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下左肝外叶切除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患者的临床效果
2021-11-29王亮金星
王 亮 金 星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肝胆胰外科,福建福州 350000
肝内胆管结石(intrahepatic bile duct stones,IHS)好发于肝左外叶胆管,IHS 患者多为多发性结石,患者病情复杂,通过肝外胆管往往无法将结石彻底清除,结石残留率较高,术后极易复发。手术为治疗IHS最为有效方法,有利于去除病变,取净结石,将胆道梗阻解除,通畅引流。左肝外叶切除术是治疗IHS 的重要术式,临床应用效果已获患者及医师肯定,但传统开腹手术创伤大,且并发症多,临床应用存在一定的局限性[1-2]。近年来,腹腔镜微创技术获得快速发展,腹腔镜下左肝外叶切除术已在IHS 治疗中不断应用,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及患者接受度高等优点,且有取代传统开腹手术的趋势[3-4]。鉴于此,本研究将探讨腹腔镜下左肝外叶切除术治疗IHS 患者的临床价值,并与开腹手术治疗效果进行比较,旨在为IHS 的治疗选取更为科学及有效的术式。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0月至2020年9月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治疗的82 例IHS 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各41 例。观察组中,男24例,女17 例;年龄28~75 岁,平均(51.29±4.36)岁;Child 分级:A 级30 例,B 级11 例;合并胆囊结石20 例,合并胆总管结石13 例,二者兼并8 例。对照组中,男22例,女19 例;年龄26~78 岁,平均(51.33±4.41)岁;Child分级:A 级31 例,B 级10 例;合并胆囊结石19例,合并胆总管结石14 例,二者兼并8 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及同意。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患者均知晓本研究情况并签署知情同意书;②患者经影像学检查确诊;③患者具有腹腔镜及开腹手术治疗适应证;④患者治疗依从性高,精神状态良好;⑤患者的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为Ⅰ~Ⅱ级;⑥患者的Child 分级为A~B 级[5]。
排除标准:①存在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者;②合并急、慢性感染者;③严重左肝管狭窄者;④凝血功能障碍者;⑤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者。
1.3 方法
1.3.1 观察组 观察组采用腹腔镜下左肝外叶切除术治疗,患者取仰卧位,采用气管插管全麻,行长约10 mm 切口于脐下缘,完成气腹的建立,控制气腹压力为12~14 mmHg(1 mmHg=0.133 kPa),将腹腔镜置入,分别将12、12 及5 mm 的套管针置入剑突下、左侧锁骨中线肋下、右侧锁骨中线肋下,对拟切除的左肝外叶段动静脉进行解剖分离;通过可吸收夹夹闭,对肝管进行离断,分离并夹闭肝左静脉及其分支,于肝圆韧带左侧通过超声刀将肝脏组织离断,对断面中较粗血管进行分离夹闭处理,胆总管纵向切开,在胆道镜下取净胆管结石;连续或间断缝合肝断面,经T管注水证实缝合严密后,切除标本装于标本袋,并依据患者实际情况判断胆囊切除情况,止血后,放置引流管,缝合切口。
1.3.2 对照组 对照组采用开腹左肝外叶切除术治疗,患者取仰卧位,采用气管插管全麻,于腹直肌右侧2 cm 处或取斜切口于右侧肋下常规取直切口,开腹后将胆囊切除,切开胆总管探查并取石,切除左肝外叶,完成腹腔镜引流管及胆总管T 管的放置。
1.4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①围手术期指标: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手术及住院时间。②应激反应:术前、术后24 h,采集两组静脉血5 ml,以3000 r/min 转速离心5 min,离心半径为15 cm,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电化学发光法测定皮质醇(cortisol,Cor)、肾上腺素(epinephrine,E)及血糖(blood glucose,Glu)水平,采用博士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提供试剂盒检测。③统计两组的结石清除率(通过T 管胆道造影及B 超确定结石清除情况)及并发症(腹腔积液、胆漏及胆管出血)发生率。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围手术期指标的比较
