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文化对杭州历史人文构建的意义

2021-11-30元小佩

关键词:杭州人西湖杭州

元小佩

(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8)

水与世界的诞生密不可分,西方有诺亚方舟之说,中国有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大禹治水等神话传说(1)李建勤:《自觉践行“三严三实”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国土资源通讯》2015年第16期,第29-32页。。世界四大文明古国的诞生、发展与重大河流息息相关,很多大城市的发展史其实是一部治水、理水的文化史;水以哲理、审美、文化和功用等功能,深深渗入人类文化的血脉与肌理中。现代西方哲人恩斯特·卡西尔认为,世界的起源问题与人的起源问题难分难解地交织在一起(2)转引自汪盛玉:《人不是什么:卡西尔批判式人学观探究》,《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3期,第329-335页。。水文化是与水有关的一切物质和精神成果的总和(3)郑书莉:《杭州城市水文化建设研究》,《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S2期,第42-44页。。我国对水文化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21世纪以来,随着全国生态环境的日益严峻和世界水资源危机的到来,人类对水文化的关注度越来越高。杭州是一座水边城市,其诞生、发展、繁荣都离不开对水的依赖。“坚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理论创新(4)张福海:《坚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求是》2018年第21期,第55-56页。。在世界经济一体化背景下,杭州更要立足本地水文化、讲好杭州故事,并以文化促进发展,形成鲜明的特色。水文化不仅是杭州历史文化、人文品质形成的重要因素,也是杭州今后发展的文化软实力。

一、杭州水文化的发展与杭州人文性的形成

杭州是一座缘水而生的城市,杭州人在与水打交道的过程中,历经了人水对抗、人水共处和人水和谐三个阶段。在不同阶段,杭州之水以其多变性打造了杭州的人文性。

(一)人水对抗阶段

在远古时代,人们依赖水但又无法驾驭水,往往遭受水灾的侵害,对水产生了既爱又恨更敬畏的复杂情感,体现在神话中有共工怒触不周山、女娲补天等。受险恶生存环境的挑战,人们兴修水利、化害为利,进入了人水对抗阶段。8 000年前,杭州湘湖边就出现了以渔猎为生的先民(5)邱志荣、魏义君:《湘湖与浙东运河的申遗建议和思考》,《浙江水利水电学院学报》2015年第1期,第1-6页。。据郦道元《水经注》记载,秦朝时杭州叫钱唐县,钱唐江(6)钱塘江在唐朝以前叫钱唐江,唐朝时为避讳国号改名为钱塘江。在宝石山与吴山之间架起一道天险。泄湖西湖常遭江潮倒灌,威胁杭州人的生存。东汉时,杭州地方官华信设法修筑起钱唐江堤,切断咸潮入侵,自此杭州人喝上了西湖淡水(7)杭州简史编委会:《杭州简史》,杭州出版社2016年版,第35页。。此后,杭州人沿湖而居。随着地势抬升及钱唐江潮泥沙沉积,杭州版图不断扩大,钱唐江与西湖逐渐拉开距离,但江潮还会不时带来侵害。公元910年,吴越王钱镠构筑古钱塘海塘,防止了潮患,钱塘两岸农郊扩大。杭州百姓对钱王心存感激,并在故事流传中把钱王神化,代代传颂的“钱王射潮”故事便是明证。

水是生存之本,又带着巨大的破坏力。杭州先民们经历了从面对狂暴之水的束手无策,到善于应变的聪慧,再到敢于抗争的担当。水给杭州带来了福利,但更有磨难和考验;杭州人在治水、理水中形成了顺势而为、迂回前进的智慧,在面对水患危害时铸就了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无论是8 000年前“独木舟”文化中折射出的靠水吃水的生活智慧,还是华信治水时体现出的高超技巧,抑或是钱镠就地取材的“石囤木桩法”的灵活变通及其治理潮水的勇敢果断,杭州人在人水对抗阶段不断学习兴修水利的技能,保护生存家园,形成了坚毅果敢的品性和敢为人先、持之以恒的精神。

