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教学背景下汉语教师教学实践能力培养与探索
2021-11-29李静
李静
(辽东学院朝韩学院,辽宁 丹东 118001)
案例,最早是医学界对医案以及个别病例的统称,后来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各个领域不断融合,“案例”一词开始广泛地应用在了心理学、管理学、语言学、教育学等学科中,成了有效的教学研究指导。在国际中文教育中,以“案例”为主题的研究尽管起步比较晚,但是随着学科深入发展,对案例的分析逐渐细致,产生了一些系统研究。目前国内国际中文教育对案例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从理论角度探讨“案例研究”在国际中文教育中的运用,这类研究具有学术性质。具有代表性的是刘珣老师提出的“个案研究”,通过研究突出的个案,来了解事物的整体;二是从“实践角度”探讨案例教学在留学生课堂中使用,部分研究(李铭娜,2008;邵莉娟,2011)探讨了案例教学在留学生不同课程中的实施方法以及教学反馈,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但是这类案例教学的研究多局限在留学生的课堂中。笔者目前主要培养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学生,这些学生大多会成为汉语教师,因为笔者对案例教学模式非常感兴趣,因此在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课堂中,初步尝试了案例教学的方式,发现这一教学模式对汉语师资的培养具有极大的帮助。
一、案例教学界定
案例教学是由美国哈佛法学院前院长克里斯托弗.哥伦布.朗代尔于1870 年首创,后经哈佛企管研究所所长郑汉姆推广,并从美国迅速传播到世界许多地方,被认为是代表未来教育方向的一种成功教育方法。20 世纪80 年代,案例教学引入我国。
在不同学科中,案例教学界定都不同。但从本质上来讲,案例教学是一种教学方法,是一种教学模式,开放互动的新型模式。在特定的教学目标,教学设计中,授课教师经过周密准备,选择与课堂教学目标一致的案例;在理论的指导下,教师引导过程中,学生能够展开充分地学习,进行讨论和交流,不断完善专业基础知识结构,同时提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学生,他们在校期间无法进行教学实践,但是通过案例学习,学生们能够习得一些教学经验,可以带入自身模拟授课过程,逐渐形成教师思维,因此,在汉语教师教学实践能力培养过程中,案例教学就是一种实践教学方法的指导。
二、案例教学在汉语教师实践能力培养中的作用
(一)情景模拟,提高教学实践能力
案例教学区别于传统的教学方法,它是开放性、启发性、互动性的教学方法。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培养的是未来的汉语教师,因此,任课教师面临的问题不是教学生如何学,而是教学生如何教,在没有实践对象和实践条件过程中,案例教学的情景模拟特点能够充分发挥其长处,在老师与学生分析、讲解、互动过程中,让学生充分学习到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汉语教师,成功管理课堂,上好一堂课。
学生们在掌握了基本的专业理论知识以后,需要提高的就是其教学实践能力。案例教学过程中,任课教师需要进行宏观设计,寻找案例资源,在案例所提供的情景课堂中,从授课的逻辑上、环节上、细节上、课堂管理、教姿教态、教法等方面抛出话题,让学生进行讨论,老师多听、多看、多检查,纠正学生的误区,搭建学生教学环节意识,强化学生注重教学细节意识,逐渐形成教学管理意识,从而在模拟过程中不断提高教学技能。
(二)内容丰富,提高专业知识水平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发展了六十余年,越来越多的学生都加入这一专业中以期成为一名汉语教师。汉语教师在对留学生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是最为关键的环节,只有一名专业基础知识扎实,不断优化专业知识结构,紧跟学科发展趋势的老师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从业素质,专业知识水平,成为优秀的汉语老师。初入该行业的老师经过密集高强度的培训能够入门,可是想要更进一步提高专业知识水平,就必须要学习。汉语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涵盖了扎实的专业知识,跨文化交际意识与能力,课堂管理技巧,不同课型课程开展情况等等。这些知识仅仅依靠单一的任课教师讲授是无法完成的,案例教学可以解决这一问题。在汉语国际教育发展的历史中,我们积累了很多教学经验和方法,并形成了重要的案例教学成果,资源的形式包括文字版、视频版、音频版等,这些资源内容丰富,能在汉语教师实践能力培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提高其专业知识水平,强化教师教学技能。
(三)学评并进,提高反思总结意识
