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工程输电线路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的探究
2021-11-29杨力
杨力
(国网湖北送变电工程有限公司,湖北 武汉 430070)
在电力系统中,输电线路是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输电线路是否正常运行,是够实施了有效的管理也是保证电力系统稳定运行和安全运行的关键。但是从目前输电线路运行维护和检修管理的实际情况来看,仍存在一些问题,包括整体检查力度不高,检测工作不到位、科学技术手段落后,维护与检修智能化程度低下、部分运检技术人员专业素质有待提高等。企业和工作人员要进一步落实好输电线路运行维护和检修管理的具体要求,结合问题成因,制定更为有效的优化措施,从而不断提高工作展开的效率和质量。
一、输电线路工程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整体检查力度不高,检测工作不到位
从我国现阶段输电线路运行维护和检修管理的实际情况来看,仍存在很多问题,但首要问题仍是整体的检查力度不高,检测工作不到位。我国的输电线路具有更大的覆盖范围,并且针对一些人口稀少的地区,或者是偏远的地势险要地区,输电线路的安全性便更为重要了。但是在输电线路管理部门的工作中,往往也很容易忽视这些地区,从而使这些地区的输电线路长期处于无人监管的状态,给很多安全问题的发生埋下了隐患。此外,从部分维护和检修人员的角度来看,也需要持续提高检测和检查工作的重视程度,保证线路的潜在问题能够及时地发现,提升输电线路的管理效益。
(二)科学技术手段落后,维护与检修智能化程度低下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实际用电需求也在持续上涨,这便使得输电线路的整体规划和整体布局变得更为复杂和烦琐,也导致了维护工作与检修工作的困难度增加。因此,针对这一问题,我国的输电线路还需要进一步提高智能化水平和信息化水平,加速智能化信息平台的建设,并同时促进各个资源的有效配置和优化,确保工作质量的整体进步,使输电线路能够持续稳定地运行。
(三)部分运检技术人员专业素质有待提高
运检人员作为工作展开的主要,其专业素质也直接决定了工作展开的效率和质量。同时,伴随着我国电网规模的持续扩大,输电线路的复杂程度日益升高,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人员的工作量。那么这就要求运检技术人员具有更专业的技术水平以及更负责任的工作态度。只是从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我国的运检技术人员无论是从数量上,还是从质量上都有待提高,这也导致了很多问题迟迟得不到有效解决,给线路的管理工作带来了负面影响。
二、输电线路的施工技术要点
(一)加强基础技术
基础工程作为塔杆施工的重要内容,它能够使塔杆更具安全性与稳定性。对于不同的施工环境应采用不同的基础工程施工方式。例如,施工场地若选在风化岩石较多的地带,则应采取岩石嵌固基础作为基础工程施工方式,且在进行施工过程中要对基坑进行掏空处理;而阶梯性基础作为一项传统的技术需耗费大量财力、物力与时间,因此如今对于阶梯性基础的运用已逐渐变得稀少;若工程施工开展地的土质偏软弱,则会导致基坑的开挖工作难以进行,此时应采取联合基础进行施工,但需耗费较多的材料,且施工的操作与其他施工方式相比更加复杂。
(二)加强架线技术
输电线路工程施工中的架线工作主要有张力展放以及拖地展放两种方式,其各有特点。张力展放需大型机械设备的支持才能进行,这对于企业的财力耗费较大,但在进行工作的过程中能保证导线的完整性,而拖地展示则更多依靠施工人员的操作,能极大减少企业资金的耗费,但由于施工人员在进行拖地展放时导线会与地面产生摩擦,从而可能造成导线的磨损。因此,输电线路工程施工在进行在线工作时寻求的不是完美的架线方法,施工相关单位应考虑怎样做才能使架线工作开展能实现最小的资金与能源损耗。
(三)加强杆塔技术
塔杆是输电线路工程施工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它的选择影响着输电线路工程的整体质量。当前被运用最为频繁的塔杆种类为铁塔,铁塔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使用时限较长,不易受到风雨的损坏与侵蚀,因此受到输电线路工程施工的喜爱。在实际的输电线路工程施工中,普通的塔杆不足以满足线路的支撑要求,因此如今的塔杆都是经组装后再使用。但使用塔杆组又会产生其他附加问题,因此必须考虑塔杆组的材质及塔杆组的组装方式,还应明白塔杆在组装后的避雷系统是如何工作的,再对这一系列问题进行充分考虑后,施工人员再进行输电线路的施工,以此来提高输电线路工程的安全性,使输电线路塔杆的安装质量能够得到保障。
