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廉政文化建设融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探究

2021-11-29于淼淼

魅力中国 2021年25期
关键词:廉政师生校园

于淼淼

(吉林农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吉林 长春 130000)

十九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方位对进一步完善我国廉政文化建构提出更高要求。大学生群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生力军,也是未来党政机关领导干部的后备力量,因此必须充分认识到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使高校廉政文化建设融入思想政治工作中,推动廉政文化进高校,引导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一、廉政文化建设融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意义

(一)防御意义:有利于抵制大学生不良意识的产生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不断推进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思想也愈加多元,来自西方国家的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腐朽思想一同涌入中国。大学生群体思维活跃,正处于人生的“拔节孕穗期”,他们较早接触各种思想,尚未树立起成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极易受到不正之风的影响和腐蚀。如果不及早对大学生廉政观的形成进行干预,使抵制腐败之风的关口前移,将导致青年学生观念发生扭曲,甚至丧失理想信念。近年来,高校的不正之风,甚至违法乱纪行为时有发生,多起大学校园学生组织腐败的案例在社会上引起热议,开始出现了打官腔、势利眼的学生干部,他们在工作期间滥用职权、公费吃喝,进入学生组织的初衷也从“为同学们服务”转变成“为简历添加资本和筹码”。为防止此类现象继续扩大,避免不良风气袭扰和污染,当今高校对青年学生开展系统广泛的廉政文化教育,将廉政文化建设融于思想政治工作迫在眉睫,意义重大。

(二)导向意义:有利于青年学生的全面发展

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最高目标就是实现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时代的进步要求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不仅要掌握大量的专业知识,更需要相应的思想道德、实践能力和社会素质。廉政意识的培育,事关大学生高尚道德的养成,实践能力的提升,以及社会素质的全面提高。高校进行廉政文化建设将极大推动大学生形成正确的廉洁意识和廉政思想,掌握廉政知识,提高廉政能力,产生廉政认同,传承廉政风气,自觉抵制腐败之风,提高青年学生的廉洁、廉政修养。在马克思的“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指导下,帮助大学生成长为“全面的人”,即“知识人”“技能人”“道德人”的三位一体和有机统一,从而为社会主义事业和民族的伟大复兴事业培养合格的德才兼备的接班人和建设者。

(三)净化意义:有利于校园风气的纯洁养成

高校是育人的圣地,“象牙塔”本不应该受到任何形式的玷污。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高校扩招扩建脚步的加快,高校的发展也呈现出一定程度的市场化倾向。受经济利益和政治特权的刺激和诱惑,一些权力掌握者开始滋生贪污腐败之风,甚至违法乱纪。近年来,网络上曝光多起教师实名举报单位职称评聘工作不公、学生实名举报教师师风败坏等案例,令人震惊,也应引起深思。实际上,出现在高校的乱收费、乱统管等决策腐败,滥用职权、大吃基建回扣等权力腐败,以及收受礼金、性侵学生等岗位腐败都有发生,这类事件严重影响了高校和高校教师治学育人的崇高形象,破坏了学校发展的正常秩序,污染了文明校园的纯净风气,更恶劣的影响是给青年学生做出了不良示范。通过在对大学生所进行的思想政治工作中加入廉政教育,做好学生的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加强高校廉政文化建设,引导青年学生明辨是非,重构廉洁廉政意识,自觉抵制腐败之风的侵入和影响,明确廉政站位,弘扬廉政文化,清洁净化校园风气,从而构建和谐文明校园。

二、新时代高校廉政文化建设融入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问题

(一)高校重视度不够

长久以来,受传统观念影响,人们将“上大学”简单等同于“只需学好专业知识”,这种思想在如今的部分高校内部也存在并流行。在该思想的指导下,大部分大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只关注课程成绩和绩点,一定数量的高校办学重点只放在科研工作,把提前其在社会机构设置的排列名次作为重要目标,追求更多可视化或可量化的成果,将廉政文化建设作为“周边产物”,并没有真正将廉政文化建设纳入到高校发展的规划序列当中。更有甚者,高校廉政责任部门只在上级机关检查工作时安排、布置和策划一些简单的廉政文化相关活动以应付工作,使得高校的廉政文化建设工作浮于表面,不能够很好地影响、带动师生形成正确普遍的廉政意识。由此,高校的校务管理者、教辅机构、一线教师及青年学生作为高校校园的主体,在创造和维护校园文化时,将目光局限于书香文化,长期忽视了廉政文化的打造和优化,不能为校园廉政文化建设投入更多的支持,更不能因校制宜地将廉政文化建设融于思想政治工作之中。

(二)融入形式简单生硬

马克思的辩证法认为,内容和形式是对立统一的,适合内容并能够正确反映内容的形式才能够促进人们对内容的吸收。从以往的廉政文化建设情况来看,大部分的高校在对学生进行廉洁、廉政教育时所采取的形式比较单一,即在重大事件或时间节点下组织学生观看廉政警示教育记录片,在校园悬挂廉政宣语,或者邀请从事廉政研究的相关人员为学生做讲座、上大课等。这些廉政教育的形式实际上只是对高校学生进行简单的单向灌输,并没有引起实质上的双向互动,也就是说,学生对于这些形式老旧的廉政教育大多只是“看了看,听了听”,究竟廉政知识吸收了多少,廉政意识树立得如何,廉政认同是否扎根,青年学生不置可否。同时,没有对不同年级、不同专业、不同学段的高校学生进行有区分、有层次的廉政文化建设,专科生、本科生、研究生所接收到的廉政教育差别不大,有的高校甚至几年不曾更换廉政文化的建设形式。可见,高校的廉政文化建设并没有结合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心理特点进行符合学生群体的、新颖多样又与时俱进的形式探索和选择,老套又粗线条的廉政文化建设极可能会引起大学生的知觉疲劳甚至是反感。

