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现代课程论的外语类学术工作坊模式研究∗

2021-11-30张锦龙王雪梅

外语学刊 2021年3期
关键词:工作坊研修外语

张锦龙 王雪梅

(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上海 201620)

提 要:工作坊是提高高校教师科研能力和研究生学术能力的重要渠道。本文先借鉴现代课程论内涵因素尝试建立现代工作坊模式,然后通过对上海市某重点高校外语类教师工作坊跟踪调查和特色分析,反思修正该模式,最终尝试构建外语类学术工作坊模式,希望能为未来外语类学术工作坊的理论和实践提供借鉴与参考。

1 引言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①。教师教育是教育事业的工作母机,是提升教育质量的动力源泉②。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要求,未来教师培养培训体系要基本健全,教师培养培训的内容方式要不断优化。所以,教师培训工作是国家教育发展战略之一。研修培训、学术工作坊是教师培训工作的具体方式,是提高教师教学科研能力的重要渠道(李慧杰2020)。研究发现,我国外语类研究生学术能力必须要提高,而工作坊/研修培训是提高研究生学术能力或研究能力的重要途经之一(王雪梅2010,2015)。因此工作坊不但是提升教师业务水平的平台,而且也是提高研究生学术能力的重要平台。笔者以“教师工作坊”为主题词,查阅2010-2020年10年间在CSSCI和其它核心期刊上已发表的论文,共计34篇,这表明教师工作坊研究整体数量偏少。

2 文献综述

国内外,这几年工作坊在实践与理论方面均有发展。对工作坊的研究有翻译工作坊研究、写作工作坊研究(于华 彭工2011:105-108,Boyd et al.2020:574-602)、“工作坊”教学实践研究或工作坊设计研究(Cheon 2017:145-167)、工作坊模式研究(Hennessy et al.2018:145-168,Shankar et al.2017:217-219)和工作坊本身因素研究(Cavlazoglu,Stuessy 2018:348-361)等。其中,翻译工作坊研究涵盖模式探究(杨艳君 李安2015:97-102)、教师角色研究(黄越2011:56-60)、与信息技术云平台相结合的研究等(董洪学张坤媛2016:56-61)。

近两三年,学者们主要集中在对教师线上工作坊的研究。李宝敏和黄庆玲(2018:97-102)通过信息技术和助学者支持对教师工作坊在线讨论展开深度研究;刘喆和林天伦(2017:81-85),兰觉明(2017:133-135)讨论如何构建教育实践工作坊,进而建构学习共同体。此外,学者们对教师工作坊内部情况展开研究。刘清堂等(2018:61-69)分析教师工作坊内知识交互现状和协作知识建构的社会网络,并实证研究教师工作坊中知识共享效果;何皓怡等(2018:79-86)探讨教师工作坊中学员话题的挖掘及应用;王国华和张立国(2017:26-34)跟踪研究对教师网络研修工作坊的影响因素;另外,刘清堂等(2016:103-108)还对教师工作坊中用户参与行为、用户行为投入进行量化和质性研究;李艳艳和刘云艳(2019:63-70)尝试建立线上教师工作坊研修模式。在这些研究的基础上,其他一些学者对教师工作坊坊主进行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武丽志 白月飞2019:123-128)、分析研修活动特色及展望未来研究(陆彩霞等2019:87-92)。

这些工作坊中有线上研究和线下研究,线上研究主要依托信息技术云平台、网络平台等;这些工作坊还可分为宏观研究和微观研究,其中宏观研究指线上工作坊模式研究及评价体系建设等。然而我们发现,教师工作坊研究整体偏少,外语类学术工作坊研究出现空白。本文尝试借鉴现代课程论来勾勒外语类教师学术工作坊的要素,同时通过对上海市某重点高校外语类学术工作坊案例的分析,反思修正最终模式,以丰富相关研究。

3 现代课程论内涵与现代工作坊模式

3.1 现代课程论内涵

最早有影响力的课程内涵因素是泰勒课程原理(1981),最贴切的表达要数泰巴(H.Taba)的课程设计图式模型,较概括性的是惠勒“课程构成”的5个侧面(转引自钟启泉2015)。然而,这3个原理所共同包括的教育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活动乃至评价方法在新时代背景下理论与实践无法完全融合。笔者结合当代教学特点重新整合3个原理,以建构现代课程内涵要素,参见表1。

