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生本,注重实效
——谈低年级识字教学策略
2021-11-30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西山中心小学
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西山中心小学 王 辉
识字是学生进行阅读、口语交际、习作、语文综合能力培养的基础,有效的识字教学,可为学生语文知识的积累和语文素养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为了切实贯彻新课程标准关于在识字教学中注重人本和人文的理念,我认为课堂识字教学中要积极优化识字策略,激发学生识字的志趣,开拓识字新渠道和新方式,引导学生走入生活进行识字用字,从而切实提升儿童识字的实效性。在识字教学中我以生为本巧妙地创设情景,能把规整的汉字变成一幅画面,一个动作,一首歌或者一个故事,使学生学得有趣,记得轻松。
一、巧设情境“趣”识字
都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统编版语文教材《天地人》一课,全文只有6 个字“天地人,你我他”,分两行呈现。全文虽仅有6 个字,可这6 个字却可以绘出万千意象。如何上好这开篇第一课,让孩子感受到我们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呢?我们不妨从孩子的认知特点入手,巧妙地创设情境,激发孩子探知识字的兴趣,主动学字,乐于识字。
上课伊始,我出示课文的背景图片《一望大江开》,让学生猜一猜,图中的人在做什么动作,学生说图上的人在行礼。我肯定学生的回答,告诉他们:小朋友入学了,要知礼,这样才能立足在天地之间。随即出示“人”字,看这个人双脚站立在天地之间,认识了“人”。孩子们继续看图,我让大家说说图上人物头顶的又是什么?学生说是天空。我让一个孩子上来两脚分开站立着,两手自身侧平举着,然后告诉孩子们:人们把自己头顶上方就称为天,出示“天”字,这最上面的一横就表示头顶的上方,让孩子们把手放在头顶上感受一下天,学生不仅明白了“天”的含义,也形象地记住了这个字。另外利用顺口溜“天在上,地在下,人在天地间”,让学生分清了这三者的关系。学生在学字时看到的不仅仅是这个字,还看到了画面,感受到了汉字中蕴含的意象,在开篇第一课中就让孩子们初步感受到了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在孩子们心中种下了一颗识字的种子。
汉字不仅是一幅画,可以是一个动作,还可以是一个个引人入胜的故事。在人类文明起始的部落,人们用简单的线条、图画或花纹来记录事物。这部分就是最初的象形文字,如“舟、竹、石、泉、川、燕”等汉字。在教学时,我就采用“实物(故事)——古文字——今文字”这样的策略,引导学生自己观察,看看三者之间有什么联系,再让学自己发现汉字演变的奥秘。就这样,一幅实物图在学生脑中就演变成了一个字,学生也能把一个字想象成一幅图,学生在看图识字中发现了这些文字的美。这样的识字教学方式,不仅能把汉字教得有趣,还能起到事半功倍的识记效果。
二、以点带面“多”识字
在识字教学时我们一般分成随文识字和集中识字两大块。除了识字单元的课文外,我们还可以从中国汉字结构(如象形、会意、指事、形声等)入手,按汉字内在规律进行归类识字教学。通过对这些汉字进行字音、字形、字义的比较,达到识字效果。再通过组词、说话练习,达到用字中巩固识字的效果。这样的识字教学能帮助学生举一反三,自主识字,学以致用,识用结合,切实提升识字实效。
首先,利用识字单元的课文,进行归类识字。统编版教材一年级下册的识字课文《小青蛙》,儿歌中归类识记了一组带有“青”的字:清、蜻、请、情、晴、睛。上课时我设计了一个转盘,中间是“青”,边上一圈是不同的偏旁的图画,“青”与许多偏旁交朋友,它遇到了太阳,太阳一照,就变成了“晴”天;它来到小河边戏水,河水就变得清澈了;朋友来它家做客,它都有礼貌地打招呼,“请进,请坐,请喝一杯茶”,多有礼貌的好孩子啊……学生在这样的转盘识字中,很快就记住了它的偏旁和意思,通过一篇识字课文,我们认识了一组汉字,然后让学生观察一下,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发现这组字都与“青”有关,读音还相近,这是学生初次以归类的形式接触形声字,初步感受到形声字偏旁表形,声旁表读音的构字归律,感受汉字的音形之美。
