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英格兰中产阶级的特征初探
2021-11-29崔洪健
崔洪健
(河南师范大学 历史文化学院,河南 新乡 453007)
近代英格兰①本文所涉及的“近代”主要指16-18世纪。的中产阶级是一个正在形成和发展中的阶级,这是导致众多学者对其概念无法给出明确解释的根本原因,仅从中产阶级对应的外文词汇就可见一斑,如Middling sort, middling classes,trading classes,commercial calsses,middling people,burghers class,middle station。②Jonathan Barry and Christopher Brooks, The Middling Sort of People: Culture, Society, and Politics in England, 1550-1800, New York: St.Martin’s Press, 1994; Peter Earle, The Making of the English Middle Class: Business , Society and Family Life in London ,1660-1730, Berkeley and LosAngeles: Methuen and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89; Margaret R.Hunt, The Middling Sort:Commerce,Gender, and the Family in England, 1680-1780,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96.众所周知,阶级的划分涉及到社会学的分层理论。德国著名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认为,社会分层的标准应该是多元的,至少包括三个方面:首先,从经济的角度进行界定,阶级应为具有同样经济地位的人组成的一些集团,或者说具有同样的生活机遇;其次,从社会的角度来界定,具体的生活方式体现了不同群体的身份和地位,如社会威望的高低;再次,从政治的角度来界定,“权力”是在社会生活中贯彻一个人或一个集团的意志的机会。③[德]马克斯·韦伯:《经济与社会:上卷》,林荣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第333-339页;[德]马克斯·韦伯:《经济与社会:下卷》,林荣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第246-262页。其他社会学家认为,社会分层的依据应包括更多的方面,如职业、收入、财产、个人声望、交往、社会化、阶级意识和流动等。④周晓虹、王浩斌、陆远、张戌凡:《西方中产阶级:理论与实践》,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第5-6页。综合国内外多位学者的研究并结合社会分层理论的分析,笔者认为可以把近代英格兰的中产阶级分为上中下三个阶层,即上层:大商人、银行家,中间阶层:批发商、约曼、富裕的工匠以及各种职业人员,下层:商店店主、杂货商、小工匠。到目前为止,国内有关近代英格兰中产阶级的研究关注到了其形成时间和社会流动、社会生活、择偶标准、居住的郊区化等问题①笔者所见主要有:胡玲、陈祖洲:《近代英国中产阶级形成中的问题》,《历史研究》2010年第1期;陆伟芳:《中产阶级与近代英国城市郊区扩展》,《史学理论研究》2007年第4期;傅新球:《16-18 世纪英国中上阶层的择偶标准》,《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3期;亢春燕:《18-19世纪英国中产阶级的社会生活》,硕士学位论文内蒙古大学,2008年。,但是鲜有学者对其特征进行探讨。故笔者依据搜集到的资料,并结合近代英格兰中产阶级的发展历程试图从自我文化认同、财富积累和政治诉求以及社会构成等几个方面对其特征进行分析,以期对国内近代英格兰中产阶级史的研究有所裨益。
一、共同经历造就中产阶级的自我认同
