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校园文化相结合的实践研究
——以郑州市五所高校为例
2021-11-29常峥刘肖吴佳珍
常峥 刘肖 吴佳珍
(郑州科技学院、郑州大学,河南 郑州 450064)
一、思想政治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的关系
(一)校园文化建设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互依存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历来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各大高校紧跟党和国家的脚步纷纷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校是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的重要阵地,只有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确保青年接受正确的思想指导,才能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前提条件。
(二)校园文化建设以引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价值
校园文化在不断建设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中,无形中形成了一种凝聚力,使全体师生能在此种力量的感召下规范自身行为,培养高尚情操,能产生强烈的责任感、归属感和荣誉感。优秀的校园文化的建设需要思想政治教育的正确价值引领,为其发展指明正确的方向。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校园文化相结合的具体实践
(一)深入学习理论知识,将理论应用实践
自十九大以来,中央十分重视高校思想政治建设,并提出高校思想政治建设中要求学生了解历史事件、参观红色景点、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系列讲话等。根据中央要求,所调查这五所高校都开展了一系列思想政治建设工作。比如,在学校开设专门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利用新时期社会主义思想政治理论武装头脑、带领同学们参观红色革命景点等。
(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潜移默化中提升素质
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凝聚一心,团结拼搏的动力源泉。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离不开学习优秀的传统文化的引领作用。河南高校积极开设传统文化的学习课程,使优秀的传统文化走进课堂,诵读国学经典。学生进一步了解优秀传统文化,提高自身文化素养,坚持文化自信,更好的传承中华文化。
(三)丰富校园文化的内涵,更好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
校园文化主要是由学生创造的,因此,要确保校园文化体现学生真实想法。为丰富校园文化的内涵和形式,学校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在实践中感悟学习,丰富校园文化的具体内涵。同时,五所高校都积极融入企业文化,拓展产教融合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搭建校企合作交流平台,实现文化交流方面的互动,请知名企业家到校讲座,为学生讲解企业经营理论,让学生了解企业基本知识。
三、郑州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理论基础研究滞后,形式主义严重
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理论基础。当前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对这些的研究仅停留在理论的表面。同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侧重于学生的精神层面教育,与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教育工作进行得较少。从教师层面讲,从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师专业知识缺乏、职业素养不高、理论基础薄弱;从学生方面讲,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属于公修课,学生上课的目的多数是为了拿到学分才修的课程,并且由于课程多是理论知识,枯燥乏味,大多数学生排斥心理较重。
(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形式单一
我国多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核心内容是以培育学生政治理论为基础内容,强调学生对于政治问题的宏观认知和普遍共识,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路径较为单一,内容较为笼统。多数高校对思想教育工作重视不够,致使校园文化中的素质教育功能没有得到有效开展,校园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很难开拓出新的路径。同时,大数据时代信息混乱,对学生的思想道德观念也发生改变,行为举止皆造成影响,致使校园文化建设成效欠佳。
(三)思想政治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两张皮”
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在我国校园文化建设中并未得到充分体现。一方面,多数高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依然遵守着传统的文化观念来施行。尤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很难融合在一起,学生的思想政治道德素养没有在校园文化中充分体现,只重视校园文化课程的强弱。另一方面,多数高校过于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程教学,与之相关的研究环节相对匮乏,缺乏对实践性较强的思政教育活动,校园文化生活并未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实质性的突破。
(四)校园文化缺乏创新且影响力不足
由于各高校的教育理念和校园环境是不完全相同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考虑差异性,根据实际情况建设有自身特色的校园文化。但由于各大高校对自身校园文化建设的定位不准确,导致校园文化建设往往形式化,忽视校园文化建设的真实目的。这些都导致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或者盲目跟风,忽视自身特色和真实诉求,导致校园文化陈旧落后,逐渐失去生命力被时代抛弃。
四、改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校园文化相结合的措施
(一)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克服形式主义
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要求高校在培育新时代的人才时要用正确的理论,先进的思想来武装头脑,正确的思想引领,树立正确的示范。这就要高校组织学生深入了解历史事件、学习历史知识、开展与时代主题相关的教育实践活动等。学校应更加侧重对学生的实践教育,一改之前只注重理论教育的方式,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习理论知识,并在实践中感悟思想政治教育建设的真谛,这样才能给学生留下的深刻的印象。
(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大学生是一个可塑性较强的群体,同时也比其他社会群体易受外界的影响。当下正处在互联网极其发达的社会,互联网给大学生学习带来巨大便利的同时,也形成了多元的价值观,这些信息和价值观在无形之中影响着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正确的思想导向能从宏观上给人以明确的价值引领,不断指引着我们革命前进的方向。因此,我们必须坚持指导思想不动摇,以此来保证工作方向的正确。
(三)积极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和校园文化相融合
思想政治教育和校园文化都属于意识形态领域,该项工作的好坏衡量标准也不能用定量化方式考核。所以,我们应转变思路,将思想政治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具体化,借助一定的现实工具对学生产生特定的影响。如,利用环境育人的特点,在校园内营造特定的文化氛围,学生自觉接受校园文化的熏陶和影响,建设校史馆,图书馆定期举行思想政治主题教育活动,演讲赛,布置特定的校园文化展示角等,思想政治可以借助这种多样化的形式与校园文化相结合。
(四)推动校园文化创新,扩大校园文化影响力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首要动力和源泉,校园文化的创新不仅有助于丰富校园文化的内涵,还可以增强校园文化的影响力。为此,学校应该突破部门的条块分割,团结一起,共同发挥校园文化的凝聚力和影响力,发挥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影响作用。同时,学校可以利用自己的优势,与社会文化部门开展共创共建共享项目,把学校的文化知识和文明传递给社会以影响社会环境。借鉴学习古今中外的优秀成果,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吸收借鉴外来文化。同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要提高教育工作者自身的专业素质和文化素养,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影响广大学生,为学生做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