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产业链的专业链建设策略与评价方法研究

2021-11-29刘尚明

魅力中国 2021年39期
关键词:培养目标产业链职业院校

刘尚明

(本溪市化学工业学校,辽宁 本溪 117000)

专业链是在人才培养目标等方面存在共通、联系,在人才培养的实施过程中,前后关联的专业存在资源共享和相互激励,产生共生效应,由此而形成的专业链条[1],专业链包含专业培养目标、专业设置、专业布局、培养数量、培养层次等要素。产业链是产业内上下游环节之间的产业纵向延伸,以及服务于产业发展的其他链环与产业主体链环之间的关联,产业链也包含产业横向的关联拓展关系[2],产业链包含价值链、企业链、供需链和空间链四个维度。

职业教育的产业性决定了职业教育从产业中来,随产业发展而发展,最终为产业服务的类型特征,因此,专业链与产业链存在着必然的内在关系,其各要素的对接、融入、融合和外在功能的联系是相对紧密的。专业链要满足产业链的发展,适应地域经济的需求,必须做好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以此来服务和促进产业链向上下游延伸和深化拓展,实现经济的优质高效发展。

一、专业链与产业链的联动

(一)专业培养目标与产业链的联动

培养目标,是指依据国家的教育目的和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提出的具体培养要求[3]。职业教育专业建设中培养目标的制定是专业建设的前提和基础,关系到培养人才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专业链中各专业的培养目标是有一定相互关联性和相关支撑性的,这种关联和支撑在表相看是以产业链中企业生产产品为纽带,但是深层次是产业价值链的映射体现,可以理解为,专业链条与产业链条协调发展在相互价值认可上的交集。专业培养目标与产业链中的价值链是相互协调的关系,根据产业链价值的变化,产业链中产品生产发生改变,必然导致人才需求发生改变,进而引起专业培养目标的联动变化。

在产业链中,产业发展、融合不断突破各企业之间的壁垒,重构整个产业体系和产业发展方式,促使相关产业对知识的强烈需求,推动企业生产技术与工艺不断改进,产品与服务的技术含量不断增加,产品集成度越来越高。专业培养目标为有效适应产业发展引起的诸多不确定性,满足产业技术复杂性和产品技术集成性越来越高的要求,不断调整、变化,在固定周期的调整,引导高素质人才的生成。

(二)专业设置、培养层次与产业链的联动

专业设置是指在国家专业目录规定下开办适合的专业,培养层次包含高等职业教育、中等职业教育专业层次。专业设置和培养层次的设置必须满足产业发展的需求,符合学校办学定位和学校发展规划相一致,同时要有若干专业做支撑;最重要的是专业设置必须满足供给侧改革的需要,符合市场规律,有旺盛的人才需求,另外开办专业要有经费、场地、设备、师资、实习实训基地等办学条件,有保障专业可持续发展的体制、机制。

专业设置与产业链中的企业链和供需链有直接的关系。区域产业结构是职业教育专业结构调整的重要依据,决定着职业教育专业设置和专业层次的调整方向。职业教育专业结构的调整,必须以区域产结构的变动趋势为导向,使自身专业结构始终与区域产业结构相适应[4]。产业链作为区域产业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后形成的组织形式,深刻地影响着职业教育的专业结构。从产教融合、资源利用看,以多个专业群形成链式结构对接多个产业集群形成的链式结构的方式是职业院校优化专业结构布局的可行性选择。

(三)专业布局、培养规模与产业链的协调联动

专业布局是同类专业在不同地域或同一地域不同学校开办的情况,专业布局与地域空间有关。专业培养规模是在该专业层次下,单位时间某专业培养出合格毕业生的数量。培养规模与招生数,在校生数是正相关的指标。

专业布局和培养规模与不同地域,或同一地域不同企业的人才需求相关。产业链中的空间链对专业布局有直接作用,而企业链和供需链对培养规模有相对应的影响。

二、专业链的建设策略

(一)政府的调控与支持

政府应加强对各职业院校专业设置宏观管理和监督,在充分掌握行业企业人力资源需求的基础上,结合学校自身的专业特色、行业背景、专业综合实力情况,积极增设与地方经济社会结构相符的专业,增加与地方战略新兴产业、支柱产业相关的专业。教育管理部门应根据人才预测,强化对专业设置的监督和调控,有效指导各校建设特色专业群,形成优势互补、特色鲜明的工作局面。政府利用专业审批的杠杆,规划学校专业结构布局,使专业设置、调整与退出具有科学性和针对性。同时,政府要定期对学校专业设置进行评估,及时发现设置与优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进行修正与调整,这对加快和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从而实现地方职业学校和地方经济社会共同协调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二)职教集团的中介和评价

