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课程思政”背景下高校钢琴专业教学改革的方向和策略

2021-11-30吴文婷

大众文艺 2021年21期
关键词:钢琴课程思政思政

吴文婷

(扬州市职业大学,江苏扬州 225009)

在前不久刚刚结束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各高校应当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因此改进和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与亲和力,是广大高校共同面临的任务。各专业、各课程均应有效融合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并保持两者协调一致。在平常的教学工作中,坚持以立德树人为中心,坚持以三全育人为宗旨,既是满足学生成长发展的需要,也是时代的需要。因此,如何将“课程思政”的理念注入我们的钢琴专业课程教学是值得深入研究的。将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知识、价值观念以及精神追求等融入钢琴课堂中,潜移默化地对当代学生的思想意识、行为举止产生影响是新时代高校钢琴课程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

一、“课程思政”背景下高校钢琴专业教学改革的方向

新时代对高校育人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等问题,是我们党和国家为了实现立德树人提出的要求。作为高校育人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艺术学院钢琴专业教学,也必将肩负起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使命。由此可见,旧的教学模式已然不能完全顺应时代的发展和要求,教学改革刻不容缓,因此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完善钢琴教学课程标准

在以前的钢琴课程标准中,只是围绕人才培养目标所制定的一系列培养计划和方案,尤其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目标,显得教育过程有些急功近利。“学生的专业能力就是核心竞争力”的观点,使得钢琴教学的功利化倾向较为突出,过于强调“更快、更强、更高”的专业教育理念,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弱化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片面强调了钢琴专业技能的培养,对思想政治教育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而完善以后的课程标准将思政元素和专业课教学相融合落到了实处,明确了思政目标,即通过大量钢琴作品的学习,引导学生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远大的理想抱负、确立科学的价值观念、增强自身的综合素养。在课程标准中加入一些作品欣赏曲库,平常上课时通过欣赏一些优美作品,让学生内心更加积极阳光,对美好生活充满向往,旨在培养出身心健康发展的学生。

2.优化钢琴教学内容,合理搭配使用教材

高校钢琴专业老师对于授课曲目的选择常常带有个人喜好,是因为至今为止,怎样选择教学曲目和搭配使用教材才算合情合理,并没有一个严格规范的标准。其实制定一个恰当的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并选择合适的教材,对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科学的选曲应考虑因人制宜、因需制宜、因时制宜等因素,即根据学生的手指技术和性格特点选曲、根据考试或比赛需要选曲、根据特定节日选曲,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增强学生对钢琴这门学科的学习兴趣。此外,我们也可以在教学中多采用情感色彩丰富、音乐感染力较强的作品,这可以让学生有更加深刻的情感体验。而不是侧重某个时期或某个作曲家的作品,有些教师甚至对中国作品带有偏见。

近年来,我国钢琴音乐创作取得了显著成就。可分为四个时期:萌动探索时期,即1915年赵元任创作的我国第一首钢琴曲《和平进行曲》公开发表于《科学》杂志,到1934年《牧童短笛》创作之前。初步繁荣时期,即从《牧童短笛》问世以后到1966年“文革”前夕。“文革”时期,最引人瞩目的钢琴伴唱《红灯记》诞生,紧接着是刘敦南于1979年创作的钢琴协奏曲《山林》问世。创新发展时期,即1979年至今,涌现了大量的优秀作品。如《多耶》《五魁》《太极》等,这些作品的出现标志了中国钢琴音乐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充满希望的新时期,形成了百花盛开的多元化新时代。作曲家以作品为载体向世人展示了中华民族独特的底蕴和情感。教学中融入这些曲目,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

3.提升教师思想政治素养,确保课程思政得以顺利进行

“课程思政”建设要靠广大教师去实施,因此不能忽视对教师政治素养方面的提升工作。只有定期组织教师政治学习,提高政治站位,加强教师思想教育,甚至对广大教师设立相应的考核机制才能确保教学工作中以立德树人为中心的思想。我国著名钢琴教育家司徒璧春教授曾说过,“钢琴教师应具有严以律己、不断进取的精神;具有热爱学生、诲人不倦的职业道德;具有举止文明、为人表率的风范”。由此可见,从事钢琴教学,除了应具备相当程度的演奏水准以外,还需要具备丰富的音乐文化知识和较高的政治素养。教学中,教师除具备以上优秀的品质以外,还要具备同情心、包容心和善解人意的性格,学生很容易在情感上倾向于这类老师。这一切有利于帮助学生提升自身的文化修养,开拓知识面,提高审美水准,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知识、价值观念以及精神追求。

