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中国山水画和西方风景画

2021-11-30刘海梅

大众文艺 2021年21期
关键词:风景画山水画荷兰

刘海梅

(山东省枣庄市第三中学,山东枣庄 277000)

中国的山水画和西方的风景画是两种不同文化意识形态下的产物。东西方传统绘画艺术创作虽然本质上同出于人的造型本能,但是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上是迥然不同的,而这种形式风格及表现语言的迥异是基于东西方不同的美学思想和审美理念,以及艺术家所处的自然环境和时代背景。

傅雷先生在翻译的丹纳《艺术哲学》译者序中提道:“他又以每种植物只能在适当的天时地利中生长为例,说明每种艺术的品种和流派只能在特殊的精神气候中产生,从而指出艺术家必须适应社会的环境,满足社会的需求,否则就要被淘汰。”本文作者根据丹纳著作《艺术哲学》中提到的“种族、环境、时代”三因素理论,试图对中国山水和西方风景画在产生初期和高峰期作一对比,分析这两个时期山水画和风景画产生和高度发展的不同原因,核心是从其艺术现象到人的感觉本质涉及各自不同的审美观念及审美形式等方面进行比较。

一、隋朝山水画与十七世纪荷兰风景画对比

1.荷兰风景画的形成

在西方绘画传统中,单纯反映自然风光的绘画形式出现较晚。在古罗马时期虽然偶尔有过描绘庄园景色的壁画,壁画中那些自然景物多用来作为人物活动的背景。荷兰在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是尼德兰的一部分,尼德兰在文艺复兴时期美术已得到了极大的繁荣和发展。勃鲁盖尔,在当时已经进行了大胆的探索,使风景在画面中占主要比重,但作品中还是有较多的人物出现。荷兰当时是欧洲一个重要的交通和贸易中心,经济的繁荣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了绘画的发展,荷兰市民都喜欢在家里悬挂富有生活气息的荷兰油画作品,这时期绘画题材的分类更多了,至十七世纪风景画在荷兰成为独立的画种。

2.中国隋朝山水画的确立

魏晋南北朝产生了玄学,魏晋玄学家实际上是以《庄子》的人生感悟为中心,当时战争频繁不断,庄子所处的先秦时代也是如此,人们在现世生活中不能求得生命自由活动,只能在自己的精神中求得解放,庄子追求天道与人合一逍遥的境界,对当时的影响就是人与自然的融合。

佛教传入后,在南北朝时期得到当时封建统治者的提倡。山水画家融合了佛家思想,佛家“本空”“无意为佳”的智慧观,为山水画意境的创造提供了新的审美追求。

南朝出现的宗炳与王维的两篇山水画论对后世山水画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宗炳在《画山水序》“圣人含道映物,贤者澄怀映像。至于山水,质有而趣灵。”中认为山水是以其外在形式直观体现“道”的,在山水画形式律动中可以领悟虚无之原道。强调直观与“神思”共通,与后来山水的意境是一致的。

山水画在隋朝确立正是得益于以上的几类因素,《游春图》被称为中国第一幅独立的山水画,它产生的年代是公元6世纪,比西方十七世纪最早的荷兰风景画《林荫道》早1000多年,这也正是由于中国是一个成熟较早的文明古国,它的文化历史悠久,在唐以前就达到了相当高的程度。

3.综合比较

荷兰风景画是在荷兰国家独立后繁荣发展起来的,由于荷兰人是经过顽强斗争获得独立的,因此如何表现人的自尊心、自信心、情感与愿望,是画家最关心的课题。风景画家更是喜欢写实地表现荷兰多彩的现实生活以及美丽的大自然。

历史上战乱割据时期,造成了一些知识分子隐归田园山林,在山水中领略玄趣。因为中国历史上有漫长中央集权的封建时期,这时期思想过于专制,然而先秦分裂时期思想更加自由,各家思想纷呈,诸子百家争鸣,思想情感是最活跃的时代,在隋朝之前山水画的初步发展,以及山水理论的形成隋朝独立的山水画形成做好了完美的铺垫。