中产阶级的自我认同是中产阶级形成的重要标志之一。E.P.汤普森认为:“作为共同经历的结果,当一些人感到并明确表示彼此之间具有与他人不同的共同利益时,阶级就产生了。”②[英]E.P.汤普森:《英国工人阶级的形成》(上),钱乘旦等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13年,第1-2页。当中产阶级通过共同的经历意识到自身与贵族、乡绅组成的上层阶级以及工人阶级有着本质的不同时,中产阶级的自我阶级认同也就出现了。
阶级经历与阶级认同二者不能完全等同,但阶级经历是阶级认同形成的必要条件。首先,中产阶级自我意识的形成离不开英格兰近代经济社会的发展。中世纪晚期开启的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中产阶级的自我意识也是在此进程中日益形成的。以毛纺织业生产为例,其生产结构从家内制向工厂制转变,这一过程缔造了富裕的工场主和商人组成的集团。这些商人和工场主认为,工商贸易活动是一种投资,而投资就应当产生利润。他们越来越多地采用精确的簿记方法来了解货币运转状况。原本以独立呢绒工匠生产占主导地位、产品在地方市场销售的乡村毛纺织业,日益转变为由工场主和商人支配的工业。与经济变迁相适应的是企业家观念和新的社会关系的出现。③[美]约翰·斯梅尔:《中产阶级文化的起源》,陈勇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57-91页。这样,经济发展产生的财富和观念变革有助于中产阶级自我认同的形成。
其次,中产阶级的自我意识是在他们对贵族和绅士的模仿中形成的。当中产阶级积累一定的财富后,对其自身的行为方式开始有所约束;同时,他们也希望通过模仿贵族和绅士的行为方式来提高自己的文雅程度,以区别于那些社会底层的穷人。文雅是由一系列美德构成,这些美德包括节俭、勤奋、节欲、善良和审慎。④Jonathan Barry and Christopher Brooks, The Middling Sort of People: Culture, Society, and Politics in England, 1550-1800,p.18, pp.8-9,18.地方城市的中产阶级对伦敦城的中产阶级的文雅生活方式进行模仿,进而乡村中的中产阶级模仿周边城市中的中产阶级的生活方式。这表明,在中产阶级形成过程中大城市对中小城市和乡村有着巨大的影响。⑤Peter Earle, The Making of the English Middle Class: Business, Society and Family Life in London, 1660-1730, pp.335-336.同时,“模仿”也被认为是中产阶级文化的本质特征。如地方中产阶级通过对居住在城市里的贵族和乡绅生活方式的模仿,使其逐渐成为地方文化时尚的领导者,尤其是中产阶级的上层基本上完全接受了城市的生活方式。⑥Jonathan Barry and Christopher Brooks, The Middling Sort of People: Culture, Society, and Politics in England, 1550-1800,p.18, pp.8-9,18.
总之,在前资本主义社会中每个群体并非完全统一,也就是说中产阶级的身份也许不同,但是他们有着共同的经历和关注的内容。⑦Margaret R.Hunt, The Middling Sort:Commerce, Gender, and the Family in England, 1680-1780, p.14.中产阶级在努力赚钱的同时,通过模仿形成了节俭、勤奋、自律、诚信的集团。这些美德是中产阶级自我意识形成的重要标志。
中产阶级的自我认同主要体现在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两个方面。首先,中产阶级通过公共领域的活动构建阶级认同。公共领域里的政治话语与中产阶级所处的地位产生了共鸣,对于具有一定规模财富的中产阶级而言,只有团结起来才能表达他们的政治诉求,而社团以及社团内部的不断争论有利于形成中产阶级在公共领域里的话语权,进而区分其与工人阶级和贵族的不同。①[美]约翰·斯梅尔:《中产阶级文化的起源》,第142页,第168页,第209-211页,第61-62页。俱乐部、咖啡馆、小酒馆和沙龙等为正在形成中的中产阶级提供了公共领域的活动场所。中产阶级人士可以经常在咖啡馆聊天和交流,其讨论不受任何限制。进出沙龙的通常是中产阶级中的知识阶层,而进出小酒馆的主要是工匠和小商人。②周晓虹、王浩斌、陆远、张戌凡:《西方中产阶级:理论与实践》,第40-41页,第6页。文化水平、闲暇时间、会员费的制约等造成了他们与普通工人的隔离。③[美]约翰·斯梅尔:《中产阶级文化的起源》,第142页,第168页,第209-211页,第61-62页。中产阶级参与公共领域的各种活动,使得他们的自觉意识达到了在社会等级中所处的地位,进而拥有一种共同的政治话语。实际上,正是对权力和良好声誉的追求造就了中产阶级的阶级意识。
