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当代艺术家作品的解读中思考景德镇手工艺产业

2021-11-30

大众文艺 2021年21期
关键词:手工艺景德镇花瓶

顾 越

(伦敦艺术大学,英国伦敦 210011)

一、景德镇的手工艺产业

在九十年代国有企业改革以来,景德镇集中式生产的工厂被随后数以千计的私人作坊所取代。景德镇从一个生产型的城市已经慢慢过渡成一个以文化发展为核心的城市。人类学研究学者方李莉认为景德镇以往的陶瓷集散地,从生产地蜕变成了城市艺术区,不仅是在生产瓷器,也在生产艺术、生产文化、生产景观。丰富的材料资源,娴熟的制瓷工艺和悠久的陶瓷历史文化,为外来艺术家提供物质性的创作材料和精神上的创作来源。这种本土和外来文化交流的碰撞使我们从更全球化的视角和艺术化的途径来看待景德镇的手工艺产业。本文将例举四个中英两国不同文化背景的当代艺术家作品,从中分析景德镇手工艺产业的问题与发展。

二、从中国艺术家作品思考景德镇手工艺产业

1.《葵花籽》——廉价劳动力造就高价艺术品

(1)企业家还是艺术家?

艾未未的作品《葵花籽》是可以反映景德镇陶瓷产业的典型作品之一。这由瓜子构成的汪洋大海看似形式单一,却又有多重解读。对个人来说,它是日常生活中充满烟火气息的消遣零食。对群体来说,它是新中国成立时期艰难困苦的记忆。作品在伦敦泰特美术馆展出,占地约一千平方米,很多观众躺在上面休息,他们想不到这葵花籽的海洋并非工业生产品,或是杜尚的“泉”那样的现成品,而是由1600多名匠人历时两年半手工捏塑绘制而成。这项作品使艾未未多了一重工厂老板的身份,就像20世纪的上层阶级掌握着工人们的命运。

(2)廉价劳动力还是造就艺术品的手工艺人?

“葵花籽”是一个只能在中国制作完成的浩大项目。它影射了在全球化的环境下,中国为发展经济配合消费社会和西方市场的大规模生产,以及处于生产链条最末端的微小环节:巨大的工厂里流水线上成百上千的工人,廉价的劳动力,单一枯燥的流程。但另一方面,这件作品解决了景德镇1600个手工艺人的生计,这过程本身就是对消费社会的重现和现实生活的讽刺。但英国艺术评论家CLARK G.认为,艾未未利用廉价的中国劳动力打造了他的个人纪念碑。因此他与中国其他任何利用低薪劳动力谋取利润的企业家没有什么不同。

现在越来越多的国内外艺术家慕名而来,利用景德镇高性价比的资源材料和劳动力为他们打造“物派”艺术品—以数量的多和尺寸的大来博人眼球,而景德镇正好能给他们带来令人惊叹的精湛雕花工艺和流水线化的复制品,这让艺术品有批量生产的趋势,同时为景德镇的文化产业带来多元的发展。

2.《模仿,模仿》——山寨文化的崛起

(1)从被山寨到山寨

景德镇是一个从被山寨到山寨的城市。从宋元时期的强势崛起到明清时期的步入巅峰,景德镇贡献了全球惊叹的制瓷工艺。从伊斯兰到朝鲜、日本以及欧洲都走上模仿学习景德镇制瓷工艺的道路。如英国餐具上著名的柳叶图案正是描绘了十八世纪末西方人对东方最初的想象。而荷兰代尔夫特瓷最具代表性的插郁金香的塔形花瓶来源于南京大报恩寺九层的陶瓷塔。这些欧洲盛行的蓝白图案的瓷器都来源于中国青花瓷的启发和改编,中国风(Chinoiserie)当时是风行全欧洲的国际时尚,景德镇瓷器成为最早全球化的产物。

然而随着朝代的变迁,景德镇经历了兴起,辉煌,衰落和重塑。改革开放时期政府一系列经济政策和国有企业的倒闭,让景德镇市不得以面对其他城市在工业化陶瓷的竞争,把千年传承的手工技艺与文化作为核心竞争力。大批陶瓷作坊和老工艺美术家支撑的古董仿制品和工艺品市场,使景德镇瓷业渡过艰难时期。而现在厂房车间、商店、学校、博物馆、博览会上都能看到大量现代改编版青花瓷。对传统官窑瓷器,和新兴设计品牌产品的仿造山寨,以及工艺美术大师评选的产业链一直是景德镇至今的乱象。

(2)从模仿到创造

艺术家郝振瀚的作品《模仿,模仿》实地采访了景德镇的手工艺人,工厂管理者,学院教授等多年从事陶瓷行业的经历。作品揭示了景德镇工匠的在技能、记忆和经验中的模仿与创造之间的不可分割性,也揭示了模仿在不断经历政治、经济和社会变化的当代中国语境中不断演变的角色。郝振瀚对模仿持积极态度,重新思考全球化中模仿与创造之间的关系。

对于传统的继承,模仿与挪用自古都是逃不开的话题。在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举办的《Copyleft:中国挪用艺术》展览中,策展人项苙苹提到中国挪用艺术至少包含三种现象:和中国艺术传统相关的临摹、和西方现当代艺术相关的挪用以及和当下社会现象相关的山寨。景德镇陶瓷产业与传统文化的模仿息息相关,传统会在当代语境下被模仿,挪用和重新诠释中传承,新一代“景漂”以及外来人口的注入也会给传统文化带来颠覆性的解构,中国传统文化的包容性和生命力即在于此。

