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脂血症六问
2021-11-30◎
◎
高脂血症,往往血稠、血黏,医学上称之为“血液高黏度综合征”。它是中老年人常见的全身代谢性疾病,指空腹时血浆中的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浓度超过了正常值,其中一项或两项增高,即叫“高血脂症”。防治高血脂症对控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及心脑血管疾病(冠心病和脑中风)的发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血脂成分有哪些?
血脂成分包括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4 种成分。前两种是血脂的主要成分。如果胆固醇低于2.86毫摩尔/升,不仅会造成代谢紊乱,还会导致免疫功能下降,使本来免疫功能已经低下的老人更是雪上加霜。只有当血浆胆固醇超过5.98 毫摩尔/升,胆固醇才会在血管壁上沉积,才需要降低胆固醇。脂蛋白是血脂的存在形式,高密度脂蛋白(好胆固醇)对身体有益,低密度脂蛋白(坏胆固醇)对身体有害,它的升高才是冠心病、脑中风的危险因素。因此,防治心脑血管疾病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升高高密度脂蛋白,降低低密度脂蛋白。
血浆中胆固醇的总含量,正常值为2.82~5.17 毫摩尔/升,主要维持细胞功能,对机体重要激素合成起主要作用,胆固醇过低则导致免疫功能低下,营养不良。甘油三酯正常值为0.45~1.70 毫摩尔/升,主要功能是供给和贮存人体能源,维持体温,使形体丰满,甘油三酯过高可使凝血倾向增高导致血栓形成,过低则可导致人体消瘦。低密度脂蛋白正常值为2.6~3.6 毫摩尔/升,它的功能主要是运载胆固醇从肝脏送往全身组织,过高时可引起动脉硬化。高密度脂蛋白的正常值为0.9~1.9 毫摩尔/升,它的作用是对低密度脂蛋白起分解代谢作用,它可以把周围组织胆固醇运载到肝脏,再由肝脏把多余胆固醇由胆汁排出,它可以预防动脉硬化的形成,高密度脂蛋白越高越好。
血液为什么会变稠?
我们知道,血液不断地在体内循环流动,其速度是变化的,比如安静时比运动时要慢得多。但有时流速减慢到正常范围以下,甚至抽出的血液很快凝在针管中推不出来,或者静脉输液时因反流血流凝结而堵住血管,这就表明血液明显变稠了。变稠的血液流动很慢,会使机体组织所获得的氧气和营养物质相对减少,使红血球因之而聚集,形成凝血块阻塞血管,诱发心肌梗死而危及生命,这就是血液变稠最可怕的后果。
好端端的血液之所以会变稠,不外乎以下原因:①腹泻、呕吐或清晨起床未饮水,体内水分因之缺少,血液浓缩,红血球、血小板等血浆成分的浓度升高。②血中的球蛋白、纤维蛋白原等成分增多,与红血球一起粘合而形成网络,致使血液流动的阻力增大。③红血球血小板的结构改变,互凝成块,阻塞了血管。④红血球等血中细胞的变形能力减弱,不能顺利通过小血管,从而增加了血液的黏稠度。
血脂检查前须注意什么?
为使血脂检查结构更符合标准性,科学地反映体内血脂的实际水平,在进行血脂检查前必须注意以下几点,做到心中有数:①空腹抽血。②空腹时间不超过24小时。③抽血前3天起应禁食高胆固醇饮食。科学实验已证明,胆固醇的半衰期约为3 天。④严禁饮酒。⑤抽血前1 天停药。正在服用血脂调节药和抗动脉硬化药物的患者,须在停药12~14 小时后方可抽血检查。⑥输血者3天后可做血脂检查。
高血脂症的临床特征有哪些?
