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改下培养高中生古诗词学习兴趣的对策研究

2021-11-29何靖

魅力中国 2021年39期
关键词:古诗词诗词教学方式

何靖

(甘肃省会宁县第二中学,甘肃 会宁 730799)

一、新课改下围绕学生兴趣开展古诗词教学的必要性

(一)促使学生多元能力的发展

作为基础性课程,语文教学关系着学生其他学科的学习。同时,语文教学具有极强的教育功能,其主要作用可以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即表达能力以及写作能力,并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从学生能力发展角度来讲,高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时期,在此阶段对其进行合理引导,可以让学生在知识学习中实现自我能力以及素养的综合化发展。同时,随着社会结构的不断完善,当前社会各部门以及高校对学生的能力有了更高要求,他们不仅需要具备较强的基础能力,同时也需要在长时间的积累下形成利于自身发展的综合素养。对高中语文古诗词教育来讲,借助有效的教学方式以及丰富的内容引导学生深入文学作品,掌握其精髓,需要在教学中将生活以及学习相联系,为其搭建良好的学习平台,这样可以实现学生精神层面的感悟以及理解能力的双重发展,促使他们多元语文素养的发展,并深化语文教学内涵,推动教学的发展。

(二)改善古诗词教学现状

在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迫于总复习的压力,一些教师不得不选择直接讲解的方式,让学生学习高深、极具内涵的语文知识,不过单一的教学形式以及枯燥的学习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削减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意识,不仅教学效果较差,且学生的能力也得不到提升。而在当前素质教育持续深入的背景下,教师为了改善这一教学现状,实现学生能力的发展,并积极顺应时代发展需求,他们会从教学方式创新、教学内容丰富以及文化元素挖掘等几个角度进行研究,并将其落实到教学过程,从而搭建优良学习平台,让学生学习更多深入的知识,提升自身的文化综合素养,进而实现新时期下的教学目标。与此同时,现代教育更为重视学生的主体性,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环境,并借助有效的教学方法打造“角色翻转”的教学课堂。

二、当前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存在的限制性因素

首先,教师的教学改革思想落后。时下,课堂改革东风正吹遍教育界,不过一些教师在教学中,因其自身固有的育人思想限制,他们不够重视教学改革以及学生综合能力培养,在教学中依旧结合自己的主观意识开展相关教育活动,知识讲解也是他们主要的讲解形式,随后让学生记忆、掌握相关知识。这一教学过程并未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过于单一的教学方式很难提升学生兴趣,同时他们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并不是很彻底,整体教学效果不佳,新时期的教学目标也难以实现。

其次,全新教学方式与高中语文教学的融合不彻底。立足全新教育时代,一些语文教师积极顺应教育时代的发展,也开始在古诗词教学中引入了信息技术、分层教学法、读写结合等,不过因自身对多元化教学方式的理解不是很深入,导致难以充分发挥这些教学方式的应用价值,课堂教学效果停滞不前,且学生的能力也得不到提升。

三、围绕高中生兴趣打造有效古诗词教学环境的措施

(一)情境创设跨时空,心系国家现真情

爱国情怀是新时期德育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渗透德育教育的关键载体。自古以来,国家的兴衰存亡牵动着每一个拥有爱国之心的华夏子女,历代著名诗人虽身处不同环境,但仍牵挂祖国,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大量的爱国诗篇。将这些诗词进行深入挖掘,提炼其中的爱国情怀,并整理成教学内容,可以引领学生的思想,在无形中渗透德育教育。但一些诗词内容较为晦涩,学生理解起来存在一定困难,再加上教师单一的知识讲解法,导致教学效果并不明显,且学生也不能很好地感知诗词内涵,导致教学效果并不良好,学生的认知能力也得不到很好地发展。为进一步提升诗词教学实效,并打造趣味化、有内涵的古诗词教学环境,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创设学习情境,将真实的情境引入课堂,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还可以深化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在无形中渗透爱国思想教育。

南宋爱国诗人陆游一生忧国忧民,即使重病在床,也抱有“尚思为国戍轮台”的决心,虽然“位卑”却从未忘记爱国。陆游的一生呼吸着时代的气息,呐喊着北伐抗金的战斗呼声,充分体现其爱国主义热忱。笔者在以引导学生学习陆游的诗词时,借助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良好的学习情境。以《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二首》为例,笔者首先要求学生通读古诗,将陌生的词语勾画出来,随后将词语进行讲解。其次,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将此诗写作背景呈现出来,以相关视频为主,体现出战争的残酷,表达了诗人的无奈以及对失地收复的期盼。学生仿佛被带回那个铁马冰河的年代,他们对相关的内容有了进一步了解。最后,笔者让学生进行讨论,想象诗人深夜卧床的情境,并说一说此诗对我们有哪些启发。这样,在一步一步地引导下,学生既掌握了必要的知识,其思想也得到了升华,学生对爱国情怀有了更深的认识,趣味化教学的目标也初步实现。

