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中高段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2021-11-29张思思
张思思
摘要:群文阅读是一种新型的阅读教学方式,成功开展的关键,在于对群文阅读材料的筛选,以及教师的指导策略。教师可以从多个角度去重组课文或是课外文章,并提出有建设性指导策略,加深中高段小学生对文章的领悟和分析。对于明显提高小学中高段语文教学质量,以及小学生的阅读、学习能力等,都有重要的作用。以下就如何在小学中高段语文教学中,开展群文阅读进行了研究,以期对促进教学质量提高有所帮助。
关键词:小学语文;中高段;群文阅读
前言:
通过挖掘群文背后的价值,不仅可以明显提高中高段小学生对教学资源的领悟,还可以让其分析、学习文学作品的能力也同步得到明显促进。教师不仅要有针对性去重组课文,或是加以拓展,还需要加强对小学生的引导,让其对课文形成更深层的认知和学习,才会让群文阅读充分作用。
一、结合教材组合同一主题课文
在小学中高段语文教材中,往往会有同一主题的多篇课文在同一单元,教师可以巧妙将这些课文组合在一起去落实阅读教学。值得注意的是,小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还比较薄弱,教师在组合同一主题的课文时,要注重突出课文的主题特点,让小学生可以快速领悟到具体的主题内容。并且,在实际指导阅读时,教师还需要加强对小学生的思维引导,让其抓住群文的共同点,才会更好帮助小学生去比较、分析,进而对课文形成深层的见地。
如,“我变成了一棵树”、“去年的树”这两篇以树为主题的课文,一篇以树的用途展开了描写,一篇从儿童贪玩的心理角度描写了树。将两篇课文组合到一起共同开展阅读教学,会有力补充小学生对树的了解,丰富其思想空间。教师在指导小学生阅读时,可以以“树”为链接点,将两篇课文巧妙融合在一起。引入课程时,教师可以先与小学生谈论“树”的话题:“同学们,你们认为树可以做什么呢?”。引导小学生个性去想象。一些小学生会回答:“树可以做桌椅”;一些小学生会回答:“树下可以尽情玩耍”等等。接下来,教师再说:“有两篇课文对树描写得十分全面,同学们想不想去了解一下呢?”。以此激发小学生的好奇心。接着,教师再让小学生分别去阅读。并且,在小学生阅读后,教师再提出引导性的问题:“小鸟最后找到大树了吗?英英真的变成树了吗?”。促使小学生从课文故事情节去分析树。经过对比分析,就会让小学生对课文形成深度的解读。相比单篇课文阅读,小学生不仅丰富了阅读领域,还切实掌握了从多个角度理解课文的方法,对于进一步促进其阅读理解能力,也会起到重要的影响。
二、立足作者组合同一风格文章
一般情况下,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作者,所创作的文学作品不仅仅是单独一篇,仅在教材中体现的不全面。但通常同一作者所创作的文学作品,都具备相同的写作风格。为了加深小学生对课文的解读深度,教师可以在拓展作者作品的基础上,指导小学生进行群文阅读。小学生在阅读多篇同类风格文章的前提下,会明显加深对课文的认识和理解,包括其中的写作手法、思想表达方式等,也都会快速领会。而且,通过课外文章的拓展,会让小学生的精神境界得到更多升华,帮助他们更多积累语言。
如,奥斯卡 王尔德的作品“巨人的花园”是一篇童话,作者通過生动的童话故事揭示了快乐要与人分享的道理。教师可以连同他的另一个作品“王子的故事”来共同开展阅读教学。为了达到更好生动的教学效果,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搜集与这两个童话相符的动画视频。在引入前,可以诱发小学生想象:“同学们,创设让你们到一个十分美丽的大花园中玩耍,会是怎样的感受呢?”。就会让小学生的热情迅速被点燃。当其积极回复教师后,教师再导入课文视频,并让小学生在观看后,发表自己对故事的见解。此后,教师再引入作者介绍:“这篇童话的作者是……,他还会更有趣的童话故事,同学们想想知道是什么呢?”,此时,再播放“王子的故事”这个童话。同样,让小学生在观看后发表自己的感受。当小学生纷纷回答后,教师再引导小学生:“同学们,其实答案就在课文中,现在就让我们来共同阅读。”。就会促使小学生积极去阅读,并同时找寻问题的答案。最后,教师再启发小学生思考:“两篇童话,是否每一篇都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呢?分别是什么道理呢?”。当小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准确回答后,同时也会让小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认知,进而达到更加理想的学习效果。
三、以情感为导线组合相同课文
情感是一篇课文的灵魂,教师将同一情感的课文组合到一起,让小学生在阅读时积极感悟,会更好促进小学生的情感波动,并让其与课文中的情感相互碰撞。与此同时,也会让小学生的感情更加浓厚,会推进其更主动去阅读和学习课文,主动去分析其中的情节。对于深化小学生的学习效果,提高阅读能力等,也都有重要的影响。教师要注重鼓励小学生将内心的感受充分表达出来,才会进一步促进群文阅读的深度。
如,“少年闰土”、“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这三篇课文的情感,都是对故人的怀念。教师就可以将三篇课文以情感为主线进行串联阅读。由于小学生的分析能力还比较弱,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时,要启发、引导小学生的情感:“同学们,你们最怀念的人是谁呢?”。当小学生积极回答后,教师再说:“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并不是直接去讲明怀念某个人,而是从具体的事件方面,生动体现了对一个的怀念,同学们想不想了解一下呢?”。当小学生积极答复后,教师再播放语音课件,让小学生先去聆听,此后,再引导小学生边阅读,边思考文章中的具体情感,以及情感脉络,就会帮助小学生快速掌握其中的写作手法,及每一篇课文的核心内容。
总结
中高段语文教师将主题、风格、情感等相同的文章整合到一起,引导小学生深入阅读和分析,不仅可以让小学生对文学作品本身有更全面的了解,还会让其对课文背后的价值、语文知识,深度学习。教师要注重调动小学生积极思索,才会让其积累更多的语文知识,以及更好提高综合水平。教师在落实教学工作时,要注重灵活去组合文章,才会更好促进教学效果提升。
参考文献:
[1]胡燕红.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群文阅读[J].新课程,2021(38):87.
[2]杨爱平.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J].学周刊,2021(28):6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