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项呼吸道病原体IgM抗体检测诊断小儿急性非细菌性下呼吸道感染的效果分析
2021-11-29周锦
周 锦
(芜湖市第一人民医院,安徽 芜湖 241000)
急 性 下 呼 吸 道 感 染(acute low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ALRTI)包括急性支气管炎、肺炎等。此病好发于冬季[1]。儿童是ALRTI 的高发群体。引起ALRTI 的病原体有细菌、病毒、嗜肺军团菌、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等。此病的病因复杂,且不同病因之间能够相互作用、相互影响[2]。急性非细菌性下呼吸道感染是指由细菌以外的病原体引起的ALRTI。近年来,随着临床诊断技术的发展,小儿急性非细菌性下呼吸道感染的诊断取得了长足进步。本文主要是探讨用九项呼吸道病原体免疫球蛋白M(immunoglobulin M,IgM)抗体检测诊断小儿急性非细菌性下呼吸道感染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批准,选择我院2019 年9 月至2021 年2 月期间收治的1631 例急性非细菌性下呼吸道感染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其纳入标准是:病情符合小儿急性非细菌性下呼吸道感染的诊断标准;病历资料完整;其家长签署了自愿参与本研究的知情同意书。其排除标准是:存在精神异常、凝血功能异常或认知功能障碍;病历资料缺失;合并有支气管哮喘、慢性呼吸道感染等其他呼吸系统疾病;合并有先天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或白血病。根据这些患儿的年龄将其分为婴儿组(年龄<1 岁,n=894)、幼儿组(年龄为1 ~3 岁,n=523)、儿童组(年龄>3 岁,n=214)。在婴儿组中,男女患儿分别有512 例、382 例;其平均年龄为(0.84±0.12)岁,平均病程为(5.12±0.25)d。在幼儿组中,男女患儿分别有283 例、240 例;其平均年龄为(2.13±0.51)岁,平均病程为(5.09±0.23)d;在儿童组中,男女患儿分别有121 例、93 例;其平均年龄为(4.46±0.62)岁,平均病程为(2.10±0.24)d。三组患儿的性别、病程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三组患儿均进行九项呼吸道病原体IgM 抗体检测及炎症指标检测。对其进行九项呼吸道病原体IgM 抗体检测的方法是:采集其清晨空腹状态下的静脉血2 mL,对血液标本进行离心处理,分离出血清,将血清置于4℃的冰箱中保存待检。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及九项呼吸道联检试剂测定血清中九项病原体IgM 抗体的水平。九项病原体包括嗜肺军团菌、肺炎支原体、Q 热立克次体、肺炎衣原体、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甲型流感病毒、乙型流感病毒和副流感病毒1、2、3 型。对患儿进行炎症指标检测的方法是:采集其静脉血4 mL,平均分成2 份。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其中一份血液标本中的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对另一份血液标本进行离心处理,分离出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 肿 瘤 坏 死 因 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的水平。
1.3 观察指标
观察对1631 例患儿进行九项呼吸道病原体IgM 抗体检测的结果及阳性病原体的构成比。采用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法分析导致儿童发生急性非细菌性下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比较三组患儿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及血清IL-6、TNF-α 的水平。采用pearson 相关性分析法分析九项呼吸道病原体IgM 抗体检测结果的阳性率与上述炎症指标的相关性。总结用九项呼吸道病原体IgM 抗体检测诊断小儿非细菌性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效能〔包括灵敏度、特异度、Kappa 值、ROC 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Kappa 值用于检验各项指标诊断的一致性,Kappa 值>0.75 说明诊断的一致性好。AUC 用于对九项呼吸道病原体IgM 抗体检测的诊断价值进行评估,AUC >0.9说明诊断的价值高。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 17.0 软件处理本研究中的数据,计数资料用%表示,计量资料用±s表示,分别用χ²、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1631 例患儿进行九项呼吸道病原体IgM 抗体检测的结果
