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高职计算机分层教学的原则和方法

2021-11-29梁磊

魅力中国 2021年25期
关键词:教案分层学困生

梁磊

(仙桃职业学院,湖北 仙桃 433000)

一、分层教学的基本原则

对学生进行分层需坚持尊重学生和教师指导相结合,动态分层的原则,教师要根据学生自主选择的情况进行合理性分析和评价,在征得学生同意的基础上做个别调整,最好隐性分层,教师做到心中有数。

1.水平相近原则:在分层时应将学习基础基本相似的学生归为“同一层”;

2.动态管理原则。学生所在层次不是固定不变的,学生的学习状况在不断发生变化,学生的思想也在发生变化,因此我们要求对学生实施动态管理。教师要关注每个学生随时变化的可能,予以正确的指导,从而激励学生不断追求进步,抑制学生中极易出现的“退步无所谓”心理;

3.激励原则:在制定各层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时,应尽量解决学生吃不饱和吃不了的问题,尤其是学困生,应该让其跳一跳就可摘到桃子,在分层教学中充分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激发往更高层次发展的欲望;

4.宏观调控原则:由于对各层次学生提出了不同的任务目标和要求,因此在课堂上以导学、众议、组帮为主,教师要善于激趣导思、宏观调节整个课堂并控制好各层次学生的学习进度,做好分类指导;

5.互帮互助原则:分层教学中要贯穿小组合作的方式,在同一组中搭配优、中、差不同层次的学生,使他们能相互学习,取人长补己短。并在相互帮扶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生生关系,形成集体的凝聚力。

二、分层教学的一般形式

1.走班分层

即对同一门学科,按照优(A)、中(B)、差(C)三层各组成一个班的形式,由不同教师进行教学,我们通常的做法是一个教师负责一个层次班的教学工作,其他时间学生仍在原来的行政班中进行学习。

2.班内分层

即在一个班里,由教师根据每一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及自我意向将学生划分成不同的层次,通常的做法都是隐性分层,它可以避免“标签效应”,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有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3.两种形式的比较

对于学科班内分层的形式,与原来不分层的教学实际差别不大,因为即使原来不进行分层教学,事实上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会对不同的学生进行适当的“区别对待”,但教师们此时的这种“区别对待”很多时候是无意识的,不具备推广性。在分层教学这一概念提出之后,对分层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研究越来越多,越来越系统,指导性更强。学科班内分层一般情况下是一种隐性分层,只是教师对学生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并不全班予以公告,对学生心理触动不大,也不会对他们日常的学习状态造成太大的影响。

而对于跨班分层,一个班就是一个“层次”,学生学习的同质性很强,同质性强的优点是便于教师备课和教学,缺点是学生学习差异性小,不利于学生之间的相互帮助,从而导致教学班内学生学习的团体动力较弱,不利于学生教学的心理调节问题。

三、分层教学的研究方法

分层教学法,采取“大班导学,小组议学,个别辅导”相结合的方针。根据备课要求,授课着眼于中等学生,实施中速推进,课后辅导兼顾优差两头,努力为差生当堂达标创造条件。具体做法是:上课时合为主,分为辅;课后则分为主,合为辅。

1.分层备课

有人把备课比作一朝分娩的“十月怀胎”,也有人把它喻为建筑大厦前的“蓝图设计”。既然学生的心理特征、性格特点、学习基础、家庭影响层次有别,教师备课就不能按照一种模式,只备一个教案,其余问题全靠“临场发挥”。

(1)“一大多小”教案。即一个大教案,2~3 个小教案。大教案针对一般学生而言,小教案针对个别学生(学困生、优生、特长生)而言。多备一些个别学生参与的活动,培养学生参与课堂的活动。

(2)备课时既要备教材也要备学生。在备课时充分考虑学生的不同需要,尽量使学生吃得饱,学生有事可做。关键是学生需要什么,他们各自想学到什么。

(3)“多元一体”教案。这种教案形式上只有一个,但一个教案之中隐含了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多种教案。与“一大多小”教案相比,这种教案能够减轻教师的劳动强度,易于长期坚持施行。

