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五心四志”创生特色鲜明的德育模式初探

2021-11-30浙江省杭州市临平区临平第二中学吴佳盈

青年心理 2021年27期
关键词:五心绿卡育人

浙江省杭州市临平区临平第二中学 吴佳盈

德育是五育之魂。创生特色鲜明、实效突出的德育模式,对于临平第二中学这样一所与余杭高级中学签署托管协议,加入余杭高级中学教育集团、采取集团化办学模式的学校来说,既是挑战,又是机遇。在汲取余杭高级中学优秀的学校文化的同时,创生新的德育模式,提升学校办学品质,是新学校的新使命。

一、德育模式创生的缘起

(一)德育实践与传统德育理念脱节

政教处或德育处是学校的重要行政部门,是“五育并立、德育为首”教育理念的产物。在教育实践中,升学的主要依据是可以量化、彰显公平的考试成绩,而难以量化、内隐特征明显的道德素养以往并不受重视,政教处主任的地位在某些地域的学校地位也名不副实,被戏谑为“闲事主任”,与教学不直接相关的事情被列入“闲事”,这显然与“德育为首”的教育理念是南辕北辙的。过去,在学校管理者观念中,教学成绩始终是压倒一切的任务,德育问题很少进入学校领导层的语境之中。在历次汇报材料中,则一律彰显成绩为首的理念。升学考试的评价体制中,重智轻德的导向在教育实践中产生不良后果,这需要教育人深刻反思。

(二)德育实践与德育新理念不兼容

新的德育理念可以概括为“五育融合、德育为魂”。坚持全员育德、全程育德、全方位育德是学校落实立德树人的基本路径。新德育理念强调德育在学校教育中的统合性,与学校教育实践中德育工作部门化、专门化产生了矛盾。按照以往德育理念,德育工作主要是政教处、班主任、心理健康老师的职责。如何重塑学校德育体系,增强德育的统合性,打破条块分割,增强德育合力,真正落实“立德树人”办学宗旨,这是学校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

二、德育模式重塑的理念

(一)德育重塑的路径

新的德育理念要求德育在学校教育体系中居于统合性地位,实现的可行性路径是基于办学理念来设计德育体系。学校办学理念是学校的教育哲学,是学校教育实践的高度凝练,是唯一可以贯通到学校各个方面教育实践的观念。在学校理念中深植德育基因,或者通过新的诠释,凸显学校理念中的德育因素,德育才有可能在学校教育工作中发挥统合性的作用。我校将学校理念“以心育人”与育人目标“五心四志”好少年紧密融合,为新德育理念的践行开辟了道路。德育体系重塑的路线图如下。

1.学校理念:“以心育人”

“以心育人”指的是完善课程体系,创新教学方式,创建精美文化,拓宽育人渠道,培育“五心四志”好少年。“以心育人”中的“心”指的是人类精神文明发展中一切优秀文化与成果,包括现行课程体系;“以心育人”中的“人”指的是“五心四志”好少年。“五心”分别指的是红心、恒心、信心、孝心和静心;“四志”分别指的是志向高远、志气高昂、志趣高雅和志行高洁。“以心育人”的“育”指的是,创新教学方式,创建精美文化,拓宽育人渠道,建构起协同育人的新格局。

2.德育目标:“五心四志”好少年

在立志方面,学校通过多种途径帮助青少年树立远大志向,以志统心,厚其德、博其学、励其志、笃其行,塑造“自信、自律、乐学、乐思”的良好学风,培育“五心四志”好少年。

(1)以心育人 立五心之德

“以心育人”是学校的核心理念,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在办学实践中的高度凝练的体现,用红心厚植家国情怀,用孝心传承优秀文化,用恒心培育社会担当,用信心增强奋斗意识,用静心涵育高洁品行。

红心:感党恩,树报国情,培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孝心: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尊老爱老,孝敬长辈。

恒心:树立远大志向,持之以恒,永不言弃,超越自我,追求卓越。

信心:信心是成功的前提,成功是信心的基石。在成功中增强自信,在自信中收获成功。

静心:要志存高远,心无旁骛,在深度学习中生成智慧,完善人格,自觉融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之中。

(2)以志育人 树四志少年

心是志的灵魂,志是心的表达。树立远大志向,激发高昂志气,提升审美水平,塑造高洁品行,把个人的努力拼搏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一时代主题紧密联系起来,自觉把个人发展融入时代发展的潮流之中,成就精彩的自我。

志向高远:以志统向。树立高远的志向,自觉把人生的追求融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洪流之中,“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读书”。

