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研究

2021-11-29张娟

魅力中国 2021年39期
关键词:红色思政育人

张娟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团校,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必要性

(一)能够提升学生的文化认同感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如果缺少了高度的文化自信,就缺少了文化的发展和兴盛,也不利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首先,学生要深度解析文化的内涵,了解中华传统发展的发展历史,跟随历史的脚步探索文化的发展历程,在此基础上树立文化自信。其次,还有一些青年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比较差,长期徘徊在网络文化中,这种情况下也容易陷入认知困境。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尤为重要,能够使学生从多个维度感受中华传统文化,提高自身的文化认同感。

(二)能够推动高校思政教育改革

中华传统文化是千百年来文化的象征,也是智慧的象征。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将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政建立有机结合,能够丰富思政教育内容,这种情况下也能加快课程改革的步伐。在文化引入过程中,相关人员也可挖掘地区特色文化,使其走进思政课堂,有效补充教学资源。当然,教师也可结合实际情况编制特色化教材,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从多个角度感受传统文化,从中汲取更多养分。此外,中华传统文化形式多样,不仅包括节日文化、传统美德,而且也包含了红色文化,其为革命烈士精神的象征,将这部分文化引入思政教育中不仅能增强课堂的趣味性,而且也能使学生树立自觉接受文化的意识,感受文化特有的精神气质与文化追求。

(三)能够丰富高校思政教育内涵

文化的作用对象为人,且文化具有一定的感染力,能够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这种情况下也能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我们要以文化为主导,在此基础上探索新的发展路径。目前来看,多数大学生的思想尚未成熟,以自我为中心,同时还有部分学生有攀比心理,这种情况容易导致文化传播陷入困境,也不利于增强文化引力。基于这一点,教师可以充分挖掘传统文化的优势,从整体入手,更为准确地把握思政育人新方向,使传统文化与思政深度融合。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合路径

(一)打造网络育人环境,拓展思政育人渠道

网络为学生学习思政提供了一个开放性平台。与此同时,网络背景下学生交流的渠道被拓宽,在此基础上导入思政教育内容能够提升文化育人效果。首先,我们要搭建思政交流平台,并设置传统文化专栏,要求学生加入专栏模块的构建中,上传自己了解的传统文化,营造一种积极向上的网络学习氛围。在此过程中,我们也可邀请地区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在线为学生讲授不同的传统文化,通过这种方式改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态度,积极参与到文化传播工作中。当然,我们也可以引入与传统文化相关的政策,也可融入专家对这些文化的思考,这种情况下也能影响更多学生,使之自觉加入到文化传播者,做文化的继承者。其次,各个高校也可借助微博、微信等公众平台宣传传统文化,形成以网站、微博、微信为主体的思政教育体系,实现思政教育的全局辐射。通过网络阵地的搭建也能影响大学生的精神世界,引导其主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承担文化传承重任。再次,我们也可借助互联网之力开展线上主题活动,在此基础上引入传统文化,开设网络思政用地。例如,高校可在传统节日到来之际开展主题教育活动。通过这种方式使大学生了解文化的传播路径,助力学生个性发展。例如,在端午节来临之际,我们可以开展线上祭奠活动,通过这种方式也能使学生深入了解文化的内涵,也能感受革命烈士身上的精神。

(二)挖掘校园文化价值,增强传统文化引力

校园文化为学生营造了一种特定的文化氛围,且其具有很强的感染力,能够引导拉近学生与文化之间的距离,这种情况下也能使学生自觉承担文化传承重任。对此,我们要挖掘校园文化的内涵,如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等,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凸显校园文化的人文精神。例如,我们可以在校园内置入文化小品,如孔子的雕塑,营造一种良好的学术氛围。其次,我们也可以在办公楼处张贴名人名言,也可以介绍著名诗人,如当代女诗人“叶嘉莹”,使学生们感受诗歌中的人文气息,在此基础上树立自强不息、爱国敬业的品格。再次,我们也可以在校园内开展经典诵读大赛,鼓励学生诵读经典作品,从中汲取更多的养分。此外,我们也可以将邀请专家开展与传统文化相关的主题讲座,使传统文化扎根于校园的每一寸土壤,通过这种方式也能引导学生走出校园。