三、从英国艺术家作品思考景德镇手工艺产业

1.《花瓶计划》——从个体视角反思大规模生产

(1)传统与现代

芭芭拉•迪杜克作品更注重从个人视角窥见陶瓷手工艺产业。她在景德镇驻留期间,开展了“花瓶计划:中国制造—蓝色风景”的项目,由手工艺人绘制101件青花瓷器,展现了中国现代工业景观,而非传统自然山水景观。

迪杜克从陶瓷作坊随机挑选了绘制瓷瓶的手工艺人。第一位被要求根据景德镇周边环境描绘当代风景,是景德镇的标志性窑堆,后面每位手绘者都重新阐释第一位的作品。《花瓶计划》意图重新定义传统山水意象,因为比起瓷瓶上完美的乌托邦景观,周边的现代化景观更能引起共鸣。同时艺术家们将传统景观插入当代主题,展示他们对传统意象的自由描绘,这也是传统与现代,山水与城市的并置。101个花瓶捕捉了景德镇令人惊叹的一角,这是一场“当代考古学”。未来另一个千年后,后人也会根据花瓶的景观窥见景德镇在21世纪的风貌。

(2)个体与整体

芭芭拉•迪杜克运用视觉叙事的方法,在个体视角和历史语境中反思手工艺品的大规模生产。

这101个花瓶在器型、风格看似相同,仔细观察可察觉出差异。这映射了手工艺人虽融入整个产业,但每个人都是独立个体。《花瓶计划》是对这座城市中大部分未被承认的艺术家和工匠的致敬,工厂生产的数千件瓷器仍然由手工艺人而非机器生产绘制。他们为全球企业或个人提供服务却隐形无名。该项目对中国传统陶瓷和景德镇重新诠释也挑战了传统创作形式。

2.《中国制造》——中国瓷都与英国瓷都手工艺产业的对比

(1)生产工艺的差异与和合作

克莱尔•托梅的作品《中国制造》运用对比分析的方法展示了中英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陶瓷制造工艺和技术。作品定制了80个中国传统图案装饰的瓷瓶。其中79件在景德镇工厂用贴花装饰;其中一件在英国德比用18克拉黄金手工装饰。这只花瓶生产周期比79只国产花瓶更长,成本也高于其总计价格。该项目通过景德镇和德比的生产工艺的对比,展现出国际陶瓷产业与东西方劳动力的差异。中国手工艺产业以高效批量生产为主,但个人创造的机会很少。而英国手工艺产业更偏向奢侈品行业,对纯熟技能的员工要求高但雇佣数量少。克莱尔只通过电子邮件与工厂沟通并订购80个花瓶。项目分别制作但共同展示,这是两个陶瓷产地在地域上相距遥远的共同对话。它还可以发展成手工艺产业面对全球化与网络社会如何发展的问题。

(2)两个瓷都的兴衰与重建

中国瓷都景德镇因内外战争和改革政策开始经济萧条,作为英国瓷都的斯托克(Stoke on Trent)却在对景德镇瓷器的模仿改编中不断进步,在工业革命浪潮下崛起为世界瓷都。再后来,景德镇的手工艺产业恢复重建,中国再次占领陶瓷市场成为“世界工厂”,而斯托克制瓷业因金融危机开始衰败。除威基伍德等皇家用瓷的品牌等仍在生产,部分制造产业外包给中国。许多失业的手工艺人在斯托克转型,制作个人风格鲜明的工艺品或艺术瓷。斯托克还定期举办陶瓷双年展来发展艺术产业和旅游业。两个陶瓷产业中心都有其辉煌,衰落和重建的历史,在当代如何转型和发展,是两者同样面对的问题。

四、结论

传统是思想文化、道德、信仰、制度以及行为方式的传承,可被理解为时间的延续(传)和空间的扩展(统)。景德镇手工艺产业与传统文化息息相关,可从历史的变迁和地域的传播两个维度去思考。笔者认为例举的中国文化背景的艺术家,偏向从时间的纵深感去思考景得镇手工艺产业,而英国艺术家偏向从空间的广阔感去思考。中国艺术家切身经历国内经济飞速发展,结合景德镇的历史,会更关注经济发展带来的社会问题。而英国艺术家会以全球化视角和更客观的态度看待景德镇陶瓷产业,并对比分析不同国家手工艺产业的差异。21世纪的景德镇会因外来文化的交流和碰撞,进入更国际化的发展,从过去向世界提供生产资源到现在提供文化资源,会因世界生态链的发展和互动变成更高维度文化的城市。

猜你喜欢

手工艺景德镇花瓶
Andalusia's white villages
景德镇陶溪川酒店凯悦臻选
景德镇陶瓷夏令营
传统手工艺与博物馆
我在景德镇遥望耀州瓷——两个“瓷都”相距千里
花瓶怎么碎了?
2017“小猕猴欢乐行—景德镇陶瓷文化之旅”
世界工艺文化之旅
手工艺·温州发绣
有趣的花瓶储蓄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