其次,以共同的价值观和新式的社交方式来定义的私人领域的出现,是中产阶级认同感形成的重要体现。在公共领域里的组织以商业和行政为中心,完全由男性参加,而私人领域的活动则同时对男性和女性开放。私人领域围绕着住所、家庭和家庭美德的培育构建起来。其中,家庭住房建筑的变化为私人领域的存在创造了物质条件,当时的住宅面积大幅增加,而且其内部的布局更为精细、装修也更为精美和奢华。商人和工场主之间的互访是私人领域的重要活动,而令人尊敬和信赖的良好家庭形象是重要的身份象征。当男孩子们通过学习成为商人和工场主时,女孩子们也接受了高雅的社交礼仪教育。④[美]约翰·斯梅尔:《中产阶级文化的起源》,第142页,第168页,第209-211页,第61-62页。
二、财富积累决定中产阶级较高的社会地位
近代英格兰的中产阶级首先要赚钱养家糊口,其次要进行财富积累,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多方面的改善。因此,“追求利润,拥有一定的资本,积累和改善”等成为中产阶级的本质特征。⑤Peter Earle, The Making of the English Middle Class: Business, Society and Family Life in London, 1660-1730, pp.4-5,334.这恰好反映了中产阶级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密切联系。
在近代英格兰,贸易不仅带来了经济的繁荣,而且还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因此,贸易成为当时受人尊敬的行业,各种赚钱的工作几乎均与贸易产生了联系。有学者认为,近代英格兰的中产阶级由大小不等的商业和工业资本家构成,他们对财富孜孜以求,借以实现社会地位的提升。⑥周晓虹、王浩斌、陆远、张戌凡:《西方中产阶级:理论与实践》,第40-41页,第6页。这些资本家主要由“独立的商业家庭(independent trading households)”组成,“独立的商业家庭”的形成需要经商技能和长期从事商业活动的经验,其中财富的积累尤为重要。⑦Jonathan Barry and Christopher Brooks, The Middling Sort of People: Culture, Society, and Politics in England, 1550-1800,pp.24-26.
投资与创业为中产阶级积累财富的重要手段。17世纪50年代早期,约翰·利斯特是一位主要从事小规模贸易的呢绒商人,他从呢绒工匠手中购买毛呢,将它们砑光后运到买主那里。到了1658年时,他已经发展成一位初具规模的工场主,购进大批毛呢进行后期加工,再运至伦敦出售。1662年约翰·利斯特去世后,他的儿子继承了家业,呢绒手工工场进一步发展,其加工的呢绒在伦敦的呢绒大厅销售。⑧[美]约翰·斯梅尔:《中产阶级文化的起源》,第142页,第168页,第209-211页,第61-62页。同时,约翰·利斯特家族也积累起了一定的资本,这使得他们在筹集必要的资金时,似乎并不需要倾注全部财力。同样,萨福克郡的罗伯特·卡勒姆通过投资和创业积累起了一定的财富。1607年他开始给伦敦的一名呢绒商做学徒,之后他把自己所得的每一分钱都拿去投资,截止到1615年积累了92英镑。在接下来的几年里,他积累了更多的创业资本,主要来自于工资收入和父亲的遗产分配。他开始做呢绒生意,节俭的生活和出众的账目运算能力使其很快就拥有了年均1000英镑的利润。①[英]劳伦斯·詹姆斯:《中产阶级史》,李春玲、杨典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年,第78页,第78页、第145页。“资本能够高效致富”,这几乎是近代英格兰所有中产阶级达成的共识。因此,有学者认为,中产阶级的所有成员都是资本家,并不是因为他们有过剩的资金用于投资,而是因为他们参与了财富的生产。②[英]劳伦斯·詹姆斯:《中产阶级史》,李春玲、杨典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年,第78页,第78页、第145页。
