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互动反馈技术推动小学数学课堂变革
2022-01-04北京市门头沟教师进修学校
北京市门头沟教师进修学校 李 培
互动反馈技术作为教学辅助工具逐渐被应用于课堂教学中,它不仅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协作运用各种感官,使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发思考,而且教师也可以利用互动反馈技术找准学生学习新知的起点、引导学生经历知识产生过程、诊断学生的学习情况等,为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进度并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提供了依据,也因此,互动反馈技术成为课堂教学中“教与学”过程的重要辅助手段。可以说,互动反馈技术的使用实现了师生多向互动的新型教学模式,真正推动了教师教学手段和方式的变革。
一、利用互动反馈技术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数学思考
有效问题的设计要紧紧围绕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以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和积极探索为目标,提供带有挑战性的问题,调动学习积极性,从而提升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实践能力。
案例一:“容积和容积单位”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内容。在实际生活中,学生经常会接触到物品的容积,如汽车油箱、矿泉水瓶、酸奶盒等。这些对学生理解容积含义,认识容积单位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以“牛奶盒”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利用互动反馈技术对“牛奶盒的体积”和“容纳牛奶的体积”进行对比。
按点:有一个纯牛奶盒的体积为5.4*3.7*13.2(cm3)。能容纳的牛奶的体积一定( )。
选择答案:①>牛奶盒的体积 ②<牛奶盒的体积 ③=牛奶盒的体积
按点前,76%的学生能够结合生活经验以及对物体体积的理解,进行判断后选择容纳牛奶的体积一定小于牛奶盒的体积。仍有24%的学生认为容纳牛奶的体积与牛奶盒的体积是相等的。没有学生选择大于牛奶盒的体积。按点后,引导学生阐述选择理由。选择相等的学生认为牛奶盒纸壳的厚度忽略不计,所以是相等的;选择小于牛奶盒体积的学生凭生活经验阐述理由,但不能说出容积概念。根据选择结果教师
按点:下列情况中,哪些考虑的不是容积?
①载人航天飞船返回舱的容积是6立方米
②微波炉内部尺寸40*22.5*30(cm)
③汽车油箱容纳汽油量
④长方体包装盒从外面量28*20*30(cm)
⑤某饮品净含量紧抓核心问题:“牛奶盒的体积和容纳牛奶的体积有什么区别?”学生从生活经验、概念、计算等多个角度进行对比辨析,进一步明确了体积和容积的区别与联系。接着又创设了第二个按点。
此按点的设计是借助生活实例,进一步感受体积和容积的区别和联系,同时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为解决实际问题做好铺垫。
二、利用互动反馈技术了解学习起点,突破教学重点难点
准确把握教学起点是最省时高效的教学设计。课堂上有了互动反馈技术以后,就容易通过简单易行的方式了解起点,估计学情,开展引导调控,解决问题,有效突破教学重难点。
案例二:理解“求一个物体体积,就是求这个物体中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这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按点:图1中长方体是由1立方厘米的体积单位拼搭而成。这个长方体体积是多少?你用什么方法知道的?
图1
算”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中我创设了如下按点。
有46%的学生想到了用数的办法计算体积,理由是在研究面积计算时是也是用数的办法,推想出体积也可以用数的办法;有24%的学生选择了用计算的方法,理由是通过看书等途径知道了体积的计算公式,但大部分学生对“长×宽×高”公式原理的认知不够清晰;还有30%的学生选择了其他,理由是小正方体太多了,想不出好办法得到长方体的体积。
教学中,教师将学生思维引到关键处“你是怎么数的?你有什么新的发现?你是怎么算的?你计算的依据是什么?”学生在数的过程中逐渐感受到一个一个数小正方体的个数比较麻烦,继而发现每行有6个,有这样的3行,一共有5层,所以一共有90个。还有的同学发现一列有5个,有这样的6列,一共有3层,也可以得到大长方体中含有90个小正方体个数。虽然数的角度不同,但得到的结果是相同的。体会到长方体体积就是求这个长方体中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利用计算方法解决问题的同学,结合立体模型发现长方体的长表示每行个数,宽表示行数,高表示层数,所以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计算方法也是看长方体里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
教学中,把学习者的原有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生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学习经验的基础上,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不仅避免了教学内容的重复呈现,而且有利于教师借助学生的反馈数据及原因说明,引发学生认知矛盾,启发思考,为有效的思维引导建立支撑,引发学生深入讨论。
三、利用互动反馈技术进行练习巩固,提升课堂教学实效
如何在第一时间快速诊断教师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成果呢?互动反馈技术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人手一台遥控器,不仅促进了全体的参与,而且能够进行前测、课堂中的形成性检测、单元检测等,为了解学生学习效果、调整教学策略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按点:请在下面括号内填写正确的体积单位。如图2所示。
图2
案例三:“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中,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活动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将“体积单位”与“实物大小”建立联系,建立1立方米、1立方分米和1立方厘米的表象。为了检测学生对体积单位的掌握程度,设计了如下按点。
86%的学生能够在横线上填上正确的体积单位。可见通过语言描述、举例等多种方式建立体积单位的表象的教学方式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利于丰富学生对体积概念的感性认识,培养了学生的空间观念。但仍有14%的学生在影碟机体积的填写上出现了问题。通过调研原因是生活中没有见过影碟机,所以不能将实物和体积单位建立联系。因此,接下来的对“体积单位间进率”的教学还要继续加强具体情境和直观操作的培养,帮助学生积累活动经验。
案例四:学生在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计算方法之后,教师设计了“行李箱的问题”的练习。
按点:如果航空局在行李规定上直接呈现44000cm3。你认为可以吗?( )
①可以 ②不可以 ③其他
按点的设计意图为巩固长方体体积计算方法,同时也体会体积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学生根据对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计算方法的掌握情况和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选择。10%的学生选择“其他”,但无法给出选择理由,没有任何思路。24%的学生认为是可以的。虽然和20×40×55cm表示的方式不一样,但都是手提行李的体积。66%的学生认为是不可以的。有的学生是凭借着直观猜测;有的学生是结合生活经验,认为如果直接给出44000cn3这样的表示形式,不能很准确地知道到底什么样的行李箱能够带上飞机,因为体积相同,但是长、宽和高有可能不相同。如果高度太高,也不适合放到行李架中。在学生的交流分享中,学生进一步体会到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与表达,体积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总之,互动反馈技术的使用给课堂带来了生机和活力。通过对教学内容及学生情况的分析,教师有的放矢地在问题情境、重点难点、疑难困惑、巩固练习等地方设计按点,保证了教学内容的针对性、核心问题的精准性以及教学策略的及时性。同时互动反馈技术也创造了课堂教学中师生、生生间的高效互动,体现了课堂教学的灵活性、有效性和开放性,真正形成了良好的双向反馈及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