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拟鱼胆方治疗肝胆郁热型口苦症的效果分析
2021-11-29张国兴
张国兴
(昭通市中医医院,云南 昭通 657000)
口苦作为一种症状,在临床上十分常见。《黄帝内经•素问》中将口苦称为“胆瘅”。“苦为火之味,亦为胆之味”[1]。故出现口苦一症多考虑火邪为病,胆腑受病。《中医症状鉴别诊断学》中将口苦的证型概括为三个,分别是邪入少阳型、肝胆郁热型和心火上炎型[2]。其中,肝胆郁热型口苦症在临床上较为常见。肝胆郁热型口苦症患者的主要表现为口苦、心烦易怒、口干欲饮、头晕头痛、目赤目眩、两胁胀痛、小便黄、大便偏干、舌边尖红、苔薄黄或黄腻。在临床上一些肝胆郁热型口苦症患者的病情缠绵难愈,若只参照中医典籍常规选方用药进行治疗,会使部分患者的疗效难以达到预期。故本研究尝试以民间草药“鱼胆草”为主药自拟鱼胆方,用以治疗肝胆郁热型口苦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中医门诊2017 年1 月至2019 年12 月期间收治的124 例口苦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纳入标准是:病情符合《中医症状鉴别诊断学》中关于肝胆郁热型口苦症的诊断标准;主证为口苦、脉弦数;年龄为18 ~60 岁;认知功能正常,能准确描述自身症状及服药后的变化;自愿参与本研究。其排除标准是:合并有有严重的消化系疾病、肝肾疾病或其他慢性病;病情复杂或年老体弱;不能遵医嘱用药或中途退出本研究。在这些患者中,有男性50 例,女性74 例;其年龄为18 ~60 岁,平均年龄为(43.49±10.15)岁;其平均病程为(7.57±2.63)周。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有62 例患者。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 组患 者 一 般 资 料 的 比较
1.2 方法
参照《中医脾胃病学》[1]采用龙胆泻肝片(生产厂家:云南腾药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53020498)对对照组患者进行治疗,其用法是:口服,4片/ 次,3 次/d。用自拟的鱼胆方对治疗组患者进行治疗。自拟鱼胆方的组成是:鱼胆草15 g、柴胡12 g、黄芩12 g、栀子12 g、葛根12 g、郁金12 g、生地黄12 g、木通12 g、高良姜10 g、竹茹6 g、生甘草6 g。水煎服,每天服1 剂(约300 mL),分3 次服用,分别于三餐后1 h 服用。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2 周。
1.3 疗效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患者中不同年龄(≤45 岁及>45 岁)、性别及病程(≤4 周及>4 周)患者的临床疗效。用无效、有效、治愈评估患者的疗效。无效:治疗后患者的口苦症状无明显变化。有效:治疗后患者的口苦症状较之前明显改善。治愈:治疗后患者的口苦症状消失,且其病情在1 个月内未复发[3]。总有效率=(治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 22.0 软件处理本研究中的数据,计数资料用%表示,用χ²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用t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比较
治疗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比较
2.2 治疗组患者中不同年龄患者临床疗效的比较
在治疗组患者中,年龄≤45 岁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年龄>45 岁的患者,P<0.05。详见表3。
表3 治疗组患者中不同年龄患者临床疗效的比较
2.3 治疗组患者中不同性别患者临床疗效的比较
在治疗组患者中,男性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0.8%(其中治疗效果为无效、有效、治愈的患者分别有5 例、17例、4 例),女性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3.3%(其中治疗效果为无效、有效、治愈的患者分别有6 例、22 例、8 例),二者相比,χ²=0.174,P=0.862。
2.4 治疗组患者中不同病程患者临床疗效的比较
治疗组患者的病程按升序排列取中位数为4 周。在治疗组患者中,病程≤4 周的患者共有21 例,其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5.7%(其中治疗效果为无效、有效、治愈的患者分别有3 例、16 例、2 例),病程>4 周的患者共有41例,其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0.5%(其中治疗效果为无效、有效、治愈的患者分别有8 例、23 例、10 例),二者相比,χ²=1.827,P=0.068。
3 讨论
3.1 鱼胆草的功用
鱼胆草在云南省昭通市又被称为肝炎草、青鱼胆,是民间治疗肝病的常用药。鱼胆草学名青叶胆,是龙胆科植物青叶胆或云南当药的全草[4]。其味苦、性寒,归肝经、胆经,可清热、解毒、利胆。民间常用鱼胆草治肝胆热证及肝火上炎引起的目赤肿痛、口苦、黄疸等病症。《湖南药物志》谓之可“清热解毒,利胆健胃”。《云南中草药》中说:“(鱼胆草)苦,寒,清肝胆湿热,除胃中伏火”[4]。可见,鱼胆草不仅能治肝胆之热,亦可清胃腑之火。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鱼胆草的保肝、抗乙型肝炎病毒( hepatitis B virus,HBV)作用明显[5]。彭晓春等[6]研究指出,鱼胆草具有降低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的水平、退黄、保护肝功能等作用。
3.2 方药分析
龙胆泻肝汤主治肝胆实火、肝经湿热,可泻肝胆火,解郁和胃。柴胡、黄芩、栀子、木通、生地黄、生甘草六味中药为龙胆泻肝汤与鱼胆方两方共有。其中柴胡、黄芩擅清肝胆郁热,柴胡又是肝经常用的引经药;栀子可清三焦热,泻心肝胃火;木通“上清心经之火,下导小肠之热”[3];生地黄可滋肾水以制心火[7],补北以泻南,“壮水之主以制阳光”。木通、生地黄为“导赤散”中的主药,可助水制火。另外,本研究在鱼胆方中又加入了葛根、郁金、高良姜、竹茹。郁金可疏肝、解郁、利胆,《本草备要》谓之能“凉心热,散肝郁”。葛根可解热生津,主治阳明表病[8]。竹茹可和胃降逆,亦可清胆胃之热。高良姜可温胃散寒,避免凉药损伤胃阳。生甘草可清热和中、调和诸药。本方中,郁金配伍柴胡可增强解郁之力,再配伍高良姜、竹茹、生甘草,可共奏疏肝和胃之功。郁则生火[9]。郁是导致口苦症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黄帝内经》中说:“邪在胆,逆在胃,胆液泄则口苦。”这一论述强调了胆热犯胃是口苦症的重要病机[6]。相较于龙胆泻肝汤,鱼胆方的疏肝解郁之力更强,且兼具调和胆胃之功用。
本研究的结果显示,治疗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这说明,用自拟的鱼胆方治疗肝胆郁热型口苦症可取得良好的效果。本研究的结果显示,在治疗组患者中,年龄≤45 岁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年龄>45 岁的患者,P<0.05。可见,患者的年龄是影响口苦症治疗效果的因素之一。究其原因主要是,随着口苦症患者年龄的增长,其病机、症状会更复杂,脏腑功能会逐渐下降,对药物的反应会越来越差。本研究的结果显示,不同性别及病程口苦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无明显差异。这说明,口苦症患者的性别及病程对其疗效不会产生明显影响。但考虑到本研究中患者的样本量较小,故上述结果仍有待于更大样本量的研究来进一步证实。
综上所述,用自拟的鱼胆方治疗肝胆郁热型口苦症的效果显著,且年轻患者的疗效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