(二)简析古诗之背景,巧建平台构情境

相对而言,我国古代文学作品较为明显的特点是充分体现作者的内心世界,表现出作者的情怀,同时诗词中的内容也是当时社会现实的缩影。由此来看,教师在古诗词教学中要重视古诗词写作背景的讲解,通过落实必要的教学措施,使学生以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形式来了解古诗词背后更为悠远的以及深刻的内涵。笔者认为,教师可以在这一过程中结合小组合作的学习形式,引导学生在组内就诗词的写作背景进行赏析,并借助这一学习平台,让学生主动加入古诗词学习过程,这样不仅可以提升教学效果,同时还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认知,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例如,在《滕王阁序》一诗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中可以沿用组内探究这一学习模式,引导学生就写作背景进行分析,在这一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树立学生的正确及时理念,进一步达到德育教育下的古诗词教学目标。首先,教师可以将此诗的写作背景以导图的形式,下发至各个小组。其中内容主要是作者的简介、生平经历以及写作背景。作为初唐四杰的王勃借助此诗,抒发了自身渴望入仕的政治抱负和磊落不平的身世感慨,还表达了作者身处逆境却不甘沉沦、强自振作的意志和决心。其次,学生以小组探究的形式,完成导图。其中包括各类问题,由简单到复杂分别是关键词语的含义、赏析、句子翻译、情感分析以及对自身的启示,小组成员结合这些问题进行探究,逐个解决问题。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则是起到引导作用,及时回答学生的问题,解决学生疑问。最后,课堂总结阶段,每组分别展示小组的探究成果,教师负责整合。此诗表达出作者不论经历哪些艰难困苦也不改初心、洁身自好的决心。随后,可以将这一内容映射到学生身上,锻造他们的认知。这样,通过别具一格的教育形式,学生不仅掌握了更多的知识,同时也树立了正确认知,教学效果进一步提升,德育渗透也得以实现。

(三)巧借信息化手段,强化学生综合感知能力

当前,信息化教学手段与教学的融合成为教学改革的重点,而语文教师为了改善当前的教学现状,需要重视此种教学方式的引入,并对其应用方法等有更为全面的了解。作为新时期衍生的信息技术教学法,可以将教学内容直观化、具体化,通过精彩呈现的方式来调动学生的参与主动性,使其主动加入学习过程,并借助有效地引导,深化其知识理解,促进学生创新思想、逻辑思维能力的提升。为此,为了顺应时代发展深化素质教育,并满足学生的能力发展需求,高中语文教师需要以信息化手段为抓手,立足学生能力发展,打造融信息媒介的教学课堂。

例如,在《雨霖铃》一词教学中,为改善教学现状,并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主动性,笔者在教学中运用了信息化教学法。首先,笔者运用线上资源来引导学生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以及作者的生平事迹,使学生可以体会作者与红颜知己离别时的凄苦之情,深化学生对内容的理解与感知。其次,结合知识内涵为学生播放一则视频,其中内容包括诗词中所描绘的三幅画面,即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停,借助情境让学生了解全文的感情基调,为接下来的赏析教学做好充分保障。最后,围绕诗词内容,引导学生进行赏析,让他们重点把握意象,透过长亭、烟波、残月等意象的赏析,深刻体会词篇的语言美和婉约的风格。随后,组织学生分析“大江东去”与“杨柳案...”两者艺术表达效果,充分体会宋词豪放派与婉约派的不同风格,进而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和感知能力。这样,在全新教学方式的支持下,学生的能力得以提升,新课改下的教学目标也进一步实现。

(四)学以致用促发展

学以致用是核心素养下的基本要求,因此除了基础的古诗词教学之外,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学会在表达与交流中应用古诗词,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同时还能展现出自身的文化底蕴与文雅气息。比如笔者在写作教学中,就会强调学生习惯运用古诗词,通过古诗词的情绪与意象,表达自己的情感与观点,进而可以让作业更加灵巧、生动、有底蕴。通过这样的教学过程,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审美意识与情趣,并让学生掌握古诗词的应用技巧,促进学生的表达能力与交际能力发展,同时也利于传统诗词文化的弘扬与传承。

结语:

综上所述,在全新的教育理念下,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需要进行改革与优化,教师应围绕学生兴趣,指导学生掌握诵读技巧,能够分辨诗词意象,并从意象中体会诗词的意境与风采,最终将掌握的经典诗词句运用于写作或实际交际之中,以此提升学生的文学造诣与综合素养,彰显其深厚的文化底蕴。

猜你喜欢

古诗词诗词教学方式
踏青古诗词
高校钢琴教学方式拓展的思考与实践
关注诗词
关注诗词
关注诗词
我和古诗词
趣读古诗词
高中数学高效教学方式与方法优选例谈
高中化学教学方式探析
古诗词中的新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