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管理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与实践研究

2021-11-29陈永琴

魅力中国 2021年39期
关键词:专业课思政思想

陈永琴

(黔南科技学院,贵州 黔南 550600)

一、引言

2019 年8 月月国家出台《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随后2020 年5 月教育部出台《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在文件中指出“课程思政建设是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任务,结合专业特点分类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将课程思政融入课堂教学建设全过程,提升教师课程思政建设的意识和能力......”。可见,课程思政建设对于高等教育和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有重要的意义,它可以解决高等教育方向性,人才培养的价值观,思想教育的连贯性等问题,促进国家立德树人根本目标的落实。

管理学类专业着重培养具有管理学、数量经济学、计算机基础知识,并熟悉我国经济管理方针、政策和法规,能熟练运用定量分析方法和理论,具备复杂系统的管理、决策和优化模型的高级专门人才。管理类专业课课程肩负着增强学生树立"四个自信",培养和增强学生的道德感、责任感、自豪感、民族感,培养管理专业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任。

二、课程思政融入战略管理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专业课教师在思政方面理论知识不扎实,对专业课的思政资源挖掘程度不高

高校专业课教师队伍中,年轻教师没有教学经验,备课时间长,所以花在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的时间相对较短甚至没有,而老教师中部分老师因为对专业知识掌握熟练,不愿意花时间去改变之前的上课内容,也不愿在专业课中加入思想政治理论知识。此现象源于专业课教师对思想政治教育不够重视,对专业课的思政资源挖掘程度不高,以致在知识储备方面,将更多精力集中在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上,对于思政理论专业知识的学习不够深入,从而对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等知识掌握不够全面,有时还会出现理解错误,从而在上专业课过程中,融入思政元素较难。

(二)党员教师政治站位不高,未充分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

课程思政涉及到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系统工程,是需要一线的教师全体参与才能落实好的任务,如果党员教师能够充分发挥带头作用,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在许多高等院校,一些党员教师政治站位不高,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政教师和辅导员(班主任)的任务,自己只需要上好专业课就完成任务,另外,对思想政治修养的自觉性不够,思想上未引起高度的重视,在政治学习中敷衍了事,停于表面和形式,存在”走过场”,政治理论和知识水平还需要有待提高,缺乏持之以恒的自觉性、观念和方法,干工作难免有主观性、局限性、片面性,没有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

(三)缺乏课程评价、考核机制和激励机制,专业教师的积极性不高

首先,许多高校课程思政起步较晚,没有统一的课程标准和一套完善的课程思政的评价体系,课程思政工作仅仅停留在简单的比例要求,对课程思政如何开展缺乏具体的指导性文件和相关的教师培训,以致专业教师在专业教学中,没有科学的方法实现课程思政融入专业教学;其次,缺乏对专业教师课程思政教学的科学合理的考核机制,无法评价教师是否按要求完成相关的教学任务,这无疑使课程思政变成了口号,没有落地落实。

另外,目前较多院校还未建立有效的课程思政工作体系,对于专业课的思政成效方面没有具体的量化考核细则和评价标准。一方面,管理类课程的教学缺乏融入思政元素以及有效结合课程思政理念的教学模式、课程建设标准、课程考核体系等;另一方面,专业教师在专业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元素的参与度不高,积极性不够,但是学校以生拉硬套政治理论与所有专业课的强制联姻的方式,忽略思想教育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的融合,使得专业课教师在课程教学中,在执行和落实的过程中没有科学的方法并且还产生抵触情绪。

(四)学生对课程思政认识不全面,学习不积极

企业管理者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及严谨求实的精神,但许多大学生因为考研、就业方面的规划,存在重视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对思政知识作用和学习意义认识不全面,忽略思想政治知识对于具体学科知识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作用,因此,在学习中存在轻思想政治知识,重专业知识的现象,不够积极主动的现象,以致许多管理类专业学生的思想道德及职业综合素养水平有待提高。

(五)缺乏科学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设计不合理

在管理类专业课程教学中,专业教师更多的通过案例分析的方法,传统的讲授式教学,学生参与度不高,并且教学内容的设计仍然是根据书本知识,在添加课程思政的元素存在随意性,一是造成了价值引领上的生硬和杂乱无章,做不到专业内容与思政内容“转场自然”,使课程思政的目标不明确、不具体;二是把课程思政当成一种压力,教学工作中注重做表面文章,流于形式,肤浅而不深刻。未使学生深入理解课程思政内容,没有达到完整系统的价值引领,离课程思政的目标和要求有较大的差距,达不到应有的育人效果。