(三)廉政制度体系不完善

新时代以来,为保障廉政文化建设的落地执行,各高校建立了相应的制度体系。但由于很多高校的廉政文化建设起步较晚,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客观形势也较为复杂,其相关制度体系并不健全。首先,从制度内容看,高校的廉政制度一般包括学校层面和二级单位层面的廉政风险防控办法、廉政建设责任分工、年度廉政建设工作要点等,但普遍来说,这些制度的内容都比较抽象空洞,制度的订立机械生硬、千篇一律,并没有从实际出发来体现各高校和二级单位的不同特点,缺少针对性。其次,从制度运行看,高校及二级单位制定了相关制度之后,很少向校务管理者、教辅部门、一线教师和大学生进行系统深入的解读和贯彻宣传,制度往往在被制定好后,便直接“挂在墙上”。最后,从考核机制看,相当数量的高校廉政制度对廉政文化建设的考核和测评尚不全面,往往将考核重点放在廉政教育人员的廉政工作体量上,如教师发表的廉政论文数量和廉政第二课堂的教学课时量等,并不侧重于对师生实际廉政行为的考核和师德师风的建设。

三、新时代高校廉政文化建设融入思想政治工作的路径

(一)强化师生廉政文化思想,营造校园廉政氛围

首先,构建廉政文明校园首先需要校务管理者坚定理想信念,务实廉政意识。校务管理者把握校园发展基调,决策廉政计划的制定、实施和考核,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所在高校的廉政文化建设和执行。做实领导干部的廉政建设教育,使领导干部充分认识廉政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打破其“唯排名”的狭隘视野。同时,对领导干部进行廉政警示,使之保持和维护自身廉洁,领导高校正态发展。其次,高校教师在廉政文化的建设上,要起到引导和示范作用。教师不仅要传授好专业知识,更应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学生抛除“唯分数”的观念,使之形成牢固的廉政意识。对教师的廉政要求要更加明确,将廉政教育的相关要求加入到岗前培训当中,并定期对教师进行廉政教育和廉政考核,要求教师自觉抵制学术不端、收受贿赂等不洁不廉行为。最后,通过各种途径对大学生进行有效的廉政教育,使廉政思想真正入脑入心。一方面,引导学生端正廉政态度,认真对待廉政观念的养成;另一方面,针对高校校园出现的学生干部“小腐败”现象,必须及时遏制。将包括廉洁廉政维度的定期思想考核作为大学生评选“三好学生”、“优秀干部”等称号的必备条件,实行廉洁廉政的一票否决制,切实推进大学生廉洁廉政意识的养成。

(二)丰富廉政文化建设形式,提高廉政教育实效

高校的廉政文化建设不能千篇一律、陈旧老套,要结合高校师生的具体情况和实际条件,运用新载体,创新建设形式。首先,继续扎实推进传统廉政教育,通过组织师生参加廉政文化讲座、廉政知识问答、专题演讲比赛等形式,使廉政教育常态化、持续化,夯实师生廉政思想基础;其次,充分运用新媒体平台,发挥互联网优势,助力廉政文化建设融入思想政治工作。中青年是新媒体使用的主要群体,通过新媒体宣传和建设高校廉政文化是师生喜闻乐见的理想手段。可以通过小程序设置匿名廉政问卷,以实时了解师生的廉政状态,调查校园廉政文化建设的效果,以对高校师生进行更有针对性的廉政文化建设;再次,廉政文化建设应与具体课程相结合,将廉政文化融于学生的课程当中。一方面,廉政文化应融入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如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中结合“00 后”学生特点讲明廉政法治和廉洁人格的树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中向大学生展示中国共产党的廉政建设历史等等。另一方面,廉政文化还应被积极纳入到课程思政的建设当中。各专业课教师应寻找结合点,适时引入廉政教育,使各类课程与对学生所进行的廉政文化建设同向同行,引导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牢固树立正确的廉政观。

(三)健全廉政制度保障体系,构建廉政长效机制

制度的建立、完善和执行对高校来说意义重大。高校廉政制度的制定和确立需要将合法、合理的一般性前提同寻求与符合实际情况的特殊性相结合,需要高校制定体现新时代特点的,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廉政制度,以确保高校廉政文化建设融入思想政治工作“有制可依”并“制度有效”。另外,应做好高校廉政制度的宣传和落地工作。制度的价值在于实施,实施的基础应该是被广泛认知。高校的纪委监察部门、学生工作部门和二级单位要做好廉政制度的贯彻和落实工作,组织师生对廉政制度进行系统深入的学习,避免出现“制定制度时轰轰烈烈,执行制度时冷冷清清”的局面。同时,要对廉政制度中的考核机制予以充分关注,不仅要求廉政制度的制定和实施期间有过程性成果,更应展现对廉政制度的使用主体有形成性评价,将对高校廉政文化建设工作的考核侧重点放在全体师生廉政品格的养成和廉政行为的呈现当中。将考核和监督并举,形成高效廉政文化建设融入思想政治工作的长效机制。

猜你喜欢

廉政师生校园
党的廉政思想“听得懂”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廉政之歌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明朝初期的廉政教科书
麻辣师生
种好“责任田” 不越廉政线
开心校园
爆笑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