财富是衡量中产阶级的重要标准之一。有学者通过对近代伦敦城的中产阶级研究后认为,“中产阶级的个人收入或财富决定了其在伦敦城中的具体地位”③Peter Earle, The Making of the English Middle Class: Business, Society and Family Life in London,1660-1730, pp.13-14, pp.14-15.。据此,这位学者依据收入的多寡把伦敦城的中产阶级分为三部分。首先是年收入在2 0英镑至几百英镑的中产阶级下层,其年收入是普通劳动者的3-5倍,这使得整个家庭能过上相对舒适的生活,并在生活中雇佣仆人;其次是一些财富积累达到1000-2000英镑的中产阶级中间阶层,他们的财富超过了几乎所有地方大城市市民的财富,他们代表了伦敦城中大多数的中产阶级,他们的家庭也能过上非常富裕的生活,生活方式基本与最富裕的农场主相同;最后是一部分财富达到或超过10000英镑的中产阶级上层,他们是极其富有的少数人,拥有的财富能购买任何物品,这使得他们的生活比大多数乡绅要好,这些极其富有的人被称之为“大富豪(millionaire)”。④Peter Earle, The Making of the English Middle Class: Business, Society and Family Life in London,1660-1730, pp.13-14, pp.14-15.最富裕的中产阶级只是少数人,大多数中产阶级的财富维持在500-5000英镑,但足以使他们过上极其舒适的生活。除了城市的商人阶层出现财富积累外,工场主、煤矿主、制盐商和玻璃制造商等其他领域的中产阶级也积累起大量财富。如约克郡哈利法克斯的大工场主塞缪尔·希尔在1745年的营业额超过了30000英镑,而斯坦斯菲尔德家族的小乔治的运营资本约为8000英镑,甚至一些企业的合伙资本达到了12000英镑。⑤[美]约翰·斯梅尔:《中产阶级文化的起源》,第63-64页,第140-141页。
三、城乡管理实现中产阶级的政治诉求
近代英格兰的中产阶级积极参与城市和乡村的政治管理,并与统治阶级达成政治妥协。较高的经济地位提升了中产阶级的政治地位,使他们有资格与贵族合作。自英王亨利七世以来,英格兰的贵族不但不反对工业生产的发展,反而力图间接地从中获利。因此,部分贵族愿意与拥有一定资本的中产阶级合作。⑥周晓虹、王浩斌、陆远、张戌凡:《西方中产阶级:理论与实践》,第43-44页。
尽管权力是贵族和绅士的标志,但占据城市人口一定比重的中产阶级作为城市财富的创造者享有较高的政治地位。商业精英和职业人士作为文职人员或司法和管理机构的成员的政治地位可与绅士相提并论,甚至高于那些拥有地产的绅士。⑦Jonathan Barry and Christopher Brooks, The Middling Sort of People: Culture, Society, and Politics in England, 1550-1800,p.19, p.20, pp.24-25.与贵族寡头政治相反,在众多大城市市民的支持下开始出现选举政治,这为中产阶级参与城市管理提供了契机。他们通过选举或是党派斗争开始参与其中。中产阶级积极参与市政管理的政治意图除了获得政治权利外,还能帮助他们赚取更多的利润,这也促使他们内部更为团结。⑧Jonathan Barry and Christopher Brooks, The Middling Sort of People: Culture, Society, and Politics in England, 1550-1800,p.19, p.20, pp.24-25.同时,中产阶级主要通过城市协会来加强他们内部之间的联系。在面对复杂的城市社会政治环境,尤其是在面对在其之上和在其之下的社会阶级的时候,中产阶级内部的团结和联系不断加强,并日益形成了共同的政治意识。⑨Jonathan Barry and Christopher Brooks, The Middling Sort of People: Culture, Society, and Politics in England, 1550-1800,p.19, p.20, pp.24-25.
