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辅导员关心关爱少数民族学生的方法探寻

2021-11-29郭道阳

魅力中国 2021年25期
关键词:辅导少数民族辅导员

郭道阳

(辽宁工业大学,辽宁 锦州 121000)

引言

在我国“大杂居,小聚居”的民族分布背景下,一般会形成各个民族的学生在一起集聚的现象,即汉族学生聚集、少数民族聚集,很少出现互通现象。因此,各个民族的学生面对的都是自己熟悉的生活和行为模式,对其他民族了解较少。但是随着求学过程的加深,进入大学后各个民族的学生开始交流。由于汉族学生占据了大学人数的大多数,少数民族学生常常会因为汉族和少数民族间的民族差异,感觉自己格格不入。汉族学生因为缺乏对少数民族习俗的理解,经常会漠视乃至嘲笑少数民族同学。在这样的背景下,少数民族学生通常开始变得孤僻,心理健康问题也逐年升高。作为需要对大学生进行思政教育和心理辅导的辅导员来说,更应该实地研究少数民族学生的心理问题,然后针对具体问题具体解决。

一、少数民族学生心理问题成因的特点

少数民族学生都保留着一定的民族特征,其中来自纯粹的少数民族聚居地的少数民族同学,要比来自杂居地的少数民族同学具有更加明显的民族特征。基于对这两种少数民族同学心理健康问题成因的分析,这些成因主要具有以下特点:

1.具有独特的生活方式。有的少数民族学生喜欢穿戴自己的民族服饰,例如藏族学生;有的少数民族学生会在自己的民族节日时进行庆祝活动,对于本民族认可度极高,容易和其他民族学生发生冲突,例如彝族学生;还有的少数民族学生有着区别于普通学生的饮食禁忌,例如维吾尔族学生。

2.不太良好的社交习惯。由于居住地的改变以及同乡心理等原因,少数民族的学生更倾向于与同民族的学生结交,日常交流也喜欢用自己的民族语言。并且由于少数民族与汉族存在的民族习俗差异以及汉族学生存在的不理解,少数民族学生也开始倾向于减少与宿舍成员的交流,从而导致了隔阂的加深,集体融入的困难。

二、对于少数民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分析

经过一定的调查得知,心理问题会引发诸如讨厌学习、喜动、酗酒、打架斗殴等许多不同于普通学生的行为模式,这些行为都有着自己深层次的心理原因,并不仅仅是由学习和生活原因导致。由于少数民族的教育条件落后于内地,思想的传播也较为滞后,所以进入大学后层次的参差自然会引起少数民族学生的不适。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又加上少数民族学生面临的地域、思维、学习方式变化,学习以及社会竞争的激烈,压力的增大难免会导致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如果不及时对少数民族同学进行心理疏导,将会对少数民族学生的心理健康和自身能力提升造成巨大的影响。经统计得知,少数民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在下文几个方面:

1.易受情绪变化影响,缺乏情绪控制能力。出现心理健康的少数民族学生情绪控制能力较差,变化幅度大。并且在情绪变动的时候,自身的学习积极性和社交关系也会随着其情绪的变化而变化。[1]

2.意志力薄弱,处事犹豫不决,易受他人影响。在面临突发事件的时候,常常表现为冲动、无自制力,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变动。当面临压力过大、挫折来临、竞争增大时,就会坠入情绪的深渊里,陷入情绪崩溃、不断自我催眠的漩涡。

3.性格原因也是少数民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成因之一,主要有三种性格成因。一是过于自大,过于骄傲以至于看不到别人的长处和优点,遭遇挫折之后也会难以重整旗鼓;二是过于自卑,本身因为性格原因就难以与人沟通,过于不合群;三是过于狭隘,自私自利,不能豁达的面对生活中的小事,易与同学发生冲突。

综上所述,少数民族学生心理问题成因有很多,但是只要辅导员能够深入了解少数民族学生心理的可矫正性、采取最适合少数民族学生的心理疏导和学习教育方式,这些少数民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就一定能够迎刃而解。[2]

三、进行少数民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合理方法

高校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辅导员等应该因地制宜,根据不同的少数民族学生进行教育方式的灵活运用和实行,对具体的心理问题具体解决,可以采纳的教育方式主要有以下几个:

1.谈话疏导。作为被广泛应用于学生心理健康疏导的常用方式,谈话疏导对于辅导双方都具有一定的要求。首先谈话疏导要求对话双方处于相同的位置上,不能存在一方俯视另一方的情况。在这样的要求下,就要求高校辅导员要时刻摆正自己的位置,将少数民族学生放在与自己平等对话的位置。同时在进行谈话疏导的过程中还要注意谈话的方式方法,辅导员要注意营造轻松的谈话氛围,让少数民族学生自己说出自己的情绪问题,反省自己的不足之处,从而达到谈话疏导的目的。不能够简单的一刀切,更不能和普通学生一样对于少数民族学生存在不合理的误解和嘲讽。高校辅导员在处理学生心理问题应该做到深入了解学生深层次的心理活动,合理分析学生的行为成因,不能只以错对评判学生。对待更为特殊的少数民族学生更是如此,应该对他们施以引导,从而促使学生与自身的和解。

2.活动散心。组织活动进行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疏导是高校辅导员的主要方式方法。辅导员应该在原有的党日活动和课外实践活动的基础上,结合心理疏导的方法,通过这些活动的趣味性增进学生之间的民族融合和关系发展。还可以开展有关少数民族学生的多种活动,达到促进集体团结的目的。[3]