2.分层上课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中心环节,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课堂教学中,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做到以下三个兼顾:

(1)目标兼顾。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目标:A.发展目标;B.提高目标;C.基础目标。基础性的目标应是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是每个学生必须而且可以达到的。在上每节课前,把此课的教学目标展示在黑板上。这样,有利于每个学生明白每个单元和每节课的教学弹性分层目标。从而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确定自己的层次目标,每个人的选择是动态的。

(2)讲授内容兼顾。兼顾学困生,提高优生,带动一般学生。学困生弄懂了新知识,优生和特长生训练了运用知识的能力,一般学生加深了印象,巩固了知识,可谓一举多得。

(3)对不同课型的课堂教学兼顾。不同课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也不尽相同。学生在完成同一任务时,会有快有慢、有好有坏。如果为了赶进度,或是为了课堂教学能顺利进行,经常光顾一些个性活泼开朗、头脑聪明的优等生,势必损伤那些成绩较差或性格内向的学生的自尊心,同时也养成了他们的惰性。

3.训练分层

设计的问题同样充分地考虑到学生之间的差异,尽量使问题有一定的梯度,以求照顾大多数。这样,不仅鼓励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参与意识,而且激发了学生的思维积极性。例如课堂提问,教师在课堂上提问的质量,从一定意义上说,决定着学生的求知欲望,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在设计课堂提问时要依据教材,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设计,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解答问题的机会,都有机会得到提高。也就是打破那种同声齐答或解疑均由班内“答问专业户”承包的局面。

4.课后练习和作业布置分层

学生能否完成教学目标,作业是一个重要的反映指标。精心设计作业题,既非轻而易举又非高不可攀,分层递进。呈阶梯式让不同层次学生使用。“作业分层”与“目标分层”有相当的一致性。教师应基于弹性目标,相应地确定弹性作业。当然,弹性作业也不是和学生分层一一对应的,学生仍可以根据自己的目标来选定作业。一般来说,低层次学生可从基础性习题开始,而后完成提高性、发展性习题。高层次学生在充分完成提高性和发展性习题的同时,教师可以考虑更高的附加性(研究性)习题。

5.分层进行学法指导

教师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给予针对性的指导,真正关心他们。学生一旦感觉到老师是在真正地关心他们、帮助他们,绝大多数学生都会尽其全力去学习、去努力。对学困生而言,除了帮助他们找出学习困难的症结,还要对他们的个性进行分析,教会他们可行的学习方法,帮助他们树立学好的信心。而对优生和特长生来说,要指导他们不断提高自学能力。

6.分层评价

分层教学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而又不至于给学困生产生心理上的巨大压力,评价分层是必不可少的。适当的、准确地分层评价,有利于各层次学生的自信心,同时有利于我们真实及时地了解学生目前的状态,及时调整我们的教学方法、策略和教学组织。在评价实施的过程中,评价的主体是多元化的,要尽可能兼顾到不同个体的个性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同时还要注意到评价应与教学过程有机地融合为一个整体,各种不同方式的评价也是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的。这样,才能发挥评价的最大功能。在信息分层教学中实施评价,不仅是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更是学生深入参与学习和实践的好机会,同时也是学生培养自我反思、提高自身信息素养的过程。要教育学生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在教学过程中与教师进行积极地配合。

总之,随着信息分层教学的不断改革和发展,评价作为分层教学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教师应遵循基本性、发展性以及全面性原则设计的多种评价方式,以促进全体学生个性化的、全面的、可持续的发展。

猜你喜欢

教案分层学困生
用爱和机智帮助学困生转化
高中分层走班教学模式探究
基于实证调查的学困生成因及转化
《触摸春天》教案
数学“学困生”转化方法思考
数学“学困生”转化方法思考
有趣的分层现象
《立定跳远》教案
Does a kangaroo have a mother, too教案
5.4.1认识分式方程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