表1 基于泰勒、泰巴、惠勒课程论的现代课程内涵

3.2 现代工作坊模式

笔者结合新建构的现代课程内涵因素和工作坊坊主主持能力指标体系(武丽志 白月飞2019:123-128),尝试构建现代工作坊要素,参见表2。

表2 基于工作坊坊主主持能力指标体系和课程内涵因素的现代工作坊模式

现代工作坊包括5个要素。(1)需求分析和研修方案。研修要充分考虑参加对象的需求并聚焦有价值的科研;工作坊方案要循序渐进,前后呼应,做到目标和方案一致。(2)研修材料包括研修前准备学习材料和研修后学员成果材料,同时强调学习与作业。(3)研修引领、管理和互动经验。坊主须是“多面手”,在掌握参加对象的需求后,要善于营造工作坊的和谐民主气氛,调动大家参与互动,同时能进行过程指导和结果评价。(4)注重研修材料与研修引领、管理和互动经验的融合,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5)动态评价+全面评估。坊主要了解每一阶段参加对象的掌握情况,做适时的引领和互动;组织者要对工作坊成效做全面评估和后期跟踪评估。

这5个因素有别于前人对工作坊要素的研究:如蒋立兵,季春晓(2018:39-44)研究教师工作坊的过程构件(包括提炼主题、提供脚手架、案例观摩、行动方案、行动实践、行动结果、假设检验、知识生成);陆彩霞等(2019:87-92)分析教师工作坊的特色(民主的学习共同体、目标的明确性、内容的多元性、形式的多样性、评价的层次性、效果的显著性等)。

4 外语类学术工作坊案例分析

4.1 研究背景

学术工作坊是提升教师和研究生学术能力的重要渠道。然而,过去无论是线上研究还是线下研究都普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工作坊群体发言量偏少、成员之间联系较少、研修教师的消极情感密度值高于积极情感密度值,研修教师的整体行为投入度一般等(刘喆 林天伦2017:81-85,马晓能等2017:55-61,刘清堂等2016:103-108,2017:19-28,2018:61-69)。可见,学术工作坊研究任重而道远。

4.2 研究问题

结合外语类学术工作坊教师和研究生的科研需求,此次工作坊就以下问题展开研究:

(1)“质性研究与国际学术期刊论文发表”外语类学术工作坊的操作步骤是什么?

(2)“质性研究与国际学术期刊论文发表”外语类学术工作坊特点是什么?

4.3 研究对象

本研究选取某外语类高校的“质性研究与国际学术期刊论文发表”外语类学术工作坊为研究对象。这次工作坊包括:(1)坊主丁教授(化名)是中国人,毕业并任教于国外某大学,该大学位于世界大学综合排名前500名单上,是多家CSSCI和SSCI期刊审稿人和评委;(2)组织者是该高校国际教育学院;(3)参加对象是该学院全体教师和该校自愿参加的博士生和硕士生,以及其他高校外语教师和中小学外语教师;(4)这次工作坊是学术性质,不收任何费用。

4.4 数据收集

笔者参与并现场观察这些工作坊研究的全过程。在取得坊主和组织者的同意后,(1)进行全程录音录像(音频和视频);(2)对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和半结构性访谈,包括坊主对参加对象基本困境和需求的预判,参加对象在工作坊后的具体收获和潜在收获,以及满意度调查;(3)对工作坊书面学习材料和学员最终生成资料进行文本分析,书面材料是坊主丁教授为工作坊事先准备的、装订成册材料,最终生成资料是以小组形式在工作坊后期完成并现场展示的论文研究框架;(4)对工作坊微信群里参加对象的发言进行“工作坊评估”分析。

