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减”之下, 家长给孩子“加”什么

2021-11-29王莉

江西教育B 2021年11期
关键词:寒暑假作业负担闲暇

王莉

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发布的目的是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构建良好的教育生态,缓解家长的焦虑情绪,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作为教育研究者,我对该《意见》十分赞同,这真是一项利国利民、功在千秋的重要举措。

《意见》一共八个大点、三十条细则,篇幅长达六千字,字字珠玑,句句铿锵,力透纸背。我逐字逐句读了好几遍,读出了字里行间的行动力,读出了国家的决心。我认为,该《意见》比近年来发布的任何一个关于中小学生减负的政策都更细、更实、更严,也比2018年教育部等九部门共同印发的堪称“史上最严”的《中小学生减负措施》(减负三十条)更具操作性、可控性、精准性。今天,我想和家长朋友们聊一聊,在“双减”之下,孩子的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减轻了,那作为家长,我们应该给孩子“加”些什么。

培训班报得太多,我们欠孩子太多

《意见》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规范中小学生的校外培训,减轻孩子的学业负担。该《意见》中的第四大点就是“坚持从严治理,全面规范校外培训行为”,其中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严格执行未成年人保护法有关规定,校外培训机构不得占用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组织学科类培训。”

哦,这句话,我们等了很多年,所幸今天终于等到了。感谢国家,从法律角度,从未成年人保护法的高度,从严从实来捍卫孩子的休息权,明确提出“不得占用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组织学科类培训”。国家治理校外培训机构决心巨大、正当其时,让人拍手叫好!

回望过去,“占用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组织学科类培训”的现象持续了很多年。说到校外培训班,谁都不陌生,这可能是中国“00后”孩子的“标配”。尤其在城市、城镇里,很大一部分孩子从小学、幼儿园甚至更早,就被家长用心良苦、不惜重金地配备了形形色色的早教班、培训班、兴趣班、提高班。这些班,除了占用平时晚上的时间,更多的就是在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进行的。

这些年来,无论是在大城市还是小地方,别无二致的是,家长们都少有例外地坐在培训班门口津津有味地刷手机。奔波在往返培训班的路上,淹没在培训班的题海题山里,忙得晕头转向,累得精疲力竭,孩子稚嫩的肩膀不堪重负,孩子幼小的心灵苦不堪言。說句心里话,我们对不起这一代孩子。赶场培训的这些年,我们欠了孩子太多太多……

把睡眠还给孩子,有健康才有一切

就在这个暑假刚刚开始时,《意见》发布之前,七月初的一天早上,我开车去工作室上班。正是早上七点钟,正值暑假,孩子们应该在家里睡懒觉或者在小区里锻炼身体才对啊。可是在上班路上,我却看到不少中小学生背着书包去上学。他们这是干吗?放暑假怎么还要上学啊?仔细一想,其实这种现象不足为奇!孩子们恰恰是趁着暑假抓紧时间赶赴培训班。在等红灯的当儿,我近距离细致地观察过马路的学生。可怜的孩子们,大多数睡眼惺忪,一副没睡醒的模样,有的由家长拉着拽着不情愿地去上课,有的还边走边啃着面包,表情木然,脸上丝毫没有我们小时候放暑假时的轻松快乐劲儿……

以上场景很特殊吗?不,应该说很普遍。平时我参加朋友聚会,经常有家长说起孩子参加课外培训班、刷题刷到很晚才睡觉的情况,一些家长还赞扬这种行为:“不错不错,熬夜刷题很自觉,等考上重点中学、名牌大学再来补觉也不迟嘛!”孩子的睡眠真的是可以靠以后的补觉来偿还的吗?这让我想起生命化教育专家张文质老师说过的话:“对于睡眠,在很多人的意识里都有一个误解,以为睡眠是可以伸缩的、有弹性的,是可长可短的。事实完全不是这样的。靠压缩甚至剥夺人的休息时间来学习,对青少年的成长是危害很大的。”

是的,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孩子,如果长期睡眠不足、熬夜、睡眠质量低下,对身心健康的伤害是极大的。在我的家庭教育心理咨询案例里,孩子“有问题”常常与睡眠不足有关:熬夜刷题的孩子第二天无精打采,不肯去上学;晚上学习到很晚的孩子第二天上学打瞌睡;长期晚睡的孩子在学校易怒、易冲动……可惜很多家长没有意识到孩子的问题与睡眠相关。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孩子需要更多的睡眠,家长要相信睡眠对孩子健康成长的力量。睡眠充足的孩子,思维方式不一样,看世界和看自己的方式都不一样。

可惜,太多家长为孩子的未来过度焦虑,但是其中绝少家长为孩子的睡眠不足焦虑。幸运的是,《意见》发布了,从未成年人保护法的高度来捍卫孩子的休息权。国家如此重视和贴心,我们做家长的更要自我反省:这些年我们欠孩子多少个好觉、好梦啊?现在,该把睡眠还给孩子了!