二、宋元山水画与法国印象派风景画对比

每个民族或不同地域在经过长时期的稳定发展后,都会积淀形成自己独特的文化特征和审美观念,一旦成熟很难轻易改变。审美观念是以人的自然属性为基础形成的,它的形成与一定地域的自然生存环境,民族性格,以及时代和文化传统等都有着密切的联系。

1.自然环境

模仿自然也是古代绘画最早的表述方式特征,中西无异。山水画家宗炳强调的“以形写形,以色貌色”就是指画家直面自然对象观照进行写生。五代山水画家荆浩对景写生,发明了最早的山水皴擦法。有怎样的自然环境信息感应就有怎样表达的艺术家,中国画家所以用线和各种皴擦法来画山水画,这与自然环境密不可分。当我们游三峡时,大三峡自然本有的壮阔气势,最让人感觉惊异的是那山体形体明确,山的脉络线感极强,那裸露的富有肌理感的山石使人立刻想到中国山水画的各种皴擦法。乘船驶过三峡,用心灵观照,“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方知诗人诗中的心灵意境源自这里的山水本相直观。

中国从黄河流域到长江地带,形成了北方和南方的不同气候和地形,北方的山脉苍凉雄伟山上少树木和溪流,南方气候湿润,多江流溪水,地形多变。在五代时期,山水画家由于地域信息感受不同就形成了南北不同的画派,这与自然生存环境不无关系。中国山水画家常常不喜欢表现缺乏对比的平原,偏爱描绘地貌对比强烈、山高水深的自然景象,比如黄山、太行上风光。从根本意义看,中国古代山水画家借山水形式抒发心灵眼界看到的山水形式崇高,他们达到的是从山水画境界中反观自身的神性。

西方传统画家很少单独描绘山川,欧洲海拔较高的山脉主要是阿尔卑斯山脉,其他大都是丘陵平原,而作为17世纪后发展起来的风景画却主要繁荣在以平原为主的荷兰、法国等地,因此油画风景大都反映乡村或城市生活场景。与明清山水画那种单纯的技法传承不同,西方风景画家在自然面前作画,用自己的眼睛观察自然,用独到的色彩、笔触形成个性鲜明的绘画风格。

2.民族性格

民族性格的形成是多方面的,首先与一个民族的所处地域有关系。中国地处东亚,基本地貌是三面环山,一面临海的地形,即使有丝绸之路穿越了沙漠和西亚与欧洲历史上就有经济和文化的往来,但那条路毕竟是有限的。明代郑和下西洋开通了海上的贸易往来,可是茫茫的太平洋毕竟太辽阔了,这势必造成了中国在古代漫长的农耕历史,造成了中华民族的内敛自省的性格,重文轻理等特点。传统山水画正是适合这种民族性格而产生的,并形成自己独特稳定的审美知觉与理念,历史悠久,首尾由意象形式一脉贯通。

欧洲地处爱琴海,这里商业和航海发展比较早,造成人们渴望征服自然的心理,这在法国园林几何图案的风格中可见一斑,绘画也是追求科学的再现景物为主。

3.文化传统

儒、道学说是中国美学文化形成的两大主要体系。道家玄观思想对中国古代山水画乃至整个中国艺术影响很大,它以出世为精神基础,寄情于山水,主张更多的与自然山水相往来,在大自然生机形象中体味人生。魏晋玄学的出现以及佛教的渗入对山水画审美形式直观的形成也有一定影响。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绘画出现繁荣,产生了文艺复兴三杰,这对欧洲各国包括法国绘画有很大影响。

4.时代

山水画在经过了唐宋的高度发展后在元代达到了一个新的精神高度,画家寄情山水。

元代的黄公望(1269-1354),字子久,号大痴。他的《富春山居图》千变万化而完整统一。注重景物之间的关系胜于孤立地描山画树,充分地发挥了有干有湿有疾有徐的笔法线条的律动,追求风格的平淡天真,而这正是元人山水之变的主要内容。

