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分析
2021-11-29李茂东
摘 要:小学生正处于人生发展的初期阶段,所以他们需要通过大量的知识学习来使自身获得全面性发展。但是,在语文学科中,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始终是有限的,所以学生需要通过课外阅读来获得发展。毕竟,课外阅读是课堂的补充与延伸,它既能够实现丰富学生的知识,也能够打开学生的视野,更能实现为课堂教学做好补充。对此,文章主要探讨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课外阅读;作用
一、 引言
对于语文学科的学习来说,需要通过听、说、读、写来实现满足学生的全面发展,并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在这一点上,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础,更是学生能够通过阅读来实现听、说、读、写全面发展的一个步骤。但是,在课堂教学中,阅读始终是有限的,这就需要通过课外阅读来为学生打造更加广阔的学习平台,这样既能使学生在阅读中获得收益与发展,同时也能真正实现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更能通过学生自我能力的发挥来使学生获得全面性成长。
二、 激发学生的语文知识学习兴趣
作为阅读课程的一个延伸,课外阅读其实能够有效激发起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学生在实际阅读的过程中,强化自身的语文能力。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其自身在理解能力上仍有不足,而且学生的主要发展方向是实现口语交际能力的提升,以此才能带动其思维得以发展,并真正理解文字的含义。同时,只有学生能够充分认识到语文学科的重要性,并通过合理利用课外阅读资源使自身获得发展,才能保证在后续学习的过程中,始终能够对语文学科有着浓厚的兴趣。
教师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会让学生利用课内阅读资源或者是学校图书室的图书进行补充,以此来强化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在课堂上,教师给予学生选择的阅读内容也多是名家篇目,但是很多学生其实在这个阶段,对于这类文章是十分不感兴趣的,尤其是对于一些分割式的段落阅读内容,很多学生根本无法了解其实际含义,这就会使学生对语文学科产生厌烦感。值得注意的是,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发现,学生会对课外读物有着浓厚的兴趣,并且有着十分高昂的热情。而其根本原因就是因为课文具有规范性,这与学生的发展规律存有相违背之处。毕竟,小学生的年纪太小,他们更喜欢与生活实际相关联的内容,这样通过学习与自身贴近的内容,更能够使学生产生共鸣感。文章学习的内容反映的并不是现实生活,所以学生无法在实际阅读中真正理解其含义,也无法在课文阅读上找到乐趣。基于此,对于课外阅读的学习来说,能在无形之中通过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来实现提高学生的社会理解力与辨别力,更能使学生在文章中认识社会,同时也能在不断阅读中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和学习兴趣。例如,在一二年级的学习内容中,主要是让学生掌握拼音的使用方法,并强化对部分汉字的认知,所以教师就可以选择一些童谣类的内容,让学生通过拼音练习进行阅读。这时童谣不仅在韵律上能够使学生朗朗上口,同时也能在学生练习之中,提高自身的口语能力。对于三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则要有的放矢地实现提升学生的阅读想象力,更要实现帮助学生记忆更多的词汇。因此,在学习过一些名人故事之后,就可以让学生阅读《一千零一夜》或者是《格林童话》。这其中既有神奇浪漫的童话故事,又能够使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把握人生真理,这对学生的发展十分有益。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来说,则需要重点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并使学生在故事内学会修辞以及理解中心思想,这时教师就可以为学生推荐《四大名著》以及国外经典文学,这样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兴趣,还能让学生在实际阅读的过程中,真正获得成长。
三、 强化学生的识字量与文学基础
对于语文学习中的阅读来说,通过长时间的累计阅读能够为学生带来十分多的好处。毕竟,阅读是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而且也能在学生实际阅读的过程中,使学生接触课文内没有见过的生字与生词,这样学生想要理解文章的内容,或者是将整个段落读通顺,都必须要依靠工具自主解决,以此就能够使学生大胆地与人进行口语交际,通过询问父母或者是利用字典进行查找来实现自我提升。在这个过程中,其实就是對学生能力发展的一个培养,并且也能通过累积词汇量,使学生认识更多的生字,这样也有助于学生的后续发展。与此同时,很多学生在阅读时选择的文章其实都是具有很高造诣的文学佳作,所以学生在实际阅读的过程中,也可以通过不断练习与模仿来实现提高自身的文学功底,这对学生的后期发展十分有益。例如,在学习《鸟的天堂》之后,很多学生都会对大自然的奇观有着十分浓厚的兴趣,而教师就可以向学生推荐《昆虫记》与《森林报》,它们当中都包含了自然生活在内的很多有趣事物,而且也可以通过文章内容使学生获得自我积累和发展,更能让学生在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之后,实现用美的眼睛去发掘身边的事物,并通过模仿进行书写,这都有助于学生能力的成长。
四、 全面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能力培养需要通过教师选择合适的教育方法来实现为学生制定独特的学习方案。因此,在小学教育中,教师应该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更要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以此才能保证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实际教学工作开展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引导学生进行自主阅读,并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这样才能为学生的后续学习做好基础保障。与此同时,教师要认识到学生的发展与自身所处的环境以及自身的个性有着十分重要的联系,所以教师需要依据学生的个性特色来为学生选择合适的阅读内容,并且要在一定的条件下,让学生进行自主选择和自主查阅,这样才能使学生在阅读中找到快乐,并实现通过自主探索来对语文学科产生学习的欲望。值得注意的是,在课外阅读学习之后,教师要与学生进行互动,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综合阅读能力。毕竟,小学生在整体发育的过程中,需要通过外力来进行引导,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掌握学科内容,否则就会出现学生可能阅读过,但是记不住,或者是学生根本没有阅读的问题。除此以外,为有效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也要通过布置任务或者是单独留有一节课的时间让学生进行自我展示,这样才能让学生在此过程中将自己学习的知识或者总结的经验进行分享,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也能够实现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带动学生的全面发展,并提高学生的实际学习质量。