汉语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体系构建里除了掌握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良好的教学技能水平以外,还需要具备反思与总结能力,在总结的过程中,进行评价学习,总结优缺点以及经验,从而建立清晰的教学层次,完整的教学流程,创新的教学理念,在不断地学评过程中,深化反思总结意识,提升教学水平,以更为灵活和创新的意识,更为优秀教学技能来面对各种各样的对外汉语课堂,从而优化自己的教学实践能力。
三、案例教学提高汉语教师教学实践能力的路径
案例教学与传统的教学手段相比,打破了教与学的固定授课流程,因为教学方式的模式性和创新性,它对课程环境和课程环节都有特殊的要求,如何将案例教学法运用到汉语教师实践能力培养的过程中,并且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是需要授课老师提前安排设计的,并且要充分考虑到课前准备、课程进行、课后反思三个环节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一)课前准备
1.根据教学目的准备相关案例资料。前文中,我们提到了,汉语教师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全方位的,涉及的课程是多方面的,因此,在课堂培训开始之前,任课教师要明确课堂目标,根据课堂目标搜寻案例资源,可以是自己编写的案例,可以是学生们写的案例,可以是视频资源类的案例,但是不论是什么案例,都要求能够准确契合教学目标,具有典型特点和实用特点。
2.根据教学安排发放案例资料。案例教学课堂中时间是有限的,是在课堂中一次性安排给学生,还是分批次根据案例在课堂中发挥的作用,分为课前、课后安排给学生,这都需要授课教师做好整体设计和安排,设置好学习时间比例。安排前提是一定要明确,案例教学只是一种手段,只有学生对所提供的案例进行了充分地阅读、观看、讨论、评价,才能做到有效学习,充分吸收,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3.课程进行。案例发放要具有全面性、多样性特点:对于同一个问题,教师的案例资料准备要丰富,能够从不同方面反映问题。比如在处理语言要素的教学过程中,以“把”字句为例,把字句是初级阶段的教学难点,因其具有处置意义且后面成分比较复杂,学生一方面具有畏难情绪,另一方面常常会出现错误。那么该如何更加有效讲解把字句,做到讲解清楚,展示明白,层次分明,学生练习到位呢?这方面的正反面资源非常丰富,有老师讲解的“把”字句视频案例资源,有优秀的教案案例资源,还有北京语言大学老师们的语法课程案例资源等等。通过对这些资料的阅读、观看和分析,汉语教师们就能够总结出如何有效处理“把”字句教学的方式,如何科学进行导入—讲解—展示—分层练习,如何使教学方式多样化,从而激励留学生努力掌握用法,并且在生活中使用。
不管是教学管理问题,技能教学问题,语言要素教学问题,文化与跨文化交际问题,师风师德养成问题,我们都可以采取这样全面学习,重点突破的案例教学方式。在真实的案例资源面前,同学们面对其中的矛盾和问题是不能避免的,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学生们及工作岗位上的老师们就必须做出理性的分析,找到快捷妥善的解决方案,养成谨慎的思维,建立专业的形象。
除了案例资源的问题以外,课堂中我们最需要重视的就是课堂的讨论有效程度。授课教师在大家讨论过程中是引导者的角色,需要引导课堂讨论的角度,帮助大家发现其中的细节,引导大家发现问题,思考问题,顺利达成主题讨论的结果,让大家在案例讨论过程中、在学评体验中构建知识构架,增长经验,实现教学目标,强化实践能力。
(二)课后反思
汉语教师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对象,主要是针对已经具有了基础专业知识的学生或者老师,对于没有实践经验的学生来说,案例的学习就是先模仿,后超越,在模仿的基础上形成一定的教学模式,而后再回观自己课堂,进行总结和反思,从而构建更明确的教学流程或理念;对于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老师来说,案例教学就是对比总结的过程,面对同样的话题或者语言要素,除了自己固有的教学方式或者解决办法以外,还有哪些不同的、先进的、创新的教学方式可以学习,从而在反思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
结语:汉语国际教育学科随着社会进步不断进步,教学过程、跨文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一直在变化,不管是该专业的学生还是拥有多年经验的老师,大家都需要随着学科发展深耕学习,不断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强化自己的实践能力。但是受制于时间、环境等各种因素的限制,该专业的学生和老师学习的机会很缺乏,因此,案例教学在汉语教师实践能力培养过程中的使用,能够解决大家客观条件的限制,能让大家接触最新最前沿的资源,能提高大家解决教学过程中以及跨文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同时提高自己的总结能力,在与时俱进的同时,实现长远的自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