1.搭建交互平台,整合职业教育资源

职业教育集团最主要的功能是优化教育资源,为实现资源的共建、共享提供一个平台。职教集团组成主体包括政府部门、行业协会、企业事业单位、职业院校、社会培训机构和科研院所,他们各自拥有自己的优势领域[5]。通过合作契约、资产纽带、供给需求等方式联结,并制定一系列的章程、制度等协调集团成员的合作关系,利用专业链和产业链对接的契机,实现优质资源的融合共享。

2.探索双元之路,密切校企合作关系

通过组建职业教育集团,使校企合作由单对单的双边合作变成职教集团内多个院校和多个企业以及行业协会和政府等利益相关方的多边多向合作,使职业院校全方位的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有效地提高职业院校的办学能力和社会效益。职业院校办学水平和实力的提升增强了吸引企事业单位合作、联合的意愿,使校企合作进一步深化,大大提高了校企合作的可靠性。

3.强化院校管理功能,降低办学成本

职教集团在强化教育方面有两个表现形式。一方面,职业教育集团即有主体自律的功能又有互相监督的作用,集团内各主体单位确定共同利益,形成利益共同体,这种在共同利益基础上自我约束和互相监督有利于遏制个别成员不规范的行为。另一方面,职教集团可以成为政府管理职业院校的辅助手段。政府通过职教集团管理一些专业性较强,需要依托行业发展的职业学校,减轻政府的管理负担,提高管理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4.提供双元评价,促进职业院校教学改革

参与集团的企业,在集团章程约束下形成一个供需基本平衡的合作体。集团内企事业单位作为人才需求方,提出要求和计划推动作为供给方的职业院校满足企业需求。集团内的企业需求是最直接、最迫切的动力,促使职业院校根据企业实际需要进行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提高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同时,企业可以直接为学校提供用工评价,校企合作共同制定在校的评估标准,企业对职业院校学生的评价,直接反馈成为检验职业院校办学质量的衡量尺度和学校改革的方向。

(三)建设专业链中重点专业

整合产业链中企业和学校教育资源,校企合作共同制定互认、共享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教材,共同实施双元教学,合作评价学生。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扩大人才服务的水平和辐射范围,实现“招生与招工同时进行,上课与上岗相辅相成,毕业与就业同向同行”。

制定适应地域产业升级转型和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具有鲜明特色,符合培养目标要求,体现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具有科学性的人才培养方案。坚持育人为本,促进德技并修;坚持标准引领,促进特色发展;坚持多方参与,促进产教融合。

以职业标准构建课程内容,以生产过程组织教学过程 “四位一体”教学模式,实现“教室与车间合一、教师与师傅合一、学生与学徒合一、作品与产品合一”[6]。

三、专业链评价方法

(一)外部评价

外部评价的主体是具有利益关联体,包含政府考核、社会评价、行协评估和企业反馈四部分。外部评价重点突出行业、企业的主导地位,准确反应企业的人才需求状况,专业链对接产业链的成效,进而督促专业链的调整、设置、完善,更好地满足产业链建设的内在需求。

政府考核主要以教育年度质量报告为主;社会评价包括媒体评价和家长评价,媒体评价既有传统的报纸等媒体,也包含博客、微博、微信、百度官方贴吧、论坛/BBS 等自媒体,该类评价难以量化,均为定性评价;企业是学校学生的直接承受者,评价主要是对人才职业道德、工匠精神、综合素质、专业知识水平、技术技能等的评价,由于现阶段行业协会发展的不均匀性,行协评价也可以由第三方评价代替。

(二)内部评价

内部评价主要是学校内部从自身发展角度出发进行的专业链建设评价。可以根据职业学校教学工作诊断项目指标体系的指标设置,提炼能考核专业链建设成效和专业建设水平的方面考核项目。

四、总结

对接产业链的专业链建设是我国职业教育专业建设水平提升的重要手段,是职业教育服务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专业链主要建设内容是根据产业链进行专业设置和布局,专业培养目标的趋同,专业培养数量的合理,重点专业建设的支持等,宗旨是为产业的建设和发展提供合格的技术技能人才。

猜你喜欢

培养目标产业链职业院校
职业院校财务会计网络化建设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筑牢产业链安全
打造藜麦全产业链稼祺从“芯”开始
产业链条“链” 着增收链条
健康中国背景下职业院校体育教学改革研究
新时期职业院校档案管理的思考
铲除论文造假背后的黑色产业链
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