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白针不一定美白,选择医美要谨慎
2021-11-30刘玉香
■刘玉香
俗话说“一白遮百丑”,拥有白皙的肌肤就等于捕获了美丽。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每个人都会羡慕拥有白皙肌肤的人。但并不是每个人都天生拥有雪白的肌肤,因此,不少爱美者尝试了无数种美白方法,刷酸、防晒、医美方法,不论安全与否,只要能“白”,总会有爱美者蜂拥而至。近些年,“美白针”逐渐火爆,号称可以一针速效美白,方便实用。然而,事实果真如此吗?
美白针究竟是什么
与很多人的认知不同,美白针并不是一种确定的产品,而是一种方法和手段。也就是以打点滴(输液)的方式把多种营养成分和药物从静脉注入到人体,从而实现美白效果。因此,美白针并没有一个固定的、标准的配方。
通常来说,美白针会含有一些抗氧化剂和氨基酸类的营养性成分,可以帮助细胞抗氧化,控制或减少黑色素的产生,进而达到美白的目的。
但无论名称如何变换,美白针最常用的核心成分大抵为3 种,即谷胱甘肽、氨甲环酸和维生素C。将这3 种药物混合,然后以输液的方式,通过静脉注入人体,就成了所谓的美白针。
一般而言,这种美白针需要配合长疗程进行使用。一个疗程大约打10 次点滴,3 天1 次,1~2 月内打完。
美白针成分有何作用
1.谷胱甘肽
作用:抗氧化。
原理:人体内的氧自由基会破坏能延缓皮肤衰老的细胞,加速皮肤老化,并且还会加速黑色素的生成。谷胱甘肽的分子上有一个巯基,可以“吸引”甚至吸附这些氧自由基,进而阻止黑色素合成,起到美白的作用。
2.氨甲环酸(传明酸)
作用:抑制酪氨酸酶。
原理:黑色素细胞合成黑色素,需要酪氨酸及酪氨酸酶的参与。氨甲环酸与酪氨酸分子结构十分接近,因此可以竞争结合酪氨酸酶,进而阻碍、抑制黑色素的合成,从而达到美白的效果。
3.维生素C
作用:抗氧化。
原理:维生素C 具有很强的抗氧化性,可以清除人体内的氧自由基。它还能抑制酪氨酸酶的活性,阻断黑色素的生成,因此也具有美白的效果。
美白针的安全隐患
1.成分有副作用
维生素C
维生素C 的美白作用需要在很高的浓度下才能起效,然而,长期大量服用维生素C 有可能会引起泌尿系统结石、腹泻、皮肤红而亮、头痛、尿频、痛风加重、恶心、呕吐、胃痉挛等问题,轻则出现头晕,重则可能患上坏血病等疾病。
氨甲环酸
氨甲环酸的“美白”效果比维生素C 更强。但是,它本身也是一种常见的止血药物,能够促进凝血。氨甲环酸常见的不良反应有: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胃灼热、月经量少、瘙痒、皮疹等。如果长期使用,可能导致闭经或形成血栓,一般不推荐高龄女性或者孕产妇使用。
谷胱甘肽
谷胱甘肽是很强的抗氧化剂,但是需要经常地、大量地输入才能起到美白效果。然而,长期过量输入谷胱甘肽可能会出现厌食、轻微恶心,乃至胃肠黏膜损伤和肾损伤等。
2.有效性未知
首尔江南区韩国著名的“美容整形一条街”,聚集着大量的医疗美容整形医院,几乎每家机构都提供号称有美白护肤功效的“白玉针”“灰姑娘针”,就是人们常说的美白针,以及“胎盘针”“三文鱼针”等注射类美容针剂。
不过,近日韩国保健福利部下属的研究院发布的一项最新研究结果显示,在热销的九款美容针剂中,有八款被指出临床疗效有效性依据不足,也就是说没有足够的医学研究能证明其美容效果。相反,这些美容针剂却多次被曝出有副作用。不过调查人员也表示,这些美容针剂是否存在安全性问题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3.尚无正规品
由于美白针目前仍然缺乏严格的临床研究依据,即使在日本也属于一种经验疗法,基本上是在小诊所才会使用。目前,我国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并未批准美白针中的成分用于美容,也没有国外的产品取得中国内地的销售资格证。
因此,市场上流通的大多是“三无”产品,更没有明确的操作流程以及药物成分说明。
4.配方存隐患
由于美白针并不存在固定的配方和剂量,随意性是很大的。前文提到的谷胱甘肽、氨甲环酸和维生素C 这3 种有效成分,还算是相对“规范”的美白成分,本身价格十分便宜。但是,一些机构毫不负责地将它们混合起来,在不考虑成分配比的情况下,摇身一变就成了天价的美白针,牟取暴利。
而且,这还不是最糟糕的。有些机构为了迎合顾客速效美白的心理,还会在“美白针”中额外添加激素或者其他违禁成分。
这样一来,美白效果可能确实非常明显。然而,这些危险的成分未经任何检测或者试验,便通过静脉注射直接输送到人体的心脑循环系统,风险不可谓不高。
更可怕的是,有些爱美的女性朋友为了节约成本,居然还会自行购买上述药剂,私下找人配药注射。这无异于拿自己的生命在开玩笑。
另外,即便是去境外机构打美白针,对医院的选择也存在隐患。万一在境外发生医疗事故,连追诉都会很困难,由此造成终身遗憾的人也并非鲜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