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大学生奋斗幸福观培育途径研究
2021-11-29苏小丽
苏小丽
(南昌工学院,江西 南昌 330108)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总书记在不同场合的多次讲话中谈及幸福和奋斗的关系,提出了“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要幸福就要奋斗”等论断,逐步形成了内涵丰富、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的新时代奋斗幸福观。加强对新时代大学生奋斗幸福观的教育研究,对培养能担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大任的奋斗者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在梳理相关文献和把握奋斗幸福观理论的基础上,以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为切入点,把握当代大学生对奋斗幸福观的认知等状况,并提出针对性较强的培育路径。
一、奋斗幸福观相关理论
奋斗幸福观自提出以来,引起了较多学者的关注,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现概述如下:
一是关于奋斗幸福观的形成研究。奋斗幸福观是在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基础上产生的。杨燚娜[1]、曹银忠[2]等梳理了学术界对奋斗幸福观的缘起和形成原因,大致包括: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幸福观,思想源泉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基因和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集体的幸福观,现实原因是实现发展目标升级、引领正确价值观、提升国际竞争力。[1]概言之,奋斗幸福观是在对古今中外幸福观的扬弃基础上,结合我国新时代的背景,为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而提出并不断丰富完善起来的。
二是关于奋斗幸福观的理论内涵研究。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习近平“奋斗幸福观”的核心内涵,其最高境界在于将个人幸福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结合。[3]李建华[4]、郝立新[5]从哲学、伦理的角度分别阐释了奋斗与幸福的关系、奋斗幸福观的三重境界等。从奋斗与幸福的辩证关系看,贾珍认为幸福是奋斗的根本目的,奋斗是实现幸福的实践路径,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6]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这告诉我们要体验奋斗的过程,在奋斗的过程中要保持积极乐观的精神,不怕苦,不畏难,不退缩,朝着目标奋勇前进,攻坚克难,幸福即自在其中。
三是奋斗幸福观的重要意义。奋斗幸福观是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需要,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支撑,是实现个人人生价值的现实需要。[7]新时代大学生是未来社会主义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希望所在,奋斗幸福观对新时代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引领作用。
二、大学生奋斗幸福观现状
本研究以江西M 高校大学生为考察对象,考查学生在对奋斗幸福观的认知、幸福生活定位及获得幸福的路径、奋斗目标及境界、奋斗因素等方面的状况。通过对该校380 名大学生发放问卷,收回有效问卷372 份。同时,对部分学生进行线下访谈,以便更全面深入地了解当下大学生的奋斗状况,探索影响新时代大学生奋斗的深层因素。
一是考察对奋斗幸福观的认知状况。从对“你对奋斗幸福观了解吗?”的回答看,47%的学生表示“非常了解”和“比较了解”,41%的学生表示“听说过,但不深入”,12%的学生表示“没听说过”。二是考察获得幸福的路径。从对“你认为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吗?”的回答看,73%的学生选择了“幸福是奋斗出来的”,27%的学生选择了“幸福并非一定要靠奋斗”。三是考查学生对幸福生活的定位。从对“你向往的幸福生活是什么?”的回答看,85%的学生选择了“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个人物质和精神生活丰富”,其余学生选择了“个人拥有丰富的物质,自然就快乐幸福”。四是考察学生的奋斗目标境界。从对“你奋斗的目标是什么?”这个问题的回答看,31%的学生选择了“为个人和亲人的幸福而奋斗”,69%的学生选择了“为人民幸福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从以上调查结果可以看出,新时代大学生大多对奋斗幸福观有较好的认知和热情,认同通过奋斗获得幸福的路径,对幸福生活有较高的定位,对奋斗目标表现了较高的境界。但部分大学生对奋斗幸福观的关注和认知程度还不够,学校对奋斗幸福观的宣传教育也有待加强,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不劳而获、坐享其成等观念,将幸福生活定位为个人的物质幸福,在奋斗创造幸福的目标境界还不够高。
学生在访谈中表示,受网络上和社会上的一些负面消息影响较大,如一些娱乐明星的消费观念、快乐主义等对自己冲击较大,以致盲目跟风,形成了懒散、好逸恶劳、个人之上等状况,使自己的幸福观偏离,自己的奋斗意志受挫,自己的奋斗方向迷失。也有学生表示,应该把袁隆平、钟南山等科学家及为国家做出杰出贡献的人作为心中的明星,将抗疫中的逆行者看作心中的英雄,学习他们的拼搏奋斗精神和为国家无私奉献的精神。