请家长平时少给孩子报培训班,让孩子晚上可以早点睡觉,辛苦上学一周之后可以利用周末时间在家好好地睡个懒觉。就像我们成年人,平日勤勤恳恳、起早贪黑去上班,周末睡个懒觉可是一大享受。为什么这样的基本权利,孩子却不能享受呢?我们对孩子的“苛刻”真的是“为你好”吗?还是我们的虚荣心、功利心、攀比心在作怪?请家长寒暑假也少给孩子报培训班,让辛苦了一个学期的孩子好好睡觉、放松一下,有何不可呢?别忘了,睡眠充足的孩子,思维方式都不一样,身体更健康,心态也更阳光!

把睡眠还给孩子,有健康才有一切。

把闲暇还给孩子,有空闲才有可能

住我楼下的邻居,一个七岁男孩,每当周末我带着孩子在小区玩耍时,他就被妈妈拉着去上课。每次他看到我们在玩儿,就对他妈妈说:“妈妈,我也想玩儿,不想去上课!”他妈妈就二话不说拽着他的衣服大步流星地向前走。我永远忘不了小男孩痴痴地看我们玩儿时那羡慕而无奈的眼神。那是一个七岁男孩的渴望与无助!他的要求其实很微小,只是想在周末,在休息日里,能够从学业负担里解放出来,自由自在地玩一会儿而已。但就是这样微小的梦想,也难以实现。

多少孩子就这样被形形色色的培训班剥夺了空闲时间,剥夺了休息权、游戏权呢?幸运的是,《意见》发布了,该意见明确了“坚持学生为本、回应关切,遵循教育规律,着眼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保障学生休息权利”。是的,孩子也是人,人是有权休息、有权享受闲暇的。小朋友是有权游戏、运动、看书、发呆、闲聊的。家长应该把闲暇还给孩子。

“闲暇”一度被一些家长认为是无关紧要、可有可无的。这些家长看到自己的孩子在假期里整天无所事事、虚度光阴,心中十分焦虑,总担心孩子的时间被浪费了,于是就用各种各样的培训班、补习班和特长班把孩子的时间占得满满当当、严丝合缝,还觉得自己很高明。殊不知,家长这么做只是用花钱来填补、掩盖自己內心的空洞和焦灼罢了,对孩子其实有害无益。对于成长中的孩子来说,享受闲暇是一种放松休息和能量储备的方式,闲暇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必须有的。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要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脚、空间、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因此我们要舍得给孩子留出闲暇,给孩子一个宽松的环境,让他们去自由自在地观察、探索、提问、思考……孩子的好奇心、求知欲、创造力就这样被保护下来了。只有在放松、自在的状态下,一个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才能得到很好的释放和发挥,他才有发展好奇心的肥沃土壤。

现在的孩子最缺什么?不缺金钱,不缺物质,不缺知识,最缺的就是闲暇。他们的空闲时间被生怕“输在起跑线上”的焦虑的家长塞满了各种课程,上完这个培训班就赶场去上那个兴趣班,上了许久也没搞清楚这到底是谁的兴趣。可怜他们连发呆的时间都没有。脑科学的研究发现,发呆是大脑的默认状态,健康的大脑需要时不时回到默认状态来“充电”。如果用补习班剥夺了孩子的发呆时间,其实是干扰了他们大脑正常的发育。研究表明,人的大脑会一直发育到22岁。如果连发呆时间都不给大脑,大脑都不能正常发育,还谈何好奇心、想象力和创造力呢?

请家长把闲暇还给孩子。现在《意见》发布了,孩子的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都减轻了许多,课余时间也更多了,请家长千万不要剥夺。把这些时间大大方方地还给孩子,让他们恣意地去奔跑、玩闹、说笑、运动、阅读、劳动、发呆、闲聊……

“双减”之下,家长应该给孩子“加”什么?其实要加的东西很多,比如自主学习能力、良好生活习惯、人际交往能力、家务劳动能力、阅读能力、运动能力等。但这些能力的发展都需要以充足的睡眠和充分的闲暇为前提。家长给孩子加一点睡眠时间、加一点空闲时间,然后用心陪伴、引领孩子进行阅读、运动、游戏、劳动、交往,和孩子促膝谈心,携手成长,这是件多么美好的事!

(作者系文质教育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家庭教育指导师、生命化教育与儿童阅读推广人,出版教育专著《陪伴的力量》《书香润童年》《童年可以如此美好》等。)

猜你喜欢

寒暑假作业负担闲暇
人在何时最清醒
论寒暑假的关系
论寒暑假的关系
探析小学生作业心理负担的定量分析
闲暇拾笔寄娱情
减轻作业负担提高教学质量
莫让闲暇“抹杀”青春
有效识字 减轻写字作业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