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全育人”视阈下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升路径探索

2021-11-30轩慧慧

开封大学学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高素质三全育人物流

轩慧慧

(1.开封大学 a.财政经济学院;b.区域经济研究所,河南 开封 475004)

物流属于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服务产业,对国民经济来说非常重要。在2020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斗争中,物流行业发挥了重要作用。邮政、顺丰、京东、苏宁等物流企业均保持正常运营,在特殊情况下实现了整体服务不掉线、不断网,且时效有保证。广大物流人勇做逆行者,敢于担当、积极作为、无私奉献,始终战斗在第一线,保障百姓的吃穿用、满足抗疫物资运送的需要,既传递物资,又传递信念和希望,强力守护大众的生命线,为我国取得抗击疫情的重大胜利作出了突出贡献。他们的善良感动了无数国人。2020年3月初,国家邮政局发布了《2020年2月中国快递发展指数报告》。报告显示,2月份,快递服务质量指数为263.8,同比提升80.1%。这说明,物流服务质量得到用户的普遍认可。但是,不可否认,物流行业还存在服务水平参差不齐、客户信息被故意泄露以及物流安全管理不到位等诸多问题[1],一些物流服务受到大众诟病。这些问题的产生与物流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和能力密切相关。当前,物流行业对高素质专业人才的需求极为迫切。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立德树人是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而“三全育人”(即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是实现这一根本任务的有效途径。“三全育人”以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为关键[2],其实质是推动教育理念的转变,将育人质量从知识和能力维度提升到价值维度,回答“为谁培养人、怎样培养人、培养什么人”的问题[3]。“三全育人”强调学生职业道德、心理品质、责任心以及综合能力的培养;“三全育人”要求,整合校内校外各方力量,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实现协同育人。“三全育人”给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三全育人”视阈下,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应针对目前在高素质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弊端,深刻剖析原因,进而深化教学改革,深入挖掘教育资源,牢固树立质量意识,突出实践性,在育人理念、育人路径、育人方法及评价模式上不断创新,以提升育人效果,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对此,本文试作探讨。

一、当前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课程思政”未得到全面而有效的落实

物流承担着国民经济基础性服务工作,对经济发展具有关键性作用。物流专业课程中蕴涵着完整的思政元素和丰富的思政教育资源,其内容是思政教育的“富矿”,从古代的“郑和下西洋”到现代“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都是思政教育的切入点。但是,物流专业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往往只注重讲授物流工作流程和各环节的衔接等专业知识,注重实践操作技能的训练,而忽视了思政元素的融入,忽视了价值观教育,这不利于高素质物流人才的培养。现在,高等教育提倡课程思政,要求构筑以课程思政为基础的专业课程体系。课程思政需要规划,许多物流专业教师都在探索以何种模式、何种方式,将思政元素有效融入专业课程,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提升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现在,这方面科学化、系统化的教学方案和合适的教材还没有出现,支撑力不够。

(二)师德师风建设力度不足,专兼职教师队伍建设滞后

教师是教育活动的实施者,是育人的主体。要想培养高素质强技能物流人才,就需要有一支高素质技能型教师队伍作引领。教师的“引领”首先是价值引领,育人的落脚点在“德”上。而良好的师德师风是树立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基础,师德师风不良,就有可能造成学生道德感的减弱和道德水平的下滑,甚至培养出一些“精致的利己主义者”[4]。显而易见,师德师风关系到育人的质量。但是,当前一些高职院校的师德师风建设力度不足,对优秀教师的事迹挖掘不深,先进典型没有真正树立起来。许多专业(包括物流管理专业)的师德师风建设仍停留在宣传层面,没有具体奖惩措施,导致激励效果不明显。另外,教师的“引领”还是知识和技能的引领。校内专职教师在理论教学上有优势,而企业实训导师在技能训练上有丰富的经验。只有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上构建一支专兼职结合的师资队伍,才能达到高素质强技能人才培养的目的。物流管理专业的实践性较强,但是,目前许多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高水平的企业兼职教师缺乏,专兼职教师互补互促、协作共进的局面还未形成。

