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壮族民歌元素钢琴作品的研究

2021-11-29韦浩洋

魅力中国 2021年39期
关键词:壮族民歌旋律

韦浩洋

(南宁师范大学音乐舞蹈学院,广西 南宁 530100)

随着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加深,中国民族音乐与西方音乐有了深层次的融合。尤其在钢琴作品上,很多钢琴作品都与壮族民族、壮族民歌有了千丝万缕的观念。这些蕴含壮族民族文化和壮族民歌元素的钢琴作品,不仅展示了壮族文化和壮族精神,也体现了壮族民歌中蕴含的民族智慧和民俗特色。另一方面,壮族民歌元素融入钢琴作品,也体现了我国民族音乐的多元性和包容性,且随着钢琴作品和壮族民歌的融合,很多基于壮族民歌元素的钢琴作品与壮族文化形成了相互依托的关系。因此,研究基于壮族民歌元素的钢琴作品,对于保持壮族民族文化和民族音乐的独特审美性、独特艺术性,传承壮族民歌,弘扬壮族文化具有较为突出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是推动壮族民歌发展和传承的根基,更是推动壮族民族文化发展的基础。

一、基于壮族民歌元素钢琴作品的创作特色

(一)民歌旋律的创作特色

钢琴传入我国之后,民歌越来越多地成为中外优秀钢琴作品创作过程中的元素和素材,依托于壮族民歌元素创作的钢琴作品也逐渐增加。因此,基于壮族民歌元素的钢琴作品蕴含了大量取之不尽的壮族民歌内涵。具体来说,壮族民歌元素的钢琴作品首先具有民歌旋律的特色。这是因为很多具有壮族民歌风格和壮族民歌元素的钢琴作品,往往取材于广西民歌的音乐旋律或者音乐音调[1]。根据蕴含壮族民歌元素的钢琴作品对壮族民歌元素和壮族民歌风格的融合程度来看,基本上可以分为三大类。第一类,完全将壮族民歌的主旋律移植到钢琴作品创作过程中,充分体现壮族民歌的原生性,比如钢琴家樊祖荫创作的《柚子甜》;第二类,借用部分壮族民歌旋律,在钢琴作品创作中体现出壮族文化的再生性,比如钢琴作品《东南铜铃舞》;第三类,模仿壮族民歌旋律呈现出“神似形不似”的新生态壮族民歌旋律的钢琴作品,比如《山歌与铜鼓乐》。整体而言,基于壮族民歌元素的钢琴作品往往呈现出了壮族民歌欢快喜悦的律动、温婉转慢的韵律、旋律润腔的特色,尤其是展现出了壮族民歌中铜鼓节奏的阳刚与语调旋律的阴柔相结合的旋律[2]。

(二)民歌情韵的创作特色

壮族民歌中情感丰富、情韵绵绵,壮族人喜欢“以歌会友”“以歌传情”,而这种“情”主要源于壮族特有的风土人情、精神内涵、思想情感。基于壮族民歌元素的钢琴作品在创作过程中便依托民歌情韵,加入了大量的壮族特有的情感表达艺术手法和情感思维方式[3]。所以,民歌情韵的创作特色便植入了钢琴作品中,一些壮族民歌元素丰富的钢琴作品中便呈现出了琶音钢琴演奏的山水之情、四五度芦笙和弦弹奏的民族风情、铜鼓节奏铿锵有力的劳动之情。比如,钢琴作品《刘三姐主题幻想曲》呈现出了壮族地区的山河美景和山水之情,运用壮族民歌音调展现了壮族民族音乐内涵和壮族民族情感;《山歌与铜鼓乐》在借用壮族民歌情韵进行创作的过程中,巧妙运用了十二音作曲手法,将壮族山歌、壮族民歌特色、壮族民族情韵融合在一起,展现出了蕴含壮族民族情韵的钢琴曲,呈现了独具特色的东方美感和东方音乐情节[4]。

(三)钢琴和民歌的创作融合特色

中华民族,尤其是壮族民族,他们热情好客,将外来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融合到自身文化中是强项,这就决定了壮族民歌元素钢琴作品将西方乐器和壮族民歌创作手法融合一起进行创作的特色[5]。因此,基于壮族民歌元素的钢琴作品呈现出了“徵”“羽”“宫”五声调式,并将西方多声部音乐创作思维和创作技法与壮族民族单声旋律巧妙融合在了一起。比如《“壮族风”二部创意曲》,在弹奏过程中可以让观众明确感受到壮族民歌羽调式旋律的活泼、四五度芦笙的旋律变化,加以西方旋律的音乐手法,作品整体交相呼应、如影随形[6]。

二、基于壮族民歌元素钢琴作品的创作手法

(一)壮族文化中提取钢琴音乐元素

壮族人民自来喜欢摇篮曲、情歌、哭嫁歌、祝寿歌等与人的一生相契合的各个阶段的音乐内容。歌唱又是壮族人民日常生活、生产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换言之,壮族民歌便成为壮族文化中极为重要的内容[7]。壮族文化中的音乐文化呈现,主要展现在重大节日中,“相互对唱”“一唱一和”“一领众合”等,将壮族的文化传统、音乐形式、风土人情、民风民俗展现出来。比如,《歌墟》中直接提取了壮族“北路山歌”的曲调主题,将壮族青年交友唱歌、谈情说爱的婚恋文化和对唱文化呈现了出来。《唱山歌》中,利用旋律伴奏和半分解和弦将壮族男女老少赶场的场景呈现出来,充分体现了壮族文化特色。因此,壮族文化中提取的大量音乐元素、歌曲元素、音律元素,都运用到了钢琴作品创作过程中,壮族民歌元素的钢琴作品就鲜活了起来,既呈现了壮族文化和壮族风格,也不失钢琴艺术的魅力[8]。