(三)开展文化育人活动,增强学生文化自信

文化活动的开展能够为校园文化与高校思政教育融合搭建桥梁。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高校要深度挖掘传统文化的概念,在此基础上开展契合学生学习特征的文化活动,通过这种方式也能提升学生的文化修养。例如,我们可以在校内开展普法活动,鼓励学生搜索法律案例,并将其编创为小品,通过这种方式也能提升文化引力。其次,我们也可以在校园内举办“校园文化节”,鼓励学生开展读书交流会,在此基础上建立良好的学风。此外,我们还可开设心理专家咨询室,通过这种方式打造特定的文化品牌,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促进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最后,我们也要组建相应的社团,鼓励学生开展与文化相关的社团活动,在此基础上使学生深度感知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

(四)加强传统文化宣传,根治立德树人理念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我们要重新审视传统文化对于当代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意义。与此同时,我们还要深度解析立德树人理念,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其次,我们也应该依托校园魅力的力量宣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打破以往闭塞的文化传播渠道,通过这种方式也能提升学生对文化的认同感。在文化宣传过程中,我们也可开展校园广播,评选最佳广播员,在校园内宣传传统文化,使更多学生了解不同的文化,如民族文化、民间艺术文化、地区特色文化等。其次,在文化宣传过程中,我们也可以月为单位开展各种文化宣传活动,如设置“雷锋月(三月)”,也可以在五月开展“以青春的名义”为主题的诗歌朗诵会,在七月开展与党史相关的宣传活动,在国庆节开展“我和我的祖国”文艺汇演活动。学生参加这些主题活动也能更好地认识传统文化,深度挖掘其价值,提升自身的思想境界。

(五)健全实践育人机制,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育人是高校的重要工作之一,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高校要健全实践育人机制,同时还要为大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带领学生走进社会,通过这种方式缩短学生融入社会的时间,为其今后步入相关岗位奠定基础。其次,我们也可引导大学生开展“献爱心”活动,如无偿献血;收集废旧衣服,将其捐献给贫困地区的学生;开展图书售卖活动,将其他学生不用的图书收集起来,捐献给有需要的人……通过一系列活动的开展能够培养学生的亲社会行为,这种情况下也能使学生树立牢固的人生理想。再次,在实践育人机制建设过程中,我们也要围绕当下的热点话题展开讨论,如十九大精神的内涵、乡村振兴战略、精准扶贫等,拓宽学生的视野,使其聚焦当下的热点事件,通过这种方式也能调动青年为祖国事业健身的激情,促进社会事业的稳步发展。此外,高校也可建立专业实践基地,结合专业特征设置实践项目,如引入企业的真实项目,通过这种方式也能为学生步入相关岗位奠定基础。最后,企业也可转变发展思路,邀请企业来校做工作报告,给学生讲述自己的创业经历,激励更多的学生创业,促进其创新思维的培养。

(六)渗透红色文化理念,瞻仰革命烈士精神

红色文化是党带领人民在战争年代创造的、蕴含坚韧不屈、伟大奉献精神的一种特殊文化形式。相比于传统文化,红色文化以革命精神为核心,多种优秀品质为体现的一种情感文化,其既蕴含了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等优秀精神,又反映了当时社会背景下人们对于美好未来的憧憬与精神寄托。在高校思政教学中渗透红色文化,不仅能丰富课程内涵,提高育人成效,而且在多种红色精神的引导下,能够进一步引发学生情感共鸣,使其树立正确的民族自豪感与归属感,进而促进自身德育品行的全面发展。对此,教师可围绕“红色精神”,开展多种形式的主题活动,如;红色诵读、红色征文比赛等,鼓励学生参与的同时,将红色精神的种子播撒于学生心中。其次,教师还可开展多种形式的校外实践活动,如:参观红色博物馆、拜访红军战士,了解当时社会背景下英雄人物的奋斗事迹,从而加深对“红色文化、红色警戒精神”的理解。此外,高校思政教师还要发挥校园微信公众号、校园广播等媒体技术的优势,定期推动红色经典篇章,将红色文化辐射于校园各个角落的同时,真正落实“红色育人、文化育人”的根本任务。

三、结束语

传统文化犹如一根无形的隐线,其连接了高校思政学科,于学生各方面综合能力的培养有关键意义。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我们要用好传统文化这把钥匙,打开思政教育之门。在两者融合过程中,我们可以打造网络育人环境,拓展思政育人渠道;挖掘校园文化价值,增强传统文化引力;开展文化育人活动,增强学生文化自信;加强传统文化宣传,根治立德树人理念;健全实践育人机制,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渗透红色文化理念,瞻仰革命烈士精神。多措并举,全面提升文化育人效果,助力学生个性化发展。

猜你喜欢

红色思政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红色是什么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红色在哪里?
“我们都是CEO”育人模式简介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