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阅读,获得成长
——关于增强幼儿自主阅读意识和理解表达能力的思考
2021-11-30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星韵幼儿园严佳音
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星韵幼儿园 严佳音
著名的俄国文学家列夫·托尔斯泰曾经说过:“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可见阅读书籍对于人们的重要性。同时,阅读也是一个人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之一。在学前教育阶段,幼儿通过大量图文并茂的读物,凭借变化着的色彩,图象,文字或形象的读讲来理解、思考。由此可知,阅读可以对幼儿的思维、语言、想象、个性、习惯等方面进行综合培养。为了让幼儿在愉快地阅读中获得有效经验,从而得到成长,结合阅读中心活动的开展,我进行了以下的一些思考:
一、合理投放,满足不同年龄段幼儿需要
良好的阅读氛围和阅读环境以及适宜的书籍绘本的投放,有助于幼儿拥有轻松愉快的阅读体验,获得有效的阅读经验。这些好比是硬件设施,是幼儿得到发展的前提。
(一)阅读中心区域的划分
在活动开展前期,我们确定了采光好、较为安静等要素,作为阅读中心活动室地点选择的依据。通过和幼儿商量,我们对阅读中心内部的区域根据年龄段,以及与阅读有关的操作功能不同,进行了简单的划分,如绘本剧表演区、手偶指偶讲述区、自编故事区、图书修补区等。每个区域都提供了私密角,以及柔软的地垫、抱枕、玩偶等。同时,阅读中心还会根据季节变化、节庆节日,增加与其相关的环境创设。这样舒适的环境,满足幼儿和同伴一起阅读的意愿和自主进行阅读的渴望的同时,又富有个性化,幼儿可以自主选择喜欢的阅读游戏,参与其中。
(二)阅读中心读物的投放
确定了区域划分后,基于对阅读中心中提供的阅读读物的整理与归纳,根据每个年龄段幼儿的特点,结合《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语言领域的第二块,有关阅读与书写准备的目标2 指出的:1. 3-4 岁的幼儿会看画面,能根据画面说出图中有什么,发生了什么事等;2. 4-5 岁的幼儿能根据连续画面提供的信息,大致说出故事的情节;3. 5-6 岁的幼儿能根据故事的部分情节或图书画面的线索猜想故事情节的发展,或续编、创编故事。并以此来进行有针对性地投放。
给小班幼儿提供的是:重复性高、情节有趣,有可供幼儿模仿的地方的书。能够满足幼儿对于单一画面的关注以及跟书与同伴的互动,符合小班幼儿自我意识强的特点。如《神奇的洞洞》《大卫不可以》《我爱幼儿园》系列丛书等。
给中班幼儿提供的是:多一些变化、趣味性高,有助于提高阅读推测能力的书。符合中班幼儿想要对所阅读的书籍进行初步诠释的意愿,满足他们在阅读过程中对于同伴关系的关注。例如《嗨,身体的各位》《你是最棒的》等。
给大班幼儿提供的是:满足幼儿较高的理解能力,能去诠释、比较、归纳与反思的书。符合大班幼儿对于开放性问题的兴趣,有助于他们大胆推测,实现续编、创编能力的提升。如《哪里不一样》《大海里的动物》《猜猜世界多有趣》等。
除此之外,我们还提供了木偶、手偶、指偶等材料,来满足幼儿复述与再现以及叙事能力的发展。同时设立满足他们自主性的绘本创编区域,鼓励他们大胆表达自己心中的所思所想。
二、适宜指导,培养阅读兴趣和良好习惯
(一)规则是良好习惯的前提
制定合适的阅读规则,是限制不良阅读行为的重要手段,也是促使幼儿有目的、有意识地重复良好阅读行为的重要保证。因为幼儿是积极主动有能力的学习者,是游戏的主人,因此阅读中心的游戏规则应该由幼儿来制定。以师幼围坐在一起的形式商量规则,然后以幼儿看得懂并且自己绘制的简笔画来呈现规则。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做的就是引导幼儿,让幼儿自主商量,这样的规则才是他们愿意自觉遵守的,同时也可以满足他们作为阅读中心小主人的意愿。
良好的规则还体现在对书籍的爱护上。通过创设整理图书、给小书压花做标记,把小书送回家等活动,以及提供辅助材料如胶带、剪刀,创设修补图书的区域等,引导他们和小书做朋友,萌发他们保护图书的意识,促使幼儿爱护图书的习惯的形成。
(二)兴趣是良好习惯的保证