4.5 研究结果

4.51 “质性研究与国际学术期刊论文发表”外语类学术工作坊步骤

(1)确立工作坊主题(“质性研究与国际学术期刊论文发表”),分发工作坊学习资料(装订成册的学习材料,主要有两部分,学术训练阅读材料一:针对外语学科的质性研究,学术训练阅读材料二:SSCI正式发表或投稿的论文,以此来比对、验证如何撰写高标准的摘要、引言、文献综述、方法论、研究发现和讨论等)。

(2)坊主给大家分组并建立微信群。建群的目的是要求参访者最终以小组形式写出可在SS⁃CI发表的论文框架。

(3)坊主布置工作坊任务和提出要求(一开始就提出明确目标和要求,“我们通过学习和阅读材料,写出论文框架,小组一起设计个案研究,并分享研究方案”;最终以小组形式在海报上写出一篇有研究选题和研究设计、可在SSCI发表的论文框架)。

(4)坊主与参坊者互动。参加者对坊主提问,坊主也不断向参加者提问。整个工作坊期间,坊主构建和谐民主的研修氛围并不断引领勾勒研究蓝图。如常识互动,叩击人心。坊主问:“你从哪里知道SSCI期刊的4个分区?”“如何添加SS⁃CI/A&HCI期刊的Alert到你的邮箱?”通过微信群现场了解大家的看法,并告知如何正确添加A⁃lert到邮箱。再如语言独到幽默:坊主说,“我们善于思考,善于想象,但要落在文字上,具体想法要用文字写下来”;坊主问,“大家什么时候开始写SSCI投稿论文?”参坊者答,“开始写了,或书看完就写”;坊主问,“开始了没有?”参坊者答,“已经开始了”。

(5)坊主利用工作坊资料按序讲解工作坊分主题,参访者在学习资料上分步骤完成练习。坊主丁教授从研究者、作者和审稿人视角探讨质性研究学术论文写作的标准和特点。在论文的摘要、引言、文献综述、方法论、研究发现和讨论部分中,1)引用例子(使用上文所述研究学习资料),不断练习巩固,而且练习形式多样;2)引入国际规范语步(move)和次语步(sub⁃move)来分析以上具体例子,要求找到哪部分是语步,哪部分是次语步。另外,坊主注重每一步骤的掌握情况,不断复习。他常用的方法是提问参坊者,加上自己复述学习内容。

(6)参访者在海报上以小组形式完成论文框架后,坊主对4组海报进行点评。如有一组海报针对高校慕课开设对教师教学的影响提出研究问题:1)慕课制作使教师的理念有什么改变?2)慕课后,教师教学行为、教学设计是否有变化?在此组海报里,拟用研究方法为多个案研究。研究对象是英语学院的班级和小语种的班级等。坊主点评到,慕课就是在教学中融入科技手段,引起教学信念和教学实践的变化(总结归纳);语种并不是影响基于慕课教学信念和教学行为变化的主要因素(点评),建议用不同发展阶段教师,如专家教师、熟手教师或新手教师,对慕课不一样的反应;要通过文献阅读,找到关键影响因子,并建议用活动理论和社会文化理论作为推介理论;后续访谈应针对教学信念和理念有什么变化,即课堂观察锁定教学实践的变化;研究教学方法、师生互动、教材使用和教学过程等有什么变化?最后,坊主还建议拟投稿的SSCI期刊。

4.52 “质性研究与国际学术期刊论文发表”外语类学术工作坊特点

这次工作坊与其他工作坊共性的地方是:均有工作坊主题和计划;使用PPT对理论详细地讲解;研修期间坊主和学员有互动,有学员提问等。此次外语类学术工作坊也独具特色。

(1)主题基于需求分析。它的主题不但基于能够为学员提供什么,还充分了解学员最大需求是什么,是双向综合考量。坊主既引进SSCI质性研究论文的规范,又充分了解国内高校外语类教师和研究生对高水平科研的需求,所以选定“如何撰写并发表国际学术期刊论文”作为学术工作坊总主题。

(2)内容聚焦学术热点、难点。理论讲解跟练习材料紧密配合。在练习中坊主巩固高水平SSCI写作规范;除了学员提问,坊主也会对学员发问,动态验证工作坊学习效果。

(3)以结果为产出导向。学习资料不仅有预先装订成册的来自SSCI的论文,还有以小组形式写出的海报。8个小组完成8张框架完整的海报,如“外语教师课堂变革的动机与参与度研究”“高校慕课开设对教师教学的影响”等。

