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秦皇岛市寻找并推进新时代劳动教育实施路径的建议

2021-11-29刘丽张俊敏

魅力中国 2021年25期
关键词:劳动育人评价

刘丽 张俊敏

(1.秦皇岛市第十六中学,河北 秦皇岛 066000;2.秦皇岛市第七中学,河北 秦皇岛 066000)

劳动教育是新时代党对教育的新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是全面发展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中小学必须开展的教育活动,对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我市各校秉承劳动教育基本理念,依照《指导纲要》中规定的总体目标、主要内容与学段要求,已经走在探索实践的路上,并取得了一定的教育效果。例如中小学课表增设了1 课时的劳动课程,有些学校通过开展校外劳动实践、校内劳动周系列活动等落实劳动课程。但就目前劳动教育实施现状而言,还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在一些青少年中出现了不珍惜劳动成果、不想劳动、不会劳动的现象,劳动独特育人价值在一定程度上正被淡化、弱化,处在雷声大、雨点小的实际境况下。

二、家庭不太重视劳动教育,家人包办严重,且不太关注培养孩子形成而热爱劳动的情感和习惯,对劳动教育独特育人价值持不看好、不支持的态度,更多家长认为高学历才能找到好工作,只有找到好工作才能拥有幸福生活,希望孩子注重学业与分数,甚至向学生传达错误的劳动教育观念。

三、学校开设的劳动教育内容范畴较为传统,与新时代与时俱进的原则还有一定的距离。

四、劳动教育的学生评价体系目前还不够健全

如何探索出符合新时代社会发展的劳动教育新形式,则是当前最为迫切的任务。为此,提出如下建议:

(一)通过聚焦高层次的精神追求,探索高品质的劳动教育形式,使学生完整理解新时代劳动教育总体目标。劳动教育要持续发展,不断促进学生劳动素质的全面提高,离不开社会的全力支持和配合。为此建议政府统筹,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发挥区域资源优势,对劳动资源整合、合并、重组,开展不同类型的基地场所创建、研学基地评创、劳动实践教育基地认定等工作。教育行政部门及学校通过项目式学习、研学实践等教育新形式,深挖本地丰富的历史性与时代性并具的人文底蕴,贯彻“社会即学校”“实践即育人”的理念,逐步构建动态交织的实践基地网络线路群,开发并实施劳动实践课程体系,在实践中增强学生对劳动价值体认,摒弃不劳而获、不尊重劳动成果等不正义、不健康的价值观,完整理解劳动教育总体目标。

(二)家庭是落实劳动教育的第一场所,父母应当发挥好在劳动教育中的启蒙、奠基、持续的基础性作。家庭应重在日常生活自理、自助和自我生活管理劳动方面的基本生活技能培养和劳动习惯养成。为此建议家长减少代替包办,要鼓励孩子自觉参与、自己动手、随时随地、坚持不懈地进行劳动,每年掌握1-2 项生活技能;同时也要树立崇尚劳动的良好家风,通过言传身教,发挥成人在劳动教育中的示范、引导、督促、激励作用。

(三)学校是实施劳动教育的主阵地,要切实承担劳动教育主体责任,紧跟新时代发展步伐,发挥主导作用。《意见》强调“实施劳动教育重点在系统的文化知识学习之外,有目的、有计划组织学生参加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培养学生正确劳动价值观和良好劳动品质。”

首先,学校有目的、有计划培养学生的劳动能力,让学生掌握劳动能力,塑造劳动品质,要明确实施人员,开齐开足劳动课程,避免“阴阳课表”。

其次,学校要结合学段特点和实际,科学设计劳动项目,规划好劳动课程内容,例如可以通过校内社团活动、值周班活动,校外基地实践、研学旅行,还可以结合植树节、劳动节等活动形式发挥劳动教育综合育人功能。

最后,学校劳动教育还要贯彻与时俱进的原则,准确把握劳动教育新时代特点,探索新形式的劳动内容,在新时代,由于脑力劳动、服务性劳动、复合型劳动比重空前增加,劳动要适应科技发展和产业变革,针对劳动新形态,注重新兴技术支撑和社会服务新变化。这就要求,劳动教育内容要结合产业新业态、劳动新形态,注重增设新型服务性劳动内容。例如,可以将常规社团活动升级为社团课程,将在社团课程中学到的技能,在学校助力下,与某公司合作,将文创作品、科技作品、发明专利等进行产业化研发与生产,物化劳动成果,培养学生新型劳动成果转化意识,体现劳动新时代特点。

案例《快乐的植树节》:学校以3 月12 日植树节为劳动课程背景,培养学生劳动意识和环保意识,为学生未来发展提供有力支持。根据初中生具体的劳动能力,劳动实践教师必须设计出针对性强的具体活动方案。同时在具体的活动实施过程中,要充分站在学生角度分析考虑,给予学生更多的思考与实践的时间和空间,使其成为活动的主人,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活动中。除此之外,教师是实施教育的主体,在活动时,教师应充分发挥自身育人职能,对学生及时点拨和指导,促进学生劳动思维与品质提升。具体活动环节如下:

活动一:微课视频,创设情境,明晰植树节劳动主题活动。

活动二:小组讨论并进行小组擂台赛--种植树木的好处。温馨提示学生,可以结合大数据资源,利用图文并茂的多媒体形式进行展示,各小组进行擂台大比拼,提升活动兴趣性与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多媒体制作能力、演讲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

活动三:确定具体可行性的植树策略,例如时间、地点、植树规模、树苗的选择与购置、所需工具、交通路线、植树后所需水资源的解决策略等。该环节采用头脑风暴形式开展,教师问题的提出由从线条向细线条过渡,利用抽丝剥茧的形式让问题不断走向深入,引发学生的深度思考;同时鼓励学生自行替身有深度的好问题,最后所有问题均由学生提出解决策略,教师只做恰当的引导,将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

活动四:植树实践。师生必须提前做好各项实践活动预案。

活动五:活动评价与反思。活动评价分为过程性与终结性评价两大类;活动反思也要确定好恰切的关键点,在关键点的支撑下,师生各自完成各自的深度反思,并为下一环节做好充分的准备与提醒。

活动六:延伸拓展--班级绿植的种植与日常维护。

(四)健全新时代学生劳动素养评价体系,促进劳动教育良性发展与目标实施。要加强劳动教育的实施步伐,就必须加快建立相应的学生发展评价体系,使其体现新时代劳动教育育人功能。该评价体系,要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根本指导思想,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劳动素养”为核心价值取向,以“各学段劳动教育目标”为主要评价依据,以“现有各学段劳动教育中的问题解决”为出发点。评价内容的确立贵在有据有序、可感可知,切忌内容含糊不清、空中楼阁、雾里看花,必须清晰明确、结构合理、简繁适度,让评价者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做得到,最好能做到抽象的评价内容具象化、开放的评价内容结构化和复杂的评价内容简单化。

“把握育人导向,尊重教育规律,创新体制机制,注重教育实效,实现知行合一”,将劳动教育做实、做到位,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猜你喜欢

劳动育人评价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SBR改性沥青的稳定性评价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热爱劳动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珠”育人
他们用“五招”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