4.深入解读钢琴作品,提炼爱国主义元素

钢琴音乐发展的三百多年,是一部漫长的创作史,也是一部演奏技巧的风格演变史。每个时期都有大量经典的作品,很多钢琴作品都蕴含了作曲家的爱国主义情怀。如贝多芬的《悲怆》奏鸣曲就表现出了他顽强不屈,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整个作品贯穿了他对命运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再如肖邦的《革命》练习曲,写于华沙革命失败后,全曲激昂悲愤,催人奋起,表达了肖邦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怀。柴可夫斯基的作品《四季》中的《船歌》,悠扬而甜美的旋律深刻描绘了俄罗斯人民的诚挚性格以及对祖国风光的热爱。

的确,有很多学生弹过以上所说的三首曲目,毕竟这也算是常规教学曲目。但是,很多人只是仅限于弹出来而已,并没有真正弹好听。虽然弹出来和弹好听都是三个字,但做起来却相差甚远,前者相对容易做到,而后者却需要在弹奏以外做大量的功课。比如是否理解作曲家所要表达的意思?是否了解所弹曲目的创作背景?是否能熟练掌握作品中所有音型的触键技巧?是否已具备曲目所需表达的力度层次等各方面的问题,这些都需要通过深入解读作品去慢慢领会,就如同细品一篇美文一样,一定要能读懂文章深层次的意义,要能透过作品看到创作者的气质和情怀。

二、“课程思政”背景下的钢琴教学改革策略

1.钢琴专业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协调一致

“课程思政”背景下,教师要依照课程标准认真设计教学中的各个环节,使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在钢琴专业教学的全过程。不能片面地局限于形式生硬地说教,而是要切实可行地联系实际,立足于艺术育人、音乐育人,将钢琴专业教育的艺术魅力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格塑造有机统一起来。这将对大学生的性格完善产生深远的影响,对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起到了激励的作用。

此外,很多高校已经注重加强顶层设计、科学贯彻,把大学生思想道德培养放在人才培养目标的重中之重。在遵循钢琴教学课程建设客观规律的前提下,通过一系列举措,如组织老师和学生参加“课程思政”音乐会;观摩钢琴教学“课程思政”公开课;开展钢琴作品“课程思政”讲座等等。通过这些活动,使教师能够更深入地掌握钢琴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的方法和切入点,也使学生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到课程思政对于钢琴教学的意义,切实把三全育人的成效作为检验教学工作的标准。

2.在中国作品中追寻民族情感

中国的钢琴作品主要分为以下几类:经民间乐曲改编而来的钢琴作品;各族民歌改编的钢琴作品;还有一些中国原创的钢琴作品。在很多著名的中国钢琴作品中,都或多或少地蕴含着红色文化元素,如《南海小哨兵》《山丹丹花开红艳艳》《共产儿童团歌》《绣金匾》《红星闪闪放光彩》等,这些作品中均饱含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和丰富的革命斗争精神,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承载着中国人民的时代记忆。学习这些作品之前,可以让学生们自己先去查阅相关资料,甚至观看相关影片,从中先悟出一些道理,发现一些问题,然后带着这些问题去上钢琴课,仔细去听老师分析讲解,这样更能充分体会到革命先辈们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斗争精神,也更有助于教师对学生德育方面的培养。

3.融入多元化教学,积极开展主题式教学

我们的钢琴新课一般是在教师的讲解并配合示范演奏中完成,学生通过听觉,能准确地感受到作品的整体风貌,段落之间的情绪对比以及速度快慢等。“课程思政”背景下的钢琴课我们应当尽量丰富教学方法,提倡更加新颖的教学模式,定期开展主题式教学,将一些具有共同创作特征、共同时代背景、共同精神面貌的作品罗列在一块作讲解,易于归类理解。比如将我国具有红色文化元素的钢琴作品列在主题教学中,有利于学生集中了解这些作品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情感反应,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巧妙地将钢琴专业课程和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

4.强化考核评价体系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卢姆曾在《教育评价》一书中提出,“评价是系统的收集证据,以确定学生是否发生了变化,以及发生变化的数量和程度。”教学评价与教学目标紧密相连,教学评价的实质是对教学活动作出价值判断。钢琴教学的考核一直以来是以钢琴独奏为主要形式,这种形式比较单一,并不能完全很好地评价学生的钢琴综合学习效果。如果能拿出一定比例的分数用于对学生的钢琴艺术理论学习方面进行考核评价,包括讲解作品写作背景、分析作品曲式结构,深入挖掘作品中所蕴含的哲理以及作曲家的人文情怀等方面,这样更有利于促进学生在钢琴综合应用能力方面的学习,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作品,感受作品的艺术魅力,使钢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真正达到音乐育人的教学目标。

综上所述,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不断探索和尝试“课程思政”与钢琴专业课的契合点,使两者协调统一。这不仅是新时代赋予广大高校教师的育人使命,更是为国家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需要。

猜你喜欢

钢琴课程思政思政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纸钢琴
钢琴
半夜敲门
漂亮的钢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