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悟道德与法治学科特征,培养学生健全人格
——以“不一样的你我他”为例
2021-11-30北京市密云区第六小学芦金红刘云飞
北京市密云区第六小学 芦金红 刘云飞
道德与法治学科作为综合性的德育课程,自课程全面实施以来继续延续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学科的特点,将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使其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公民作为课程的追求。为提高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效果,落实学科育人目标,教师要从仰视的角度深透地领悟课程的性质、特征及理念;从俯视的角度熟悉教学内容并了然于心,将学生生活无痕地融于学习过程,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
一、生活,生动鲜活的课程资源
道德与法治学科强调“生活性”,而课程学习的本身便是学生生活的组成部分,更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真实地体验生活、主动参与生活、创造生活的过程。在“不一样的你我他”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将学生的生活呈现于课堂,生成课程资源,学生或回味或感受生活,生生间师生间和谐互动,使得健全人格得以培养。
例如,以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所言“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为开启,引导学生观察本班一对双胞胎的不同之处,教师以自己分辨不清为由激发学生参与的欲望。此时课堂氛围热烈:有的学生说头型不同或圆或长,有的说声音相异或高或低,有的说个子有别或高或矮,有说脖子……在双胞胎自述各自不同之后,教师顺势而归纳:“即使是外貌长得特别相近的双胞胎,也有不一样的地方,可见我们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
再如:教师以“我们班一些同学与不同人合作,创造了精彩的故事”为导引,将教师节时本班同学和青年教师共同朗诵诗歌的视频再现于课堂:画面再现,教师即兴而言:“在诗歌朗诵中,有老师,有同学,不同身份的人一起合作……这就是你们创造的精彩!”而后便以采访的形式追问:“不同的你们,为什么能表现的如此精彩呢?”在学生热烈而充分的讨论交流中明确,有男有女,外貌各自不同;内容不同,分工不同……教师继续引导:之所以精彩,或是大家的重视,或是大家的团结,或是大家的练习,最终落实在“不同的人相互合作,同样能够创造精彩”。
本课遵循着儿童生活的逻辑,以儿童生活中的需要和问题为出发点,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以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为课程的基本追求。
二、活动,润物无声的培养路径
道德与法治学科格外重视“活动性”,它超越单一的书本知识的传递和接受,以活动为教和学的基本形式。课堂呈现形态主要是儿童直接参与的各种主题活动、游戏或其他实践活动;教学目标主要通过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体验、感悟和主动建构来实现。在《不一样的你我他》教学中,教师巧妙地设计安排活动,使学生在情趣盎然的活动中,在悄然之间无痕地培养着学生的健全人格。
例如:开课伊始,教师便安排了“大风吹”的游戏。随即问:“大风吹。”学生回应:“吹哪里?”教师依次引导学生目标指向:
师:吹向个子最高的同学。
生:xxx。
师:吹向背诵古诗最多的同学。
生:xxx。
师:吹向唱歌最好听的同学。
生:xxx。
师:吹向写字最认真的男同学。
生:xxx。
……
就在学生沉浸在游戏的欢乐中时,教师进行小结:“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与他人不同,再有大家彼此都能有准确的认识,所以才能迅速做出反应。”接着引导学生讨论:同学们的不同表现在哪些方面?最后总结出:“每个人的外貌、性格、兴趣、爱好、特长等许多方面都不同。”
再如画圆的活动。教师在纸上提供一个圆,要求学生:你把它想象成什么?把你的想象画出来并涂上颜色。并要求把自己的创意说清楚。在分享交流环节,教师以“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为启发,同学们发言热烈,所呈现的画面各不相同——车轮、甲虫、木瓜、篮球、笑脸……学生的语言也是格外精彩,如“男生想画得酷一点,女生想画得可爱一点”……最后老师归纳总结:“大家画得各式各样,就是因为同学们想象力不同,创意不同,才有了这样不一样的精彩!这也是不一样的独特之处。”
