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生本课堂的构建研究
2021-11-30河北省张家口市崇礼区西湾子小学张志兵
河北省张家口市崇礼区西湾子小学 张志兵
部分教师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没有深刻地认识到构建生本课堂的重要性。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比较陈旧,开展的活动没有与学生真实的学习需求相契合。所以在实际的教学环节,学生参与度低,教师和学生之间缺少有效的互动,小学生课堂主体地位不突出,教师占据更多的课堂时间进行理论知识的教学,学生被动地接受,没有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开展自主学习,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和语文学习能力没有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提升。
一、小学语文生本课堂的构建意义
(一)有助于提升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生本课堂是素质教育背景下衍生出来的新型教学模式,教师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形式开展语文教学活动,给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在这一教学氛围当中刺激学生语文思维的发散,使得学生的思维更加跳跃活泼。教师通过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课堂学习,提升学生课堂参与度,让小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过程当中获得学习乐趣,从而有效提升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热爱,这是构建生本课堂的基础环节。
(二)有助于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教师在构建生本课堂的过程当中,应该挖掘学生真实的学习需求,认真倾听学生不同的声音,和学生之间平等对话、友好相处,使得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看法、意见。同时,教师通过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认识到学生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教师应该尊重每一位学生的特殊性和个性,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优质的教学方案,真正将因材施教的价值和优势发挥出来,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三)提升小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质量
就当前小学语文教学实际情况而言,教师的教学手段比较单一,存在着一定的弊端和不足。而小学阶段的学生具有活泼、好动、注意力不集中等特点,学生经常被其他的事物吸引眼球,从而使得注意力分散,没有集中在教学内容上面,导致学习思路跟不上老师的教学节奏,学习效率从而质量比较差。而通过构建生本课堂,让学生意识到课堂是学习的主要“战场”,学生自己则是“战场”上的“将军”。教师在教学环节通过开展符合学生认知规律、认知特点及身心发展规律、发展特点的教学活动,让学生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当中,从而使得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教学质量都能够得到明显的提升,教学效果能够实现质的飞跃。
二、小学语文生本课堂构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教育理念比较落后
部分教师深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实际运用的教学环节更注重提升学生的语文成绩,对考试的重点内容进行理论性教学,虽然说这一教学模式在短期内能够取得一定的效果,但是不利于学生长期的语文学习。而在新课改背景之下,要求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提倡发挥学生课堂主体地位。部分小学语文教师为了迎合新课改的要求,学习了先进的教学理念,但是并没有应用在语文实际教学活动当中,没有对新课改所提出的教学要求贯彻、落实在具体的教学细节上,形式大过于内容,这对提升小学生的核心素养没有实质性的意义。
(二)缺乏对教学模式的优化
教师在实际的教学环节应该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刻的研究、分析,整合相关的教学资源,制作优质的教学方案,然后在课堂上灵活教学,开展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但是部分教师为了节省时间和精力,在各大学习平台上对其他人的教学方案照搬照抄,然后运用在课堂教学当中,没有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制定教学流程,开展教学活动,优化教学模式,所以语文课堂教学缺乏针对性,并没有体现出“生本”的要求,从而使得学生的学习效果并不理想。
(三)没有充分地发挥学习自主性的优势
构建生本课堂最主要的目标就是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但是教师在实际的教学活动当中,课堂的形式大过于内容,打着构建生本课堂的幌子,开展传统的教学活动,延用传统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灌输式”教学,忽视了学生自主学习对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意义。此外,教师在实际的教学环节没有给学生创造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的机会,使得学生课堂参与度较低,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思考的空间比较小,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都受到一定程度的局限。
三、多手段结合构建小学语文生本课堂
(一)创设语文教学情境,提升小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语文教学课堂当中,教师可以通过对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使得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受到强烈的冲击,触动学生的心灵,引导其深刻地理解教学内容,领悟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增强情感体验,让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感受到语文教学的魅力,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找到学习的成就感,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让学生爱上语文学习。
比如在教《观潮》这一篇文章的过程当中,教师可以通过对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放映大潮的录像,然后再配上音乐,渲染教学氛围,从声音、图片两个方面展现钱塘江大潮的宏伟气势,让学生进行观看。通过视频导入新课,能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抓住学生的眼球,然后教师让学生在课堂上积极谈论自己的观后感。学生通过口头描述来表达自己被钱塘江宏伟气势所震撼,通过学生流露出的真情实感体现情景教学法的有效性。此外,教师可以接着对学生提问:“想知道课文当中是怎样用语言手法来描写这种景象的吗?”从而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探索和研究,激发学生阅读课文的欲望,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深化语文课堂学习,培养小学生语文学习思维
语文教师在实际的教学活动当中,可以通过多样化的教学形式促进语文学习课堂的深化,使得学生深度学习语文,让学生通过阅读文章,从文章表面看到文章本质,让学生能够更深入地领悟文章的内涵和主旨,明确文章的中心思想,并且通过这些情感价值的引导,促进学生语文思维的发展,刺激学生语文思维的发散,帮助学生构建系统的知识模块,帮助学生更快速地消化吸收学习内容和知识。
比如在教《圆明园的毁灭》这一篇文章内容时,教师在实际的教学环节可以通过谈论北京的风景名胜导入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阐述北京还有一个著名的园林,那就是圆明园。然后讲解圆明园经历的历史,引导学生的思路,带领学生走进圆明园,感受圆明园价值的“不可估量”。通过了解圆明园的布局结构、宏伟的建筑、园内珍贵的文物等让学生认知到圆明园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然后开展转折教学,让学生通过观赏视频,目睹圆明园毁灭的全过程,让学生认知到从前的列国强盗是怎样横行霸道,对圆明园进行毫无人道的摧毁。通过昔日的辉煌到毁灭的过程,然后以一张残垣断壁的图片定格画面,让学生获得一定的启示——不忘国耻,振兴中华,从而激发小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小学生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开展多样化的语文教学活动,改革学生语文学习方式
教师可以开展丰富的教学活动,构建生本课堂,使得其积极投入到学习活动当中,提升学生学习自主性。比如老师可以开展小组合作、自主探究、角色扮演等活动,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其中,帮助学生变革学习方式,让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使得生本课堂更具有生命力、活力。
比如在教《将相和》这一篇文章时,教师让学生初读文章,对文章的内容有一定了解,然后进行提问:“文章当中具体讲了廉颇、蔺相如哪几个故事?故事之间有什么样的必然联系?”紧接着,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学生在交流讨论活动当中碰撞出更多绚丽多彩的思维火花,在课堂上陈述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故事。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进行情景剧表演,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对完璧归赵等故事进行还原,通过神情、语言、动作、心理分析人物性格特征,拉近学生与人物故事之间的距离。通过这一系列教学活动,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和综合素养。
总而言之,教师在实际的教育环节可以从创设语文教学情境、深化语文课堂学习、开展多元化的教学活动等方面着手,构建小学语文生本课堂,推动小学语文教育事业进一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