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川博物院藏汉代画像砖文化解读例举及基础教育应用

2021-11-30王代乾

大众文艺 2021年21期
关键词:画像砖博物院四川

王代乾

(四川博物院,四川成都 610000)

四川博物院藏汉代画像砖是四川地区极具特色的文物,汉代有事死如事生的社会习俗和举孝廉的官吏选拔制度。人们在墓葬中用画像砖将现实中的生活场景、社会习俗和宗教信仰带到逝者的世界,加上当时察孝子举廉吏的官吏选拔制度,所以多为厚葬。于是产生了大量的汉代画像砖及其包含的丰富有价值的信息,与史料互为印证。汉代画像砖图像生动、形象具有时代特色,相关信息较为易得,加上汉代画像砖研究成果丰富,所以应用于教育更为容易。

一、四川博物院藏汉代画像砖文化解读枚举

四川博物院藏汉代画像砖按所呈现内容可分为:反映农业生产、手工业生产、社会生活风貌、社会制度、汉代文化教育、宗教信仰等。

1.在反映农业生产的画像砖中,可以直观发现当时农业生产方式和经验总结。如“农作画像砖”,其直观形象是随犁下种,即前面农夫犁地开沟成垄,后面农夫把种子播种在沟中。与《汉书•食货志》相互印证可得,这种耕种方式即代田法,待沟中禾苗长出后,农夫会锄掉垄间杂草,保证禾苗充分日照,并用垄土培根,次年耕种,沟垄互换,即能使土壤肥力得到充分利用,同时又抗风耐旱,非常科学,其产量“超出常田一解以上,善者倍之”。再结合时代背景,汉武帝时期对内对外常年消耗,经济实力快速消退,社会危机加重,急需找到少力多产的耕种方法,代田法便是在这样的政治和社会背景下产生的,汉代人显然重视这种耕种方法,才用画像砖记录下来,告慰逝者。进一步还可追溯出汉武帝时期重农思想产生的社会基础。

2.在反映手工业生产的画像砖中可见四川地区在汉代时制作井盐的盛况。如郫县出土“汉代制盐画像砖”:山间建有高架,高架设一负重横梁,横梁安装有定滑轮并置缆绳,缆绳两端分别系有装盐卤的桶,架上工人正使劲提拽缆绳,使一桶上,另一桶下,交替取卤。高架还有卤槽,槽底接有管道,工人从井里提上来的卤水倒入槽里,顺着管道流入正在烧卤制盐的大锅里。制盐工人各有分工,相互配合,充分利用了地势和机械原理,生产流程衔接有序,大大提高了效率。西汉扬雄《蜀都赋》记:“西有盐泉铁冶,橘林铜陵”。东晋常璩《华阳国志•蜀志》载李冰开凿都江堰,使成都平原“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后,“又识齐水脉,穿广都盐井、诸陂池,蜀于是盛有养生之饶焉”“家有盐泉之井,户有桔柚之园”。结合这些史料分析,盐业生产几乎是富饶的代名词,利润可观。又如《汉书•货殖传》记载西汉晚期,成都商人通过贿赂京城权贵与地方官,“擅盐井之利,期年所得自倍”,所有投入一年内不仅回本,还有成倍的利润。制盐之利本质上是供给关系决定的,加上工艺流程的改进减少了人力成本,所以出现高额利润也就不难理解。进一步还可以分析汉代在国库出现亏空时,设置盐铁官,将盐铁产销权收归国有的经济原因。如果延伸开来,纵古论今,还可探讨保证战略物资安全对于维护国家和社会稳定的重要意义。

3.在反映社会生活风貌的画像砖中,能直观地看到汉代服饰、市井、餐食、乐舞等景象。在广汉市出土“市井画像砖”上,就可看到汉代市场建设规范与繁荣。市场布局工整、商铺整齐划一、通道泾渭分明。市场中央是一座重檐式市楼,是为市场的制高点,称为市楼,市楼上有鼓,开市与罢市均以击鼓为号,市楼还兼有观察市场秩序和预防火灾的作用。四周有围墙,东、北、西面可以看见设了市门。整个市场规模宏大,内有不少人往来交易,十分热闹。汉初政府对商业实行较为宽松的管理政策,《汉书•刑法志》记“从民之欲,而不扰乱”,百姓可以根据自己的意志行事,政府不会多加干涉。有了宽松的政治环境,汉代商业迅速发展起来。宽松的政治环境并不代表汉代政府对市场放任不管,如此大规模的市场,一定是建在公地上,政府作为建设主体更为可信。整齐商铺、四通八达的通道和功能设施,显然经过精心设计,极不可能是众多商户的不谋而合,这说明汉代政府对市场建设有着专门的规范。

4.在反映社会制度的画像砖中,可见汉代社会保障、官吏考核和礼仪规范等社会制度。“东汉养老画像砖”便是其中之一。画面正中是房屋建筑,屋顶为悬山式重檐兼阁楼结构,房屋正面有两个大门,建筑有较高台基,为防潮而建。该建筑是汉代粮仓。画像砖最右侧的老者执鸠杖弯腰跪座于地,手扶粮袋,作俯首感恩状。老者面前应是一小吏,弯身持容器,给老者装粮食。最左者戴冠做言语指示状,是代表政府按令给老者发粮。为何发粮?粮从何来?结合史料分析,文帝前元元年(公元前179年)三月颁布的救济措施和采取的行动。文帝下诏说:“方春和时,草木群生之物皆有以自乐,而吾百姓鳏、寡、孤、独、穷困之人或阽于死亡,而莫之省忧,为民父母将何如?其议所以振贷之。”对年老之辈又说:“老者非帛不暖,非肉不饱。今岁首,不时使人存问长老,又(有)无布帛酒肉之赐”,并明确规定,“年八十以上,赐米人月一石,肉二十斤,酒五斗;其九十已上,又赐帛人二匹,絮三斤”,还要求“二千百(可能是郡守)遣都吏循行,不称者督之”。由此可得,汉代尊老的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可见汉代巩固政权“废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社会秩序思想在“孝”上的具体体现。

