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高校视角下的跨境电商人才培养分析
2021-11-29安徽文达信息工程学院李圆圆
安徽文达信息工程学院 李圆圆
一、跨境电商发展现状
跨境电子商务是分属不同关境的交易主体,通过电子商务平台达成交易、进行电子支付结算,并通过跨境电商物流及异地仓储送达商品,从而完成交易的一种国际商业活动。近几年中国国际贸易的增长速度放缓,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为245502.9 亿人民币;2016 年到2019 年的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分别是243386.5 亿、278099.2亿,305008.1 亿,315627.3 亿,2020 年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为32.16 万亿人民币[1]。跨境电商作为国际贸易的全新形式,对国际贸易的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力。2013 年中国跨境电商市场交易规模3.15 万亿元,2014-2019 年分别是4.2 万亿元、5.4万亿元、6.7 万亿元、8.06 万亿元、9 万亿元和10.66 万亿元。艾媒咨询发布的《2020 上半年中国跨境电商行业趋势研究报告》中指出受疫情影响,中国2020 年跨境电商交易规模将达到10.3 万亿元。对比分析跨境电商交易规模占国际贸易的比重在持续增加,已经突破30%。
二、我国跨境电商存在的问题
伴随着跨境电商的快速发展,它存在的问题也日益突出。其中集中体现在互联网技术、跨境物流、跨境支付和跨境电商人才等方面。
(一)部分地区互联网信息技术薄弱
跨境电商由跨境电商平台、跨境物流、跨境支付和跨境电商从业人员等部分构成。跨境电商是在互联网技术发展的基础上,借助电商平台实现的国际贸易。现阶段部分地区会因为网络技术基础设施的不完善制约跨境电商的发展,尤其是针对一些信息化水平中游或较低的国家地区,比如南亚和一些非洲国家,网络覆盖率低,严重影响跨境电商的发展。
(二)跨境支付系统不完善
跨境支付方面,传统国贸的支付方式无法满足跨境电商高效、安全的要求,需要重新构建一套全新的线上信用体系与传统国际结算有效结合。目前,中国的跨境支付主要跨境购汇支付、跨境收回支付和第三方跨境支付平台。其中多数用户会将第三方跨境支付平台作为首选支付方式。常见的第三方跨境支付平台有中国银联的银联在线支付、阿里巴巴的信保订单、PayPal 等。但是因为跨境支付缺少相应监管,给跨境电子支付系统的构建带来一定难度。
(三)跨境物流相对落后
跨境物流公司可能面临着海管通关风险、跨境交易风险、跨境物流运输中的不可抗力风险、跨境物流人才匮乏等问题。其中海关的通关风险主要是指货物在进出入一国时需要向进出地海关进行报关,相对于传统国际贸易,跨境货运代理可能需要同事办理出口地的出口报关和进口地的进口清关。这就有可能因清关效率低造成物流配送不及时的情况。传统国际物流的从业者因为缺乏跨境电商的相关知识和技术,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跨境电商的发展[2]。
(四)跨境电商人才匮乏
跨境电商人才对跨境电商的发展至关重要。传统贸易向跨境电商的转型使得跨境电商从业者不仅要掌握国际贸易的相关知识、还需要掌握电子商务、数据分析、电商运营等知识。目前我国跨境电商人才缺口巨大。《2019 中国进口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跨境电商发展中信息通讯技术供给速度、物流成本、人才缺口等因素制约着中国跨境进口电商发展。其中跨境电商人才的缺口高达450 万,并且该缺口还将以每年30%的速度扩大。不仅缺口大,而且人才分布严重不均衡,目前中国的跨境电商人才大部分集中在长三角和珠三角等沿海发达城市。
三、跨境电商人才现状
在诸多问题中,跨境电商人才的缺口问题尤为重要,艾瑞数据显示:中国跨境电商人才缺口为460 万人次。多数企业常年处于跨境电商人才匮乏的现状。尤其是中小企业,跨境电商人才的稳定是企业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因此探索跨境电商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跨境电商人才的供给主要有企业培训、社会培训机构和高校培养三个方面。《中国跨境电商人才调研报告》显示:跨境电商企业缺口最大的是业务岗位,占比达到60%以上。但是目前企业自培、社会机构培养和高校相关专业跨境电商方向的学生培养都不能满足社会需要。
(一)企业自培