19世纪后半期在法国兴起的印象主义,它的产生与新兴科学,比如牛顿光学理论的出现是分不开的。印象派画家莫奈对光与色做了极为深入的研究,他曾经在卢昂教堂附近租了个房间,每天画教堂,画出了几十幅不同时间,光线下的不同的作品,每一幅色调都不同。

三、比较中西作品不同的艺术特色

1.审美观念差异

中国山水画追求意境,所谓意境,首先就是“情”与“景”的心灵知觉境界的交融,画家只有巧妙地做到“意”与“境”合,使审美主客题融为一体,才能产生美妙的艺术。中国画具有写意的特点,有重表现而略再现的美学传统。西方画家非常注重绘画感觉形式的写实性。所谓写实即艺术家偏重于视觉对物象形态的客观再现。

中国山水画追求一种出世的超然感,表现出一种淡泊的意境。而西方风景画具有一种入世的热情,观之仿佛徜徉在眼前生活场景中一般。

2.审美形式的差异

(1)中西绘画材料工具及创作方式的差异。中国传统绘画以线条造型为主,创作者通过对线和笔墨的灵活运用赋予画中景物以意境形式。中国绢和纸的制作精良,适合水墨山水的气韵皴染表达,在中国山水画的色彩观中,墨具有代替五色之功用。而西方绘画讲究视觉观察,注重感觉色彩的运用,用色彩关系的同时对比与搭配使画作具有了生命气息。自文艺复兴杨·凡·艾克改良了油画,油性调和剂调和颜料与帆布、亚麻布结合,使画家更自由灵活的表现画面,油画色彩也更加丰富亮泽,为风景画家更真实地描绘自然景物提供了技术上的可能。

(2)空间结构差异。中国画家采用的是一种散点透视,即视点是不断游动的,好像坐在船上游览山河,把不同时间看到的景物画在同一幅画上面,所以中国画不受客观现实的限制,画面富有诗情。西方画家自文艺复兴以来采用的是焦点透视法在绘画中创造虚拟的三维空间。

四、当代世界文化环境中的中西绘画交汇

世界文化交流扩展了艺术家的审美眼界。西方现代绘画从后印象派开始逐渐从传统的写实油画走向表现,凡•高在继承了早期印象派色彩的基础上又受到东方绘画的影响,对形式和内容进行了深入探索,最终找到了自己独特的强调主观表现的艺术语言,开创了现代艺术的先河,后来的很多西方现代艺术家更是几乎把东方意象发展至抽象艺术形式。

徐悲鸿、刘海粟、林风眠、李可染、关山岳等画家在中西绘画交汇实践中都做出了杰出贡献。林风眠先生创作中最常用的材料还是中国的宣纸,他把富有情感的墨韵和线条和西方印象派的光色表现相结合,尤其是山水作品不仅具有水墨的微妙变化,同时又有西方色彩的亮丽和丰富,我们可以感受到他作品里光的颤动之美已完全融入了中国绘画的充满诗情的意境当中。

中国山水画和西方风景画代表了东西方不同体系的艺术形态,两者总有相交的地方,因此评判两者不能以孰优孰劣为标准。中国民族历代的绘画大师都是在祖国文化氛围中成长起来的。每个现代中国艺术家,只要发扬自己的民族传统文化,亲近自然,深入观照,多体验社会生活,同时吸收外来文化营养成分,我们的艺术就会更加生机盎然。

猜你喜欢

风景画山水画荷兰
一代宗师华崇锋华派风景画作品选
英国风景画与中国山水画
凡·高
荷兰咖啡吧里奇妙的“空中铁道”
雒红强山水画作品
“荷兰威尼斯”羊角村:这里岁月静好
智力大冲浪
程灿山水画作品
张自启中国画——山水画
枷锁 ——阿伦德(荷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