三、管理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对策与建议

(一)加强顶层设计,完善各项机制和体系

学校在开展课程思政的各项工作中,应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任务,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建立符合学校实际情况的"课程思政"制度体系,形成一套科学的课程评价机制,做到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统一;在教师的考核评价、岗位聘用、评优奖励、选拔培训中,纳入教师参与课程思政建设的情况和专业教学过程以及效果。将课程思政建设纳入课堂教学评估和教学比赛评比,通过教学实践不断增强教师对课程思政重要性的认识,加深专业教师对课程思政内涵的理解;对于新入职的教师,学校应定期组织课程思政专题培训,不断提升教师课程思政建设的意识和能力。

(二)专业课教师在教学中,要自觉学习和钻研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理论

深入学习和研究思政教育规律、思政理论学科发展规律、思政知识结构和内在逻辑,努力提高教育教学理论素养;自觉主动树立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培育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加强自身思想道德建设,积极做一名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传播者和践行者;有效协同专业课理论知识与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充分挖掘专业课领域中的思想政治的教育资源,在教学过程中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指导学生成长成才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好科学的思想基础。

(三)党员教师切实增强政治意识,提高站位,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党员教师要努力让自己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和党执政治国的坚定支持者,认真担负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充分发挥好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知识库、创新教学方法。扎实做好思想政治工作,通过教师的认真教、学生的努力学,不断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落实好学校的课程思政工作任务,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思政教育针对性,在专业教学中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引导学生形成四个“正确认识”,坚定“四个自信”,不断提高其思想水平和政治觉悟,提升道德品质和文化素养,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专业人才。

(四)通过时事热点导入教学法,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时事热点导入课堂教学,是在专业教学中,以国内外发生的一些重大事件作为案例导入专业课程的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和自觉的发表自己的看法,从中了解学生的思想情况。此教学方法让专业教学的知识传授不再限于传统讲授、枯燥乏味,具体可以达到如下效果:

1.通过理论联系实际的方式,给学生提供专业解读,提高学生对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的理解能力和掌握能力;

2.通过课堂讨论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活跃的课堂气氛;

3.使学生时刻关注国内热点,养成爱看新闻的习惯,并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4.时刻了解到学生的思想动态,当学生对某些时事认识不全面和思想出现偏激时,教师能够及时地去引导和疏通,防止学生出现心理问题误入歧途。

(五)运用新媒体教学手段,转变传统教学方式,科学设计教学内容

1.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优势,运用新媒体教学手段,转变教学方式,让学生学习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获取。教学中,可以通过新媒体,使学生在课堂上亲自参与关于目前的社会问题、热点问题的调查问卷和课堂讨论中,也可通过翻转课堂、学生课堂即兴表演等方式,让学生参与到教师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和优势,营造出活跃的课程思政教学课堂;另外,可以通过行为导向项目教学、仿真实训演练式教学、励志企业家案例分析教学等方式、,以提交研究报告等形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

2.推动全部课程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给专业教师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和平台,并在课程目标、课程大纲、教学设计中明确思政教育要求,落实“课程门门有思政、教师人人讲育人”。各专业课教师积极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教学大纲的制定工作中,充分了解专业的特色,梳理承担的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关系,挖掘各专业课程的思政教育资源,有序推进”课程思政”工作的力度和深度;其次各教师可以通过集体备课方式,对课程内容、课程设计、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集思广益,实现统一规划和安排,形成一套完整的课程思政课程评价机制和指导性文件;通过教研会、研讨会等方式,总结在”课程思政”实际工作中的经验成果,并编写成优秀”课程思政”专业教材,形成合力育人的局面。

3.管理类专业的许多专业课程,都跟企业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教师在此类专业课的教学中可以深入挖掘中国企业家精神,分享许多优秀企业家“爱国、创新、诚信、社会责任和国际视野等方面的案例,树立学生“诚”“信”“义”的意识,培养学生的实干精神、社会责任感和爱国主义精神。例如,在战略管理课程的远景与使命的讲解中,可以分享中国目前比较成功的阿里巴巴、腾讯、百度等龙头企业的发展历史,再穿插中国的时代背景讲解,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只有时代的英雄,没有英雄的时代”,培养学生的实干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在企业的并购章节,可以分享天府可乐、北冰洋汽水等产品的消失,剖析被国外可口可乐、百事可乐的替代的原因,再加入中国企业家的历史传承和与时俱进、许多企业家精神的缺失等方面的案例,让学生从广度和深度两个层面去理解并购战略的成功和失败的原因,厚植家国情怀,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接班人。

猜你喜欢

专业课思政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思想与“剑”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导入课”在高校专业课实施“课程思政”的实践与思考
思政课“需求侧”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服务学习在高职社会工作专业课内实践教学中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