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传统文化教育实施路径
2021-11-29穆永岩
穆永岩
(吉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吉林 吉林市 132200)
中华传统文化是我国的瑰宝,历史悠久,在中华民族发展历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当前时代下,大力弘扬和发展我国的传统文化,有利于团结人民、丰富民族精神的内涵、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之梦。高职院校要紧跟这一时代要求,加强对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承担起这一历史重任,让中华传统文化更加闪耀。
一、高职院校传统文化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行动缓慢,未能及时落实传统文化建设
我国从十六大开始便有了弘扬和发展民族精神的号召,国家也十分重视传统文化的建设问题。民间社会也开展了许多关于传统文化的活动,经典诵读这一活动就有很多,据相关经典诵读专家统计,我国有大约五百万家庭参加了经典诵读活动,学习到了传统文化知识。尽管政府与民间都积极推进和参与传统文化教育,有些教育部门却迟迟不落实,不付诸积极行动。除此之外,有许多高职院校觉得传统文化和职业教育没有关联,甚至有些高职院校中没有传统文化课程,或者一些高职院校开设了这门课程,但是并不是必修课程,而是一门选修课,缺少专业的师资力量和相关教材,传统文化教育在高职院校中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二)太过于功利,实用主义盛行
高职院校的目标是培养出一批有知识和实践经验的为社会服务的人才,这一培养目标让高职院校认为自身就是要培养掌握技术技能的技术工人,却缺少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认识。当前教育事业发展迅速,实用性高并且短时间内就有效益的课程被大力重视,基础课程被一再压缩,越来越不被院校重视,功利主义的思想让传统文化课程在高职院校中没有存在感。高职院校的工作者应该注意到当前社会追求“以人为本”的潮流,高职院校不只是培养技术人才,应该是高素养的技术人才。
(三)师资力量小,缺少教材
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教师,应该学习过多种学科,综合素养较高,是一个综合性人才。具备这些要求的教师并不是很多,高职院校缺少师资力量,也没有可用的传统文化教材,拥有的教材数量和种类也很少,这些客观条件限制了高职院校开展传统文化教育。
二、高职院校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实施路径
我国高职院校传统文化教育存在的问题有:行动缓慢,未能及时落实传统文化建设;行动缓慢,未能及时落实传统文化建设;师资力量小,缺少教材。了解到当前存在的问题之后,就要采取针对性的路径解决这些问题,下面分析我国高职院校进行传统文化的实施路径:
(一)重视汉语言教育,保护国家的语言文字
中西文化交融过程中,应该重视祖国的汉语言教育,保护我国的母语。文字承载着我国的传统文化,只有真正爱护自己的语言文字,然后才可以继承传统文化。世界上各个国家都很重视自己的文字,有些国家还为其制定了法律,我们也不能追求功利而缺少对自己文字的爱护。从当前情况来看,我国学习外语逐渐流行,学校也重视了学生的外语学习,甚至还会因会将外语而骄傲。高职院校中,大学语文这种课程只会设立一年,还有些院校和专业完全不设立,而大学英语却会每年都设立。在当前这个全世界互相交流的时代,走向世界,改革开放,学习各国的优秀文化是必要的。但是,只是一味地向西方学习,而忽略自身的传统文化,对国家和个人来说,都是非常不好的一种行为。中国的汉字语言是我国历史的瑰宝,在华人眼中,汉字是最美的文字,每一个汉字都凝聚着先人的智慧和汗水。中华文明几千年来饱受摧残,但仍然屹立不倒,这说明我们的文明有着顽强的生命力。所以,高职院校的传统文化教育中,要十分重视中华的汉语言教育,要加强对汉语言教育的培养。
(二)高职院校要把传统文化教育与思想教育联合起来
高职院校学生来自不同地区,不同学校,学生的素质有高有低,要对其进行思想教育。当前的高职院校的思想教育都是在理论知识和政治说教中进行的,学生对其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效益也不高。为了应对这种情况,高职院校要把传统文化教育与思想教育联合起来,在实际教学中应用,是一个有效的教学方式。我国的传统文化和思想教育都重视基础的道德教育,教会做人的道理。中华历史上有许多人物和历史故事都可以帮助进行思想教育,结合这些进行传统文化和思想教育可以让学生从中获得乐趣。
(三)创造一个适合传统文化教育的环境
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不是一个程序性和机械性的事情,让学生真正学习并理解传统文化不是简单的事。传承传统文化不能追求速度,为了让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事业更好地发展,每个人都要努力。高职院校可以在学校设立校园专刊来弘扬传统文化,或者开展经典诵读、传统文化研讨会等让更多人学习传统文化,还可以游览和参观博物馆、名胜古迹体会传统文化。高职院校可以利用各种方式,多多弘扬传统文化,让学生经常接触到传统文化,被传统文化所熏陶。
(四)培养高素养的教师
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教师要有着丰富的传统文化知识,具备专业的教学技能。教师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见解要有一定的高度,能够掌握传统文化的精华,还可以把现代文明与传统文化结合起来,教师要学问广博,见多识广,对传统文化认识充分,教师还要在钻研传统文化上认真,有着高要求,注意自身的品德修养。在传统文化教育事业中,身教优于言传,品德优良的具备高素养的教师,可以更好地利用自身的实践教育学生,更加容易被学生所接受。
(五)建立创新传统文化教育的载体与平台
各个高职院校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方式都不一样,有传统的教育方式,通过课堂讲解,还有创新的教育方式,在课堂讲解之后,开展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更好理解。要想利用创新的教育方式进行传统文化教育,除了基本的课程安排,教师力量等,还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建立立德树人的格局。立德树人是一个复杂的工作,要求全过程教育学生,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这一工作。高职院校要承担主要任务,主动进行教育工作,相关机构和组织也要积极参与工作和活动,履行自身职责。教师教授好自己的课程,促进传统文化更好发展。二是把传统文化教育融合到培养人才过程中。进行传统文化教育不只是创立传统文化课程,开展传统文化实践活动,要真实把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培育人才的过程中,包括素质教育、思想教育、心理教育等。三是利用第二课堂。第二课堂是教学课堂的一个补充,许多高职院校使用了第二课堂,但各个学校的使用效果和质量都不同,运用好的院校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有些院校只是走形式。借助第二课堂来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利用系统的活动引导学生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性提高,让学生把传统文化的内涵运用到生活中,成为一个综合素质高的人才。
总结:综上所述,高职院校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可以参考的实施路径有:重视汉语言教育,保护国家的语言文字;要把传统文化教育与思想教育联合起来;创造一个适合传统文化教育的环境;培养高素养的教师;建立创新传统文化教育的载体与平台。借助这些实施路径,可以提高传统文化教育的水平和素质,为国家培养全能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