血脂异常的人一般不会有太多的感觉,因为高血脂症本身并不产生明显的症状,但却是一种潜在的健康隐患和危险因素。除非当血液中的血脂水平比较高时,由于血液黏稠度增高才会出现一些相关的症状:①头晕头痛、失眠健忘、胸闷气短、四肢沉重、肢体麻木、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体形偏胖等,这些都是高脂血症的前兆。②白天犯困,夜晚清醒,经常感觉头昏脑胀,或与人交谈间隙容易睡着。③面部和手部皮肤出现较多黑斑,斑块较老年斑略大,颜色较深。④胆固醇过高时皮肤上会鼓起小肿疮,医学上称“黄色瘤”或“黄色素斑”,表面光滑,多长在眼皮、胳膊肘、大腿、脚后跟等部位,它对健康没有明显危害。⑤胆固醇积于腿部肌肉,会引起腿肚子抽筋并有刺痛感。⑥视力下降或失明,看东西一阵阵模糊,这是血液过于黏稠,流速减慢,使视神经或视网膜暂时缺血缺氧所致。严重者,血液富含的甘油三酯脂蛋白,会影响视力,引起视网膜血栓形成。⑦肌腱损害,病人常在肘、膝、踝、手指关节的伸面皮肤发生脂质异位沉积,尤其跟腱是脂质沉积的好发部位,可使跟腱强度明显下降,即使轻度创伤也可引起跟腱撕裂。⑧肝脏损伤,由于高血脂可以引起脂肪肝,从而导致肝脏肿大,会出现肝脏疾病和肝脏功能的变化,到一定程度也会出现食欲不振等,体检可发展肝脏变大,还可以出现转氨酶升高。⑨骨密度减小,加重骨质疏松,使原本密实的骨骼开始变脆,尤其是股骨头的部位,引发股骨头坏死。⑩蹲着劳动呼吸困难,有些人根本不能蹲着劳动,这是因为人下蹲时,回到心脑的血液减少,加之血液过于黏稠,使肺、脑脏器缺血而憋气。
中医学怎样认识高脂血症?
中医学认为,高脂血症的产生与肝、脾、肾三脏关系最为密切,其中尢以脾、肾为要,属中医“痰浊”“血瘀”“湿阻”范畴,一般针对以下证型进行中药治疗,效果较好。
脾虚湿盛型 证见脘腹胀闷、不思饮食、泛恶欲呕、口淡不渴、腹痛腹泻、头重身困、舌胖、苔白、脉濡滑。治宜健脾化湿。
肝肾阴虚型 证见头晕目眩、健忘失眠、五心烦热、颧红盗汗、咽干口燥、腰膝酸软、胁痛、耳鸣、遗精、月经少、舌红少苔、脉细数。治宜滋补肝肾。
气血不足型 证见乏力自汗、少气懒言、面色萎黄、心悸失眠、舌淡嫩、脉细弱。治宜气血双补。
痰浊中阻型 证见头重头痛、头目眩晕、胸闷心悸、食欲不振、呕恶痰涎、肢体困重、体肥、闭经、舌苔白腻、脉滑。治宜祛湿化痰。
中医辨证要请有经验的中医师来判断,治疗也要请中医师开具中药处方来调治。
防控高血脂有何良策?
其实生活中就有许多好习惯助你解忧,调节血脂,不妨采取下列自我保健措施:①多饮水。饮水要注意时机,特别是早晨起床后、吃饭前(1 小时)和就寝前,应及时饮水,每天饮水量不少于2000 毫升。体内水分充足,可稀释血液,降低血液的黏稠度,保持血液循环通畅。②合理饮食。要管住嘴,聪明吃。在满足每日必需营养的基础上控制总热量,每日摄入胆固醇不能超过300 毫克,脂肪应选富含N-3 多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避免食用高胆固醇的食物(如猪肝、蟹黄、动物内脏等),要增加膳食纤维,多吃大豆,粗细粮搭配,切忌暴饮暴食,每日摄入碳水化合物应占总能量的50%~65%。③坚持体育锻炼。迈开腿,每周2~3次,每次3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包括慢跑、快走、原地踏步、跳舞、舞剑、气功、打太极拳、做操、园艺、爬山、登梯、游泳、跳绳等,可促进血液循环,加强体内脂质代谢。④戒烟。应完全戒烟,避免吸入二手烟、三手烟,有利于预防冠心病,升高好胆固醇。⑤重视精神因素,避免情绪激动,消除忧虑,情绪乐观,遇到不愉快之事,尽量多体谅别人,少苛求。⑥控制体重。减肥的根本在于“少吃”,戒掉零食,小碗吃饭,细嚼慢咽,维持健康体重。⑦讲究好的睡眠。血脂高的人,其血液流动速度比正常人慢,在睡眠时更慢,因此在睡梦中最容易出事,要把枕头放低一点。⑧寻求药物帮助。在医生指导下,选用一些抗凝、降低血稠的药物,如阿司匹林、复方丹参片、心血康、心脑舒通、藻酸双脂钠等。有效控制血脂,酌情选用他汀类药物最好。研究显示,服用这类药物,坏胆固醇每降低1 毫摩尔/升,心血管病的发生风险就减少20%,死亡率降低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