验、提升斗争本领,用实际行动响应习近平总书记“敢于斗争,善于斗争,逢山开道、遇水架桥,勇于战胜一切风险挑战”的伟大号召。

(四)继承和发扬“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坚定百年大党的价值立场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党和国家的发展历史反复证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共产党,才能建设和发展中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也必然需要党的坚强领导。坚持党的坚强领导,关键就要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就是要对党绝对忠诚,在思想上行动上同党中央始终保持高度一致。百年来,党始终坚持践行党的人民性质,落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的宗旨,走准走稳走实党的群众路线,始终同人民休戚与共、生死相依,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拥护支持,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伟大成就。未来,我们党应继续坚守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政治品格,站稳人民立场,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尊重人民首创精神,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紧紧依靠人民创造历史,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和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推动人的全面发展。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100年来,中国共产党形成并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构建起中国共产党一脉相承、与时俱进的精神谱系,锤炼出中国共产党鲜明的红色气质和政治品格,铸就了中国共产党这个历经百年的世界第一大执政党的精神之源。新时代,我们要将伟大建党精神继承下去,发扬光大,努力为党和人民争取新的更大光荣。

猜你喜欢

谱系建党中国共产党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神族谱系
伟大建党实践孕育了伟大建党精神
临江仙·庆祝建党百年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建党百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庆祝建党百年(五阙)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春秋》公羊学胡毋生师授谱系补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