(三)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主体和评价方式单一

高职院校办学以就业为导向。基于此,许多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对人才的评价以技能评价为主,即判断其技能是否与企业岗位要求相匹配,而缺乏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一些物流专业毕业生进入社会、走上工作岗位后,对企业的忠诚度不高,服务态度恶劣,服务质量低下,受到用户诟病。这些问题的出现,从根本上说源于人才培养,但与人才评价导向偏颇也不无关系。另外,在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主体和评价方式上,缺乏多主体参与,缺乏多方评价,比如来自社会组织的第三方评价、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评等,多数院校采用“专业教师+实训导师”评价模式。评价模式单一容易造成对学生的素质和技能评价失准。

二、“三全育人”视阈下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高素质强技能人才培养路径

(一)构建基于“课程思政”的课程体系

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举措。“课程思政”的重点是在专业知识的传授过程中进行价值引领,形成 “知识传播—思维训练—价值创造”的育人模式[5]。“三全育人”背景下,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应以课堂教学为依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构建基于“课程思政”的课程体系,将提高学生思想品德修养融入专业教学目标,开发思政教育资源,组织课堂教学,开展教学评价,实现专业技能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融合,提高育人效果,展现专业课程育人价值。近年来,我国交通和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日新月异。在课堂上,可以播放相关宣传片,介绍国家交通和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成就,使学生增强自豪感与专业认同。

(二)打造高素质创新型教师团队

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应按照“三全育人”的要求,深入推进校企合作,打造校企命运共同体,实现校企人员互聘、资源共享,促使教师团队建设的整体水平不断提升。应要求企业实训导师将先进的企业文化(包括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创新意识以及“用户至上、诚信为本”的服务理念等)传授给学生,着眼于学生社会服务能力的提高;要求学校专业导师注重对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以及思维的拓展。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多举办讲座、论坛和演讲比赛等活动,打造一支业务精、能力强的高素质创新型教师队伍,促进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三)积极参与校园文化建设

2017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 《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明确提出,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贯穿于国民教育始终,全方位融入各学科教育。这份文件为高校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指明了方向。按照“三全育人”的要求,许多高校都将校园文化建设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结合起来,使优秀传统文化元素融入校园文化体系,成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提高学生的传统文化修养和综合素质。张骞出使西域、玄奘取经、郑和下西洋等重大历史事件中均包含众多物流元素,它们是中国物流史的一部分;“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句古语也反映了物流的重要性。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应积极参与校园文化建设,通过专家讲座、报告会等方式,传播物流文化,用文化滋养学生心灵,激励同学们树立远大的人生目标,努力学习,提高文化素质,同时增强责任意识、忧患意识,勇于担当,培养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在为国家和社会做贡献的过程中成就自己的一番事业,实现人生价值。

(四)构建素质与能力并重的多重评价体系

在以就业为目标导向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体系下,人们往往更看重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评价,要求其契合企业的岗位需求。而高素质强技能人才培养要求,评价指标体系更完善,评价手段更科学,评价结果更全面。基于此,在“三全育人”背景下,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首先应推进评价主体多元化,除了教师评价、辅导员评价、实习单位评价、学生互评外,还应增加第三方评价机构评价。对学生素质的评价,可从身心健康、职业道德以及个人品质等方面来进行。心理健康方面,注重考查学生的抗挫折能力、环境适应能力以及自我调节能力等[6];职业道德方面,考查学生的诚信意识、服务意识、责任意识等;意志品质方面,考查学生的政治素养、意志力、品格修养等。能力评价方面,注重对学生专业知识运用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等的测度和考量。通过多重评价体系,找准问题,进而精准施策,全面提升育人质量。

三、结语

职教二十条提出:“着力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高素质强技能人才培养是国家赋予高职教育的使命,是社会对高职院校的新期待。2018年和2019年,教育部办公厅公布了两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单位。通过试点先行,培育了一批示范校和示范院系。“三全育人”视阈下,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应遵循育人原则,创新教育理念,打造高素质创新型教师团队,充分调动各类育人力量,完善课程体系,挖掘专业课程中的思政教育资源,大力推进“课程思政”,把握人才培养方向,开辟新的成长路径,采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提高育人成效,力争培养出更多适应新时代要求的高素质强技能型物流专业人才。

猜你喜欢

高素质三全育人物流
2022年山西将培训高素质农民6.6万人
物流线上的毒品追踪
乡村如何培育高素质的农民
陕西2021年将培育高素质农民2万余人
韩国智慧物流,为了物流产业的革新
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
高职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制约因素浅论
基于“三全育人”的高校工科专业优良学风途径研究
“三全育人”视角下高校教师课外育人长效机制探析
基于低碳物流的公路运输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