(二)人水共处期

随着钱塘江堤坝的不断加固,江潮的威胁慢慢得以遏制。隋朝开始,杭州进入了人水共处期。此阶段杭州已无大的水患,只是继续维护和修建江堤,加固和完善西湖。不过也有一些大的水利工程,包括隋朝修京杭大运河,唐朝李泌治六井、白居易浚西湖。京杭大运河的修筑架起了沟通中国南北的桥梁,使杭州成了南北物资的集散地和南北文化的碰撞地。此后,杭州一跃成为南方的大都市。“土 ,返其宅,水 ,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木归其泽”(先秦《蜡辞/伊耆氏蜡辞》)。大量水利的兴修使杭州江河之水渐渐归顺,杭州也从水利兴修中获益匪浅。京杭大运河沿岸码头、人居渐兴;唐六井的开凿使杭州人的居住区域由西湖一带扩散至宝石山;白居易疏浚西湖,既保证了农田灌溉,又缓解了淡水饮用问题,还使西湖声名鹊起。生活的安定富足、水上交通的四通八达,使杭州人从险恶的与水抗争阶段过渡到利用水的人水共处阶段。

随着水利的进步,杭州的自然地理环境得以改善;杭州人对水的关系从对立、抗衡,转向相辅相成。人水共处期时,杭州人的心理特征、文化心理也更多地受到治水、理水的文化影响。自东晋起,杭州人便有观潮的习俗,此后还衍生出观潮舞、“弄潮”之戏。明朝田汝成的《西湖游览志余·卷二十》载“郡人观潮至十八日最盛,盖因宋时以是日教阅水军”(8)田汝成著,施奠东编:《西湖游览志余·卷二十》,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第293页。。晋朝时,梁祝故事在杭州开始流传。吴越国时佛教、道教争相入驻,使杭州成了“东南佛国”。汹涌的钱江潮让杭州人形成了勇立潮头的敢为人先精神,秀丽端庄、灵动诗意的西湖水让杭州人多了份淡泊自然之乐,贯通南北的运河水更多带给杭州人探索的精神。人水共处时期,水以各种方式——物质的功用、精神的教化等渗透到杭州人的生活中,给杭州人留下了深深的人文烙印。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9)转引自王元明编:《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修订本),南开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179页。。法国文艺理论家丹纳(2017)曾说:“精神文明的产物和植物界的产物一样,只能用各自的环境来解释。”(10)丹纳著,傅雷译:《艺术哲学》,现代出版社2017年版,第261页。杭州在治水、理水中赢得了城市的长足发展,其历史人文也饱受水文化的浸润。

(三)人水和谐期

随着杭州人治水能力的提升,水不仅发挥了农田灌溉、抗旱排涝、饮用蓄水和水上运输等功用,而且改善了城市环境,使杭州成为“东南财赋地,江浙人文薮”。宋朝时,杭州被誉为与苏州齐名的“天堂”。自此,杭州进入人水和谐阶段。此阶段,杭州人将更多的治水精力放在优化已有的治水工程上,如拓宽、延伸京杭大运河,修筑钱塘江堤,清淤西湖,修堤或岛美化西湖,开发杭州其他水景(西溪等)。

人水和谐阶段,杭州水利对西湖的打造尤为突出。西湖有名的水利工程有三大天才之笔:其一,北宋苏东坡疏浚西湖,建苏堤并在其上遍植桃柳;其二,明朝杨孟瑛清淤西湖,建杨公堤;其三,清朝阮元于湖心堆出阮公墩。南宋时北方的大批贵族和富商南迁,使杭州成为全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权贵们争相在西湖边购置别墅,西湖的亭台楼阁、水榭画廊、山水布局玲珑别致,杭州全民争相游湖。江南的烟雨、西湖的旖旎,令北方的山水画家沉迷、文人留恋。人水和谐阶段,杭州人更多地把注意力投向审美的娱乐、休闲文化,西湖成为杭州的象征与代表,其意义远超过初始的蓄水池功能。

当水利建设化解了生存问题后,杭州水利的功能便从物质层面升华,辐射更广阔的精神层面。自然山水的恬静之美,使杭州人的个性显现出豁达开朗、温文尔雅、不愠不火的特点。此阶段形成的水边诗篇、故事传说和节日习俗等,也都体现出治水成功后人们对诗意、美好生活的赞美与向往。自宋代以来,喝龙井茶、逛西湖成了杭州人的日常消遣。水养育出热爱山水、豁达开放的杭州人,更滋润了杭州的人文。德国历史哲学家斯宾格勒曾说,每一种文化都植根于她自己的土壤,各有自己的家乡和故土的观念,有自己的风景和图像(11)转引自杨树荫、阎逸、程偲奇:《改革开放的杭州人文密码》,《杭州(周刊)》2018年第26期,第10-14页。。杭州鲜明的人文性,显然根植于本土的水文化。