志气高昂:以志统气。增强勇气,树立信心,在历练中成就自己,在超越困难中提高自己,为幸福人生奠定基础。

志趣高雅:以志统趣。积极参加文体活动,用精美的文化熏陶自己,用健康的活动提升自己,拒绝早恋,远离网瘾,增强自律意识,成长为阳光大气的优秀学子。

志行高洁:以志统行。文明守礼,遵规守纪,具有明辨是非的能力,增强法治意识。

(二)德育方法的设计:“三卡”评价机制

学校育人目标的达成,需要一套与德育目标高度契合又操作简便的德育评价机制。学校根据上级教育部门文件精神,结合德育工作的实际与学生德育发展现状,统整德育资源,发挥德育合力,初步形成了“三卡”评价机制,有力地促进了学校德育工作的发展。“三卡”评价机制加强学生过程性评价,能做到即时精确评价,激发全体学生争绿卡的热情,引导学生成为“五心四志”好少年。

1.“三卡”设置依据。根据质量互变规律,量的积累引发质的变化。通过“三卡”的实施,帮助学生固化良好品行,改变不良行为习惯,促进学生的正向成长。

2.“三卡”的含义与操作方案

(1)“三卡”的含义。三卡指的是 绿、黄、红卡。学校定制具有学校特色的“三卡”积分卡。绿卡代表鼓励与赏识,黄卡代表警示、红卡代表惩戒。

(2)“三卡”的发放

每学期初,每个班级分发相应的“绿、黄”卡,由班主任分发给相应的任课教师。班主任、任课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巡视中根据学生表现即时发放相应的绿卡,登记黄卡警示内容。

①绿卡(由任课教师、班主任即时发放)。出色完成学习任务;学习进步明显;主动承担临时任务;有值得肯定的美德表现;为班级做出突出贡献的。

②黄卡(由班主任、任课教师、值日行政等)。经常不完成学习任务;不懂得尊重他人;严重干扰他人的学习;不遵守要求的秩序,不听劝阻的;不遵守基本社会公德。

③红卡(由年级组申请,德教处核实后发放)。故意损坏公物;严重冒犯师长尊严;伤害他人身体;逃学;触犯法律、法规的行为。

3.“三卡”的运用:

积分与换卡:

(1)1 张绿卡积1 分,一张黄卡积-1 分,一张红卡积-3 分。

(2)1 张绿卡可以兑换1 张黄卡;3 张绿卡可冲销1 张红卡。

(3)一学期内被罚3 张红卡的,被罚红卡的学生原则上不得撤销,除非有重大优秀表现,学生申请、班主任提出鉴定,德教处方可注销。

(4)学校每年举行一次积分换奖品活动,学生可以根据每类奖品所需的积分进行现场兑换。

(5)根据绿卡数量从高到低排序,作为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

评优与处罚:

(1)一周内被罚2 张黄卡或1 张红卡的,暂停该生当周社团课,并由班主任带领该生到德教处指定地点接受德教处或校领导训话教育。

(2)有黄卡、黄卡未注销的不得评选班级及以上层次的“美丽学生”。

绿卡和黄卡的具体解释权在年级组和班主任处。红卡的具体解释权在年级组和德教处。

三、德育实践的积极开展

(一)德育于教学

教学是教与学双边深层次互动的过程,激活教材文本中的德育因素,设定课时教学中的德育目标,采用“学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增强学生的德育体验。在课堂教学中积极表现运用“三卡”评价机制提高课堂纪律性与学习参与度,在作业管理中运用“三卡”评价机制提升作业育德效果,在随堂小测、阶段性考试后,运用“三卡”评价机制,鼓励进步,鞭策退步,让学生获得成长的不竭动力,增强自信心,提升自我效能感。

案例1 党史育红心、恒心

在历史与政治学科,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运用党史培育道德。树立远大志向,持之以恒,永不言弃,超越自我,追求卓越。运用感人至深的典型史料,培育学生的持之以恒的奋斗精神,努力凸显党史育人的“厚度”。

案例2 科学探究增强合作精神

社会的进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物质的进步,特别表现在科技文明的进步。学习科学技术的发展历程,是认识科技发展的必经之路。在科学课堂中,科学史的学习能帮助学生快速了解人类可以文明的发展过程。如在《遗传与进化》一课中,有一个非常经典的科学史教育——沃森和克里克发现DNA 双螺旋结构的历史背景,就能很好地说明这一点。