幼儿对于阅读的兴趣,也有助于幼儿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正确的阅读方法和技能能使幼儿顺利阅读,并从中体验到阅读的快乐,从而产生再阅读的愿望。在指导过程中我发现,幼儿的阅读主要是凭自身的兴趣进行的,他们首先注意到的是大块面的画面,被自己最感兴趣的部分所吸引,很难做到从头到尾仔细阅读。因此,教师首先要指导幼儿的是有序的阅读方法,并要教会幼儿认识图书的封面、封底、内页等,知道阅读一本书应该从头到尾一页一页地看。同时,教师还要关注到画面的细节,以及绘本故事蕴含的深刻道理,通过开放性的提问、幼儿关键性语言的捕捉以及启发性的追问,让幼儿展开进一步地思考,习得正确的阅读习惯。
良好的阅读习惯,不仅能促进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知识迁移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更重要的是能培养幼儿良好的非智力品质。如:认真学习的态度,对美的感受力,对文学作品的兴趣,爱护劳动成果的品德,自制、自控能力,遵守社会公德的意识等。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凡人生所需要之重要习惯、倾向、态度,多半可以在六岁以前培养成功”,因此在这个期间,教师的指导尤为重要。
三、开展活动,提高自主阅读意识与表达能力
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是幼儿自主阅读意识与能力提升的载体,是幼儿在阅读中获得经验的有效途径。
(一)多人合作阅读
通过开展师幼共读的形式,可以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有序阅读图书的意识,引导幼儿学会观察画面内容并进行归纳,获得自主阅读图书的经验。集体图书阅读活动,不仅可以充分发挥幼儿互相感染、互相影响的作用,还可以增强幼儿社会性发展。
还可以开展小组、同伴合作阅读。大班幼儿由于其自身年龄特点和发展需要,有着积极的求知欲和探索欲望,经常会产生很多问题,小组探索性合作阅读能帮助幼儿与同伴之间一起合作寻找答案,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可以根据幼儿当前的兴趣和需要,提供丰富的阅读材料,鼓励幼儿和同伴一起选择答案,尝试在阅读中心的其他绘本中寻找想要的答案,合作探索研究,解决生成的问题并用多元的方式进行表达表现。
(二)自主感知阅读
在阅读中心,会有更多的个别化的自主阅读形式。通过投放各类阅读材料,有幼儿喜欢并且感兴趣的童话故事类的、有满足幼儿探索欲望的科学类的、有帮助幼儿习得生活经验的生活类的,以及幼儿自编的图书等。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图书,自主地进行感知、体验、探索,教师主要做的是观察,了解幼儿感知体验的水平,进行记录与评价、分析与反思。通过最少的干预,鼓励幼儿自主阅读。
(三)趣味绘本表演
幼儿自主阅读的理解、表达可以在多形式的阅读交流活动中得到提升与发展。在阅读中心里,有一块可供幼儿自由讲述,用肢体语言来表达对故事理解,从而进行表演的小舞台。通过和幼儿谈话,商量确定了绘本剧“公演”的基本流程,让幼儿结伴对阅读材料进行二次创作(改编)——商量讨论确定分工——同伴一起排演——在舞台上进行“表演”,并以大家都看得懂的方式呈现。虽然绘本表演可能会不那么“完美”,但是在这个期间,幼儿的阅读理解思考、语言表达能力、同伴合作水平,都得到了提升。这样的绘本剧“公演”,是符合幼儿意愿的自主活动,是幼儿阅读多样化表达最好的方式之一。
幼儿自主阅读意识和能力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在日常的点滴中进行合适地引导。
四、有效阅读,促进经验习得与快乐成长
通过阅读中心环境、书籍、物品的准备,孩子们喜欢上了阅读中心。通过图书整理、规则制定、新书分类等活动,让幼儿积极地参加到阅读中心的各项活动中来,孩子对阅读中心的物品在自己的运用中熟悉起来,同时也让孩子产生了自己是阅读中心的小主人的情感。
随着绘本阅读习惯的养成以及多形式的阅读交流,小班幼儿更喜欢翻阅书籍了,也愿意来阅读中心有序地游戏;对于中班幼儿来说,通过同伴之间的联合游戏,能够将阅读的故事进行呈现;对于大班幼儿来说,教师作为旁观者,幼儿能用技巧、声音语调表现形象的特点,听说读写都得到了提升。
高尔基曾经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们教师应该创设丰富的情境,促进幼儿实现有效自主阅读,让他们在阅读中收获快乐与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