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校园文化建设对非艺术类高校艺术专业学生管理的作用
2021-11-29郭雪昀
郭雪昀
(四川工商学院,四川 成都 611745)
学生管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内容,校园文化会对其产生影响与制约。为了提升人才的培养质量,提高学生管理工作效果,高校要积极进行校园文化建设,实现校园文化与学生管理工作的良性互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要坚持学生本位的思想,优化学生管理的传统内涵。树立宽容的精神,让艺术专业学生管理工作更加灵活。注重制度文化建设,推动学生管理工作开展,以下将对进行详细的探讨。
一、校园文化建设对非艺术类高校艺术专业学生管理的作用
(一)校园文化建设可以激发学生管理工作的活力
校园文化是非常丰富的,而且具备一定的教育作用,管理于丰富且灵活的校园文化活动中,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和启迪学生。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对于非艺术类高校艺术专业的学生来讲,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熏陶性文化,能够满足艺术专业学生艺术的需求与情感的需求。娱乐性的活动可以培养艺术专业学生各种业余爱好,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校园文化建设可以把艺术专业学生管理工作从硬性管理转变成软性管理,让学生管理工作具备更强的活力。
(二)校园文化建设能够提升学生管理工作的效率
现阶段,高校学生的心智与心理发展基本已经成熟,具备极强的自我意识,而且思维非常活跃,他们的情感世界非常的丰富。由于缺少社会经验,所以很多学生都比较感性,通过校园文化建设,能够对艺术专业学生进行引导性的管理 ,让管理工作与校园文化活动融合在一起,实现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这符合艺术类专业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与规律,而且能够获得他们的认同感。由此可见,校园文化建设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管理工作效率提升。
二、非艺术类学校艺术专业学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原因
多数的艺术类高校未开设艺术类专业,因此艺术类专业师资力量不足,与此同时,在学生管理方面经验减少,难以结合艺术类学生特征开展有效的学生管理工作,导致一系列问题出现。例如,学生在课堂上表现不积极,而且出现旷课与逃课现象,导致教学活动难以顺利开展。学生存在厌学问题,对学习热情比较低,难以完成学校规定的学习任务。在学习生活中,未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且网瘾大问题比较突出。
出现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三个方面,第一,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对比其他专业学生来讲,艺术类专业学生思维比较活跃,而且思考问题的方式相对感性,这既是优势,也是不足。第二,艺术专业学生的学习习惯与非艺术专业学生存在差异,在创作过程中,需要有一定的基础,包括专业的基本功与创意灵感,这是学生创作的重要基础。第三,缺少艺术专业办学经验,且学生管理经验不足,多数艺术类专业学生在进行学生管理工作时,未能够制定出相应的标准,导致管理规定与学生的性格特征和学习习惯不相符,出现各种问题,无法实现因材施教。从问题与成因来看,非艺术类学习开展艺术类专业学生管理工作中存在很多的先天不足,而在教学过程中,如何采取有效的措施落实因材施教,最大程度的开发学生的潜力,是学校需要面对的重要课题。
三、校园文化建设促进非艺术高校艺术专业学生管理开展的具体对策
(一)坚持学生本位的思想,优化学生管理的传统内涵
在建设校园文化过程中,除了需要注重人才培养氛围的营造,还应该始终坚持学生本位的思想。换句话说,教师不能够只是将学生当成是管理工作的对象,而应该将学生看作是育人工作中的同伴,能够始终以平等的身份与学生相处,关爱学生,了解学生的实际想法,促使学生能够健康成长。对非艺术类高校应该突破传统思维的限制,能够对艺术类专业学生进行准确的定位,始终坚持学生本位的思想,并将此思想渗透到人才培养工作的各个环节。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针对艺术类专业学生的学习与生活等事项,学校方面可以通过组织座谈会等方式,多渠道了解学生的想法,进一步反映学生的真实意愿和诉求。当艺术专业学生可以参与到管理工作中,那么将会使各项措施得到有效的落实,达到预期的管理效果。第二,艺术专业学生将会更加自觉。坚持学生本位的管理思想,学生与管理者、教师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学生能够感受到被信任与被尊重,进而促使学生改变自己的理想与想法。在一种感性的人之下,他们能够更加的自觉,并在管理措施的落实过程中,他们能够从大局出发,而并非从自己的角度考虑问题,严于律己,保持积极地态度。
(二)注重制度文化建设,推动学生管理工作开展
管理制度是学生管理工作开展的重要依据,能够让管理工作的开展更加规范化与科学化。在非艺术类高校校园文化中,学生管理制度是非常重要的构成内容,并对学生管理工作的效果产生直接的影响。在制度文化建设过程中,应该遵循三个方面的原则,首先,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需求,能够满足学生的意愿。其次,尊重学生的差异,尊重学生的人格。最后,能够让学生形成规则意识,能够自觉地遵守制定的制度。
重视制度文化建设,借助于制度文化建设,推动学生管理工作的高效开展,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制度文化建设需要具备鼓励性。非艺术类高校艺术专业学生管理工作中,需要高校能够重新审视校园秩序的概念,能够正确认识其与艺术人才培养之间的关联。对此,高校可以采取废改立,让校园秩序能够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催化剂,切忌使其成为限制学生成长的阻碍因素。第二,制度文化建设需要坚持与时俱进,这在艺术专业学生身上表现得更为显著,由于学生的消费时尚等在不断地变化,变回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对此,非艺术类高校需要重视艺术专业学生的这种不稳定性,能够及时优化学生管理制度,从而使制度更加符合学生的真实情况,充分发挥制度文化的正面价值。
(三)树立宽容的精神,让艺术专业学生管理工作更加灵活
第一,考虑到个体差异性,应坚持因人而异。非艺术类高校的学生管理模式与问题的处理方法都是针对所有学生的,但是每个专业的学生情况不一样,而且年级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对此,非艺术类高校应该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能够采取更加具有针对性的管理措施,尽可能避免采取整体的名义,导致学生受到不良影响。
第二,坚持特事特办。在非艺术类高校艺术专业学生管理中,一定是存在特殊情况的,针对这种特殊的情况,管理工作需要注重变通,让管理工作更加人性化。比如:部分高校规定统一的关灯时间,这种可以避免让想要休息的人受到影响。但是在特殊节日,可以适当延迟实践,则更加符合学生的意愿。管理工作的变通,能够让学生更加愿意服从管理工作,而这也是管理工作人性化的重要表现,进一步使管理工作趋于完善。
第三,适当进行惩罚。虽然高校学生已经是成年人,但是很多学生在遇到事情的时候,考虑的并不全面,而且极易因为冲动做出各种违反纪律的行为。对此,学校管理工作中,需要综合分析学生出现错误的具体原因,根据学生犯错的性质,进行适当的惩罚,针对情节严重且屡教不改的学生,可以适当加重惩罚。一方面能够让学生可以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吸取相应的教训,另一方面也给学生创造改过自新的机会。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学校教育工作中,学生管理工作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能够维护良好的教学秩序。在新时代背景下,如何进行校园文化建设,使其能够更好地发挥在学生管理中的作用。高校需要积极探索校园文化建设的路径,明确其与学生管理工作的内在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