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与德育教育的整合

2021-11-29滕雯雯

魅力中国 2021年39期
关键词:整体德育历史

滕雯雯

(河北省沧州市黄骅市常郭镇常郭中学,河北 沧州 061100)

我们知道历史课程拥有很强的德育特色,其中的教材内容使开展各项德育活动的重要依据,只有渗透新的教学思想,明确立德树人的目标,才能通过多元化的知识体系启迪学生的心灵,为学生带来独特的体验,增强学生内心的感知意识,培养学生优秀的素养,提高学生的整体学习效果和水平。作为初中历史教师,不仅仅进行课程的更新和转变,更要全面进行历史教学知识的研究,不失时机地进行德育教育,融会贯通,多角度进行课程的归纳,要确保现代化的教学观念,真正与学生的成长需要融合起来,提高学生参与历史学习的热情,陶冶学生的情操,从而为学生整体素质和水平的提高,做好铺垫。下面就结合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实践就融入德育教育的积极意义,以及与德育教育进行整合的具体策略,进行如下阐述和说明。

一、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与德育教育整合的教育意义和价值

把握教学的方向,研究出整体课堂教学发展的规律,探索教育教学前进的动力,要培养学生高尚的品质,塑造学生优秀的情怀,是整体德育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只有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的德智体美劳才会得到综合性的发展和进步,这样一来才能为学生今后的成长奠定牢固的基础。通过对初中历史课程的研究,不断的探索德育教育的方向,才能促使学生的全面发展,把握其中的教学思维,实现课程内容的高度升华,确保素质教育迈上一个更高的台阶。其中具体的意义和价值集中表现在:

(一)有助于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的历史思维

高瞻远瞩,探索新的教学思想,全方位进行更新,才能真正寻找到教学契机,触动学生的灵魂,促使学生的学科思维得到全面的发展。对于初中历史课程的教学发展来说,全面进行德育教育的渗透,不仅仅是整体课堂教学发展的重要形式,同时也有助于影响学生的历史思维,让学生在独特的历史环境下,自由的成长和进步,并把德育教育真正注入到学生的发展之中,更好的锻炼学生的历史综合能力。

(二)有助于循序渐进的挖掘丰富的德育内容

学科教学拥有自己的特色,全面进行德育教育的实施,才能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变化,探索多元化的方式,寻找到新的教学出路,制定出清晰的教学目标,才能确保德育教育的内容充满生命力。作为初中历史教师,在研究教材中,需要不断的把握德育教育的渗透方式,要通过多元化的策略进行转变,这样一来才能有助于德育教育的丰富,挖掘出其本质,帮助学生进行内化,开发学生的意识,培养学生科学的价值观和历史观,促使学生的思维品质独具特色,以保证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和进步。

二、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与德育教育整合的具体方法和措施

纵观整体课堂教学发展的方向,全面研究德育教育的具体内容,与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达成一致,才能培养学生优秀的情感,让学生充满激情的进行知识的探索,以全面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并为学生的成长和进步创造契机。作为初中历史教师,在研究教材资源的过程中,始终坚定不移的进行德育教育的融入,要让学生明白学习历史知识的必要性,并从教材中挖掘出优秀的民族精神,转变成学生的成长内容,促使学生更加轻松自如的接受历史知识,真正培养学生良好的品格。具体的措施和方法如下:

(一)探索教材内容,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教材内容是整体课堂教学改革的最终切入点,把其中优秀的资源进行充分的利用,才能把握课堂教学的本质和内涵,真正让学生感受到浓郁的德育气息,实现整体教育教学改革的创新和发展。我们知道初中历史课程中包含着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全面增强和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全方位进行德育教育内容的挖掘和运用,才能让课堂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真正把优秀的精神分享给学生,触动学生的灵魂,引发学生对历史课程的高度关注,并在研究教材中更好地培养学生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实现整体课堂教学改革的升华。比如在进行鸦片战争的讲解中,教师要让学生明白中国人民在反抗外来侵略的过程中,所经历的磨难和痛苦,以及他们所进行的不屈不挠的抗争,然后把其中所蕴含的艰苦奋斗精神贯穿于整体知识的讲解中,确保教材内容真正与学生的成长结合在一起,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浓厚情感。

