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的预习优化策略

2021-11-29杜辽红

魅力中国 2021年39期
关键词:生词课前预习课文

杜辽红

(甘肃省定西市漳县武阳西街小学,甘肃 定西 748300)

前言:“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学习也是如此。预习是小学生语文教研活动的重要阶段之一。课前预习是小学生学习思考的过程,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利用原有专业知识完成对新专业知识的研究,从而减少和教材之间的陌生感,有利于提高小学生语文教学的水平,因此,教师不仅要高度重视课前准备工作,还要引导小学生进行合理的课前准备,打造智慧课堂,推动学生语文课程核心素养的发展。我国教育家陶行知说:“预习是自求了解的重要步骤。”

一、小学生语文预习的重要作用

(一)有利于小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发展。无论在各个方面,学生都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这就要求小学生具有良好的自学能力,以便学生今后能够独立学习新的专业知识。课前准备作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阶段之一,一般在课堂上进行,可以帮助学生养成学习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学生在准备课文内容时遇到不认识的生词和词汇时需要自主寻找专业书籍,提高自主学习和工作的能力。此外,学生可以在课前预习中思考遇到的现象或疑问,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或方法,从而提高独立探索的能力。

(二)有利于提高语文教学水平。实践表明,在小学生课堂教学中,如果老师不认真引导小学生做好课前准备,他们只是直接进入教学课堂,大部分学生是做不到跟上课堂教学的节奏的,这就导致课堂教学效率无法提高。如果学生在课堂上没有充分准备,他们只会在教学和课堂阶段被动跟随,但是如果教师高度重视课前学习,有目的的为小学生设计课前学习的日常任务和任务,同时认真检查所开展的课前学习工作,让学生提前掌握本课教学重点和难点的专业知识,进而掌握教师在教学阶段和课堂阶段中讲授的重点、难点专业知识,合理提高教学水平,从而使小学语文教学效率提高。

二、小学语文预习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课前预习是一种形式。在目前中小学语文预习阶段,存在着课前预习趋于流于形式的问题。中国教师虽然都明白课前准备的必要性,为课前准备安排日常任务,但忽视了对学生课前准备结果的监测。学生的课前准备完全靠主动,课前准备的实际效果并不好,缺乏具体指导和监督的课前准备,不仅无法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而且由于学生过早地了解新课程,对新课程的学习也失去了好奇心,此外,老师的教学方法陈旧乏味,难以吸引同学的注意力,学习效果不好。

(二)忽略课前预习的结果。课前预习是为了更好地进行课堂教学,同时也是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但也有教师对学生课前预习的结果不够重视,促使学生把课前预习当成可以做也可以不做的无关紧要的任务,仓促敷衍或漠不关心,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课前预习,影响正常教学课堂,长期如此,学生会对课前准备产生错误的认识,不能清楚意识到课前准备的必要性,这对学生良好行为的培养和学生的自学水平极为不利。为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小学生语文教师不仅要根据课程内容精心规划课前准备工作,还要时刻关注小学生课前准备的结果,督促学生努力完成课前准备工作,充分利用课前准备工作,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

三、小学生语文课前准备的优化策略

(一)浏览文本,学习和掌握不熟悉的字词。小学语文预习阶段最具体、最根本的过程就是浏览课文。浏览和阅读文章时,生词和生字是基础。课前,学生可以将不理解的字词勾勒出来,提早获得印象。遇到疑难问题一定要做好记号,等课时多听老师的讲解,在适当的过程中清楚地提出自己的问题。如果学生自己可以通过自学和课前预习来处理一些字词问题,那么当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带领全体师生的学习时,就可以进一步增加学生的印象,促进他们学习的记忆力,并加深印象,使语文学习效率提高。比如四年级《蝙蝠和雷达》第一册的内容涉及微生物和技术领域的专业知识,因此在术语上要有一定的专业能力,这给学生课前预习生词造成了一定的难度,但总的来说,这也是一本有趣的科普读物。阅读和浏览课文是学生课前准备的第一步。看完文章后,学生可以根据文章标题中的“蜘蛛”和“雷达检测”两个重要词对所有生词进行分类。例如“蜘蛛”“蚊子”“灵当”“敏感”等与蝙蝠主题相关的词是一个组,而与现代科技相关的词如“显示屏”“障碍物”“确认”和“科学研究”是一组。由于课本内容是按照课文内容中生词的先后顺序编排的,相邻词之间的表意相距很远,因此生词归类后,更有利于学生周期性地理解生词的意思。另外教师也可指导学生按词性对生词进行分类,根据词性进行分类,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建立词的用法,如修饰语与专有名词、形容词与专有名词的组合。例如,“蜘蛛”“雷达探测”“蚊子”“显示屏”“障碍物”“灵当”等都是专有名词,“科学研究”“确认”等。“安全驾驶”“绕行”“系绳”是文章中的形容词,“boom”是拟声词,“黑暗”和“敏感”是修饰语。从课前预习的角度,学生可以慢慢掌握一部分难字词及课文基本概要知识,提高课前预习的质量和效率。

