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中职学校农业生产技术教学的新理念与新途径

2021-11-29彭丽

魅力中国 2021年39期
关键词:中职素养农业

彭丽

(云南省迪庆州民族中等专业学校,云南 迪庆 674499)

一、中职学校农业生产技术教学的新理念探究

众所周知,现代农业生产技术是中职学校农学类的专业之一。随着现代社会经济和农业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对农业生产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必须调整教学模式。教学模式是教学理念与教学途径相结合的产物,教学理念先于教学途径,核心素养背景下的中职教学中农业生产技术教学的新理念,应当坚持“行动导向”的思路。

行动导向教学,在职业教学中是一种比较先进的理念,能够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丰富自身的内涵,从而表现出较强的生命力。行动导向强调的是行动,也可以理解为具体的教与学行为。在农业生产技术专业的教学中建立行动导向的教学思路,就意味着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满足自身个性发展的需要;而对于教师而言,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将学生的学习过程,设计为一个以完整行动为基础的学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必须统一起来,这样就奠定了一个行动导向的教学基础。在此基础上,中职学校农业生产技术教学的新理念还有这样两点内涵。

(一)行动教学法应当设计出符合中职农业生产技术专业学生认知特点的教学内容

农业生产技术专业的学生,学习兴趣往往锁定在农业生产技术专业方面。很显然,在农业生产技术专业中,学生在学习农业相关的专业知识外,需要更进一步掌握农业生产技术与原理,同时需要研究植物生长与环境的关系。透过这些学习内容,观察农业生产技术专业学生的认知特点,教师应当认识到:从学习兴趣的角度来看,本专业的学生对本专业的学习自然有着浓厚的兴趣;从信息加工的角度来看,本专业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的是理论联系实际;从教学评价的角度来看,本专业的学生需要获得宏观层面的专业认可与微观层面的学习品质认同。

(二)行动教学法应当设计出符合核心素养培育需要的教学内容

核心素养强调培养学生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农业生产技术专业学生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具体体现在对农业的认识,体现在对农业知识的掌握与应用上。因此在具体的教学设计中,教师要立足于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的培养,思考农业生产技术专业的教学如何指向核心素养这一根本目标。这是一个将农业生产技术教学传统与现代教学理念结合的过程,这个过程中需要坚持行动教学的思路。

二、中职学校农业生产技术教学的新途径

有了上述两点理解,中职学校农业生产技术教学的新途径也就逐渐清晰,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采用行动教学的思路,设计出能够指向核心素养的行动过程,并在教学评价的过程中,深化行动教学的思路。教师在专业课程教学中采用“课岗融合”教学模式,在农业生产技术专业的行动教学中也可以采用这一模式,尤其是借鉴这一模式中的“课岗融合”思想,进行教学设计与实施。

现在来看一个教学案例:校园植物的观察与分类。教学主题是将课本上的相关农业知识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的产物。学生的生活环境就是学校,学校里有着多种植物。让学生观察这些植物,并与专业知识联系起来,符合行动教学法的基本思路,在某种程度上也是“课岗融合”的体现。笔者明确了学习活动的目标:了解植物分类的方法,从校园植物中选择一类进行观察,学会鉴定植物;结合课本与专业知识,根据校园环境设置的需要,明确植物观察与分类的思路,确定从叶、花、果等角度进行观察和分类;在行动研究的过程中学会合作与交流,能够在倾听别人的过程中获取知识,提升能力。

教学目标的确定,实际上是从知识、素养和品格三个角度进行的,涵盖了传统农业生产技术专业教学中的基本要求,同时符合核心素养培育的需要。在具体教学过程中,笔者开放学习空间与时间,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中需要的资源,如观察环境、观察对象、观察工具等。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行动主要包括:观察校园内的不同植物,知道这些植物分布在哪些地方,在观察的过程中记录,在记录的过程中分类;教师的主要任务是,观察学生的行动过程,对学生的观察与分类进行指导,为学生提供帮助。比如,有些学生在记录自己的观察与分类结果时杂乱无章,教师可以先为学生设计一个分类表格;有些学生在遇到不熟悉的植物时没有采集样本、制作标本的意识,教师就要给出适当的提醒。

总体而言,学生的收获是丰富的。他们不再是被动地接受某一知识点,而是在具体的行动学习过程中主动运用已有知识,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从关键能力培养的角度来看,这已经是一种高阶思维下的能力生长过程;从必备品格培养的角度来看,学生在自己的行动体验过程中,能意识到自己所掌握的农业生产技术专业知识,不仅可以让自己更好地认识自然界,还可以更好地为校园绿化布置乃至于校园之外的环境提供助力,因此核心素养的培养是有充分保证的。

三、中职学校农业生产技术教学的新思路

在中职学校农业生产技术教学的新理念与新途径探究过程中,在新的中职人才培养模式下,教师努力将行动导向教学的思路融入农业生产技术专业课程教学,可以让学生的主体作用得以凸显,同时让学生的整体素质得以提高,这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还可以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和综合能力。

(一)明确智慧农业创意设计人才定位

农业生产技术中职对于智慧农业创意设计人才的培养,应当明确所培养创意设计人才的定位,认真总结中职的自身特色和显著优势,用以指导学校的教学实践改革,有利于拟定具有学校自身特色的人才培养计划,推进设计专业教学改革有序稳步进行。智慧农业,强调的是科技,即智能和信息技术,对于人才的专业需求标准不再局限单一片面的设计专业本身,还涉及即时信息和高新智能技术如AR、VR 等技术的应用等跨领域学科的专业技能,需要学习计算机、自动化、新材料等多学科知识。各综合性涉农中职制订人才培养计划时,应明确当前形势对设计人才的需求,有针对性培育一批产学研深度融合、一专多能、懂得如何经营运作、用得上留得住的高新科技创意设计人才。

(二)农业生产技术中职培养模式思考

除了人才培养计划的拟定和课程体系的建立外,授课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也是创新培养实践关键的一环。精减学时后如何提高授课效率、创新思维启发和文化创意落地是重中之重。尤其是在中职教育中,教师不仅需要将设计研究方法传授给学生,更要培养学生的创意发散思维,提升审美水平,要将线上线下课堂内外多维协同,将理论与实际接轨,达到产学研深度融通的目的和效果,而不再仅仅只是纸上谈兵。授学生以“渔”,在“授业解惑”的同时,培养学生自主获取、吸收、借鉴新知识、新技术的技能,以达到培养学生的逻辑思辨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的目的,更容易接受新兴事物,懂得运用和结合现代科技,实现创意设计和科技结合的当代新农科、新林科设计艺术教学,让高科技成果更好转化为社会实际生产力,推进设计教育的研究与实践项目建设。

(三)营造良好的学术研究风气

农业生产技术中职创意设计人才培养的最终目的是培养热爱三农、扎根乡村、服务农业建设者,而这需要他们肯定设计和自我的价值。加强思想教育,营造良好的学术研究氛围,树立乡村振兴视域下对智慧农业新型现代设计师的职业认同感,培育具有求真务实、细心严谨、注重实践和富有批判精神、人文精神的设计类专业创意人才,形成学科专业之间相互尊重、相互借鉴的教育风气,有利于促进农科专业的发展和进步。

农业生产技术专业的教学有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必要,有面向学生认知特点的必要,有在行动导向的思路下进行教学的必要。满足了这些必要性,也就实现了从宏观着眼向微观着手的转变,从而开辟了中职学校农业生产技术教学的新理念与新路径。

猜你喜欢

中职素养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浅谈中职英语教育三部曲
果真是“误了百万中职生”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