跨境电商企业多数是一些传统国际贸易企业发展或者是产品供应商转型做贸易出口的企业。其中传统企业对于电商的相关技能是不足的,也会受传统贸易限制无法快速培养适合的跨境电商人才。产品生产者转型做跨境贸易的企业多数是一些中小企业,他们存在着资金不足、人员较好、无贸易相关工作经验等现状,无法花费更多时间和精力进行员工自培。同时基于成本和效率考量,他们更愿意找有工作经验的从业着[3]。
(二)机构培训
机构培训是目前跨境电商人才培养的主要模式。调查显示,企业在进行跨境培训的组织方选择中,9%的企业选择政府培养,但近40%的企业选择培训机构进行跨境电商人才的培养。目前比较知名的机构培训有阿里巴巴的“百城千校、百万英才”。该培训计划主要针对跨境电商岗位,给高校学生提供集中实战训练,学生通过跨境电商能力认可,可通过培训机构进入阿里巴巴国际站平台下的相关供应商企业进行工作。这种培训模式在较短时间培训了较多的跨境电商人才[4]。但是这种培训模式往往依托某一平台,覆盖面窄。学生通过短期的集中培训可能会了解跨境电商平台的相关实操流程,但是对于理论知识的掌握较差,这种模式的人才培养稳定性差,不利于企业和行业的长期发展。
(三)高校培养
高校的跨境电商目前主要以商务英语、国际贸易和电子商务的跨境电商方向为主。但是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要渠道,在跨境电商人才的培养上并没有得到认可。调查显示只有7.5%的企业选择通过高校招聘跨境电商人才。可见,高校在跨境电商人才培养中存在较多的问题。目前高校跨境电商培训多是依托国际贸易、商务英语、电子商务等相关专业开展跨境电商方向的人才培养,这种培训模式培养笼统,专业衔接性差,社会适应能力弱,较难适应跨境电商行业对人才的培养。
四、高校跨境电商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具体分析高校跨境电商人才培养存在以下问题。
(一)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没有侧重点
目前高校在进行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时,主要依托商务英语、国际经济与贸易、电子商务和经管类专业,高校在制定方向类课程时,没有考虑到各自专业原来的专业特色,千篇一律的制定同一的跨境电商人才培养的相关课程,这样会增加学生的学习难度,也不能较好的体现学生原有专业的专业特点。
(二)课程实训操作滞后,学生适应能力差
高校跨境电商的培养,通过理论和实践类课程构建,尤其实践、实训类课程对于学生掌握跨境电商相关技能意义重大。但是目前多数高校的实训课程依托传统实操软件或者部分模拟平台进行教学,学生很难了解最新的跨境电商理论和实操,造成学生进入企业后出现学校学习和企业实操的不同,增加学生适应企业、岗位的难度。
(三)缺乏全面综合、创新能力
跨境电商从某种程度就是部分个人、企业借助互联网的创业,高校在跨境电商培养中基本围绕跨境电商相关理论和技能培训展开,但是对学生创新创业和处理问题的综合能力培养较少,这样会导致学生后期进入社会应对突发事件或者创业改革企业发展能力差。
五、高校跨境电商培养相关建议
通过分析高校跨境电商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发现高校在进行跨境电商人才培养中还有较多需要改进的地方,结合教学经验和效果反馈,提出相关意见和建议。
(一)分岗位培养跨境电商人才
结合专业特点,针对不同岗位培养跨境电商专业人才,比如商务英语和国际贸易专业学生在进行跨境电商培养中要重点打造跨境电商业务员的培养,在夯实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注重跨境电商业务流程的梳理。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要结合专业特点重点培养跨境电商的运用和设计类相关工作,重点培养学生对平台规则的掌握和数据分析的相关知识[5]。
(二)注重产教融合,加强学生企业实践能力
目前多数高校跨境电商的培养以校内实训为主,这种实践方式脱离企业真实工作环境,难以适应跨境电商快速发展的特点,后期高校在进行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时,要注重产教融合,将学生的实践尽可能的从校内实训转向企业实战。
(三)注重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
跨境电商的发展,尤其是B2C、C2C 业务的发展需要跨境从业者具备团队合作、创新创业、职业能力等综合素质。跨境电商需要有较高的岗位创新、能力创新、模式创新等相关能力,所以高校在培养跨境电商人才的时候也要注重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