(二)变革教学手段,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念

一直以来,传统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学手段相对比较单一,刻板的学习氛围不利于学生的成长,而学生对历史课程缺乏正确的认知,这样的情况下探索新的教学路径,研究新的教学方法,把德育教育融入到教学实践中,尤为重要。作为初中历史教师,要善于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变革和调整教学思路,渗透德育教育,形成良好的德育氛围,鼓励学生进行自主的探索和总结,打破灌输式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放飞自己的思维,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念,提高学生的整体历史素养和水平。如在进行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对比,并把当代中国天宫号飞船的运行情况引入到课堂实践中,唤醒学生的民族精神和气概,在浓郁的德育氛围中阐述科技强国的重要意义要让学生对历史知识进行深刻的认知,提高学生的道德观念,不断地增强学生对历史课程的理解和运用水平。

(三)设置开放性问题,发展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

课堂是充满灵动性的,系统化的知识,需要通过开放性的问题进行完成,在这样的条件下,学生的思维才会得到尽情地发展,而相应的学生的核心素养必然会得到提升,德育教育的效果也会得到全面的提高。所以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需要通过设计多元化的问题,体现开放性的特征,引导学生进行主动的思考和探索,把握其中的方向,不再单一的进行课程的调整,而是通过问题把德育教育引出来,增强学生的体验意识,让学生的内心感触更加强烈,这样一来才能为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发展做好充足的准备。如在进行戊戌变法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再单纯地进行知识的灌输,而是让学生思考,假如戊戌变法成功了,中国的发展状况将会如何呢?你觉得现在的社会制度会是什么样的?此问题抛出以后,学生也会陷入到思考之中。然后借此让学生想一想,戊戌变法给中国带来了哪些影响?这样一来不仅能够与教材结合,同时也能把德育教育贯穿进来。

(四)开展丰富性的讨论,提高学生的历史道德修养

为打破初中历史课堂沉闷的状况,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进行讨论,让学生的思维真正活起来,是整体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体现。对于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来说,在组织教学改革的过程中,需要拥有长远的发展目光,制定出清晰的德育教育计划,不再单纯地进行教材知识的输送,而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目的,需要组织学生进行深层次的讨论,让学生拥有自由发展的空间,这样一来才能引导学生储备更多的历史知识和信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历史道德修养。如在进行“辛亥革命”教学时,教师可以搜集相关人物资料和内容,然后组织学生进行热烈的讨论,让学生畅所欲言地说一说,这一历史事件所产生的深远影响和意义,然后借此进行德育教育的渗透,让学生感悟到当时人们为国家而牺牲奋斗的精神,在讨论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个人观点,帮助学生将历史知识和生活知识相互融合,全面进行知识的升华,让学生感受到历史学习的强大魅力,养成正确的爱国人文精神,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和素质,完成德育教育的目标。

总而言之,历史课程拥有明显的人文性特征,其中所包含的优秀精神是学生成长的强大动力和源泉,发挥其教育意义和价值,满足学生的成长,需要促使学生的情感世界更加丰富,才能全面提高整体课堂教学的效果和质量,在这样的情况下,德育教育的渗透显得十分重要。作为初中历史教师,需要把握教学契机,融合德育教育的价值观念,意识到渗透德育教育的重要性,从教材中挖掘出丰富的德育素材,搜集生活中的德育案例,不断地进行整体教学资源的深度融合,创新良好的德育教育环境,以更好地培养学生优秀的情怀,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水平。

猜你喜欢

整体德育历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歌曲写作的整体构思及创新路径分析
关注整体化繁为简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设而不求整体代换
新历史
改革需要整体推进
历史上的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