5.在反映汉代文化教育、宗教信仰上,四川博物院汉代画像砖有成都羊子山出土“传经讲学画像砖”“广汉市出土庠序画像砖”“彭州市出土盘舞杂技画像砖”“西王母画像砖”“伏羲女娲画像砖”“日神画像砖”“月神画像砖”“仙人骑鹿画像砖”等丰富的题材。

可见,四川博物院汉代画像砖通过解读,可得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与史料分析相给,信度极高。同时,这些信息与基础教育相关学科在内容上存在较为紧密的关联,无疑有着教育应用的价值。

二、四川博物院藏汉代画像砖在基础教育中可应用范围分析

四川博物院藏汉代画像砖包含了大量的汉代信息,这些信息在基础教育中有无应用价值,需要联系基础教育基本的课程理念来分析。鉴于教材编写受到学科设置的影响成为多个体系,不易实现面面俱到。所以接下来从德育、思维训练、智育和美育几个方面来加以分析。

1.德育的生动教材

通过对四川博物院藏汉代画像砖梳理,其中不乏汉代社会的道德要求,对于这些信息应当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理论,采取批判与吸收相结合的方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批判中继承,在继承中创新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养老画像砖”中记载了政府敬老养老的信息。可以推测,政府作为社会的代表,提倡敬老养老对于全社会具有显著的示范、推广作用。时有察举孝廉的官吏选拔制度,因此汉代敬老养老不仅是道德要求,还与官吏选拔等联系起来了,成为政治和社会治理制度。道德以政治手段加以推广,这应该和自春秋争霸到秦末战乱结束以来,汉代迅速恢复社会秩序,巩固新建统一政权的需要密切相关。对于基础教育而言,这是生动的德育教材,在教育中加以利用,能为学习过程引起“道德之所以存在”“道德在社会秩序中的作用”这类有益的思考和探索。从而使德育课程不再是单方面的、单调的信息传递过程,而是学生参与程度高、有实证材料的深度讨论和清晰的思维过程,进而让德育课程更加生动,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2.思维的训练场

传统讲授式的教学方式凸显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以听讲、识记、理解为主要学习行为,通常为提高应试教学的效率,大量的时间放在“记”上面,对知识点的思索推理过程、原理与实践的辩证关系等方面则很少有涉及。汉代画像砖不管以何种形式出现在课程里,它的直观形象首先容易引起兴趣,但它和课程知识点却没有由此及彼的直接联系。除自然产生的疑问外,学生在结合课程分析时也会自主提出问题,进而查找资料,找到验证或解答问题的方法。如果这项任务对个体来说过重了,则需要发挥群体学习作用,学生通过信息共享、交流、讨论,让思维变得活跃,让学习变得高效。这恰恰是思维训练的过程,它对课程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

3.知识的补给站

四川博物院藏汉代画像砖画像砖文物可以从多方面复原四川汉代社会生活,比如社会、政治、经济、科技、文化、艺术等。教科书局限于篇幅,往往只能集中在高度提炼的关键知识点,显得十分骨感。在学习汉代历史知识或社会治理等政治知识的过程中,汉代画像砖基于其微观特征与学科关键知识点的内在联系上,能够提供社会和百姓视角,以包罗万象的内容,丰富相关课程知识,起到“血肉”的功能,从而在知识信度、完整度和加深记忆方面发挥教科书无法实现的效用。

4.美育的“菩提树”

四川博物院藏汉代画像砖中不少兼具意义表达和审美情趣的素材,如“骖龙雷车画像砖”,以螺旋轮纹示车驾奔驰,用星辰背景示遨游天际,整体画面以巧妙的手法,融合了浩瀚背景和车驾华美,极具浪漫主义情怀和写意审美。再如“东汉七盘舞杂技画像砖”把舞蹈、杂技、戏剧结合成一体,俳优滑稽、舞伎飘逸、杂技柔美,兼容了丑与美、阳刚与阴柔、灵敏轻捷与顿挫滞重的不同风格,丰富了传情达意的手段,融合了中庸调和的理念。整体画像意境深邃,充满着星辰之间漫天婆娑的诗意和对仙游的向往,极富中国传统审美情趣。实际上美育绝不是空洞的、玄妙的,它来源于又高于实践,是社会共同创造的观念,因此将文物资源应用于基础教育美育课程,不仅能为理解中国审美提供线索,还能在一定条件下成为启迪艺术创作的灵感“菩提”。

注释:

①陈志学、徐琳.《四川汉代画像砖的文化解读》.巴蜀书社.2016年1月.将四川汉代画像砖分为“汉代画像砖中的农业、手工业;汉代画像砖中的社会生活;汉代画像砖中的民间历史故事与羽化成仙的神话传说”三个大类,每个大类又分若干小类。

②班固.《汉书•食货志》.东汉。

猜你喜欢

画像砖博物院四川
A gift I treasure
四川移动
梅花依旧向阳开
——吉林省博物院建院及开放七十周年书画专题展
山西博物院推出“鸟尊”雪糕
春意
视觉
《河西画像砖艺术》出版
两汉时期画像砖流变考论
敦煌晋墓画像砖研究
河西走廊魏晋墓室壁画砖饰艺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