其二,要用好语文园地的“识字加油站”。以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为例,有7 个语文园地有“识字加油站”这个版块,这些版块以多种形式给汉字分类,进行集中识字。如:语文园地一的“识字加油站”是一组野外登山用品的词语,有“手套、帽子、登山鞋、运动裤、地图、水壶、帐篷、指南针”8 个词语,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结合图片来认识汉字。教学时我把这些用品的名称做成卡片,正面是名称,背面是图片,让学生来说说,如果你去户外,想带上哪些物品,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认识这些生字。再如语文园地七的“识字加油站”,围绕自然风光编排了12 个词语,组成一篇词串韵文。韵文四行,每行3 个词语,如下:海滩、椰树、贝壳;沙漠、胡杨、骆驼;高原、雪莲、骏马;悬崖、青松、雄鹰。这组韵文讲了四个地方,分别排在每一行的第一个词语,后面两个词语是相应的动植物,要求认识9 个生字。在教学时我们可以创设情境,课件逐个呈现特定的地方,来到海滩,我们听到阵阵涛声,看浪花涌上岸,你还看到了什么?让学生联系生活阅历想象当地的自然风光,结合学生的回答相机出示相关的词语,在“看一看,说一说,读一读”中识记生字。
其三,以点带面,以字带动“一类字”的识字。如,我们学到“问”这个生字,不妨整理出带“门”字框的字。如学到一些特殊结构的字,如“品”字,让学生来观察这个字结构上的特点,学生很容易就看出是三个口组成的,告诉学生,由三个相同的字这样叠放组成的字我们叫它“品”字形,像这样有趣的汉字还有很多,“三个人是( ),三个木是( ),三个日是( ),三个石是( ),三个土是( ),三个水是( )”让学生先按照提示把这个字写出来,然后激励他们去查查字典,认认这个字读什么,是什么意思,在这样的自主学习中帮助学生记住了这些特殊的汉字,也激发了他们识字的兴趣,感受祖国汉字文化的神奇。
三、亲近生活“广”识字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是为了达到用不着教。”语文课程标准对于培养学生的独立识字能力提出了阶段性的要求:学习独立识字,生活识字。社会生活是本大教科书,我们要把识字引向生活,让学生亲近生活,在生活中去提升识字的效果。在识字教学时,我们不能局限于课本、课堂,而应让学生亲近生活,在生活中学字识字用字。汉字在生活中随处可见,我们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把“从书本中识字”与“从生活中提取汉字”结合起来,把识字和用字结合起来,学生的识字兴趣和效率将得到有效提升。
统编版二年级上册识字单元的《树之歌》一文,里面讲到了许多树,以儿歌的形式分别介绍了这些树的特点。通常我们都是读读课文,圈画出哪些树,找找它们的特点,然后出示这些树名中的生字,说说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它们。我发现我们的校园里就种了好多树,有课文中的枫树、松柏、金桂,校园周围有杨树、梧桐树、银杏、水杉。于是我课前布置学生去观察这些树,识字与观察结合,让学生在父母的带领下找找文中的那些树,观察它们的外形特点。教学时就出示学生拍的图片,让他们来介绍在哪里看到了这种树,它的外形特点是什么,出示树的名称,读读书上介绍的句子,让学生自己来说说还可以怎样介绍它。这样识字就与观察相结合了,学生在生活中认识的这些树远远比课堂、书本上认识的要全面、深刻。
我们看到,这一课中好多表示树名的生字,如:杨、梧、桐、枫、松、柏、桦、杉、桂,这些字都是形声字。利用形声字声旁、形旁的构字规律可以帮助学生识记生字。我们还可以让学生到校园或其他地方去自主认识树,让他们来介绍这些树,然后出示名称,可以先猜一猜这是什么树,有的学生认识这种树,就能读出词语。我们在教学时革新思路,将识课内字词延伸到识课外字词,使识字课堂有情有趣有效。
总之,在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中,我们要多关注孩子探求的需要,关注展现文本的教学方法,关注孩子期待认同的渴望,关注孩子语文学习的持续发展。把识字教学与儿童的认知特点和心理发展规律相结合,充分尊重儿童自我发展的需求,激发孩子识字的兴趣爱好,拓展和创新儿童识字的途径、方式和方法,不断提升孩子的识字能力,为儿童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只要我们把握好识字与观察、识字与生活的关系,集中识字与分散识字辩证统一,就能提高识字教学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