四、少数民族学生的引导方法探究

如上文所述,少数民族同学和汉族学生之间存在各种各样的差异。为了进行少数民族学生的正确引导,辅导员应该先从其他学生入手,对其科普少数民族的民族习俗和独特的生活习惯,减少隔阂。同时也要向少数民族同学树立集体观念,改变原来的行事作风,积极融入集体生活中去。基于相关的调查研究,引导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了解为先,教育为主。首先辅导员需要在问题还未形成的初期及时对少数民族学生进行各方面的摸底。明确本班的民族构成和少数民族学生具体情况(包括姓名、习俗、家庭情况等多种情况),做好情况预案。同时在少数民族和其他同学进行统一活动的军训期间开展相关科普活动,避免其他学生对少数民族学生产生隔阂,同时增进双方的了解,促进感情发展。

2.深入交流,积极引导。对于少数民族学生来说,不同的地域文化易使他们产生退缩的情绪,高校辅导员更应该主动进行关系的破冰。在学期初时辅导员就应该先一步进行与少数民族学生的交流沟通,同时辅导员还可以组织班级里的干部也进行相关的沟通交流活动。这样不仅能够先一步对少数民族学生建立良好的印象和集体观念,还能够让这些班干学生起到领导带头作用,带动其他同学和少数民族同学的交流和关系建立,促使集体关系融洽团结。

3.知人善任,考虑需求。任用少数民族学生担任班干是促进少数民族学生融入集体的有效方法。首先这样的竞选方式和结果体现了各民族平等的理念,营造了公平公开的班级氛围。另一方面,任用少数民族学生担任班干还能够帮助少数民族学生对集体产生认同感,班级同学也能够在班干的带领下了解不同民族的习俗,同时也兼顾了少数民族的需求,一举多得。

4.实时跟进,因势利导。少数民族学生因为接受的教育与内地的学生不同,也养成了区别于内地的较为松散放松的学习习惯,因此辅导员更应该在一开始向少数民族同学明确校规校纪。同时还应该对少数民族学生的情况实时跟进,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引导教育,促使他们改变原先养成的学习习惯,养成新的更加积极的学习习惯。

5.家校联合,共同进步。随着汉语的普及和发展,少数民族的大部分群体都能够流利地听说汉语,我们应该改变少数民族不能听说汉语的陈旧观念。在这样的背景下,辅导员应该认识到家长在促进学生发展和心理健康方面的重要作用,积极促进家校联合。通过家长深入了解少数民族学生的家庭状况和生活学习习惯,做到有的放矢地进行心理健康的引导,必要时还可以让家长进行学生沟通。

五、少数民族学生辅导方法探究

1.根据少数民族学生的家庭情况进行分类辅导。根据少数民族学生的不同家庭经济状况进行分类,对于经济条件较差的学生和经济状况良好的学生要采取不同的辅导方式。对于经济较为拮据的少数民族学生,辅导员应该及时跟进学生的心理状况以及生活状况,及时采取相关的引导措施。同时还可以在奖学金、助学金评定时,深入了解少数民族学生的家庭状况,积极根据国家以及学校的相关政策标准对学生的家庭状况进行合理评定。在公正公开的情况下,尽可能地将补助名额分配到需要的学生手中,不能因为少数民族学生的存在感低以及不了解等情况而忽视了少数民族学生的实际需求。进行名额分配时,也要顾及其他学生的心理需求,对于评定的疑问应该及时进行沟通和公示,避免隔阂的产生。而对于家庭情况较好的少数民族学生,应该帮助其树立正确的理财观念,合理支出,感恩父母的付出。

2.根据少数民族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状况进行分类指导。对于少数民族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进行判定,可以将心理承受能力强、适应良好、综合素质良好的少数民族学生列为普通关注,不时进行状况了解和跟进即可。而对于心理承受能力差、适应能力差、心理脆弱的少数民族学生,辅导员应该将其列为特殊关注,进行更加温和的辅导措施并投入更多的关注。不仅要和班级同学一起采取温和的方式进行关心关爱,还要避免其他同学的歧视挖苦。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学生的情况还是不能够缓解甚至更加恶化,辅导员应该积极联系家长,前往专业的心理辅导机构进行诊断,根据专业人士建议进行新的深辅方案。

3.根据少数民族学生的个性和取向进行分类辅导。对于少数民族学生具有的不同个性和爱好取向,辅导员应该通过多方面的了解和调查,摸清班级不同少数民族学生个性和爱好的具体情况,进行有的放矢的引导。但是如果部分少数民族学生过于散漫、进行不良爱好、性格走向极端的话,辅导员应该采取更加积极的手段如劝导、心理辅导等手段进行引导。同时,对于民族传统过于浓厚,民族习俗保留完善的少数民族学生,应该根据其具体的习俗情况,采取其易于接受的方式进行辅导。

六、结论

高校辅导员在对少数民族学生进行辅导和心理健康教育时,一定要立足于对少数民族学生充分的了解和深入的交流。不仅要了解其民族的习俗和生活习惯,对于学生本身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家庭情况都应该有一定的了解,然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否则只会做无用功,当然辅导员在进行辅导的过程中更应该做到对学生的平等对待和一视同仁,这样才是真正的关爱学生。

猜你喜欢

辅导少数民族辅导员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一)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二)
校外辅导员的一天
数年如一日的义务辅导员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辅导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辅导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学习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