还有诸如课尾处的游戏“我可以创造精彩”活动。教师提供助说模式:“我们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根据我校每年组织的活动,联系自己的实际思考,我可以发挥自己( )的长处,在( )的活动中创造精彩。有读书节、体育节、科技节、艺术节等。”在此,教师将学生过往参加过的学校组织的活动生活引进课堂成为资源。学生发言热烈,最终师生形成共识,将落脚点扎实地落在本课的教学目标上,实现着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作用。
三、综合,务实有效的培养方式
道德与法治课程特别凸显“综合性”,该课程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具有综合性。课程设计体现儿童与自然、儿童与社会、儿童与自我的内在整合;课程内容体现品德教育和生活教育有机融合;教学活动体现儿童的生活体验与道德体验,知识学习与社会参与、问题探究等彼此渗透、相互促进,实现了生活、教学、发展的三位一体。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在充分了解学情的基础上,综合各方,有机融合,真正使得生活、教学、发展三位一体,落实着教学目标的达成。
就“不一样的你我他”教学而言,教师要牢牢把握“以生活为基础”这一点,将学生生活作为课程资源回馈且作用于学生。课堂呈现上,不但有对班内双胞胎同学的现场观察,还有同学们在教师节参与诗歌朗诵为教师送上祝福的视频的再现。在这个基础上,课堂上还有音乐的欣赏:将“女子十二乐坊”演奏的整合画面呈现在眼前,演奏者倾情投入的神情、飘逸洒脱的姿态、古朴亮丽的服饰、眩目多彩的灯光……在学生享受音乐的美妙的同时,纷纷说出演奏乐曲的乐器:二胡、笛子、古筝、扬琴、琵琶等。最终感悟自然而出:“擅长演奏不同乐器的人组合在一起,把不同的乐器、不同的音色、不同的旋律。交织在一起,演奏出一曲曼妙的乐器——‘不同’创造了精彩!”
此外,还有绘画的创作,对精彩世界的了解……
所有这些,虽然呈现的顺序有先后,内容各不相同,却是自然地综合在一起,渗透于课堂的整个过程,既精准地朝着本课教学目标的实现而发挥着作用,更是环拱着整个课程的育人目标而综合发力,为实现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而发力。
四、开放,营造多元的培养空间
道德与法治学科具有鲜明的“开放性”,它面向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教学目标随着学生生活及活动过程的变化和需要不断调整;教学内容从教科书扩展到儿童生活的各方面;课堂从教室扩展到家庭、社区以及学生的其他生活空间;教学时间在与学校其他活动或学科的配合和联结中灵活而弹性地延展;课程评价走向开放、多元,全面关注学生丰富多彩的体验和个性化的创意与表现。“不一样的你我他”完全呈现出一个开放的样态,学生身在课堂,但其所看所听,所感所悟,完全是以课堂为中心而延展开去,无论是所涉猎的内容,还是关注的领域,宽泛而丰富。
例如,在“接纳不同 创造精彩”的游戏活动中,教师将学生的关注点延展到学校生活的各个层面。在“我可以创造精彩”的激励下,创造精彩之地有科技节,有体育节,有艺术节,有读书节,完全是一个开放的可供学生根据自己个性特长及爱好自由选取的空间。最后,将活动的落脚点精准在:“我们每个人,都可以给班级带来精彩。”还有课尾处的“精彩世界 不同构成”环节,在“我们生活的精彩世界由哪些不同组成呢”的问题引领下,老师播放一段视频,瞬间将学生由对课堂的关注延展向广阔的世界:大自然中有多样的植物,多样的动物;我们这个地球上有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人们的职业不同,肤色不同,语言不同,文化不同……在学生的相互交流分享中,便深切地领悟到:恰是这样多的“不一样”构成了这个美丽的世界,而世界也正是因为这些“不一样”而美丽。
课堂之上,既有对朝夕相处的同学的近距离观察品评,又有走进绘画活动的艺术创作,还有对旋律优美音乐及各种演奏乐器的的欣赏;既有小到教室这样的空间,又有大到广阔的这个世界的无限空间。
总之,生活性、活动性、综合性、开放性是道德与法治学科的基本特征,深透领悟道德与法治学科特征,珍视学生童年生活的价值,让教与学植根于学生的生活。只有通过生动鲜活的课程资源,润物无声的培养路径,务实有效的培养方式和营造多元的培养空间,才能在实践中不断促进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落实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