五、 提高小学生的课堂阅读积极性
良好的閱读习惯能够帮助学生在课堂上养成自主学习的学习氛围,更能够使课堂氛围始终为学生的自主探索做好准备。虽然,课外阅读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一种途径,但是良好的阅读氛围更有助于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笔记,在当前阶段中,课外阅读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兴趣,同时能够让学生爱上阅读。因此,在实际开展语文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这种阅读氛围也能为学生的学习打造良好的环境,更能够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就能通过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来有效提高学习效率。例如,在学习《蜜蜂》时,教师就可以向学生提问有关蜜蜂的一些问题。因为学生已经读过了《昆虫记》和《森林报》,所以很多学生对蜜蜂这种常见的小昆虫都有了一定的认知,然后教师再进行引导,并让学生进行自主准备,这样既可以让学生在自主准备的过程中,利用自身所累积的知识,组织语言进行表达,同时也能在教师的鼓励与表扬之下,使学生树立学科信心,更能在后续阅读的过程中,通过热烈的课堂氛围使课堂效率获得提升。
六、 将课堂内的知识进行课外延伸
语文学科与学生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而且丰富的生活经验也能给学生在语文写作应用上提供无穷无尽的素材。因此,如果在实际教学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将现实生活与课内教学进行分离,就会导致学生在发展的过程中,无法真正实现通过语文学科获得思想感情的发展,进而也会影响学生文学审美能力的发展。对此,为保证语文教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紧密性得以体现,必须要通过课外阅读来实现满足学生发展的需求。与此同时,学生长期在校园生活中,很难实现对社会的有效接触,也无法实现对自然知识的有效探索,而通过课外阅读能够将课内知识进行延伸,更能使学生在实践探索的过程中,帮助学生获得全面性的发展。毕竟。课外读物包含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还比课内阅读增添了许多不同的板块,其内容所包含的人生哲理也更加丰富,更能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做好保障。基于此,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有意识地实现将知识进行课外延伸,并通过课外阅读活动的组建来让学生将这些知识应用在课外,这样才能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例如,在学习《卖木雕的少年》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与之相关的文章,然后让学生进行社会实践,这样通过亲生体会,既能做到知识延伸,也能让学生进行社会实践,积累丰富的生活经验,还能在不断练习与应用的过程中,将自身经验结合文章思想感情进行分析,以此也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七、 帮助学生获得综合性全面发展
由于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发展并不充分,这也导致学生自身的领悟能力不高。很多课外读物的内容具有非常丰富的情节,学生在实际阅读的过程中,既能够感受到书中内容的趣味性,也能够打开自身的想象力。与此同时,对于学生的成长来说,心智的发展不仅仅体现在书籍上,更要实现满足自身人际关系的有效成长。毕竟,情感教育也是语文教育的一环,所以在实际教学工作开展的过程中,教师要认识到小学生的生长发育规律,同时也要通过打造和谐的师生关系与家庭关系来帮助学生获得全面性成长。学生的家长也经历过读书时代,因此他们读过的书籍很多,而且对读书有着自己独特的方法,更有着不同的体会。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时,要抓住学生家长这个丰富的资源,更要通过开展亲子教学,再利用班级课堂时间来进行现场的读书指导,这样通过亲子之间的阅读模式应用,就能够在交流与互动中,实现由家长向学生传授经验,以此也能帮助学生在阅读时,更快地掌握读书技巧。与此同时,家长与学生进行互相阅读,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学生不良心理问题的产生。毕竟,很多学生是因为家长没有时间陪伴自己而无法得到充分的情感支持,从而导致学生在实际学习的过程中,会通过厌学行为来引起家长的注意。对此,此种方法能够有效帮助学生在理解阅读内容的同时,增进亲子关系,更能通过家长与学生的互助关系,而使学生对家长有着更为浓厚的依赖心理,这样也能为未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八、 结语
课外阅读活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能够进一步提高整体的教学效率,更能够真正实现利用课外阅读活动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与学习能力。对此,这种教学方式应该深受学生与教师的重视。与此同时,教师也要在开展相关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通过加强指导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更要通过学生自我发展来实现带动自我语文素质的提升,这样才能确保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得以实现。
参考文献:
[1]程相征.浅谈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应用[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1(7):243-245.
[2]贺小利.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必要性探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12):279.
[3]李大庆.关于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重要性探讨[J].冶金管理,2020(17):170+172.
作者简介:
李茂东,甘肃省定西市,甘肃省定西市岷县西城区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