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文化素材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2021-11-30

大众文艺 2021年21期
关键词:古诗词美术小学生

王 晔

(江西宜春职业技术学院,江西宜春 336000)

美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受传统应试教育影响,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学并未受到应有的重视和关注,这也导致美术教学存在落后现象。虽然素质教育的发展推动了美术教学创新与完善,但有限的教材内容无法快速促进教学拓展,也无法提升教学质量与效率。传统文化素材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运用,能打破传统教学禁锢,提升美术教学效率,助力小学生文化素养和审美意识不断提升,促进其积极发展。

一、传统文化素材应用价值

首先,传统文化素材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应用能有效发扬传统文化。随着我国经济结构不断完善,综合实力不断增强,传统民族文化的继承与发扬逐渐得到重视和关注。民间美术中蕴含丰富的传统文化内容,能积极拓展小学生视野,也能帮助小学生感知传统文化魅力,促进小学生积极传承与发扬传统文化。小学生是祖国的下一代,引导其积极传承传统文化能提升其文化自信;其次,传统民间美术在义务教育阶段中的积极应用,能有效发展具有我国特色的美术艺术。民间美术一般装饰性和独立性相对较强,不同地方的民间美术特色也会有所区别,美术素材中会反映人民生活状态、不同年代的社会风俗,这也能充分满足小学生的精神需求,使小学生加强对美好生活的殷切期盼。

二、传统文化素材在小学美术中的运用原则

(一)适应性原则

以问卷调查、访谈、实地考察等调查研究的方法,考察小学美术教学的情况,了解目前美术教学中运用传统文化素材的情况。小学生年龄较低,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其想象力,能使儿童的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进行过渡。虽然小学阶段的美术教材相对简单,但其中很多内容仍具备一定抽象性,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强化对抽象性美术知识的具体了解,选择更加生动多彩的传统文化素材,才能积极拓展学生创造力,使学生感知传统文化素材魅力。比如,向小学生介绍传统节日“除夕”时,可向小学生讲述年兽的故事,并寻找年兽相关画册,引导学生感知传统习俗背后的风俗习惯。传统文化素材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运用时,必须保持适应性原则。保持适应性原则,能根据小学生个性特点开发相关教材内容,也能推动美术教材拓展,提升美术教学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从故事和童谣中进行取材,选择适合小学生个性特点的内容,能确保传统文化素材的合理化融入。传统文化素材要尽量向生活化靠拢,才能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强化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尊重,保障难度适中,并选择恰当的融入方式。

(二)实践性原则

近些年来,优秀的传统文化元素画册数量越来越多,这也为小学美术教学拓展奠定良好基础。选择传统文化素材时,教师要保持相关素材的挑战性和实践性。挑战性是指根据学生个性特点和水平科学选择画册时,也要具备一定难度。不同层次的学生适合不同难度的传统文化素材,教师可将相关画册进行拆分和融合,根据小学生层次展开分层式教学,以确保能有效提升小学生的绘画能力和实践能力。小学美术教学改革是一项长期系统性工程,美术教师需要了解和认知更多教育内容,才能保证传统文化素材的实践性。例如,教师可根据学生理解能力,优化教学目标和教学理念,选择难度适宜的教育内容,确保所有层次学生都能共同在教学中积极实践,从而提升小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理解能力以及实操能力。保持实践性原则的传统文化素材,能拓展小学美术教学内容,更能助力小学生视野拓展,为教学质量提升奠定扎实基础。

三、传统文化素材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运用思路

(一)提升教师文化修养,提高教学质量

义务教育阶段小学生年龄较低,这一阶段教师的言行举止和文化修养会对学生产生巨大影响。学校需要积极加强对教师的培养,提升其文化修养和教学能力。综合素质较高的教师能有效提升美术教学质量与效率,也能为小学生做良好表率,激发小学生学习热情。义务教育的不断创新与发展,使美术教学开始得到重视与关注。学校在提升对美术教师的重视时,美术教师也应积极接受再教育,并通过互联网与同行进行沟通和交流。同行沟通和交流能拓展教学视野,也能快速更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推动小学美术教学改革。我国具有五千年的文明历史,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运用传统文化素材,能对小学美术教材进行进一步拓展,也能提升教学趣味性。教师在接受在教育过程中,需要积极提升文化素养,可强化对地方美术文化的进一步探索。通过探索和研究,能加强对传统文化的深入理解,并在教学过程中自觉传承传统文化,引导小学生全面了解传统文化魅力,以此提升教学质量与效率。例如,小学可以自主组织与开展培训,通过强化对美术教师的培训,能增强其文化修养和文化素质,确保小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积极传承与发扬传统文化。小学生是祖国的希望,更是民族的未来,通过传统文化素材提升小学生的文化自信和制度自信,能助力传统文化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美术教师的综合素养和综合能力提升后,教师能及时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展开针对性改革,拓展小学生视野。小学生正处于学习和成长的关键阶段,通过传统文化提升其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能通过艺术强化对小学生的熏陶,从而促进小学生全面成长。

