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学院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建设的思考

2021-11-29张颖颖陈润姣

魅力中国 2021年25期
关键词:职业化医学生专业化

张颖颖 陈润姣

(新疆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

医生这个职业崇高而神圣,具有一定高风险性,特别是在当今我国医疗管理体制走向商业化、市场化的普遍倾向下,医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教育也就显得尤其重要。辅导员队伍是高校大学生思想理论政治素质教育的重要骨干力量,要求具备教育、管理、服务三者有机性相统一的专业能力及理论和社会实践有机结合的知识素养体系。[1]但当前辅导员队伍体系建设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些问题,影响了医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教学效果。本文就切实加强医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重要意义进行着手,分析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

一、加强医学院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一)职业化专业化是适应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需要

职业专业化是发达经济社会的重要特征之一。现代职业社会已经是一个专业分工越来越细的职业社会,在医生、律师、教师、工程师等众多职业技术工种业已走向专业化的今天,辅导员职业队伍走向专业化已发展成为必然。[3]

(二)职业专业化是医学生的思想道德需要

医学生在高校期间形成的人生价值、理想信念和道德品质将直接深刻影响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辅导员直接参与工作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第一线,对在校大学生的思想影响极大。培养医学生良好的道德观、价值观和社会观,需要辅导员向专业化、职业化方向发展。

(三)职业专业化是辅导员工作性质的需要

辅导员的工作涉及大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安全稳定、学生党建、班级建设、宿舍安全管理、心理健康、就业指导等等。[4]辅导员作为广大学生最亲密的老师朋友,帮助广大学生直面学业、生活、心理等实际问题,俗话说“有困难找辅导员”,因此对辅导员的职业化和专业化程度要求很高。

(四)职业专业化是辅导员自身发展的要求

目前高校辅导员大多是从有过学生干部工作经历的优秀毕业生中选拔留校的,但由于长期以来学校管理体制方面的问题,辅导员的价值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而加强职业化、专业化,有利于不断提高辅导员教师队伍的综合整体素质,提升辅导员的成就感和价值感,。

二、当前医学院校辅导员队伍的现状

辅导员是大学生不可或缺的人生导师、引路人和知心朋友,为广大学生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但目前医学院辅导员人才队伍还依然存在着人员数量不足、流动性大、知识资源结构不合理、机制不健全、管理服务不到位等突出问题。[5]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知识结构不合理,专业水平不高

当前,许多医学院校学生辅导员的专业主要涉及文、理、工、经、管、医等不同学科专业教育门类,与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专业相距甚远。据调查,医学院校现任辅导员87%的人具有医学、文史、经管、理工等相关专业学科背景,而具有社会教育学或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学等相关专业学科背景的仅占13%,许多辅导员,既没有系统的理论知识,也没有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经验,难以适应新时期广大医学生开展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实践工作的发展需要。[6]

(二)思想认识不足,工作积极性不高

有些辅导员对自身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片面地认为辅导员工作大多时间就是学生的“保姆”,专业性不强,对辅导员工作缺乏研究和思考,缺少主动学习的意识,在工作中缺乏创新,大多凭经验做事、得过且过,缺乏科学长远的职业发展规划,导致工作积极性不高。

(三)工作成就感不高,产生职业倦怠

在长期的繁琐工作压力下,辅导员普遍感到工作辛苦繁重,付出多回报少,缺乏职业荣耀感和成就感,加上部分辅导员认为学校领导对辅导员工作不重视,其他教师对辅导员工作不了解,[7]辅导员的情感和工作动力逐渐呈现消极状态,个人工作成就感明显降低,产生职业倦怠,直接影响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成效。

三、加强医学院辅导员队伍职业专业化建设的措施

辅导员工作队伍职业化、专业化队伍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通过探索建立健全工作长效机制,在“高进、严管、精育、优出”四个工作关键环节上用力,把好“入口关”、“培训关”、“激励关”、“出口关”等四个关口,使辅导员队伍工作真正实现走向职业化和专业化。

(一)把好“入口关”,实现思政、专业能力配备“双达标”

新时期对辅导员综合素质的要求是全面的,要从源头上严格控把辅导员的入口关,真正把素质高、业务精、年富力强且真正热爱辅导员工作的人才选拔到辅导员队伍。[8]一是严格执行综合评价考核标准,完善选拔程序,对辅导员实行严格、规范的考核、考试,确保辅导员人员素质。二是扩大队伍来源,面向社会选拔优秀毕业生,注重专业素质,优化队伍结构,不断增强辅导员队伍的战斗力和专业能力,以适应新形势下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

(二)抓实“培养关”,实行理论学习、实践锻炼“双培养”

作为与整个学生成长距离最近的德育工作者,辅导员必须具备多项专业技能,如组织协调能力、谈心沟通技巧、心理健康辅导等专业知识,因此加强对辅导员队伍的培养尤为重要。一是严格岗前专业培训,使新任专业辅导员明确岗位职责,尽快进入工作状态。二是积极开展各项经常性的专业培训工作,如:适时组织辅导员定期参加社会教育实践、学习实地考察、挂职学习锻炼和实地观摩学习交流,帮助他们开阔视野,拓展工作思路。[9]三是探索建立专业推优员工深造实习机制,为那些辛勤工作在第一线的辅导员提供党的思想路线政治理论教育或其他相关学科专业的推优深造实习机会,改变目前辅导员队伍缺乏工作实践、理论水平不高、专业人员不足的现状。

(三)守住“激励关”,建立教学评价标准、评价方法“双体系”

高校辅导员事务性工作繁重,使其身心疲惫,健全激励机制,才能充分激发辅导员队伍的干事创业活力。一是进一步强化组织保障。教育行政主管部门、高校党组织要切实加强对高校辅导员队伍的组织领导,把学校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素质建设与加强德育教学、科研人员队伍建设工作放在同等重要战略位置,统一规划,统一组织领导。二是进一步加强物质保障和经费投入。要加大专项经费保障投入,拿出专项经费用于开展辅导员学术培训,不断优化辅导员的办公硬件和软件环境。[10]对辅导员的待遇保障、就业岗位津贴、住房保障津贴、话费管理补助、业务学习培训补助等各个方面给予关心。三是进一步切实加强相关法律法规政策的实施保障。教育行政主管部门、高等应在辅导员队伍培训深造、前途职业发展、各种福利待遇上及时予以相应政策支持,推进辅导员职业资格证书的社会化、法制化建设。

(四)畅通“出口关”,完善评优表彰奖励、后进教师退出“双机制”

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突出考核的正向激励和反向倒逼功能。一是加大评优奖励力度,进一步优化奖励性绩效工资结构,适当提高专项奖励性绩效工资的比重,设立高校思政课教师岗位奖励绩效。二是实施后进退出机制,对考核不合格或连续两年在考核排名中靠后者,予以降低岗位等级,通过"硬约束"倒逼思政课专业教师主动开展研究性教学,提升专业技术素质。

结语:随着新时代的到来,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愈发迫切。高校临床学院辅导员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肩上责任重大,使命崇高。建设一支专业化、职业化的辅导员队伍,关系到医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关系到我国医疗服务事业的繁荣与发展,要通过多种途径助推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建设,为国家输出更多高素质的医学人才。

猜你喜欢

职业化医学生专业化
生产专业化促进农户收益提升
医学院校就业指导课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
整体形象设计课程教学的职业化探索
转化医学理念结合CBL教学法在口腔基础学科教学中的应用
《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服务管理法》解读
医学生科研能力培养中人文精神教育策略的思考
论中职医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
众创空间向“专业化”升级
加速职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