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职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021-11-29蒋锐
蒋锐
(湖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长沙 410199)
创新能力是英语这一门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同时培养创新能力也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可以助力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结合高职院校学生的英语学习情况,教师在实际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时要注重方式方法,防止出现打击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情况。针对于此,本文重点从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等方面来展开分析论述。
一、建立好师生关系的重要作用
毫不夸张地说,融洽的师生关系是学生创新能力得以高质量培养的基础,教师必须始终给予高度的重视,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努力去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具体来说,在开展英语的听、说、读、写教学时,教师均应该始终给予学生足够的尊重,极力去凸显出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可以感知到英语学习的乐趣,继而激活英语的创新思维,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创新中去,实现创新能力培养的目的[1]。总的来说,为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教师要重点从以下方面来着手:
第一,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多使用赏识教育这一方式,既要尊重学生也要去积极地鼓励和表扬学生,让学生可以树立一个坚定的学习信念。具体来说,当学生在课堂上有独特的表现时,教师应该及时予以肯定,并向学生提出进一步延伸思维的建议,促使学生可以更好地完成的英语思维的创新任务。可以说,当学生接受来自老师的肯定和赏识时,会在内心形成一种积极的学习情绪,此时更愿意参与到英语的创新型学习中去,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创新能力。
第二,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的提出质疑,始终抱有批判意识和精神,努力去形成属于自己的独特见解。与此同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多与老师去沟通交流,也可以鼓励同学们之间沟通交流,互相表达自己的英语学习想法,确保自己在培养创新能力时会有更多的思路与方法。
第三,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努力营造一个平等、民主、和谐的氛围,鼓励学生大胆去创新,尤其是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以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学生,促使学生愿意参与到英语学习中来。在一些知识点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游戏情境,采用游戏的方式吸引学生来学习,在游戏过程中不仅可以激发出学生的创新思维,而且可以让课堂教学变得“活起来”和“动起来”,教学质量自然可以得到提升。比如在引导学生“We and Future”这一类的知识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大胆发言,说一说自己所知道的关于未来的事物,结合自己的学习来畅想一下未来,让学生敢说敢想敢实践,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会有十分大的裨益。
(一)加强对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培养
要想在英语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必须多方位去激发他们的英语学习兴趣。从创新的角度来说,创新的起点便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教师要结合高职院校学生的各类特点来有效激发他们的英语学习兴趣。具体来说,为有效激发出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教师需要重点做好以下方面的教学工作:
1.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均是独特的,英语学习能力和思维也是有着较大差异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给予高度的重视,努力去推动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此,教师应该根据每一位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来鼓励他们去个性发展,在完成基本学习任务的基础上去学习自己所喜欢的知识,可以实现解放自己英语学习的目的,在长时间这样的学习过程中,相信学生的英语思维会更加富有创新性[2]。
2.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转变以往的教学模式,凸显出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主体地位,继而更多地去引导学生,确保学生可以感受到英语学习的乐趣。比如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向学生播放相关的视频,但是确保视频中不出现语言对话,为学生留下一个可以想象和创新的空间,而后便可以让学生去独立思考和小组探讨,在此基础上去编排对话,若是教学条件允许还可以给视频配音。可以说,这样的教学方式是可以很好地吸引学生的,能够让学生产生更多的趣味体验,创新思维能够得到很好的锻炼和生成。
3.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培养不能局限于课堂,更要拓宽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去,因而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一些英语阅读文本和影视剧作品,让学生在阅读和观看的过程中提升听、说、读、写能力,并学习到英语交际下的一些思维方式,继而与自己的实际生活结合起来,更好地实现创新[3]。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向学生布置一些有关于创新的任务,鼓励学生利用现有的知识去创造和探索,对英语知识进行深度学习,更好的激活英语创新思维,增强英语创新能力。
(二)充分发挥应用问题教学法,形成多元化的英语思维
问题教学法是激活学生思维的重要手段,属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抓手,非常值得推广应用。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一些探究性的问题,引导着学生去带着问题学习,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散自己的思维,敢于打破传统的学习思维。在应用问题教学法时,教师要重视高职院校学生的英语学习特点,既要确保所提出的问题富有探究性,也要确保问题有很强的适用性,不超出高职院校学生的英语认知水平。除此之外,在向学生提出问题后,教师要鼓励学生去敢想、敢疑、敢问,勇于去探索知识点背后所潜藏的内容,努力去打破思维定式,从多个方面去解读问题,形成多元化的英语思维。
比如在引导学生学习《Expressing Thanks and Responding》这一节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这样的一个问题,即“你在生活中是如何去向他人表达感谢的?他人在向你致谢后,你会如何去回应?你觉得中国人和西方人在表达感谢方面有什么样的差异?(How do you express gratitude to others in your life? How do you respond to someone thanking you? What do you think are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ers in expressing gratitude?)”这一个问题可以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且教师的课堂教学可以围绕着这一问题来展开。为了凸显出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教师需要严格遵循问题教学法的流程,先去启发学生独立思考,而后让学生一边阅读一边去讨论,在讨论中更好地去交流,继而解决问题。同时需要注意一点,在激活学生的英语学习思维后,教师可以借助“布白”艺术来追求启发思维的实效,培养学生的高阶创新能力。在《Expressing Thanks and Responding》这一节教学所提出的问题中,是可以很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的,学生有很多可以思考的空间,尤其是可以与自己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在特定的情境中去思考自己如何做到感谢与回应。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力的突破了条条框框后,创新意识和能力可以自然而然地得到培养。除此之外,批判意识与创新能力一样,均是英语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因而教师需要在问题教学法应用过程中去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具体来说,当学生回答完问题后,教师可以鼓励其他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不同看法,并试着对发言同学的答案予以点评,甚至可以对老师的意见大胆质疑,以此做到不唯师和不唯书。
(三)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认为,发散思维与创造力之间是有着紧密的联系的,当学生拥有良好的发散思维后,思维可以处于灵活状态,能有丰富的想象和联想能力,同时也敢于去探索求异,在此过程中形成自己的独立见解。针对于此,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师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时要注重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最大限度地挖掘出学生的创造力[4]。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一方面要认真去挖掘教材中所蕴含的发散思维的知识,并快速地去创设具体化的教学情境,吸引每一位学生参与其中。另一方面教师要科学应用培养发散思维的方法,包括思考和冥想、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事物、不断提问。
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事物这一角度来说,教师在向学生讲解一个观点后,应该及时去挑战学生的想象力,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一步去阐述观点,既可以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也可以将自己划定为其他角色来思考问题,这样一来可以让学生的大脑习惯于创新思维,创新也会变得越来越简单。再从不断提问这一角度来说,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鼓励学生敢于提出问题,而且要不断去提问尽量接近于答案,在一步步的学习中将复杂的英语学习知识简单化。英语写作教学在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中也有较好的效果,教师可以鼓励学水泵多进行自由写作,主要确保与主题相关便可以想写什么便去写什么。除此之外,为了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教师可以考虑在课堂上使用思维导图来教学,原因在于学习思维导图知识点和画思维导图时均会应用到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能够有效的培养发散思维,助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结语
在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始终要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放在重要位置上,并贯穿在课堂教学和课外教学的全过程中,确保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有效性。在英语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时,教师可以重点从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应用问题教学法、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这四个方面来着手,并立足于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不断完善教学方案,落实好基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英语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