三、新时代大学生奋斗幸福观培育路径
一是加强大学生对奋斗幸福观理论的认知教育。幸福并不排斥物质的获得,关键是要通过正当的途径去获得。自古以来,人们就向往幸福并为之求索。早在春秋末年的孔子就曾说:“富而可求也。”(《颜渊》)“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里仁》)。但个人的幸福与价值的实现,离不开不懈的努力和奋斗,离不开通过实现社会价值去实现自我价值。在新时代,获得幸福的途径唯有奋斗,唯有站在为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的高度去奋斗,才能真正体验到“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的幸福感。要解决新时代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主要矛盾,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都离不开努力奋斗。新时代的大学生是未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肩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学校应加强对大学生的奋斗幸福观教育,使大学生努力学好技能和本领,树立奋斗创造幸福的理念,正确把握物质幸福和精神幸福的关系,注重将个人幸福和国家民族命运的融合。
二是加强榜样教育,激发奋斗动力和奉献精神。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应加强先进人物事迹的宣传和教育。疫情中涌现出的许多逆行者,都是我们新时代的奋斗者,他们夜以继日,不辞辛苦,奋战在抗疫第一线,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奋斗精神和奉献精神。很多学生在访谈中都表示,无数的逆行者深深地震撼了自己的内心,是对自己精神的洗礼和刷新,感恩自己成长在美好的新时代,为自己生长在伟大的国度而倍感振奋和自豪。因此,学校教师应适时对大学生加强鲜活的榜样事例教育,努力将学生深沉的情感体验转化为实际行动的动力。如可通过孔繁森、袁隆平、屠呦呦等典型人物事迹进行教育,提升大学生努力奋斗、终身奉献社会的精神;也可以“感动中国”人物为例,增强在平凡岗位上兢兢业业、默默奉献的情感体悟。总之,要多角度多形式地进行榜样教育,使榜样人物成为大学生心中的明星,照亮学生前行的方向。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激活学生的奋斗动力,使学生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成为能肩负重任、不负重托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担当者和奋斗者。
三是组织开展践行奋斗幸福观多样化的实践活动,培养大学生劳动实践能力。如可通过青年志愿服务、校企合作、暑期“三下乡”等实践活动拓展实践基地,使学生在劳动中提升获得幸福的能力,从而使“奋斗幸福观”的践行落到实处。江西M高校近些年积极组织学生深入敬老院,为老人提供细心的服务,给老人送去了贴心的温暖,得到社会的广泛好评;组织学生深入农村,帮扶农村留守儿童提升学业水平;组织学生深入企业,锻炼动手能力,培养工匠精神;组织学生深入抗洪和抗疫的伟大实践活动中做力所能及的事,使学生在伟大的实践活动中得到了历练,感受到了幸福来自于同舟共济中的奋斗,学校则及时进行了相应的宣传报道,激励和感动了身边的人及更多的人。实践出真知,大学生只有适当地参加一定的社会实践,才能真正领悟劳动最美、奋斗光荣的真谛,才能使奋斗幸福观不断地入心扎根,也才能使奋斗幸福观在未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征程中得以彰显。
四是组织开展校院两级先进大学生评选活动。学校不仅要组织学生通过观看共和国勋章、改革先锋奖章获得者、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感动中国人物等颁奖活动以获取奋发向上的精神动力,而且要开展校院两级的诸如“时代青年”、“最美人物”等评选活动,以激励先进,鼓励后进。并通过网站和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加强先进人物宣传力度,扩大影响力,加深学生对奋斗幸福感的正确认知和情感体悟,形成崇尚劳动改变自身、奋斗创造幸福的良好氛围。
要做到以上几点,需发挥学校、家庭、社会的协同教育,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其他课程的协同教育。学生自身也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学好本领,提升综合素养,奠定奋斗的基础,树立自觉意识并努力践行,使奋斗幸福观入脑入心、落地扎根,树立为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终身的理想信念。
中华民族是勤劳的民族,中华文明之所以生生不息,离不开一代又一代勤劳的中国人民的艰苦奋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多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不断实现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目标,这离不开无数仁人志士前赴后继的流血牺牲和艰苦卓绝的拼搏奋斗,他们也在实现社会价值的同时实现了个人价值,体验到了崇高境界的幸福感,也才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时代是向前发展的,新时代大学生肩负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担,奋勇前进,用“生命不止,奋斗不息”的精神,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洪流中搏击浪涛,激起人生的美丽浪花,获得更高境界的幸福感和荣耀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