中产阶级积极参与地方政府的管理,扩大其政治影响。商人、工场主和专业人士为了公开表达他们对地方政治权力的诉求,将自己与其他社会阶层区分开来,并通过这一做法篡夺了地方乡绅过去靠权利享有的声望,而且他们界定政治领导者的方式为地方政治权力造就了另一种基础。⑩[美]约翰·斯梅尔:《中产阶级文化的起源》,第63-64页,第140-141页。1764年,约克的哈利法克斯的商人、工场主和专业人士修缮当地教堂状况时,通过否认地方乡绅以往所享有的社会地位,进而确立起与乡绅权力相对立的自身权力。在修建考尔德河的记录卷档中,36名委员会成员中仅有3人来自外地,其余都是当地的商人、工场主和专业人士,而没有出现乡绅的名字。同样,在小教堂的修建中,捐赠者绝大多数为当地的商人和工场主。①[美]约翰·斯梅尔:《中产阶级文化的起源》,第159-161页。此外,在乡村中中产阶级也积极参与到地方的政治管理之中。随着农业技术的推广和乡村工业的发展,富裕农民和持有土地的中间阶层逐渐演变为中产阶级的一部分。他们与小乡绅共同参与地方事务的管理,尤其是当绅士和中央政府威胁到他们的利益时能做出强烈的反抗。②Jonathan Barry and Christopher Brooks, The Middling Sort of People: Culture, Society, and Politics in England, 1550-1800, pp.20-24, p.25, p.113, pp.113-114.
国家政治起源于地方管理,中产阶级通过参与地方的管理来提高政治地位。来自地方的公共形式或是私人协会对于中产阶级非常重要,尤其是法律对他们权力的保护。他们积极承担具有一定责任的职务,而地方政府的发展为此提供了保证。在此过程中,中产阶级也积极提高自身的政治地位。③Jonathan Barry and Christopher Brooks, The Middling Sort of People: Culture, Society, and Politics in England, 1550-1800, pp.20-24, p.25, p.113, pp.113-114.有学者认为,拥有土地或者掌控国家经济贸易生活的中产阶级才是真正值得信赖之人,因为他们在这个国家所取得的政治地位使其有能力真正站在所有国民的利益角度来思考问题和作出判断。④[英]劳伦斯·詹姆斯:《中产阶级史》,第38页,第56-59页,第59页,第62页。
四、职业人员扩大了中产阶级的社会基础
随着近代工商业的发展以及城市化的推进,政府机构越来越庞大,各种商业组织的规模也不断扩大,这就需要雇佣大量的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为其服务,如律师、医生、工程师、艺术家、股票地产经纪人等专业人士,这也促使中产阶级的中下层不断发展壮大。⑤周晓虹、王浩斌、陆远、张戌凡:《西方中产阶级:理论与实践》,第39页。
商业纠纷的解决、财产的保护、失败婚姻关系的解除、财产继承的裁决以及监护权和债务等问题的协调,均需要专业的法律人才(律师)的出现。所有拥有地产且从事商业贸易的人,都需要征询法律意见以及制定完善的合同、契约、债券、医嘱和婚姻条款。倘若上述条款出现纰漏,律师就得负责追讨欠款,强制执行合同约定,并确保对侵权行为的补偿。在15世纪40年代,英格兰每年约发生3000例案件,律师的数量也随之大幅增加。⑥[英]劳伦斯·詹姆斯:《中产阶级史》,第38页,第56-59页,第59页,第62页。在1485-1640年间,英格兰律师的人数增长了10倍,17世纪中期律师人数占总人口的比重与20世纪早期相同。⑦Jonathan Barry and Christopher Brooks, The Middling Sort of People: Culture, Society, and Politics in England, 1550-1800, pp.20-24, p.25, p.113, pp.113-114.当时还出现了律师家族,比如诺福克郡的耶尔弗顿家族。⑧[英]劳伦斯·詹姆斯:《中产阶级史》,第38页,第56-59页,第59页,第62页。
相比今天,在近代英格兰医疗条件较为有限,生病、遭遇意外事故以及生育都有可能危害到生命健康。当时的医生主要分为内科和外科,还出现了专门的药剂师以及其他相关的医疗人员。像其他职业一样,医生受城市专门行会的控制,他们要在大学经过严格的职业训练。如在都铎和斯图亚特王朝时期的伦敦,内科医生都是“皇家内科学院”的会员。⑨Jonathan Barry and Christopher Brooks, The Middling Sort of People: Culture, Society, and Politics in England, 1550-1800, pp.20-24, p.25, p.113, pp.113-114.