二、杭州水文化提升城市品质的意义

随着城镇化、工业化的快速发展,杭州人口猛增,部分河渠湖被填埋,绿水蓝天不再,空气质量下降。2014年浙江省政府提出“五水共治”,试图找回碧天蓝水,营造优美的自然环境,弘扬水文化。2019年,笔者对杭州1 009人作了水文化知识调查,发现不少人对杭州城市起源与水的关系不了解、对杭州治水人物不熟悉(12)元小佩:《杭州城市水文化传播的历史及现状研究》,浙江大学2020年硕士学位论文,第16-23页。。究其原因,一是杭州人口增长迅速,新市民不了解杭州的历史文化;二是杭州的水文化知识宣传不到位;三是部分水源地遭受破坏。新时代,弘扬杭州水文化、保护城市文明与生态,对提升杭州城市品质有重大意义。

(一)弘扬水文化是展示杭州历史文化的必需

笔者曾于2018年对杭州城市文化进行调查,发现公众首先认同杭州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其次才是环境优美的现代城市(13)元小佩:《杭州城市文化现状的调查与分析》,《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年第1期,第82-86页。。水文化是杭州历史文化的重点,助推着城市历史文化的发展。杭州从秦朝时的“山中小县”,到东汉时的西湖、钱塘分离,到隋朝时的京杭大运河开通,到唐宋时的西湖美化发展,到元明清时的繁荣大都市,都离不开水及水文化的滋养与助推。水不但给了杭州生息之本,提供了灌溉、运输的便利,促成了南北文化的交流,更让杭州成为南方的重要城市。杭州的建筑、风俗、城市个性,都被打上了水文化的烙印。今天,杭州西湖与京杭大运河分别被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水文化是杭州人历史记忆的宝贵财富,为杭州今后的发展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土壤。弘扬水文化要求追根历史并培育现代杭州人热爱故土的情怀,这是杭州今后发展品质和谐人居的内在动力。

(二)构建水墨江南是杭州旅游发展的需要

“欸乃一声山水绿”(柳宗元《渔翁》),“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郡亭枕上看潮头”(白居易《忆江南》之二),“湖上影子,唯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张岱《湖心亭看雪》),杭州作为江南水都的印象已载入历代文人的诗作中。杭州因水而秀,成为古今众人眼中的水墨江南。南宋时作为皇都的临安汇聚了全国文人,他们不但创造了青绿山水画派,更评出了西湖十景。现今杭州定位旅游城市,自然山水及水文化成为其最有吸引力的资源。如何排除工业发展的纷扰、恢复旧时山水面貌并合理开发历史名人故迹,再度成为山水相依、“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的江南水乡之都,是杭州发展旅游的当务之急。

(三)建设“青山绿水”人居环境是幸福生活的保障

改革开放以来,杭州以强劲的经济实力紧随北上广深,且市民幸福指数也很高。2019年,杭州第13次入选“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14)《梦想在幸福城市绽放——杭州13连冠“最幸福”榜单并获唯一“示范标杆城市”称号》,《杭州日报》2019年11月26日,第5版。。杭州是改革开放以来运用创新驱动实现经济发展的缩影与典范(15)杨树荫、阎逸、程偲奇:《改革开放的杭州人文密码》,《杭州(周刊)》2018年第26期,第10-14页。,有“动漫创新之都”“天堂硅谷”的称号,但经济发展仍与环境产生了冲突,如河渠被填、高楼压水景等。当代杭州人对本土水资源的接触面变窄,对身边的水文化、水故事认识不足(16)元小佩:《高校“水文化”教育的偏失及教育策略研究》,《浙江水利水电学院学报》2020年第1期,第6-9页。。重构“碧水蓝天”“青山绿水”的自然环境,构建人文气息的人居环境,是“天堂”杭州的必需。只有优美的环境,才能源源不断地吸引人才定居创业,才能让居住在杭州的人了解与脚下这片山水的依存关系,了解杭州人的个性与杭州水文化的密切联系,从而培养现代杭州人节水、爱水、护水的意识,传承水文化,弘扬人文性。