(二)德育于实践

道德的生成有两个基本途径,一是认知育德,二是体验育德。仅仅通过道德说教,讲道德作为一种知识传授给学生,缺乏充分的情感体验,容易导致认知与行为的背道而驰,即“明知故犯”的情形;实践育德的价值在于通过实践,深化道德认知,增强道德情感,从而固化良好品行,促进学生德性的生长。

案例1 变废为宝

2020 年11 月,研究性学习小组在指导老师陆春瑛的带领下,参观了东湖街道的虎哥回收站。在虎哥回收站采访时,小组成员向工作人员要来了废弃的床单,并用这些废弃的布料去制作布袋,枕头这些有使用价值的物品,将可回收物重新利用起来。对于动手缝纫,成员们都没有十分丰富的经验,但在他们的一次次不断努力下,终于成功制作了布袋以及枕头,虽然不是十分精致,但每个成员都十分开心。

(三)德育于活动

此轮课改的理念是核心素养,核心素养的心理学基础是人格心理学。人格心理学认为,核心素养基于活动,成于活动。积极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校园活动,是学生成长的必由之路。在活动中,运用“三卡”评价机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及时和精准评价,激发学生活动参与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促进学生德性成长。

学校秉持着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力求让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让青春不单绽放在课堂,更绽放在每个学生的特长之处。五育并举,全面发展。学生取得出色的成绩,增强了信心,增长了志气,涵育了“五心四志”品质。

(四)德育于管理

人格发展心理学认为,人格并不是脱离社会集体的个体存在,唯有介入社会、集体的关系之中,才能作为社会、集体行动的个人而存在。人格在活动中唯有通过活动才能得到发展。以自我管理为载体来完善学生人格自立,关键在于良好的社会互动。在学校教育情境下,师生关系、家校关系、同伴关系是主要的社会关系类型。组建群体自我管理的组织是对学生个人自我管理的拓展与突破。

(五)德育于文化

校园文化具有隐性的育德功能,学校积极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引领学生把个人梦融入“中国梦”之中,培育良好品格。

例如2021 年元旦,学校以“扬帆逐梦”为主题开展了元旦汇演活动。学校以积极饱满的姿态迎接挑战,二中学子以昂扬向上的态度扬帆起航,以精彩的表演画一个完美的句点。整个活动的设计契合“中国梦”,激发学生奋斗的热情,以努力学习为青春筑梦,为国添彩。该活动有三个篇章,分别是“扬帆”、“启航”、“逐梦”,整个活动以歌舞、小品、相声、配音等多样的形式体现了二中学子们横溢的才华,彰显了二中学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品质,整个活动契合当下“奋斗”的主旋律,给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

(六)德育于协同

作为流动人口随迁子女为主体的农村学校,学生成长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由于家长忙于生计,对孩子疏于管教、陪伴较少,加之家长本身文化素质较低,导致有心无力的情形,学生中出现少数学习行为不良的情形。建立并完善家校耦合机制,整合学校与家庭两种教育资源,是矫正学习不良行为的必然路径。教师运用“三卡”评价机制,对孩子进行及时评价,取得家长的支持与认同,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擎起了一片蓝天。

另外,针对问题生的实际情况,与专家教师讨论并设计了“班级分层动态管理方案”。

班级分层动态管理方案与课堂纪律和作业反馈表格相配合。关注生和巩固生阶段主要考核学生的纪律,合格生、良好生、优秀生阶段综合考虑学生纪律和作业情况。每三次纪律合格折合为一次纪律良好,;每一次不合格抵消一次合格;每一次纪律优秀折合为两次纪律良好;每满三次纪律良好升一个等次。从合格生上升为良好生,乃至优秀生,需要综合考虑作业和考试成绩情况。上述方案在706班进行分层动态管理的具体实施,在上课时以PPT 的形式呈现,落实到课堂的各个环节,管理安排到个人,取得了预期效果。

总之,随着学校德育教育实践活动的不断开展和推进,现已取得了初步的成效。学校品质上了一个台阶,教学教研方面取得新的突破,师生成长与发展硕果累累。学校对德育模式的探索刚刚起步,德育理念需要在德育教育实践中进一步检验,并在实践中持续完善。建立并完善符合校情且成效明显的德育模式,是我们不懈的追求。

猜你喜欢

五心绿卡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亚洲“天坑”里的“五心”党支部
独“数”一帜,五心并至
基层党建如何引领社区治理——鄠邑区推行“五心工作法”
“我们都是CEO”育人模式简介
“五心”茅台
美国移民局闹乌龙 3年错发近2万张绿卡
天津:实施一张绿卡管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