(二)铜鼓文化中提取钢琴音乐元素

壮族人民机智聪明、团结友爱、能歌善舞且勤劳朴实,铜鼓则充分展现了壮族人民的精神所在。壮族文化和壮族社会中,铜鼓象征着权势、地位、财富以及身份,更是祭祀活动、战争狩猎以及大型节庆中的打击乐器。壮族人民之所以人口基数大,也是因为他们他们英勇无畏、骁勇善战,所以铜鼓也展现了壮族社会的历史发展进程以及壮族人民的奋斗历程。铜鼓文化,也就成为壮族文化中的一个分支。壮族民族歌曲元素构建的钢琴作品,也能够从铜鼓文化中提取相应的元素,进而展现出钢琴作品的浑厚洪亮、鼓点节奏韵律。比如,陆华波钢琴作品《东兰铜鼓舞》的创作就是其在广西东兰壮族聚集地采风过程中受到铜鼓舞的鼓点节奏氛围感染而进行创作的。整个钢琴作品利用粗犷的弹奏形式,将鼓点节奏旋律显现了出来,进而借助切分鼓点节奏展现壮族民歌音调旋律,渲染出壮族人民载歌载舞的美好生活场面。

(三)壮族区域中提取钢琴音乐元素

壮族主要聚集在广西、贵州、云南等地,广西壮族自治区是壮族人口分布最多的区域。广西壮族聚集地山清水秀,漓江、柳江、红水河以及邕江孕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壮族人民,壮族区域中的大山大水也造就了朴实上进的壮族人民。因此,壮族民歌中大部分的体裁都与壮族区域所在地的山川河流有密切的关系,“山歌好比春江水”将壮族人民对山水的热爱和眷恋婉婉道来。所以,壮族区域中的山水文化也是钢琴音乐作品能够提取到的重要音乐元素。比如,海鹏《壮乡渔歌》钢琴作品以传统中华诗歌般的风格,运用十二个钢琴曲段落将壮族渔民山水间劳作、捕鱼的全过程展现了出来,尤其是“壮乡水库风光美”这一段落,运用一个简单结束和弦的三次力量递减琶音弹奏,将“桂林山水甲天下”的风貌完美呈现了出来。所以,广西山水、广西山水文化,对于蕴含壮族民歌元素的钢琴作品影响也甚为深远。

三、基于壮族民歌元素钢琴作品的传承

深入全面的了解壮族民歌元素在钢琴作品中的呈现,其实是壮族民歌以及壮族民歌元素钢琴作品传承、发展、创新的基础,也是壮族文化、壮族音乐传承和发展的重要渠道。但是,无论从哪一个维度提取的壮族民歌元素融入到钢琴作品中,都需要巧妙结合、灵活表达。具体来说,壮族民歌元素钢琴作品的传承和发展对于壮族民歌元素钢琴作品的发展、弘扬、继承、审美提高有着重要意义。壮族民歌元素钢琴作品的传承主要通过教育传承、文化传承两个维度进行。

教育传承维度而言,广西、贵州等壮族聚集地首先需要大力发展壮族民歌和钢琴教育教学事业,将壮族民歌元素钢琴作品渗透到钢琴教育教学体系中,不断提升壮族地区学校学生的壮族民歌元素钢琴作品认识和掌握。尤其在学校教育过程中,壮族民歌元素钢琴作品的教育不仅仅要体现出钢琴技艺教授,还要通过壮族文化、壮族民俗、壮族舞蹈等相关知识内容的传播完成壮族民歌元素钢琴作品的传承和弘扬。

壮族民歌元素钢琴作品的文化传承主要依托于现代化的审美标准和审美追求,将壮族民族歌曲的原生性文化和现代钢琴技艺、现代音乐意识、现代音乐形式进行适当融合,将壮族民族歌曲的原生性文化通过现代钢琴技艺、现代钢琴创作形式以及钢琴作品文化拓展出来,进而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审美,从文化发展的角度实现壮族民歌元素钢琴作品的传承。

结束语:

壮族群众大多聚集生活在边远山区,通讯交流和交通方式较为落后,在壮族民族发展和壮族文化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壮族民歌成为了壮族人民群众获取精神愉悦和审美享受的主要途径。相对于其他民族而言,壮族人口基数大,且历史文化较为悠久,壮族民歌在发展过程中印上了深刻的壮族文化烙印,经过多年的传承和发展,形成了数以万计充满民族风格、美学追求的鲜活的民歌,具有了属于壮族的独特音乐思维和审美意识的壮族音乐体系,与壮族的民族文化。民族精神深深联系在一起。中西方音乐艺术交融发展的过程中,壮族民歌走出中国走向世界必然需要融合钢琴音乐,凸显出壮族民歌的世界性、流行性和主流性。因此,研究基于壮族民歌元素的钢琴作品,不仅能够推广富有壮族文化元素的音乐,也能加强壮族音乐和钢琴艺术的融合,促进壮族民歌朝着多元化、世界化的方向传承和发展。

猜你喜欢

壮族民歌旋律
唐代口哨旋律拟解
The Mountains Sing—But for How Much Longer?
吟诵的旋律性初探
《Cat’s book》
壮族山歌
民歌一样的小溪(外二章)
藤县水上民歌
中吕 十二月带尧民歌 十九大胜利闭幕
7月,盛夏的旋律
穿花衣 唱民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