(二)拓展课堂文化作品,感知文化魅力

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传统文化素材也相对多元化。美术教学过程中要积极拓展课堂文化作品,通过地方美术与民间艺术品,使小学生充分感知传统文化魅力。采用实验研究法和个案研究法,针对前一阶段研究中所发现的问题及原因,开发出适合小学美术课程的传统文化主题课程。美术教师要尽量采用生活化教学、游戏化教学,提升教学的趣味性,也要尽量引导学生全方位分析作品中蕴含的文化元素。通过多元化教学形式提升教学趣味性,能有效凸显教学价值,也能帮助小学生更深入的了解与认知传统文化。传统文化相关的美术素材种类繁多,例如,《清明上河图》《洛神赋图》等传统名画中蕴含丰富的传统文化元素,但由于小学生年龄较低,无法自主探索和了解相关名作。教师应引领学生共同进行探索,也能引导学生进行分组探索。分组探索能使小学生了解不同的学习思路,更能提升教学趣味性。例如,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建筑的特点》时,教师可积极引导学生了解传统建筑,多元化的传统建筑能使小学生感受其中存在的艺术美,也能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进一步认知与了解。敦煌壁画、剪纸艺术、皮影戏等都属于具有传统特色的艺术,教师还可以进一步强化对地方传统文化素材的挖掘,使美术教学具备民族性和地方性特征。拓展课堂传统文化作品是小学生发展需要,也是素质教育发展需要,能推动美术教学积极发展,完善小学生知识结构,提升小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义务教育阶段开展的美术教学相对浅显,但其中蕴含的文化层次却十分丰富,不同小学生个性特点不同,教师可根据小学生个性特点,积极拓展相关教育内容,丰富教学层次,以此推动艺术教学积极创新与改革。

(三)科学运用传统诗词,提升教学趣味

目前小学生接触的古诗词数量已经相对较多,古诗词中有对山水和人物的描写,美术教学过程中也可以适当了解相关古诗词,利用相关古诗词展开美术教学,能提升教学的艺术,也能积累更多教学素材,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和综合能力。古诗词是我国悠久历史的代表,将其融入小学美术教学课堂中,能使小学生进一步了解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也能在美术教学时提升学生文化修养。小学美术教师在课堂引用相关古诗词时,不能一味讲解相关书面知识,而是要利用古诗词引导学生了解我国文化底蕴。以此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作意识,这能使古诗词成为小学生的灵感来源,提升课堂活力,活跃课堂氛围。以小学生学习的《望庐山瀑布》为例,这部作品中拥有气势磅礴的词句,能使学生真正感受诗人李白眼前的“艺术景象”。“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四句诗词,淋漓尽致地展现了诗人李白眼中的世界,引导学生加强对相关词句的分析,能激发学生想象力,使小学生创造力不断增强。《使至塞上》中的词句也能充分激发小学生想象力,小学生通过脑海描绘大漠景象,能感知祖国的壮丽山河,也能提升绘画能力与绘画水平。传统文化素材积累对教师提出更高要求,教师在积累素材时也要积极与小学生展开沟通和互动,二者沟通互动能确保美术教师提升对小学生的全面了解,确保传统文化素材应用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也能理清教学层次提升教学质量,推动美术教学积极发展。利用传统古诗词和活跃课堂氛围,能强化对小学生的进一步培养,使其不断感知生活中存在的美,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也能使小学生感知艺术与文化的无处不在。

四、结语

传统美术素材能积极助力小学美术教育拓展,也能全面优化教学目标和教学理念,根据小学生发展需要,科学拓展美术教育内容。剪纸、年画、脸谱等都属于优秀的传统文化素材,将其融入小学美术教学,能使小学生感知传统文化的无处不在。深入挖掘具有地域性特点的美术素材,能加深小学生对家乡的感情,也能提升小学生的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并唤醒小学生的创作灵感。

猜你喜欢

古诗词美术小学生
踏青古诗词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我和古诗词
趣读古诗词
古诗词中的新年
我是小学生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