三、提升杭州“水乡之都”知名度的建议

(一)加强乡土教育,弘扬杭州水文化

浙江乡土文化资源富足,杭州水文化是重要的组成部分。统观浙江中小学教材及其大纲,虽有少量涉及乡土文化,但很少能深入系统地推出乡土文化(17)王茂:《利用乡土资源,激活美术教学》,《都市家教(下半月)》2017年第1期,第261页。。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大量增加,很多杭州本土色彩的传统节日、风俗不为新市民所知,面临着被边缘化的风险。杭州青少年应借助课堂内外的乡土文化专题或活动,传承杭州乡土之风。杭州人形成的与水相关的节俗包括观潮节、上祀节、端午龙舟节、中秋节及日常婚嫁、祈福等。水曾以其雄壮的豪气、有容乃大的胸怀、江南灵秀的才气融入杭州文化,有必要通过水文化教育来培育新一代杭州人的人文性。近年来,有一部分浙江教师结合各自课程探讨乡土教育的复兴及专题开展(18)雷春伟:《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中乡土资源的开发利用》,《教师》2019年第32期,第55-56页。,但未被纳入中小学大纲教学范畴。建议教师在教学中引入乡土资源,将水与杭州的风土人情相结合,将水故事与名人建设杭州的事迹相结合,做到课堂讲授知识点、课外游览感受水文化知识,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育青少年从小热爱家乡山水文化之情。

(二)加大水文化宣传,培养杭州新市民的文化价值感

杭州以开放的姿态接纳五湖四海的人才,截至2019年底,全市常住人口达1 036万人,比上年增加55.4万人(19)《杭州市人口数据》,2020-08-24,https://www.hongheiku.com/shijirenkou/1188.html。。新市民大多居住在老城区外,与本地人交流少,对杭州水文化不了解,久而久之会稀释杭州水文化的辐射效应。因此,有必要加大杭州水文化宣传力度,增强新市民的归属感与幸福感。至于宣传媒体的选择,既可以选择传统的本地电视和广播频道,也可以选择本地报纸等,还可以选择腾讯、网易、抖音、快手以及百家号等新媒体。

(三)组织周末假日的休闲活动,营造幸福感的人文氛围

杭州能连年居于全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的榜首,与其悠久的历史文化、优美的山水环境分不开。杭州的历史文化融于山水之中,仅西湖就移步换景,积淀了诸多人文文化,况且还有数百年历史的运河水及世界奇迹的钱江潮。杭州人向来热爱家乡之水,于游玩中欣赏山水,焕发文化创新魅力。因此,可倡导更多的杭州人于闲暇时组织水边休闲活动,如春天的水边垂钓和游湖,夏季的漂流水战,秋天的野外烧烤、赏月、喝茶,冬天的有奖游园,还有平时的西湖活力健步走、运河马拉松等。只有杭州人尤其是新市民感受到杭州山水的魅力,才能提高居住的幸福感,才能加深品质之城的体验感。

(四)依托博物馆、展会、节日活动,推进品质之城建设

杭州的文化魅力也体现在各大节日和展会上。根据新时代经济发展的需要与人们的游玩需求,杭州因地制宜地创办了西湖国际博览会、动漫节、桂花节、玫瑰婚庆会、超山梅花节、仓前羊锅节以及各类美食节等。另外,杭州博物馆繁多,遍布大街小巷,如浙江省博物馆、杭州博物馆、中国水利博物馆、杭州钱塘江博物馆、杭州海塘遗址博物馆、中国丝绸博物馆及中国伞博物馆等。这些博物馆展示了杭州的乡土风情、民族工艺等地方文化。因此,完全可以依托博物馆开展水文化专题讲座,依托节庆民俗体验杭州的生活文化,还可以依托博物馆、节日和展会带动旅游业,促进文化创新。新时代,杭州应弘扬传统节日习俗,扩大各展会影响力,提高展会档次,举办富有时代特色的节庆活动,并借助世界互联网大会、2022年召开的第19届亚运会等高端会议,提升杭州的城市品质。

猜你喜欢

杭州人西湖杭州
一道耐人寻味的几何压轴题
시후 ( 西湖), 야간 개장 재개
与莲共浴
杭州复工复产进行时
An Analysis of Definitions and Views of Language
西湖的六月十八夜
杭州院子
杭州旧影
105对新杭州人圆了集体婚礼梦
当西湖遇上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