(二)大声诵读课文,深入了解课文内容。大声诵读和深入的课文内容是语文课前准备的重要步骤。大声朗读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发音,还可以根据声调的变化增加学生对字词的理解,这也是教师开展语文预习具体指导的必要教学策略,对学生汉语学习水平的提高必不可少。纵观小学语文教材,每章课文的构思、写作方法、内容都不同。处理复习时生字的问题是小学生接触课文的第一步,大声朗读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感受原文中的情绪,增加对课文的理解,这种方法更适合阅读的文章体裁包括诗歌、散文和短篇小说,读起来可以发人深省。比如“马诗”的心态,平淡醇厚,五味杂陈,当你大声朗读的时候,你一定能感受到作者的内心。《石灰吟》一气呵成,没有华丽辞藻刻意的雕琢却颇有启发,这首诗虽然简短,但作者高贵的品格却屹立在每个学生的心中。当然,学生在朗读时,“竹石”二字气势磅礴,寓意深远,因此读的时候一定要气势磅礴,这样能感受到这首诗的风格,这种感觉和心态的融合,在人们的脑海里仿佛呈现出一幅栩栩如生的“竹石图”。而同样是一首抒发情感和吟唱的诗,它们属于同一类,但三首诗在创作方法和情感走向上有很大的不同,却又显得那么协调有序。每首诗一一阅读,学生心中有数,层层涟漪涌动。小学语文课本中古诗词一般为三首一组,三者相呼应,同中有异,相得益彰。学生要大声朗读,才能体会到那些看似断断续续又相互关联的情绪。在小学生语文课堂教学中,三首诗一般是用两堂教学完成,没有太多时间训练学生朗读。即便晨读让学生诵读古诗,大部分学生也都在奔波于诵读的日常任务中,并没有真正投入到背诗的情感之中。因此,教师可以利用课前准备阶段,让学生大声朗读,没有老师和同学的工作压力,而是真正的精神洗礼,阅读和写作深度融合。

(三)善于在课堂上思考和提问。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一般会引导学生摆脱词汇难点,然后以发散性思维整合一些疑难问题。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因此,老师鼓励小学生阅读文章,复习时考虑不明白的问题。如果他们想到了什么,他们可以在课堂上分享;如果他们不这样做,他们也可以在课堂上提出问题,然后所有老师和学生一起思考和处理。学生在以往学习汉语中积累了一些思考文本的经验,如总结文章段落的疏忽,给文章内容打分,找到中心句或重要词,整合课后练习题的思想,所以老师要给学生适度的启蒙,让他们在预习中既能发现问题又能尝试解决困难,比如《草船借箭》一文,故事情节很多,但即使在短文内容中,每个人物也有自己的魅力。大多数学生在复习过程中没有技巧,不知道如何进行。教师也可以让学生依靠课后练习思考题来整合课文的疏忽,增加对课文的理解,课文内容有很多课后习题,学生可以先选择一两个难点,思考如何解决。比如对于故事情节的掌握和分析,有的同学喜欢三国诸葛亮的智慧,可以根据书本、网络等掌握三国诸葛亮的短篇小说;有同学很关心“反派人物”刘禅,可以比较文学作品,这和历史上的刘禅不一样。把三国故事一一讲述,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不断拓宽汉语预科思维的边界。除了课后的练习,老师还需要启发学生清楚地提出自己的问题。例如,在综合情节中,有同学明确提出“三国曹操为何不敢出兵”的问题,综合写作手法,有同学明确指出首尾呼应的写作手法还能在那些课文看到?学生在课前预习时善于思考,有利于营造活泼的课堂教学和互动交流的氛围,合理促进小学语文教学质量。

(四)关爱环境,收集文字内容素材。小学语文课本的课文内容涉及多门课程、多门专业知识,其中有很多是学生很少理解的,因此,阅读文章和学习课文与学生有一定的距离感。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课前预习阶段会确立学生应主动寻找相关环境资料,以多种形式进行学习。一般来说,课前准备和课后材料收集的具体方向是搜集课文的类型、创作者信息内容、主题思想和相关联系,但是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这种课前准备工作是交给学生在课堂上做的,在教学过程中,背景知识的详细介绍仅需几分钟,甚至一次通过。有些学生很容易偷懒。他们没有仔细搜索课后背景材料。他们只访问了教程中相同的内容,或者只知道网上的信息内容,而没有立即提取重要和实质就匆忙绕过了课前准备阶段,无法达到预期目标。与课前预习字词的理解和记忆、情节和解释的建立和健全等重要点相比,关注课文内容和环境材料的整个课前准备过程并没有完全为教学做好基础。从长远来看,这是因为它促进了学生自身的发展,包括科学素养的培养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提高。例如,在学习和训练五年级第二册《牧场之国》课文时,由于小学生对每个国家的文化习俗了解不够,要多收集相关资料来填写自己的对文本的理解。有的同学在搜索资料时还看到了很多相应的科普文章,如西班牙风光摄影、荷兰日常生活纪录片等,开阔了视野,增加了对西班牙作为我们国家的整体认识。正文内容文章标题“牧场之国”其实是对西班牙这个国家特色的总结。学生还可以想象世界上的其他国家,例如钟表之国——法国,羊之国——澳大利亚,以及花园之国——马来西亚,樱花之国——日本,千湖之国——德国,融合我国人文环境的特点,对它们进行详细的描述和总结,为深度了解课本内容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老师还可以专门设计活动课,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国家,以文字、照片、视频等形式展现对某个国家的掌握。老师也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组,然后选择方法上台表演。由于学生侧重点不同,因此可使内容丰富多样,课堂教学活动丰富,将课前预习资源合理整合,同时拓展知识层次。

结束语

总的来说,预习有利于培养小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帮助学生积累汉语基础知识,教师要高度重视课前学习阶段,确立课前学习总体目标,提高学生高效的课前学习和自主创新课前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课前学习兴趣,突出预习梯度方向,体现学生个体差异,即时查看课前预习结果,完善课前预习状态反馈,扬起“预习”之帆。让课堂预习带领学生更好地驶向语文知识的海洋。

猜你喜欢

生词课前预习课文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五个生词』快速阅读法
背课文的小偷
小学数学课前预习式微课的应用策略
用好导学案将课前预习进行到底
背课文
浅议语文教学的课前预习
做好课前预习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
生词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