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两组围手术期指标的比较(±s)
表1 两组围手术期指标的比较(±s)
对照组(n=41)观察组(n=41)t 值P 值214.38±35.20 173.69±31.25 5.535 0.000 10.94±2.13 5.01±0.85 16.557 0.000 148.97±28.41 126.46±30.08 3.484 0.001 11.58±2.91 7.83±2.15 6.637 0.000组别 术中出血量(ml)切口长度(cm)手术时间(min)住院时间(d)
2.2 两组手术前后应激指标的比较
两组术前的Cor、E 及Glu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的Cor、E 及Glu 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的Cor、E 及Glu 均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两组手术前后应激指标的比较(±s)
表2 两组手术前后应激指标的比较(±s)
与本组术前比较,aP<0.05
对照组(n=41)术前术后观察组(n=41)术前术后t 术前组间比较值P 术前组间比较值t 术后组间比较值P 术后组间比较值186.09±20.37 304.19±28.53a 186.24±20.47 254.38±26.79a 0.033 0.974 8.149 0.000 122.76±16.29 151.97±23.07a 122.81±16.34 138.44±18.24a 0.014 0.989 2.946 0.004 5.14±0.52 6.89±0.76a 4.98±0.56 5.74±0.60a 1.341 0.184 7.605 0.000组别 Cor(nmol/L) E(ng/ml) Glu(mmol/L)
2.3 两组结石清除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的比较
两组的结石清除率及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3)。
表3 两组结石清除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的比较[n(%)]
3 讨论
IHS 极易导致肝内胆管扩张,造成管腔狭窄及胆道机械性梗阻,诱发肝脏损伤及胆道感染,是导致胆道良性疾病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6]。近年来随着肝脏外科手术及影像学检查方法的日益发展,左肝外叶切除术已在IHS 治疗中不断应用,主要包括开腹及腹腔镜手术两种方式[7-8]。
开腹手术在IHS 治疗应用较为广泛,积累丰富的临床经验,应用效果良好,但操作较为复杂,术中出血量多,手术耗时长,对患者的损伤较大[9-10]。近年来微创治疗理念逐渐被患者及医生接受,腹腔镜手术作为一种微创术式,术中能够利用腹腔镜的放大作用,直视难以暴露的隐蔽位置,观察、辨别肝内管道结构,有利于暴露第二肝门处左肝静脉,分离肝内胆管,并及时、精确止血,弥补开腹手术中的显露术野困难、创伤大及恢复慢等缺点[11-12]。经研究发现,无论是开腹或是腹腔镜手术均会对机体内环境造成一定的改变,诱发不同程度的应激反应[13]。手术应激反应会促使机体分解代谢加强,促使糖异生过程加快,外周组织利用葡萄糖的能力降低,导致Glu 升高;同时当机体受到刺激时,会兴奋蓝斑-交感-肾上腺髓质轴,导致E 释放,增加E 水平;机体受到手术创伤刺激15~20 min后,Cor 水平会快速上升,且Cor 上升水平与手术创伤严重程度间具有密切联系[14-15]。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的Cor、E 及Glu 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的Cor、E 及Glu 均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结石清除率及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出IHS 患者采用开腹或腹腔镜下左肝外叶切除术治疗结石清除率相当,但与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手术切口小、损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有助于减轻应激反应,临床应用安全可靠。但本研究中入组病例数少,且术后未进行长时间的随访观察,缺少对开腹手术及腹腔镜手术远期疗效的对比,故仍需后续长时间随访、大样本量、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以进一步证实开腹与腹腔下下左肝外叶切除术治疗IHS 的安全性及有效性,以指导临床治疗。
综上所述,腹腔镜下左肝外叶切除术治疗IHS具有结石清除率高、创伤小、恢复快及并发症少等优点,有利于减轻手术应激反应,可作为治疗IHS 的优选术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