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创新发挥科技馆科普阵地作用的有效途径探索

2021-11-29崔宏博

魅力中国 2021年25期
关键词:科技馆科学知识阵地

崔宏博

(天津科学技术馆,天津 300222)

引言:一个国家在科学上的综合水平,不仅体现在火箭、卫星等尖端领域,更在于国民公众的整体科学素养。这种素养的作用于价值不仅体现在人的自我提升与发展,更影响着一国产业、科研领域大量基础人才的平均水平。新时代背景下,科技馆不能被动地成为“等人来看”的场所,而应更积极主动地创新工作方式,成为我国重要的科普阵地,为我国的科普事业贡献更多力量。

一、新时代信息传播技术和格局对公众接收科学知识的影响

新时代是一个互联网技术高度发达,信息传播模式、速度、格局都发生了历史性变革的时代。在20 世纪下半叶,人民群众尤其是青少年在学校教育之外获取科学知识的主要途径包括科普性报刊图书、电视广播节目和博物馆、科技馆等。而这些获取科普知识的方式有着一系列鲜明的特征。一是相对更高的系统性,例如科普书刊在篇幅上,科教节目在内容策划上,通常都会都某一科普知识点进行较为系统的介绍和论述,并或多或少会有意识地对受众进行一些科普引导。二是内容的相对有限性,即不论一本科普书籍有多厚,其能够承载的知识内容总是有限的,一个科普性的电视广播节目也同理受限于时长而只能有侧重地安排某些知识内容。这就导致了过去人民群众对于自身深感兴趣的科学问题并非总能一次性地从一本书、一场节目中获得充分满足。三是载体的单一性,例如图书报刊只能以图文形式呈现科普知识内容,而电视广播节目则相反地只能通过即时动态视觉、听觉向受众传播科普知识和科学理念,通常不具备可反复观看、学习属性。

而在互联网技术和传媒技术迅猛发展的新时代,人民群众尤其是青少年对于自身感兴趣的科学问题拥有了空前便利的信息获取途径。当代条件下,只要受众对某一科技问题有兴趣,就可通过网络渠道查询、搜集相关知识内容,并且通常是图、文、音、视频等形式一应俱全的。并且在查阅学习的过程中,也能便捷地从一个知识板块跳转到另一个相关板块,过去那些“读了书后有新想法、新疑问却难以拓展新视野”的问题很大程度上得到了解决。与此同时,当代受众利用新的信息传播技术接受科普知识的过程中,也产生了一些新问题。一是知识的“碎片化”,即受众自发通过互联网等渠道获取到的知识内容通常是零散、不成体系的,往往是受众的主观兴趣移向哪,其知识获取的方向就指向哪。二是所获取知识质量的质量良莠不齐问题。过去的受众所阅读的科普刊物或是观看的科普节目,在整体质量上因相关传媒发行制度,是受到一定控制、拥有一定门槛高度的。而当代互联网领域内大量存在的各种知识内容,其真伪性、准确性、系统性总体而言是劣于传统信息载体领域的。三是科普深度方面的问题。科普作为一项社会教育,不仅仅只是一个科技知识传播的问题,还涉及到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等任务,需要具备社会性、群众性、持续性等特征。而这些要素在受众自发主动上网寻找科技知识的情境中,显然是难以得到有效保障的。

二、新时代科技馆是提升公众科学素养的重要阵地

科技馆是新时代中国社会进行科普教育、宣传先进科技成果的重要场所,也是提升公众科学素养的重要阵地。公众参观科技馆的过程,不仅应当是一个获取科学知识、养成科学思维、形成科学精神、学会科学方法的过程,同时也应是一个领略科技文明之伟大,感受到科技无处不在的“艺术与科学交融”的过程。科技馆对来访受众进行科普教育的形式、手段显然有别于“第一课堂”的学校教育,其以科普展品为主要载体,利用这些集科学性、参与感、趣味性于一体的科普展品来为观众呈现某些科学原理或是应用技术。

对受众和整个社会而言,科技馆作为科普阵地,具有四个特征。其一,在知识传授上不以灌输为手段,而是通过激发观众兴趣感、好奇心来形成其探索科学知识、奥秘的动力。其二,科技馆体现的是一个自主学习过程,淡化了指向性目的而强调启发思维、培养兴趣等,即参观公众学哪些、学多少、怎么学都由其自主决定。即便来访者只是“走马观花”随兴而看,或是对科技馆呈现的内容最终仅是一知半解,但只要能因此形成崇尚科学的基本思维态度、切身感受和认同科技对人和社会的价值,就是极好的。其三,参与感。科技馆之所以不同于展览馆、博物馆、图书馆,最重要的就在其引导和鼓励观众在动手参与的过程中形成和强化对科技知识的了解。而这一点也正是当代科技馆与互联网等科普渠道“竞争”受众的最独特优势所在。其四,辐射力。科技馆之所以是科普工作的“阵地”,就意味着依托这一阵地,科普工作能够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进行“主动出击”。换言之,公众主动去科普馆参观游览是形成科普效果的一种形式,但也并非唯一形式。科普馆以主题巡展、科普大篷车等方式主动走向社会尤其是科普基础资源较为贫乏的地区,也是其履行职能、发挥作用的重要途径之一。而在互联网技术空前发展,数字化生活渐成趋势的当代,科普馆实现其辐射作用的方式也得以突破了时空限制。在过去实体馆-流动馆的基础上,网上数字馆的打造建设,成为了科技馆在新时代发挥科普阵地作用的一大全新途径。