(4)动态反馈评估。工作坊全过程动态评价和第一时间全面评估。既有坊主对参坊者研究海报的诊断性评析,又有参坊者对坊主的评价(显性的和隐性的皆有)。显性的体现在分组讨论写框架时,气氛热烈;研讨全过程笑声和掌声近三十次;研修结束后在微信群里留言致谢达50条以上;研修后问卷调查满意度达97.4%。隐性的体现在8组中有6组筹备马上撰写论文并投稿SSCI(微信群留言:含金量超高、今天晚上就写论文、参加过的研修班最有收获的、感谢丁老师的精彩授课!干货太多,得慢慢消化等)。

5 现代外语类学术工作坊构建

通过归纳总结“质性研究与国际学术期刊论文发表”外语类学术工作坊的4个特点,笔者反思和修正以上现代工作坊模式,从而尝试构建外语类学术工作坊模式,参见表3。

表3 现代外语类学术工作坊模式

从表3可知,现代外语类学术工作坊应具备以下要素:

(1)外语科研需求、研修目标和研修方案。明确外语科研需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需求。(2)预设性研修资源(外语学科)和生成性研修资源(外语学科、跨学科、超学科)。预先准备的外语学习材料和学习过程中生成综合成果都是研修资源。(3)研修互动频繁,发挥引领管理作用。互动频繁能营造高效合作、创作性学术氛围。(4)外语研修材料与研修引领、管理和互动经验有机融合。(5)过程性评价和全面评估。坊主的诊断性、过程性评价和组织者对外语类学术工作坊的综合评估相结合。

在构建过程中应注意:研修目标和研修方案的制定必须充分考量学员的外语科研需求,即了解国家外语战略需求和外语学科国际研究前沿的热点,最终目的是能在理论层面或实践层面解决外语问题。研修要有配套同步资料,包括预设性研修资源(研修教材)和生成性研修资源(研修成果资源)。工作坊研究成果体现外语学科特性或跨学科性、超学科融合性,达到高标准、高水平。在研修引领、管理和互动经验上,坊主要具备丰富又全面的工作坊培训经验。同时坊主应有研修过程指导能力,研修结果评价能力,特别是评价学员参与讨论过程,评价学员作业。最重要的是坊主必须是外语领域一线有经验的导师。如丁教授既是中国学者,了解国内高校情况,又是国际学者(毕业工作皆在国外名校,同时是多家外语类SS⁃CI期刊审稿人和评委),通晓国际期刊写作规范。另外,坊主还要有活动布置能力,能制定坊内交往规则和激励机制。坊主要对研修每一阶段作现场动态评价,体现出过程性指导和诊断性指导;组织者要对工作坊成效进行全面评估,如通过问卷、访谈或录像资料以及后续成果,学术共同体互动等,了解研修的全面效果。

6 结束语

新时代工作坊是提高高校教师科研能力和研究生学术能力的重要渠道,未来将在高校成为常态。本文通过借鉴现代课程论和工作坊坊主主持能力指标体系,首先尝试建立现代工作坊模式,然后通过对某外语类高校学术工作坊的跟踪调查和特色分析,对此模式反思修正,最终尝试构建现代外语类学术工作坊模式。未来研究可在不同的外语类学术工作坊实践中对此模式进行灵活运用,学习其他学科工作坊新模式,还可以对此模式进行二级甚至三级分类研究,以期能提供更好的理论思考和实践引导。

注释

①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OL].http://www.gov.cn/zhengce/2018-01/31/content_5262659.htm,2018.

②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10/s7034/201803/t20180323_331063.html

猜你喜欢

工作坊研修外语
工作坊模式下汽车保险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践
一主六维:深度卷入的研修模式
名师工作坊促农村教师成长
“研训导一体化”教师研修方式的实践与探索
赫山区小学语文工作坊促教师专业成长
外语教育:“高大上”+“接地气”
大山教你学外语
大山教你学外语
“过程设计”提升校本研修品质
校本研修应避免“四重”“四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