(四)优化输配电线路技术
在电能传输过程中,输配电线路的传输会产生一些其他的能量,造成一定的电能损耗,增大供配电部门的线损、经济效益降低,而且不符合国家提倡的可持续发展线路。为了减少这部分损耗并提高电源使用效率,优化输电线路技术的开发环节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国内外研究团队已经得到一定的研究成果,经研究发现通过减少回线、绕组、环路线、优化线的结构等方法,可以缩短导体的长度,尽可能避免在传输过程中产生的损耗。对于长线的传输和分配,可以保证线的横截面,确保传输和分配的效率。
(五)输配电线路电气节能技术
1.导线材质的选择。铝包钢芯铝绞线在国外有久远的运行历史,相比相同结构的普通钢芯铝绞线,铝包钢芯铝绞线抗腐性能好、能耗低。铝包钢芯铝绞线的钢丝上被铝层包裹而不与铝股直接接触,避免电腐蚀,能进一步提高抗腐能力,延长导线使用寿命,而普通钢芯铝绞线的内层铝单丝是与镀锌钢丝直接接触的,在外界水汽和污染物的浸渍下两种具有不同的电势金属之间会产生电位腐蚀,能加速钢芯的老化。但如果从经济效益考虑,目前铝包钢芯铝绞线价格稍高,经济效益稍差。2.节能金具选择。采用铝合金金具,铝合金悬垂线夹组件以非磁性稀土铝合金材料铸造而成,具有重量轻、能耗低、光洁度好、耐腐蚀等特点,经济性能显著。目前在我国得到广泛应用,在技术上已经相当成熟。
三、电力工程输电线路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一)提高重视程度,开展多样化的日常巡视检查工作
针对以上问题,在输电线路运行维护和检修管理的过程中,首先是需要提高重视程度,开展多样性的日常巡视检查工作。从而针对输电线路中存在的各个问题,进行更为快速和及时地定位与处理,科学把控其中的安全隐患。一般认为,在输电线路的日常巡视管理中,主要可分为正常巡视、特殊巡视以及故障巡视三个方面。随着当前输电线路维护与检测管理要求和需求的不断升高,在人员进行巡视管理的时候,也需要对具体的管理方法进行创新,始终确保巡视管理与输电线路的相互协调,相互适应。其中,主要是针对巡视管理的管理制度和检修技术两个方面来展开创新。具体来说,便是需要主管部门进一步完善制度的制定,并构建精准性和精细化的垂直管理模式。而在检修技术方面,要加强智能化水平的提高,不断提高远程巡视监督系统的水平,优化数据信息处理分析能力,使质量和效率能够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二)加强科学技术投入,加速智能化与信息管理平台建设
为进一步提高输电线路维护和检修的质量,需要相关部门做好科学技术的投入工作,优势要加大智能化信息管理平台的建设,针对输电线路运行中每一个具体环节的数据和信息进行有效的收集和分析处理。通过智能化信息管理平台,能够进一步实现输电线路的信息共享和资源共享,使资源的配置效果得到全方位的提升,更有利于实现我国输电线路信息化管理工作的持续健康发展。
(三)制定科学有效的安全预警机制
在输电线路的管理工作中,还需要建立起完善的预警机制,确保检修人员和巡查人员在预警机制的作用下,更为及时地发现线路中存在的各类故障问题,并同时针对故障问题进行优化措施,使故障问题导致的损失能够降低到最少,提高输电线路运行整体的稳定性与持续性。同时,针对组成输电线路的每一个环节和每一个要求,也需要建立起实时的监控机制,并保证监督的多角度和多方面,确保输电线路运行中的真实状态能够被完全掌握。主管部门还应当建立起有效的安全预警标准,使输电线路在发生问题后,能够被第一时间发现,并及时反馈、及时处理。由此可见,输电线路运行过程中的数据收集和数据分析是安全预警机制的重要基础,数据信息的准确性则是重要依据。
(四)优化输电线路连接点,改变传统接线方式
为进一步提高输电线路运行中的效率和安全性,效果部门还需要对输电线路的接线方式进行优化。主要是结合电网供电的实际特征,以及线路的具体功能,来分析出最科学、最合理的接线方式,并同时针对线路运行中存在的各迂回线路问题、倒送线路问题进行发现和调整,使电力系统在持续稳定的运行基础上,进一步降低线路产生的电力损耗。
结束语:随着电力消费在社会终端能源消费中比例的提高,电能在社会中的能源地位将会得到进一步的提高。为保证电力工程的施工质量,应把握电力工程在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要点,并加强对电力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的风险管控,保证电力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的同时,提高施工安全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