三、新时代将科技馆建设成为科普阵地的途径

(一)对新时代科普工作的“激烈竞争”形势形成正确认识

当代发达的互联网技术环境下,各类科技事业媒体、商业媒体、自媒体等客观上都在自觉或不自觉地发挥着向公众传播科学技术知识的作用。而鉴于其各自行为意图、知识水平等方面的差异,产生的社会公众科普效果在质量上也是良莠不齐的。而作为非专业人士的普通公众,对自身所接收的科技相关知识内容显然难以做到优劣甄别或是做出完全正确合理的评价判断。这也是为什么近年来一些商业自媒体为了“阅读量”“点击率”去传播一些并非完全科学正确甚至根本上存在谬误的“科学知识”,却又能收获受众信服和兴趣的因素之一。

因此,在社会公众接收科学知识渠道十分广泛,却又难以充分保证其“科普”行为质量的新时代背景下,科技馆有必要对其中的竞争关系形成清晰的思想认识。科技馆要想成为一片重要的科普阵地,就必然要在科普事业中有强大的参与力、影响力和社会地位,成为一支重要的科普主力军。近二十多年来,我国各地建成了数量颇多的科技馆,每个科技馆在建设投资上少的数百万,多则上千万。如果我们的科技馆建成后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当代“科普竞争”,而是被动地接待受众甚至闲置,则不仅不利于推进我国科普事业的发展,更是一种令人惋惜的资源浪费。因此,各级的科协新时代的种种新形势、新任务必须在认识上形成领先,尤其有必要产生一定的竞争压力和紧迫感,用最高的责任心和最强的使命感来看待“把科技馆打造成为科普阵地”这一重要事项。

(二)将青少年作为新时代科普工作的主攻对象

青少年是国之未来,同时相较于成年受众而言其科学素养、科学思维的可塑性往往也更强。目前,我国的科技馆经过数十年发展建设,拥有了数量丰富的精良展品,对于开阔青少年的视野,提高他们的科学知识水平以及思维能力,引导他们对科学技术形成浓厚兴趣等目标而言,是极为有利的客观条件。一方面,科技馆作为重要的科普阵地,预设的受众无疑是涵盖全年龄段的;另一方面,在具体的建设、展出工作上,也应有重点地聚焦青少年科普工作,除了向他们传授各领域的科技知识,更要注重科学兴趣的培养和引导。例如对于刚接触物理学的初中生而言,许多抽象、难以直观理解的知识概念或是科学规律,其实都可以通过参观科技馆和听取讲解,进而得到更为直观、易懂的回答。相比日常性的学校教育而言,科技馆形成的科学知识、科学素养教育效果具有双向性、交叉性、动态立体性等特征。对于好奇心更为丰富、对未知奥秘更有探索兴趣的青少年而言,课堂讲授+参观科技馆的学习方式,往往能够起到“1+1 >2”的联动效果。这不仅有利于帮助青少年更好地理解领会学校课堂上学到的科学知识,更重要的还在于帮助他们消除对理化生等自然科学的神秘感、困惑感,进而对素质教育起到助推作用。

(三)与时俱进围绕“数字化”打造“智慧科技馆”

新时代是一个数字化的时代,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和“智慧化生活”是鲜明的时代特征。科技馆为观众所呈现的科学技术知识无疑质高量足,但有效的信息传播也依赖于呈现形式的好坏。相较于过去科技馆传统的“看展品+听讲解”游览体验而言,当代以数字化为最大特征的“智慧科技馆”能够让观众更切身地参与进入科学现象之中,让他们更切身地感受“科学成就美好生活”这一规律。

此外,“科普阵地”的筑成不仅仅是某个地方科技馆的工作,同时也是一项“全国一盘棋”的大事业。这也是为什么近年来中科协提出了“大科普”的概念,即聚焦国家科普体系的建设,顺应互联网时代的大潮以数据资源的汇聚、整合为入手点,全面强化各科普基层组织之间的联系。在这一思路的指导下,科技馆主要应从规模、特色、效果、机制四个方面下功夫。以利用新兴技术拓宽科普工作阵地外延为例,科技馆可通过对虚拟现实技术、三维图形图像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立体显示系统、互动娱乐技术、特种视效技术等的充分利用,枯燥抽象的数据指标在数字化科技馆中能成可视、可触的鲜活模型并完整地呈现于网络平台,也是新时代科技馆走数字化发展道路的重要环节。这对于促进科技界业内交流、解决各地区间科普资源不均衡等问题而言,都是极为有利的。再以机制为例,科技馆在工作机制上必须尽快形成能够适应现代化智慧科技馆发展、运作的配套体系。尤其有必要重视人事制度的创新改革,让那些具有新思维、新技术的年轻人才能够有更为宽阔的渠道加入当代智慧科技馆建设的事业中来。

四、结语

科技馆在国民科学素养教育事业中集中了可观的人财物力资源,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新时代下,科技馆应充分意识到自身作为科普阵地的重要地位,责无旁贷地承担起历史重任,从运作理念、方式、侧重点等方面出发,对当代科普工作的新形势形成正确认识,不断改革创新工作、管理机制,积极利用好各项最新锐的技术手段,力争成为科普工作的领军力量。

猜你喜欢

科技馆科学知识阵地
科技馆一日游
书屋“小阵地”教育“大课堂”
蜗牛看牙医
无限追踪(二)
深圳科技馆新馆
按图索骥
基于科学知识图谱的滑雪运动研究可视化分析
科技馆惊魂之旅
科技馆惊魂之旅
饮料瓶中的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