除律师和医生之外,职业人员还包括牧师、教师、建筑师、艺术家和新闻记者等。基于贸易发展的大背景,在当时城市工商业文化中出现了专门服务于商业交换的牧师群体。这些牧师在贸易集会中进行布道,在对道德的相关问题进行阐述的同时,也为商人出谋划策。⑩Margaret R.Hunt, The Middling Sort:Commerce, Gender, and the Family in England, 1680-1780, pp.19-20, p.19.各类学校均需要教师,这也是妇女可从事的职业。年龄大的妇女可以教授阅读和写作,而未婚或寡妇可以照顾女孩的食宿,会计人员讲授如何记账,并参与学校的组织管理。[11]Margaret R.Hunt, The Middling Sort:Commerce, Gender, and the Family in England, 1680-1780, pp.19-20, p.19.建筑师本质上是学过制图技术、知道如何计算原材料和劳动力成本的工匠。他们通过印制的样板书籍等二手资料和欧洲大陆建筑流行趋势保持同步,而这些书籍介绍了各种建筑模型。原创能力和能够对当时流行的风格做出正确回应是一个建筑师获得良好声誉和财富的基础。[12][英]劳伦斯·詹姆斯:《中产阶级史》,第38页,第56-59页,第59页,第62页。此外,艺术家和新闻记者等也是职业人员的重要组成部分。①Margaret R.Hunt, The Middling Sort:Commerce, Gender, and the Family in England, 1680-1780, pp.19-20;[英]劳伦斯·詹姆斯:《中产阶级史》,第63-65页。
相比其他中产阶级而言,职业人员接受了良好的教育,他们主要依靠知识获得收入。职业人员构成了中产阶级中的知识群体,他们也被认为是介于商人和绅士中间的群体。职业人员作为专业知识的提供者,他们在已经形成的商业世界中有着极高的权威。②Margaret R.Hunt, The Middling Sort: Commerce, Gender, and the Family in England, 1680-1780, p.20.同时,职业人员的社会地位较高,尤其是在大城市中,律师和医生一般情况下拥有较多的财富,即使在地方他们也被视为精英阶层。③Jonathan Barry and Christopher Brooks, The Middling Sort of People: Culture, Society, and Politics in England, 1550-1800, p.114.
综上所述,中产阶级是近代英格兰政治经济演进过程中的重要助推力量,他们随着经济社会的变革得到了快速成长,并发展成为初具规模的社会群体。彼得·厄尔(Peter Earle)认为,到1700年时中产阶级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达到了10%。④Peter Earle, The Making of the English Middle Class: Business, Society and Family Life in London, 1660-1730, p.335.中产阶级的社会地位居于贵族和下层劳动人民中间,一方面他们要通过积极主动的学习和模仿来接近或进入上层社会,另一方面他们还要努力撇清与下层劳动人民的关系。因此,近代英格兰中产阶级在发展壮大的过程中形成了一些特征,如财富的积累是其发展壮大的经济保障,也是促使他们参与城市和乡村的管理以实现其政治利益的物质基础;共同的经历和相同的成长环境造就了中产阶级的自我政治认同和文化认同,这也使得他们有着共同的经济和政治诉求;由专业人士构成的不同的职业群体使得中产阶级具有更广泛的社会基础,也保证了中产阶级的发展更具活力。总之,对近代英格兰中产阶级特征的分析不仅有助于我们理解中产阶级的概念,而且也能更全面的认识中产阶级形成和发展的历史。