对1631 例患儿进行九项呼吸道病原体IgM 抗体检测的结果显示,其中检测结果呈阳性的患儿有651 例,阳性率为39.91%。在651 例检测结果呈阳性的患儿中,婴儿组患儿有253 例,幼儿组患儿有274 例,儿童组患儿有124 例。婴儿组患儿九项呼吸道病原体IgM 抗体检测结果的阳性率为28.30%(253/894),幼儿组患儿九项呼吸道病原体IgM抗体检测结果的阳性率为52.39%(274/523),儿童组患儿九项呼吸道病原体IgM 抗体检测结果的阳性率为57.94%(124/214)。幼儿组、儿童组患儿九项呼吸道病原体IgM 抗体检测结果的阳性率均高于婴儿组患儿,儿童组患儿九项呼吸道病原体IgM 抗体检测结果的阳性率高于幼儿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阳性病原体的构成比
在进行九项呼吸道病原体IgM 抗体检测结果呈阳性的651 例患儿中,感染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嗜肺军团菌患儿的数量居前三位。详见表1。
表1 阳性病原体的构成比(%)
2.3 导致儿童发生急性非细菌性下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
通过进行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得知,导致儿童发生急性非细菌性下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主要是其进行气管插管、营养状况不良、使用糖皮质激素、进行气管切开术及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详见表2。
表2 导致儿童发生急性非细菌性下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
2.4 三组患儿炎症指标的比较
婴儿组患儿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及血清IL-6、TNF-α 的水平均高于幼儿组患儿与儿童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幼儿组患儿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及血清IL-6、TNF-α 的水平均高于儿童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表3 三组患儿炎症指标的比较(± s)
表3 三组患儿炎症指标的比较(± s)
注:a 与儿童组比较,P <0.05;b 与幼儿组比较,P <0.05。
组别 白细胞计数(×109/L) 中性粒细胞百分比(%) 血清IL-6(ng/mL) 血清TNF-α(pg/mL)婴儿组(n=894) 18.41±2.46ab 86.78±5.73ab 23.59±2.31ab 25.31±3.09ab幼儿组(n=523) 16.32±2.46a 78.52±3.61a 15.71±2.16a 18.43±3.01a儿童组(n=214) 14.28±2.41 61.35±3.26 9.68±2.09 12.14±2.69
2.5 九项呼吸道病原体IgM 抗体检测结果的阳性率与炎症指标的相关性
通过进行pearson 相关性分析得知,九项呼吸道病原体IgM 抗体检测结果的阳性率与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及血清IL-6、TNF-α 的水平呈正相关(P<0.05)。详见表4。
表4 九项呼吸道病原体IgM 抗体检测结果的阳性率与炎症指标的相关性
2.6 用九项呼吸道病原体IgM 抗体检测诊断小儿非细菌性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效能
用九项呼吸道病原体IgM 抗体检测诊断小儿非细菌性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灵敏度、特异度、Kappa 值、AUC 分别为89.34%、94.54%、0.812、0.905。
3 讨论
近年来ALRTI 已成为导致5 岁以下婴幼儿死亡的重要原因。此病患儿的临床表现主要是发热、咳嗽、咳痰、喘息等。与小儿急性细菌性下呼吸道感染相比,小儿急性非细菌性下呼吸道感染的诊断难度较高[3-4]。近年来,九项呼吸道病原体IgM 抗体检测在小儿急性非细菌性下呼吸道感染的诊断中逐渐得到应用。进行九项呼吸道病原体IgM 抗体检测时,通过实施间接免疫荧光试验可使特异性抗体与标本中相应的抗原发生反应,再用荧光素标记的第二抗体与抗原-抗体复合物中的第一抗体相互结合,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特异性荧光可完成对未知抗原、抗体的检测,具有方便、快捷、成本低等优点[5]。进行该项检测时,仅需要1 份血清标本就能同时完成对9 种病原体的测定,能避免反复为患儿抽血,且对检测仪器设备的要求较低。临床研究表明,ALRTI 的发生、发展与炎性因子的过量表达有关,不同的炎性因子之间能够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加剧此病的发生、发展[6]。因此,检测急性非细菌性下呼吸道感染患儿炎性因子的水平也有助于诊断其病情。
综上所述,用九项呼吸道病原体IgM 抗体检测诊断小儿急性非细菌性下呼吸道感染的灵敏度和特异度较高,且具有重复性好、操作简单等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