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渗透

2021-11-29范歆玥

魅力中国 2021年25期
关键词:中华民族价值观法治

范歆玥

(盘锦市双台子区第一中学,辽宁 盘锦 124000)

引言

在《旧唐书·魏征传》中曾提到:“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通过漫漫的历史长河,可以领略文化的发展延伸历程,可以看到种种灿烂的民族文化,时间总是不断消逝的,我们就犹如一粒尘埃,我们无法去改变历8 史,但我们可以去读历史、去了解历史。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对于学生去了解历史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尤其是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被提出以后,如何在课堂中去应用这二十四字价值观?如何让学生在历史学习中去感悟二十四字价值观?如何让二十四字价值观渗透到历史教学中?这一系列的问题都成了初中历史老师的思考,本文就对此展开了一定的探究讨论,以期盼历史教学者的共同进步、共同成长。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地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无论在国家、社会还是个人层面都有不同的倡导,这三个层面对于整个中国社会都提出了一定的准则,全民价值导向最高的准则和要求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其提出一来,党和国家领导人不止一次地在各种会议中提及并且希望各级官员和人民能够不断去践行这二十四字核心价值观,共同去营造美好的社会,共同去维护团结的中华民族,共同去创造一个更美丽的中国。这样的提议就不难看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国家以及人民中的重要地位,这是难能可贵的,也是需要不断去践行完善的,只有去实践,才能更好地发展自己、发展社会、发展国家[1]。

二、国家层面的践行

(一)感受富强民主

历史可以看出一个民族的兴亡发展的历程,是一个光阴的时间轴,学习历史可以使学生更加清醒,更加理智。在初中的历史学习中,大部分是以基础知识为基点的,但这些基础的知识却能反映整个世界的微观历史,例如在部编版初中历史教材中“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专题单元中,简简单单地含括“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原始农耕生活、远古的传说”三个小课题,但这三个小课题却包含了中国的整个远古时代的历史场景,通过这三个课题的学习,就能感受到中国远古时期的波澜壮阔以及中国人类的起源历史;再比如“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巩固”单元学习中,就能过看出曾经中华民族形成统一的雏形,感受中华民族的强大;再比如“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近代史专题,这是屈辱的百年近代史,国家不断地丧失主权,国家人格也不断被辱没,在这一段历史的脉络中,中国是沉沦的,中国是沉寂的,中国是落后的,但或许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一段历史,现如今的中国才变得更加强大。在中国史的学习中可以看到中华民族的兴旺、中华民族的落寞,因为这样的历史,才能更好地让学生感受到当今中国社会的富强民主,感受国家力量的强大[2]。

(二)珍惜文明和谐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仿佛是整个中国历史朝代更替的准则,每每通过战争的形式去争得天下、去夺得天下,其中最为难堪的便是普通老百姓的艰难生活,国家难以平稳,人民水深火热。比如“动荡的春秋时期、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东周时期,周天子失去了“天下共主”的地位,各路诸侯纷纷通过战争的方式进行兼并,百姓的生活十分艰难;在近代“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中,民国时期,各路军阀纷纷展露出自己的野心、自己的私心,不断地发动战争,渴求获得更多的利益,而同样是人民的生活更加艰难,社会动荡,经济萧条,百姓苦不堪言。在历史的学习中,这些事件并不稀奇,仿佛就适应了朝代更替的准则,纵观现代社会,仍有世界人民处于此类环境,比如难以解决的“中东问题”。学习这段历史,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战争的残酷,可以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珍惜现如今国家的文明、国家的和谐,正确树立自己的世界观。

三、社会层面感触

(一)发展自由平等

自由平等一直一社会追求的目标,社会发展的方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更加强化了自由平等的社会地位,建设一个自由平等的社会一直是国家和人民的夙愿。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要时刻注意这一个问题。比如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单元专题,中国人民遭受外国的压迫,社会仁人志士便寻求建立一个自由平等的社会,虽然最后失败了,但也为后世提供了经验,再到后来“新时代的曙光”专题,中国人民始终走在创建自由平等的路上,在之后的历程中这样的社会也不断地被发展。在教学中,应让学生通过学习历史,感受曾经的史实,同时也能让学生感受到自由平等的来之不易,让学生明白未来自己也应致力于发展自由平等,为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3]。

(二)展现公正法治

一个公正法治的社会会给人民带来公平,会让人民感到希望,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社会的公平正义,与社会的法治建设,一直是先进认识追求的社会目标。在进行公正法治的历史教学中,可以利用历史中的正向人物对学生进行引导,例如北宋名臣包拯,一生都在追求社会公正法治的路上,铁面无私,敢于替百姓申冤,被后人称为“包青天”,再比如“商鞅变法”中的商鞅,设立了一大批的社会规则,社会制度,力求促进法治,虽最后死于自己创办的法律,但也为后世树立了榜样,提供了借鉴。在进行这些教育时,要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人物的事迹,人物的性格,让学生在体会中得以升华感情,让学生的心灵得以震撼。这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培养的重要部分,不仅要引导学生知其然,还要引导学生做其然,促进社会的公正法治,践行学生的自觉性[4]。

四、个人层面的实践

(一)培育诚信友善

诚信友善可以说是一个人的基本准则,也是最基本的要求。中华民族素称礼仪之邦,诚信是自古以来便存在的优良品格,而友善是社会风气良好的一种标志,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应不断的渗透这种品格,让学生真正地践行自身的诚信友善品格,培养学生高尚的人格。当今社会,部分学生存在失信不善的行为,通过历史教学,可以较好地让学生感受历史上的变化,从而为自己的发展也有了一定的借鉴,促进学生的正向发展。

(二)强调爱国敬业

何为爱国?爱国就是对于自己的祖国有着深厚情谊,热爱自己的祖国。何为敬业?敬业就是尊重自己的职业,热爱自己的职业。两者都是中华民族传承的优秀美德,在现如今的社会中仍然需要去继承、去发展,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份子,社会的发展依靠每个人的发展。比如“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作者司马迁,“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少保于谦,再到近现代回国发展的钱学森等等,在他们的身上都提现了爱国敬业的优秀品格。在教学中要让学生以国为荣,以业为荣,热爱祖国,热爱职业,使学生的思想境界能够得到提升,得到质的发展[5]。

结语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教育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它承载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追求。历史是人民不会忘记的记忆,初中历史的教育也十分重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到初中历史教学中,是教师和学生需要共同努力的方向,需要不断地反思、不断地发展。

猜你喜欢

中华民族价值观法治
我的价值观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From Xia People to Han People and to Chinese Nation— A Study of the Trajectory of the Cohesion and Integration of Chinese Ethnic Groups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